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80】生命不只是泅渡,还要尽兴
【1】@孟常 看了倪夏莲阿姨和孙颖莎的比赛回放,她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太有感染力了,球没接到,她遗憾地喊一声,或双腿弹跳起来,打出一轮漂亮的回合,她大笑,完全不像0:4输球的人。最后一轮,她0:3落后,甚至还耍了好几个花活儿,背身反手打了几个球——恕我愚钝,不懂乒乓球的技术术语,在足球里就是脚后跟传球、"no look pass". 她在球场上玩起来了。就在前一天,她还跑去帮中国队单打当陪练,因为她的球路跟朝鲜队员很像。 从东京奥运开始,我一直有关注倪夏莲,她经常拍视频,分享旅行、练球、生活、以及自己的花园,她经常大笑,露出牙齿那种。她的快乐轻松可以从屏幕里溢出来,感染到你。她住在卢森堡中部不足一万人口的小城埃特尔布吕克(Ettelbruck),当地居民都认识她,有时候去餐馆里吃饭店主坚决不收钱,在街上遇到都会跟她寒暄几句。 很多人谈论她的年龄。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孙颖莎还没有出生,但这还不是她跟对手的最大年龄差距,东京奥运的最后一场比赛,她对阵17岁的韩国选手申裕斌,两人相差41岁。巴黎奥运会上,她再次刷新了自己创造的纪录,奥运会乒乓球历史上年龄最大的选手,61岁。 可以看出她的运动能力,很明显比不上20岁的运动员了,对手反向打远角,左右横移,她就有些力不从心。但作为卢森堡几乎唯一的职业选手,能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就是全部的意义了。 很多人都知道,倪夏莲阿姨是上海人,进过国家队,第37届世乒赛上拿过混双冠军。这个实力,出国做乒乓球"技术扶贫",的确是绰绰有余了。1986年,倪夏莲离开国家队,几年后移居卢森堡,随后几十年代表卢森堡前后参加了六届奥运会。 其实倪夏莲不是天赋型选手,她就是努力,热爱打球。她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讲过,小学毕业进入江湾体校时,教练不要她,嫌她个体太矮了,她哭着求教练,说自己会很努力。第二个挫折就是在国家队,1979年入队后坐了三年冷板凳,没有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她开始陷入自我怀疑,这条路还走不走得下去。每次捡球,她都小跑着去捡。人家练五个小时,她练八个小时。离开国家队很多年后,教练跟她说,"你知道吗夏莲,国家队一直没有把你退回去,因为你太刻苦了,你捡球都是在小跑步,打扫卫生全部都是第一名,上文化课又是优秀的,我们不忍心开除你,而你又那么热爱乒乓。" 离开国家队的时候,倪夏莲才23岁,她回到上海,去交大读书,又受邀去德国俱乐部打球,后来才到的卢森堡,跟她现任丈夫、搭档和教练托米·丹尼尔结婚,已经是很后面(2002年)的事情了,她当时已经代表卢森堡参加过悉尼奥运会了。 她初到卢森堡时,应该也挺不容易的。他们找到一个俱乐部,聘请她当教练兼运动员,这样可以生活下来。俱乐部就在她住的这个城市,市长就是俱乐部的主席,当时他亲自到海关迎接倪夏莲,拥抱迎接了她。 倪夏莲说,乒乓球曾经给她带来了痛苦,也带来了很多幸福和希望。在卢森堡,30多年来,她得到了很多的爱和安全感,我们也可以从她的生活状态感受到。 网络上很多讲她在国内时的往事和恩怨,或者就是感叹她和老公Tommy的爱情,我觉得都没什么意思。倪夏莲在宣示的,是一个人野草一般的生命力,在生活经历无数转折和起落后,她还大笑着,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这当然是体育的魅力,但更多是倪夏莲这个人的。她的年龄令人惊叹,但我非常确定,如果我们得以认识年轻时的倪夏莲,也会发现她身上散发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能量。 