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钱密码…
今天看了一个说法,觉得挺有道理,和你们分享下。 姜文新片《你行你上》扑街,到现在还不到 1 亿票房。看过的人说这片其实还可以,有些片段还挺感人的,那按照姜文的观众缘无论如何不至于如此啊。 原因就在于,姜文拍了一部完全不符合时代旋律的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极度内卷的故事,虎爹逼着娃弹钢琴,几乎把娃逼疯,最终成功。 但这种成功对社会无意义,世界上多了一个钢琴弹得很好的人,那又怎样呢,世界上缺钢琴弹得好的人么? 1000 个人去卷钢琴这个赛道,成功的有 1 个,失败的是 999 个。至于这个为何会成功,可能主要原因也是运气。所以如果你去拍那 999 个,大家都爱看,因为大部分人都属于那个 999,你去拍这一个,那对不起没人爱看。 你已经运气那么好了,还想赚我的电影票钱么? 反例就是沈腾的《抓娃娃》,富豪费尽心机鸡娃失败,娃还是走上了按天性发展的道路。 鸡娃失败的故事票房 33 亿,成功的故事不到 1 亿,这就是人心。 我这并不是说人不需要努力,而是个人努力给别人带来的意义是啥。 如何你的努力也让别人受益了,比方说搞出一个黑科技,写出一首好歌,提供了一个新服务,开了个公司解决了几十个人的就业,那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只是自己在天梯上占了个好位置,把别人踢下去,那就只对你自己有意义,对别人是负意义,因为抢了别人的机会。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陈可辛的《酱园弄》,讲的是一个女人被欺负的故事。我不是说现在没有女人被欺负,但至少目前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女拳四处出击。 那你让谁来看这个故事呢? 如果放在 50 年前或者 30 年前,酱园弄可能都是大爆款,因为那个时候女人被欺负可能真的是突出的社会问题。 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男人被欺负或者女人被欺负,而是双方对立很厉害,你拍这个才能成爆款。 姜文和陈可辛都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但他们还活在自己青年和中年时代的思维方式里,有点和时代脱节了。 股市现在也走这个逻辑。 凡是卷度减轻的票都涨了,选择继续内卷的票就要跌。 很多企业家是很厉害的,但还活在 20 年前的内卷思维方式里面,也和时代脱节了。 以后我再买票,基本上只选不卷的或者卷度减少的赛道。可能完全不卷的赛道不多,但卷度减轻还是有可能的。 比如今年的创新药,就是卷度减轻的赛道。国内集采力度减弱,国外大佬都在高价收购知识产权,日子比前几年好多了。 而像外卖和新能源车,就是卷度加重的赛道,大家一起扑街。 来源:刘备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