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寺庙是世界第一商业模式?
@聂辉华:《为什么说寺庙是世界第一商业模式?》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 【核心观点】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商业模式是寺庙,第二是游戏,第三是彩票。 一、背景 今天,我们不谈法律,不进行道德批判,就事论事,"在商言商"。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为什么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商业模式是寺庙。 二、寺庙经济兴旺的五个原因 1、垄断。微观经济学教科书说,完全竞争是最有效率的市场结构。"尽信书不如无书"。垄断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 "不想成为垄断者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寺庙属于宗教场所,在品牌上是全球垄断的,在地域上是局部垄断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中国只有一个少林寺,其它寺庙虽然属于佛教,但名字不同,比如北京龙泉寺。而且,互联网时代,宗教场所的消费仍然是线下消费。你见过谁在网上烧香吗?那能显灵吗?象少林寺这样的寺庙,不仅垄断,而且不是普通的垄断者,因为它成本非常低。一串佛珠成本可能不到一块钱,但是 "少林寺佛珠" 就能卖 15 块钱,多出来的 14 块钱就是垄断溢价。 2、上瘾。所有消费品中,能让人上瘾的产品最厉害。因为它不用厂商找客户,客户会自动粘上厂商,而且不离不弃。行话就是客户忠诚度非常高。"心诚则灵",你去拜佛祖,一次不行,多次尝试,见佛就拜;运气好,显灵了,从此死心塌地。上瘾的东西除了粘性高,而且是刚需,你舍得花钱。经济学术语叫 "需求价格弹性小"。除了打游戏,天下有几样消费能让你乖乖地自动交钱,而且花钱越多还越高兴?吸毒虽然能让你上瘾,但那是违法的,不值得炫耀。但烧香拜佛,尤其是赶上新年第一柱香,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可能,而且让你觉得很有面子。当然,不是明码标价,而是 "功德",但本质上就是市场化定价。 3、高频。日常生活中,刚需产品不少,比如盐,但花费很少,而且不会上瘾。能上瘾的刚需也不少,比如各种奢侈品,特别是名表劳力士。但既是刚需,又能让你上瘾,还属于高频消费的东西,就非常稀少了。宗教消费,就属于这样的稀少品。求神拜佛的需求可以说五花八门:上大学、找工作、找对象、搬家、开工典礼、身体健康、老人去世,样样都跟佛门有关,不然怎么说 "佛法无边" 呢?说白了,就是宗教的市场范围是无穷大的。 4、范围经济。就是 "周边产品"。垄断者总是想办法将垄断势力向周边产品延伸。对于垄断厂商来说,生产相关产品的成本,会因为使用共同的基础设施而降低平均固定成本,同时通过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而且还可以在必要时使用交叉补贴干掉竞品。比如说,在寺庙外买香,10 块钱一把;寺庙给你免费,但是你需要花 50 元买寺庙门票。这叫 "两部定价法"。既让你感觉免费,又能驱逐竞争者。 5、免税。前面说的原因属于供给和需求,此外还有政府支持。最重要的是,宗教场所作为非盈利机构,享受广泛的免税优惠政策。你听说过寺庙交所得税、增值税吗?不仅免税,更厉害的是几乎没有审计。寺庙的功德箱里有多少钱,没有第三方统计;什么人投的钱,没有第三方统计;钱去了哪里,没有第三方审计。在经济面临下行趋势、地方财政拮据的当下,寺庙经济不仅是最盈利的商业模式,而且几乎就是最安全的商业模式。当然,安全是相对的,又是太安全了,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你可以在网上找找网红寺庙及其主持跟当地政府的新闻,我不多说了。如果你理解聂老师说的,"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