【浮世汇622】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

chuntian @ 2022年10月23日  浮世汇

【1】@张洲 

@青光楚辞 有篇文章写了写鹤岗的房,哥们是东北人,文章具真知灼见,由于转发字数限制(我还要说海景房),所以没法直转人家的,他的文章如下:
本来不想发表意见,但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看到话题热度如此之高,有些完全没有东北生活经验,也没去过那些破败小城的人,竟然也给出各种建议,那么我觉得应该帮助某些傻白甜避雷。很多人确实被大城市的房价压迫沉重,于是憧憬有个避世的地方,但鹤岗不是这样的世外桃源。哈尔滨新城区有些小区全是鹤岗人,你们不想一想为什么吗,家乡如果很美好,为何背井离乡?经济因素暂且不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气候,鹤岗的冬天可比哈尔滨冷多了,鹤岗不但纬度更高,哈尔滨作为大城市毕竟还有热岛效应。那地方在夏天热的时候,一样要用空调,虽然时间很短。而冬天取暖费,对普通家庭并非可以无视的开销。有正式工作的人,单位会承担一部分,你一自由职业者如果交不上就等着停暖吧。同样因为严寒,新建小区还好,老旧小区经常出现基础设施故障,不是供暖管线就是上水管线破裂,而且下水管径也小,堵一下很正常。尤其在东北不要买顶楼,现有材料技术不能保证不漏水,因为四季温差太大,哪怕你全面修缮,只要过上两三年,防水材料由于频繁的物理变形,一定会出现渗漏,而且很难找到漏点,你只能把整个楼顶的防水全部重做……我在这里还没说人文因素,这么说吧,我朋友圈有农民有工人有公务员,有哈尔滨土著也有边陲小县的居民,但一个鹤岗的都没有,我不想解释为什么,大家自己想。言尽于此,有谁若是不听劝,非要来感受一下ye情,也不是不可以,人生还是需要有点冒险精神。
————————————————————————————
那么山东海景房呢?这就是我的意见了,这次不怕字数限制了,山东海景房,一样不能买。
提一嘴海景房吧,无论三亚的还是哪里的,如果你不移居只是每年去"玩会",我也来个"仅供参考"
海和海不一样,也不是说哪片的海就"孬"哪个就好,只是风和温度的区别,有的海域就是热风啊,莱州的海常常在炎夏暖风拂面,而青岛的海风就飕飕凉,如果夏季在青岛的海边呆一会,蚊子少,海风冷,内陆40度的时候青岛23度。日照也有海,也卖海景房,但日照的蚊子多,海滩就有蚊子,这给"凉夏"带来的苦恼不是一星半点,还有其他海,海海不一,有的是没好沙子,全是粗沙砾,有的海滩沙子细腻,光脚踩在上面跟踩缎子上似的柔美,海和海确实是有区别的。当然,粗沙砾的海可能鱼多,热的海可能冬天风好,冷风的海可能全年返潮,利弊由天,特色不一
假设是极好的海,牛逼的海景房,你买不买呢?如果你和家人决定定居在那里,买。干嘛不呢?否则,强烈建议不要买。
海景房一般都是新开发的,"老户"基本不怎么选择在海边居住,确实太潮了,那么新盘有个啥特点嗯?物业和配套一般都相当差,学校医院电影院也离得好远,顶多有个大脚超市,其余啥啥不方便,以乳山海景房为例,多数都是"应付房",步梯占比多,且不通暖气,冬天的海风那也是小刀似的,冷意从脚面直达天灵盖,缩电褥子里看剧,手不怕冷没关系的。
如果你不常住,物业费也得交吧?一个月按100算挺便宜的了,那一年白白1200出去了,那车位你租不租?不租等你回去车停哪?我不交!我不去住凭什么交?!哈哈,物业可不管那一套, 你不交好办,等你来的时候发现被断了水停了电,你补齐了给你送水送电就好,无论你在与不在,我们服务我们的。
再有,你不常住的话,诸如空调冰箱彩电家电买不买?网线接不接?煤气管道接不接?买了临海受潮?你去玩那么几天,电视电视没法看,宽带宽带没有你得用流量,冰箱都放坏了,俩人吃喝碍事,坐那儿闷着?
在临时居住的房里,你周边有朋友吗?能说上话的邻居有吗?且不说知根知底能光着膀子一起喝酒的老伙计了。你跟你老公?媳妇?去了那里就为看看海?海到底有多好看啊这么大瘾[允悲]
花好几十万常年闲着,就用那几天?你有这个钱,何必不去海边住酒店呢还有人伺候?一般的快捷酒店200-300一天,上星的500左右,你住个10天才5000(一年5000),10年5万,你活100年才50万,卫生都不用打扫还有人整天价先生太太的喊着,哪里负了你了?
总之一句特别牛逼的建议吧,如果你图便宜房子,买不如租。你稀罕鹤岗是不是?你中意海景房是不是?售价低的房子租价百分百挂钩,你拿着你的钱儿,去到当地,租3个月也花不了几千,你还能动不动换个城住,不乐意在鹤岗继续住了去齐齐哈尔住俩月啊,不愿意在乳山住了去海阳市住俩月了,你爱蹿哪蹿哪,只要你的码是绿的,丰俭由几,十分的香!