这届奥运会还让我们认识了另一个中国球手,58岁的曾志英——智利人的"塔妮娅阿姨"( Tía Tania). 巴黎开幕式的时候,或许是命运的巧合,智利和中国代表团在同一艘船上,曾志英以中国代表团为背景,手里举着智利国旗,拍了一张照片。她也曾是体制内的专业乒乓球手,代表河南队和广东队打过全运会,但没进过国家队。但她的经历显然更不可思议,她1989年就移居智利了,去了后很快就不当教练了,开商铺做起了小生意,卖内衣和五金这些小商品,组了家庭。这之后的二十多年,她都没再打过球,2004年为了让孩子们骄傲,短暂复出了一下,拿了智利全国冠军,之后近20年又不打了,2022年复出代表智利参加泛美运动会,57岁,打到决赛才惜败,举国轰动。她在巴黎奥运上,67进64的资格赛就输了。但能够出现在奥运会上,已然是个奇迹。 倪夏莲和曾志英其实是我和很多朋友父母的年龄。可能很多人也曾把她的视频发给过母亲,想要给母亲打打气。毕竟我们都希望母亲不只是母亲,而是可以活出她自己,活成一个快乐和自由的人。至少我在追着倪夏莲阿姨的更新时,想到的不是体育精神,而是一个人如何理解自己的生命,如何跟年龄和衰老相处。在迎面而来的老龄社会,这可能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命题。 我记得是那个自驾出走的苏敏阿姨,开启了关于年龄和重启的讨论。我们总在羡慕国外那些50多岁后重启"第二人生"的人,改换一门职业、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环游世界。或许比"重启人生"更普遍也更有参考意义的,是如何在"第一人生"里,就投身热爱之事,并持续地从中获得快乐和激励。 61岁的倪夏莲,在国内恰好是(女性)退休年龄,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要延迟退休到65岁。60岁和65岁是退休金的区别——它当然重要,但真正有挑战性的,难道不是不管退休与否,自己会活在怎样的生命状态里吗?倪夏莲没有退休,也没有像动听的故事里那样开启"第二人生",她一直在打球,又一直在拥抱变化,至今维持着令人羡慕的生命力。我想她的生活里一定有些内容,变与不变的,藏着关于快乐、自由和生命力的秘密。我想知道那个秘密。 【2】@孟常 唉,暴论一句吧,中文世界谈论巴以的观点,能看的很少。 我以前觉得自己也不够懂,毕竟巴以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议题之一,谁也不敢自称专家。但后来发现自己过于谨慎了,只看过几本中文书的学者都到处发言……还是该多写写。 由于对中东问题疯狂的兴趣,我十年前第一次去以色列,待了十五天,七年前又去了一次,也是两周左右,主要住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也到访了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巴勒斯坦的实际首都拉马拉、圣城伯利恒和希伯伦,在基布兹睡过几晚,进入犹太人在西岸的定居点做过采访,也在其他中东国家到访过巴勒斯坦难民营。 这些年我没有机会再重返以色列,但沿着那两次的实地经验,这些年一直在追踪巴以的英文动态,逐渐一点点补课了双方知识分子的辩论、历史叙事的争夺以及大多数包括英文版在内的著作,还有每年新出的纪录片和电影。 至于为什么没写东西,也不是我自律不够,记得当时写了两篇探访突尼斯和巴以的非虚构文章,五六千字,后来对接的媒体说很喜欢,但发不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些议题不好谈论。我也理解,放下来,后来就懒得碰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不敢自称懂巴以问题。的确是皮毛嘛,你连人家的语言都不懂,而且从未去过加沙。但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我至少能立即分辨出,哪些观点先不管立场如何,根本跟现实不沾边。