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转行卖保险:人脉榨干,收入腰斩
孙俪在新剧《蛮好的人生》中饰演一位遭遇婚变、裁员的中年人,靠着卖保险奋斗成年薪百万的金牌销售,实现绝地翻盘,使保险销售这一职业,再次引发热议。 保险业确实挤满失业的中年人,2024 年,我国保险营销员年龄集中在 35-45 岁。与送外卖、开滴滴并列,卖保险曾是对抗 "35 岁魔咒" 的一大职业避风港 —— 时间自由、门槛低、人脉变现的想象空间…… 堪称重启人生的第二战场。 但现实是,2024 年,近六成从业者月入不过万元,新手底薪仅 4000 元,佣金与业绩强绑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果贸然转行卖保险,收入水平很可能会急转直下。 一面是收缩 600 万岗位的行业,另一面是卷学历的同行,再加上半路杀出的 AI,号称能替代 50% 的初级工作…… 保险销售越来越难了,这一职业正在演变成新的围城 —— 外面的人还抱有幻想,里边的人却在耗光时间、体力和人情后黯然离场。 送外卖、开滴滴、卖保险,这三个曾被视作 "零门槛" 的转行选项,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年人的职业避风港。 当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与 35 岁职场门槛叠加,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工作,实则暗藏新的生存法则 —— 外卖骑手要对抗平台算法的压榨,滴滴司机陷入 "12 小时在线换 400 元流水" 的疲惫循环,而保险代理人则困在 "自购保单 + 人情透支" 的恶性竞争中。 我国保险营销员队伍整体较年轻。《日本保险业研究报告》曾指出,2013 年,中国保险营销员平均年龄约在 37.3 岁左右,同期日本保险营销员平均年龄为 44 岁。再看现在,《2024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中透露,2024 年保险营销员年龄集中在 35-45 岁,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而 35 岁,恰好是许多互联网从业者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35 岁左右的大厂人普遍面临着双重困境:一边是互联网企业频繁的 "结构性优化" 带来的失业风险,另一边则是职业发展遭遇无望 —— 晋升通道收窄,职业前景黯淡。现实的挤压下,大批离开互联网的大厂人,纷纷选择了保险作为人生的第二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选择并非简单的退而求其次,而是基于对自身优势的重新评估和市场机遇的理性判断。 保险营销员岗位人才画像可以从自我成长、人际交往和决策执行三个能力模型来分析。顶尖保险营销员(前 10%)在这三种能力上均表现出超高水准,即强大的自我成长驱动力、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而这,正好与在大厂中 "摸爬滚打" 出来的工薪一族职业素养相吻合。 《2024 中国保险代理人岗位研究报告》也指出,原互联网 / 通信行业的销售人员是高潜力金牌保险代理,潜质人员占比达 52.5%。该行业的销售人员懂客户想要什么,也知道怎么把产品包装成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他们在复杂销售环境中累积的经验更有助于成功销售保险。 从客观方面来看,保险行业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也是许多中年大厂人选择进入该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 年国家取消了代理人资格考试,行业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直接引发了代理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猎聘大数据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就业困境:在企业新发职位上,3 年以下工龄要求的占比达 81.06%,其中,不限工作年限的占比为 32.82%。正因如此,大量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中年转行者毅然决然地踏进这个低门槛行业。 此外,保险业相对自由的时间管理,巨大的收入想象空间,以及工作的灵活性,也被许多 "工作家庭难两全" 的中年大厂人看作是重要的职场红利。 在这里,没有职场歧视,没有考勤打卡,提成上不封顶,鼓励 "熟人营销",人脉变现。当业绩成为一个人职场中的话语权,卖保险,这个曾经略带歧视的职业,已演变成中年转型者的热门选择。 在朋友圈,保险行业号称造富神话,"入行三个月开宝马","年入百万","一夜暴富"…… 真真假假之间,让多少喘不过气的中年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事实上,保险销售人员收入两极分化显著,据调研,近六成营业员月收入在万元以下。2024 年,保险营销员的月收入在 3001-6000 元区间占比最高,约为 24%。而食物链的顶端,也不乏月入 50000 元以上的大神,占比 5.4%。 图数室调研了保险销售员的薪资构成,发现一般分为:底薪、佣金、奖金和保险福利四部分。保险销售人员的收入托底很低,赚多赚少与业绩强挂钩。 以北京某 "保险顾问" 岗为例,底薪是浮动的 —— 如果业绩没达到 30 万,底薪只有 4000 元;一旦超过 30 万,底薪直接飙升到 18000 元,差距特别大。 佣金更直观体现 "多劳多得",每成交一单就能提成保额的 20% 到 50%,卖得越多赚得越狠。奖金也很丰富,每月、每季度、每年都有机会拿现金奖励,比如有 "3 万奖励 1288" 机制,每达成 3 万的业绩就多赚一千多。不过,公司通常不给销售人员交五险一金,而是换成商业保险。 这听起来很美好,如果一个月的业绩达到 30 万,光佣金就至少拿到 6 万元。但图数室向用人单位咨询后,得知该岗位平均一单的价格为 3-5 万元,且成单难度不低,金牌销售月薪最高达到 3 万元。 这样看来,一个刚入行的新手,拿着 4000 元的保底工资,加上较为微薄的佣金和奖金,还没有五险一金,在北京较难维持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果贸然转行卖保险,收入水平很可能会急转直下。 原因无他,保险从业者的生存法则早就变了。 我国保险行业早已告别粗放扩张,进入存量深耕的成熟周期。传统人海战术因市场增量收窄、客户需求升级而失效,行业竞争转为精细化博弈。 据招聘网站调研,保险行业新发职位学历要求以本科为主,占比超过六成,为 64.63%。 与此同时,保险营销员的总体学历水平也在进一步上升,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比近 3 成,也就是说,三个保险营销员中,就有一个学历在本科或以上。 如今,挤满 35 + 中年人的保险业,也在洗牌重塑。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保险行业从粗放人海战术到精细化的转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曾对媒体表示,保险行业人海战术的弊端在于,造成了保险代理人团队波动大、整体素质偏低、脱落率高,误导客户现象严重。 《2024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2023 年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下降势头不减,目前已降至不到 281.34 万人,较 2019 年高峰时期的 912 万人减少约 631 万人,基本跌至十二年前的水平。 与保险营销员的流动相对应,保险行业分支机构也在逐步精简。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信息,2020 年至 2023 年间,退出市场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别为 971 家、2197 家、2966 家、2060 家。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 1 月 1 日至 8 月 10 日,就有超千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 保险行业还面临 AI 技术的降维打击。 AI 可以 24 小时在线,瞬间识别客户的问题,在帮助客户了解保险产品、完成投保和理赔等不需要个性化解答的操作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有保险负责人就认为,AI 可替代 50% 的初级代理人工作。 《AI 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报告指出,在受 AI 影响的各行业中,金融 / 保险业务位列第四。 从《2024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调查结果来看,2024 年约有 66% 的营销员认为 AI 对保险营销工作的冲击较大或很大,比 2023 年上升了近 2 个百分点。 当保险业从人情纽带和人海战术转向专业深耕和精细化博弈,不仅意味着保险业本身的升级,更是整个社会对保险业的重新丈量,卖保险也不再是中年人的退路。 但比讨论退路消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每个人在职业迷途中找到可以避风的港湾,可以转型的方向。 毕竟,人生下半场的价值,不应该被任何行业的变动所定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图数室,作者:图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