【2】我想我正在沉入一代人的海 

看到各种鹤岗买房子的新闻,其实是一种新的自我欺骗,一个中国的西伯利亚,依靠着靠不住的当地基础设施,逐渐丧失活力的城市还是应该谨慎,无外是个短暂度假?
漫长的冬夜还没到来呢。



【3】@留几手: 手博士建议:
你真的可以考虑去鹤岗买一套房。 


【4】牛津-小裁缝 

#90后男生全款4万买房移居鹤岗#年轻人一定要待在大城市吗?
从空间经济学角度讲,越大的城市,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越明显。集聚经济三大优势体现在三种机制:为什么人才喜欢扎堆,大城市效率更高?首先人才在一起可以促进信息交换和知识溢出;其次可以共享大城市便利的基础设施和各种稀缺性资源;最后是匹配机制,大城市可以提高更全面的人才储备,企业选择余地大。此外,集聚在企业融资交易成本和合约履行等制度外部性方面的作用也很重要。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讲,城市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还是一个高密度的社会网络关系。流空间的形成促进了显著社会进程。指的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网络的形成,这个网络包括虚拟的也包括实体的,人、企业、各种机构等等在这个网络中相互联系。因此,现在我们观察到的是传统的宗族血缘关系所形成的community的衰落,而以工作关系/互联网关系为基础形成的朋友圈在逐渐壮大。在流的空间形成以前,大部分人的活动半径很小,局限在当地或者区域之内,因此在这个地理单元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宗亲,最能依赖的也是父母和各种亲戚,朋友居于次要地位;而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在大城市工作,传统的血缘关系形成的圈子的影响在下滑。这就是一个显著的social and clutural shift。时代改变了我们每个人,也改变了整个社会。所以很多人会有这种切身感受,在大城市读书或者工作之后,很难回的去故乡了。
但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对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选择城市其次是附带性的,他首先要选择的是一个合适的就业单位,因为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或者说一定时间段)只能有一个选择机会,而这个机会对这个年轻人就是工作的全部,所有大城市的集聚经济的福利都是外部性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城市,个人的幸福度是最主要的。不因为北京的机会多资源多,在北京就比其他城市幸福。比如说,在某些行业,在深圳税后拿40万,去二线城市大概率没有这么高。但去重庆成都长沙武汉等地,拿个25万应该是有很大希望的。这些城市的房价没有深圳的三分之一高,生活的幸福度会立刻提升。就我了解的城市规划行业,天花板也是很明显的,深圳的收入并没有比广州高,去其它二线城市大概是在深圳的60-70%。我认识的很多人就是从深圳跳槽到二线了。
所以,对于年轻人的个人选择,不要被那些自媒体的文章洗脑。人生是自己的,虽然说一线城市机会多,但是只有属于自己的能把握住的才是真正的机会。宏观的城市发展和个人选择也不一定就100%匹配的。即使在北京工作的一些朋友我也这么劝他们。很多人问我,如何选择城市和就业地点,我坚持的两个原则:一要"讲理",讲生活的道理,构建社会的结构机制是什么? 世风民情和内在理解是什么? 人不是冰冷的,是有主观性的;二要"动情",人若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没有与社会周围的感情连带,怎么会尽可能地去包容这个世界呢?