比如中文世界里,有位常年住在以色列的犹太研究学者,我关注他很多年,我认为他的确很懂犹太文化,但可能做的是文化历史研究,不是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在政治上立场过于偏袒以色列,使得其观点的参考意义不大。除了对以色列有"灯塔主义"情结的,同情巴勒斯坦的声音可能更多,毕竟来自英文世界的思想资源极其丰富,也跟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主张比较契合。 巴以问题的本质在于,不管立场如何相异,没有人知道药方。托尼·朱特们辩论了整个学术生涯都没有结论。所有声称自己指出和平道路和真理的,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再被现实打脸。我的一点愚见是,如果在评论巴以问题时想不至于太离谱,那么最好有个"一事一议"的共识。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巴以事态出现新的问题或冲突时,仅仅评价该事情本身:谁对了,谁错了,分析、谴责或呼吁,而不试图进行全景式的、长线程的、历史决定论式的正义是非判断。所有想要占据这种永恒道德高地的,把巴以之争frame成道德爽文的,无论观点来自哪一方,都对现实没有解释力——对方也早有足够有力的事实论据和历史论证去反驳——可能只是你不熟悉而已。以色列有很活跃的知识分子群体,一直在内部批评以色列的政策,甚至解构犹太人自己的历史神话。这方方面面的维度太多了。这才是巴以问题永远的困难和复杂之处啊。 如果这些说法听上去有理中客嫌疑的话,一定是个误会。我始终认同国际上有相当数量的一种声音,且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哈马斯和内塔尼亚胡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都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民安全的威胁,以及和平进程的阻碍。 【3】@Fenng 十年内,马克思主义学院从 100 多增长到 1440 余家。 【4】从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里,摘出40条我最喜欢的: 【5】萧湘14pro 曹丕爱吃水果,而且是典型的华北口味。他对真定御梨评价很高,"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大、甜、脆,水果界的三角形数值拉满战士。在他心目中,排在真定梨之上的是葡萄,"甘而不饴",甜,但不是傻甜,还在葡萄内部,没有傻甜成美国提子。"脆而不酢",不酸败,质量好,但葡萄怎么脆呢?大概还没有熟到十分。"味长汁多",这个评价很高,水果自然要有水,当然有水无果,曹丕也爱,比如"枣味莫若安邑御枣",山西河东的枣子,天下第一。更何况葡萄还能酿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光是介绍葡萄就已经口水止不住。 【6】@李成东 截止到2024年6月,中国存款余额290多万亿,贷款余额250万亿。居民占存款的49%,也就是差不多144万亿。贷款占比18%左右,就是45万亿(其中38万亿是房贷)。那么贷款的大头是谁呢?地方债/城投债借了七八十万亿,央国企贷了几十万亿(负债率65%),地方国企贷了上百万亿,除此之外的民企借了几十万亿。 补充信息 2022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09.4万亿元、负债总额73.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21.8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7.3%。 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30.1万亿元、负债总额145.0万亿元(这里面大头应该是地方债/城投债)、国有资本权益72.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3.0%。 汇总中央和地方情况,2022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9.5万亿元、负债总额218.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94.7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4.4%。 一般企业负债构成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应付账款,应付工资,预收账款。 央央企负债73.7万亿,有多少比例是银行贷款,地方国企(城投债)负债145万亿有多少比例负债是银行贷款?四舍五入打个七折,153万亿。 所以中国民企贷了多少款?250-45-153=52万亿,这里还要减去政府的直接银行贷款,民企/外企加起来估计有个不到四五十万亿贷款。不管怎么算,欠银行钱的主体是比较清楚的! 恒大负债近2万亿,其中9700亿是供应商的应付账款,6500亿才是银行贷款和债券,还有就是银行信托,内部理财,欠缴税负,员工工资等等。 【7】@Margelatu 南方我不了解,北方工业城市,像天津我这样的70后双职工子女,从小见过磕头下跪之类的东西只在电影里。我自己从小没跪过也没磕过头,家里有长辈去世也都是鞠躬行礼。是到上大学在杭州,才第一次见到有人进庙里下跪砰砰磕头的。倒是现在各种传统文化流行起来,年轻人有跪有爬讲究多。 拿武术来说,我跟师父学没磕过头,也没有下跪斟茶之类的,就是买了几斤苹果去找师父,说明来意,也就学了。我父亲也说起过,他拜师父也不是下跪磕头。他的原话是:"嘛东西是跪着能学来的?"现在天津拜师傅下跪斟茶,还师父师娘坐一块斟茶,还是2000年后年轻人从香港电影里学来的讲究,说起来也是"传统文化"了。 【8】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这次重读《基督山伯爵》,发现法国大革命之后那套话语体系真是熟悉,检察官说的是"假如证据确凿,指控成立,就必须割掉这株波拿巴分子的毒草",支持拿破仑的狂热分子说的是"在政治上,我们不说杀了一个人,只说清除了一个障碍"。 【9】這⋯⋯ 【10】@说起葱茏意_4 《年轻女人与海/泳者之心》观后: 因为电影在批判上的深刻和辛辣非常出彩,我打算按照凝练度更高、独创性更突出的顺序往下说,而把自己对生活的发散认识放在后面。 1、 搅屎棍出现的位置。 细数女主人生中出现的充当搅屎棍的男人——她的父亲、赞助商和教练——男权的天罗地网越是森严,女人尤其是女孩,越是会冀望身边年长男性的帮助。但事实上,女人一生中最麻烦的反派往往不是对手,而是假装怀揣善意的男性师长。电影中,女主的父亲在精神上嘲讽她、在物质上切断她,在最后陪她做准备和横渡的过程中没有帮助做一件事。姐姐为她裁泳衣,裹泳男帮她研究洋流、设计路线。可是镜头下的女主爸爸跟《热辣滚烫》里乐莹的爸爸一模一样,就坐着说咸淡话,手上一件正经活儿都不干。姿态又那么自若、那么慈爱,坦然得像不记得自己施加过的伤害。果然天下慈父都是一样的。 而男教练则以女主的监护人姿态出现,下毒后把女主抱上船的戏做得自然而全套,做到连他自己都陶醉于拯救者的光晕。女主昏迷中问:"发生什么了?"男教练说:"你游得太快了。"这正是女主的过错和他真实的心思。但因为这些男性师长已久惯表演,年轻女性太容易被迷惑,以至于允许他们像慢性病一样反复出现在生命里。正如电影中搅屎棍男教练两次登场,女主都最终无力戳破他的伪装。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远方的男人虽毒,但请更多地警惕身边。 2、 搅屎棍朴素的手段。 如网友所言,许多人抨击男教练给女主下毒的手段过于拙劣,一查竟然确有其事。其实男人阻碍女性进步的手法一直都很"直给",朴素又默契,愚蠢到不像过了脑子的。