【5】@水木丁 

这两天首页都在转一个视频,是一个做画师的女孩在鹤岗花一万五买了房,然后花五万块钱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装修了小窝。
她每天白天睡觉,晚上在线上接单画画,她花一千块钱雇了一个保姆,每天来打扫房间,做做饭,说没有了生活压力感觉很幸福。
许多网友都觉得这个女孩的选择是对的,作为一个真的做了十几年自由职业者的创作者来说,对此我持保留态度。
所谓"到底是要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间房"这个话题,其实不仅是年轻人,就是我们这种中年人都会常常谈起。
但我一直觉得这件事要因人而异,而不能仅仅考虑生活成本,或者生活压力。
否则,你为了有一套房,而去选择鹤岗这样的地方,你对这个城市没有任何感情和喜爱,只是因为它的房价便宜,就去选择一个城市。说到底,这其实还是被钱和物质的东西牵着鼻子走了,做出了选择,而不是跟着自己的心去走。
为了房子,把自己困在一个自己没有感觉的城市里,这在我看来,虽然没有了压力,但也算不上什么自由,所以也就平常心看待就好,并不值得赞美和羡慕。
另外一点,说到因人而异这一点。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跟我说,自己的性格问题是不太爱社交,不喜欢竞争。我说你这是性格,不是问题。
当我们常说心理有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单方面的说你太喜欢竞争了,或者你太不爱社交了,然后别人觉得你如何如何,你就是有心理问题。
而要看你内心深处,自己有没有矛盾,自己会不会攻击自己,压抑自己。
打个比方说吧,我之前还看到一个报道,是采访了许多豆瓣的家里蹲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是中产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生存压力,他们不喜欢社会的压力,好多人选择了呆在家里,每天生活就是打打游戏,看看剧什么的……
我看到很多人说,这有什么不对的吗?就不上社会去卷,就不让这个社会割韭菜……
这当然没什么不对的,当然是个人选择的自由。
但问题在于,许多二十来岁的岁的年轻人,他们本身是有蓬勃的生命能量的,它是需要释放的,需要去竞争,去攻击。
这样他的这个生命能量才能活泛起来,心情才舒坦,才有勃勃生机。
这种生命能量也是纯天然的,并不是说压抑它,它就不在了。你压抑它,它憋着也会让你痛苦的,还不如天天上班跟老板吵架,骂骂客户呢。
我认真的去看了这些接受采访的年轻人,他们生活是无忧,但是不等于他们内心没有痛苦。
要不然就不会去网上找伙伴,组成小组互相倾诉了。
我个人这些年,对压力的一个体会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需要去探索自己抗压能力的边界。
压力太大的时候,当然是一定要勇敢的断舍离的。
但是也不必过度的去妖魔化压力这个东西,有时候压力是可以激发出我们的潜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的,那也是生命活力的激活。
这也是我个人在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后,一直生活在北京的缘故。
说回到开头的那个姑娘。作为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自由职业者,我负责任的说一句。这种生活状态,对于我们自由职业者来说,特别容易变成:
因为生存压力极小了,不需要赚那么多钱了,所以越来越不想接单,越来越懒,不想干活。然后脑子也不再活跃,创造力也开始衰退。
温水煮青蛙一样的慢慢废掉,才是每一个搞创作的人的噩梦。
是,北京生活压力大,但是我老早看明白自己了,就以我自己的这种性格,本身就已经很懒惰了,正是这些年生活的压力逼着我一直要工作。但是这东西就像鲶鱼效应,也激发了你的活力。
还有身边的朋友今天一个作品,明天一个作品的,给我造成了心理压力,逼得我必须要爬起来追赶他们,所以就没彻底躺下来过,这点生命能量的活泛劲儿还在,没有活成一潭死水。
这都得感谢这些压力。



【6】@余英 

中国人口年龄构成:
1-5岁 7788万
6-10岁 9024万
11-15岁 8525万
16-20岁 7268万
21-25岁 7494万
26-30岁 9184万
31-35岁 12414万
36-40岁 9901万
41-45岁 9295万
46-50岁 11422万
51-55岁 12116万
56-60岁 10140万
61-65岁 7338万
66-70岁 7400万
71-75岁 4959万
76-80岁 3123万
81-85岁 2038万
86-90岁 1082万
91-95岁 365万
96-100岁 81万
100岁以上 11万
共计: 140968万

【要做健康的11万,不做财富的11万】




【7】大厨Alex 

我把瓜哥婴儿时期的小童车挂在网上送闲置,然后昨晚一对韩国小夫妻来取,聊了一会。
女的怀孕了30岁,男的31岁,结婚4年,本来打算丁克,来了澳洲1年决定还是要个孩子。
女的说在韩国很多夫妻现在都不要孩子,育儿成本高昂,让社会也逐渐形成一种价值观,没有孩子的夫妻过得比有孩子的潇洒自在,所以无孩家庭越来越多。
来了澳洲之后发现育儿成本比韩国低了很多,而且他们认识的韩国移民家家都是2+孩子,有孩家庭比无孩家庭快乐,也没有经济紧迫感,所以他们也准备要孩子。
我发现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育儿压力其实并不大,但是本国人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反倒是从育儿压力大的国家来的移民很容易被激发生育意愿,哪怕他们原先打算丁克,可能这种育儿成本的落差感让很多人精神上如释重负,觉得不利用起来生个娃反而有点可惜。就我身边的样本来说,丁克的本地家庭很多,但是丁克的移民家庭却没有几个。
这可能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学课题。



【8】@继东微博 

本馆收藏的李鸿章于1896年9月访美期间在火车上的菜单。李中堂此行得到美国朝野的高度重视,所经之处都受到民众、媒体和政界的欢迎,刮起一阵东方旋风,这两份由当时的美国铁路大亨"宾州铁路公司"(Pennsylvania Railroad)提供的丰富菜单也充分反映了这个事实。



【9】@鸿慈永祜 

为了辟谣"中国古建筑不用钉子"这个错误观点,写了篇五千字的文章,有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配图,这个月会在公众号推出,能纠正一点是一点吧[笑cry] 



【10】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