但胜在坚持和无耻,因而往往能产生误导的魔力。 首先是"矢口否认"。女主的粉丝小女孩就说到游泳起步时遇到的初代搅屎棍——她的兄弟。他输给女孩,却矢口否认,说"不可能"。这种除了无耻之外没有成本的打压女性的方式他们用得得心应手。 然后是大声嘲笑。这是女主父亲在餐桌上使用的最惯手武器,少年时泳池边的男胖子也一样在用(被女主妈妈骂回去)。 接着是阻挠女孩接受培训。如果连这都未果,他们就要使出"性"攻击了。这一招非常恶毒——因为我们会对你有性企图,所以你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满世界都是我们的领地,所以你只能缩在船舱和卧室里——多少女选手因此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包括围棋国手芮迺伟。这招失效后,如果不慎还是让一个女人真混出头了,那无穷无尽的"XX妲己"黄谣会伴随她的一生。 (上述每一种都在近期的姜萍事件中得到演绎。) 还有小恩小惠。一开始是爸爸想用硬币买下女主想赢得的热狗。后来男教练从船舷上伸手给女主递苹果的画面也很有隐喻色彩,完全像是性污蔑+小恩小惠的复合体。女性一旦有成功的苗头,男人中就会派出一个离你最近的递来一只苹果,顺便用手扒拉你,让你背负各种肮脏的罪名。回到上一个话题,率先把女人拉下水的往往就是离她最近的那个男人。 男人打压女性的集体技能不仅默契,还会代代传承。起初是女主爸负责在饭桌上对女主妈的"我决定了"发出笑声。后来轮到女主说"我决定了"时,这个"大笑"的任务被她姐夫无缝继承。男人之间的前赴后继甚至不用一句"it's your turn"。 噢对了,他们还有祖传抢功技,专门用来对付已经成功、无力回天的女性。女主爸爸在她渡峡成功后那句经典的"我是她爸爸!她的游泳是我教的!"没有放过这一点,简直鞭辟入里。 3、 "发令枪响之后,你自然可以下水。" 这是男教练在女主参加1924年巴黎奥运会(噢!一个轮回!)前,阻挠她们进行赛前训练时说的一个警句。男性虚构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系统——女人不能受到完整的教育、物质的支撑和精神的激励;女人要把训练的场所和时间都让出来给男人使用。但竞争仍然被宣称是公平的,因为"发令枪响后,你自然可以下水"。就像不管女学生在求学、事业路上经历了多少言语歧视、资源不公,他们仍然会装聋作哑地说:"哪里有不公平?谁不让你们高考和找工作了?" 没有过程平等的假平等,至今还在大行其道。 4、"它不是跟着你,它在追着你。" 男人除了擅长包装"公平竞争",还擅长包装自己"不嫉妒",所谓"好男不跟女斗。"其实呢,根本不是。甲板上那些男运动员占据着训练器材、训练空间和时段,他们是无辜懵懂的吗?他们没看见被迫蜷缩在船舱中的女运动员吗?他们没窃喜男性同盟的给力并暗下决心要充分利用"优势",将女人踩牢踩实,永远不能接触荣誉吗?如果这么想,他们就得逞了。 影片将男教练的nothing but嫉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正如妈妈提醒她的:"(那只海豹)不是在跟着你,它是在追逐你。"——不要低估男人的恶意,和攻击你的决心。 5、吃。 电影独树一帜地将"吃"放到女主成功路上重要的位置,反复强调。每一次我都想起立鼓掌。 女主儿时得麻疹,鬼门关前走一遭,下楼就讨奶酪吃。初学游泳,和姐姐赢得热狗,在长椅上快乐分食。和赞助商打赌,三小时游到龙虾餐厅,与女教练对着一桌盛宴大吃大嚼。集合受训时,男教练压制她实力的方式就是以保持身材为由,让她只吃水果(又是传统的男性艺能)。女主没有接受,很快从同伴那里获得肉干。最终成功渡峡那次,她说她饿了,向导航船要了一条又一条鸡腿,在海上美美开吃,吃完潇洒地继续前行。 于此同时,女主妈妈在NBC办公室里毫不客气地食用饼干以保持体力。 电影把"吃"放到这么高的位置,在女性成功启迪上属于把到脉了。肉体很重要,体能很重要,保持摄入很重要。男性向来重视在营养上打压女性,很卑鄙,却是他们心照不宣的秘诀。需要就吃,拣有营养的吃,破除饮食羞耻,希望年轻女性都能接受这方面的提示。因为男人搞鬼的方式太多了。 6、 你只能沉默地锯掉椅子腿,直到天地翻覆。 女主Trudy游泳路上受过无数不公平和羞辱。一开始,她被迫穿长衣长裤加鞋子才能下水。她听着男人无底线地发出对女泳者的轻蔑。她看着女泳者在海边被羞辱性地丈量裙子。男孩们接受正规训练的同时,她和她的同伴蜗居在烧炭的锅炉旁的小小泳池中,不见天日。可是在影片中,女主从不还嘴,连愤怒都隐藏在心中。 想起话剧《春逝》中,两位女物理学家忍受着踩到脸上的歧视,也很少还嘴,很少正面谈公平,只是默默地把不适合女性的椅子腿锯短。 很憋屈。她们就在这种憋屈和沉默中,在可能石沉大海、永无出头之日的时代环境中低头精进自己的技艺。直到有一天,"被通知"可以去参加奥运会、参加原子能研究项目。我后来想明白,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人有分工,而你必须信任远方看不见的同伴。如果分出精力和每一个人吵架,她们就没办法在时代转折来临时立刻接过棒。Trudy们的成长轨迹就是在黑暗中忍辱摸索,从隧道中钻出时发现世界已殊。历史的经验如此,大节点来临往往就是一瞬间,它是靠千千万万你不认识的同伴所召唤来的。重要的是,在需要你出头的时候,你踹蛋的动作稳准狠,已经练过一万次。 7、 每一个祖师奶奶出现时,她都不会是第一个。 其实影片最动人的部分还是女主的妈妈、女教练(以下省略"女")、姐姐对她的扶持。没有一个女人能在缺少女性前辈开路的情况下取得世界级的成就。 妈妈,噢!妈妈!世界没了妈妈可怎么转啊! 影片中的妈妈是如此美强惨的存在。从一开始她在女主爸爸进门前整理心绪和仪容的动作就可以看出,她没有把丈夫当作可以依靠的"自己人",她在家庭内部也随时准备抗争。而美强惨的惨体现在哪呢,妈妈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闭塞到要看对面楼的灯光猜发生了什么。最后被逼得不行了,天寒薄翠袖,掖着白发,穿着自己仅有的出门行头勇闯NBC。无愧,无惧,孤勇。 妈妈和教练的第一次握手,我眼泪刷刷而下。教练一顿输出,妈妈被震慑得后退一步,然后凝神,勇敢而坚定地上前与她握手。结婚吧!这就是要结婚的吧,二位! 教练和妈妈同样孤独。她如此优秀,拥有一切资格却被剥夺一切资格。她总是坐在烧着锅炉的地下室,或者空荡荡的房间里,对着虚空向自己的运动员发出指令。而千里之外的女主,总能冥冥中听到。女人之间的传承宛如古老的魔法,他们有他们的勒石刻碑、昭昭穆穆,我们有自己的拈花微笑、口授心传。 还有女主的灵魂伴侣——姐姐。正如小樱不能没有知世,Trudy又怎能没有姐姐呢?没有她,连战衣都无人裁。谁说战衣不重要,呸! 女主被下毒后进医院休养,和爸爸、姐姐、裹泳男会师的那场戏,裹泳男揭露真相并问女主可愿继续。镜头停留在女主身上,姐姐的声音从画外响起:"Trudy,你打算怎样做?"是姐姐在说话,可是她没有出现,听起来就像她代言了女主的心声,却毫不违和。 最后为了激励女主,姐姐穿着白衣下水,陪她游一程。碧海银波,天使在周身盘桓,鱼戏莲叶东,极致甜宠。有这样的姐姐你一天游几公里呢请问?! ——不可能横空出现世界级的女宗师。每一个祖师奶奶出现时,她背后必然已经有祖师奶奶的妈妈、恩师和姐妹,预先劈开过荆棘。女人的路就是这样一个蹚着一个走出来的。面对实打实的荣誉,男人不可能真心托举。看到她的辉煌的同时,也要看到那间漆黑的房间内向外注视的她们的眼睛。如果有可能,让我们把火种向下传递。 8、 很少女人会以破坏作为谈判的筹码,但这招男人已惯用。 女主有很好的斗争敏锐性。小时候,当父亲不同意她学游泳时,她昼夜弹唱、制造噪音,干扰父亲的劳动、生活和休息,最终逼着对方妥协。这种善于利用"破坏力"而非生产力的斗争哲学,绝大多数女人是没有的。她们遇到矛盾,只能想到用利益去交换。但在丛林世界里,对手往往畏威不畏德。展现破坏力,不给糖就捣蛋,比为了追求公平还要额外拿出利益和虎狼交换有效得多。 妈妈的厨房罢工给出了一个雏形,女主通过天赋将其发扬光大了。另一个例子是她在地下泳池试图劝说教练支持她横渡海峡,教练一开始是拒绝的,说如果失败了,会殃及全部的女泳者。然而女主反问:那要是我成功了呢?教练咧嘴笑:那他们可踢到铁板了。女主是拿对男性世界的破坏力去和教练谈判的。女人实在太少地接受这种匪气教育。 9、 妈妈说背景音乐很重要! 电影很可爱的一点是把BGM提高到"氧气"的高度——不吸这一口,仗简直没法打。女主第一次出征海峡时,众人簇拥,为她伴奏的是苏格兰裙男人的讨厌音乐。电影很明确地指出:在晦气的音乐里百事难成。而女主第二次真正渡峡时,BGM换了,换成她自己哼哼的儿时歌曲,和姐姐在小船上为她专门弹唱的伴奏。 ——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音乐。 ——那是心情,是斗志。当我们的朋友无法给予帮助时,她仍能赐予无与伦比的伴奏,就在这样的伴奏中,期盼胜利的来临。 音乐就是面对铁笼般的客观环境时,人为自己塑造的"心境"。它是人主动构建精神家园的体现。正如女主妈妈在NBC这个"他们的领地"里,仍然坚持要换掉自己讨厌的背景音乐,这种主动性一脉相承。事实上,从女主在童年时用弹唱争取下水、在灰鼻岬集训营用唱歌反抗男教练,再到孤身上路时用清唱给自己鼓劲,这种在匮乏的逆境中为自己塑造有利的精神环境的习惯,已经彰显出强者的气质。 妈妈说,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 10、在绝对的逆境中,最优解只是不被祝福地出发。 万众瞩目下的横渡,在万众瞩目下失败。女人果然不行。 她出逃跳海,整军再战。在孤寂的风中终于意识到,一个女人是不可能在真正的祝福中出征的,如果目光齐齐落下,那它一定挟带着无穷无尽的窥探和敌意。逆风局总是这样,它不公平。而想要得到战斗的机会,就必须舍弃像男人一样在祝福中出战的荣耀。 女人没有这样福气。你能选的只是,要做,还是不要做。 "我将在三天后出发。没有媒体,没有人群,没有人可以阻止我。"站在冰冷的海水前,她说:"今天很适合游泳。"而那个时间窗口,海水的冰冷只是不致死而已。"没有人"观赏的出发对女人来说已经是最佳条件,它意味着"没有人可以阻止我"。 祖师奶奶们的成功,总是在这样掌声缺席的夹缝中达成的。达成之后才有后来的故事。她们只是选择先把事情完成。 11、 祝福(只)会来临在最接近成功的一公里。 壮举的最后一程,天已暮。阳光收起它的温度与仁慈。 连亲人朋友所在的导航船都不能欺近的乱流深处,她独自浸泡在黑暗的海水里,与天地打赌。 很多人感动于英国岸边为她导航的篝火。但我想说:当你经历完一切不为人知的痛苦折磨,离胜利只差最后一公里时,人们突然就愿意"懂"你,乐意帮你,热情地为你指路了。人间就是这样,证明了自己实力的人,才能在离成功一步之遥时收获满满善意。不要诘问人性,接受就好了,同时也应知道:连同这善意,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你自己赢得的。 12、玫瑰不知水母为何物,但请你享受它从飞机的舷梯走下,机舱喷射玫瑰花雨,一片片殷红,像极了在海水中不断鞭笞她肉身的红色水母。但在那一刻,玫瑰和簇拥的人群是否知道水母遍蛰身体的感受,已经不再重要。强者不寻求感同身受。她只是赢了,她要享受胜利者应得的花车巡游。并且在余生中还要不停地、不停地赢下去。正如她第一次"游开了"而赢得比赛时,在水里就绽放笑容。抵达英吉利彼岸的她,在黑暗的水下她同样是笑的。生命不只是泅渡,还要尽兴。而有的人,在一次次奋勇泅渡中尽兴。 |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302】人可以厚脸皮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 【浮世汇441】姥爷的花盆
- 【浮世汇504】互联网七宗罪
- 【浮世汇655】保护家人,走出疫情
- 【浮世汇776】中国学生的gap year其实就是抑郁休..
- 【浮世汇729】舞台外没有观众,一分钟都不要花费..
- 【浮世汇883】识骨寻踪
- 【浮世汇479】怎样才能更好地统计新冠死亡人数?..
- 【浮世汇638】只有当自己选择走出来,才不会被卡..
- 【浮世汇778】他们为什么要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