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4】共享单车没了,但是用户的押金,却被共享了

dasheng @ 2019年03月20日  浮世汇

 

 

【1】@沿海观察记录者:十几年前在上海第一中级人民院电梯里,一法官,像是自言自语说:“这案子,北京一个想法,上海一个想法,哪个都得罪不起。”我道:“当法官就要学莱温斯基,需要留下那条带精斑的裙子。”他大笑:“这样的裙子我🈶️好多的。”如今在陕北千亿矿权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承办法官王林清的“裙子”被偷了。

 

最高法曾经承办此案的法官王林清自录视频,以证清白防被灭口。
这是对崔永元的声援,也坐实了崔永元爆料的真实性。
看了这个视频,对这个法官突然有了一些兴趣。这个法官,视频里头发乱如鸡窝,丝毫不修边幅,说话有时候语无伦次,磕磕巴巴,哪里有最高院法官的风采?
在江湖上行走多年,想要打听一些事儿,那还是易如反掌。打了两个电话,就拿到了王林清的一些独家猛料。
王林清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是公检法系统唯一一个双料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后,也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中国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这些光环依然不能掩盖他性格的缺陷。朋友说,王林清为人相当耿直。他之前办过一个山西煤矿大案。涉事方想给他送了两千万,他不为所动,要秉公执法。这可急坏了这个煤矿的涉事方。最后最高法的纪检部门给他施压。具体怎么施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是各种威胁利诱,都被他严词拒绝。
没想到这为他埋下了祸端。随后他去江苏宿迁授课的时候,时任最高法纪检组长张建南、副组长何莉,通知江苏高院院长许前飞,配合抓捕他。
许前飞早已因为腐败被调查,现在王林清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被抓捕后,被办案人员带走坐高铁的照片,曾经还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很多人都以为是抓江苏官员回京调查,其实被抓的是最高法法官,也就是千亿煤矿的承办法官。这张照片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轰动了全国。
他被调查了很久,无奈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最后只能认定他有不当收入11万元――这是他们人民法院出版社安排他授课,给他的酬劳。最后他被记过。
这个事儿说明,王林清是一个非常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据说曾经有个姑娘仰慕他的才华,奋不顾身的追求他,但是相处不久,这个姑娘发现,他真是不解风情,随后就和王林清分了手。分手了不说,她还把他是直男的事儿满世界去说。直男怎么了?
朋友说,这个千亿煤矿案卷丢失之后,他感到暗流汹涌,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够把控的范围,只能主动要求撤换自己。他的同事发现,他几乎一夜苍老,憔悴万分。但是大家都知道,丢卷一事与他完全无关。
王林清录视频自证清白这事儿,八哥一方面感到悲哀,一个最高司法系统的法官,尚且依靠这种方式自保,那普通人又该如何艰难?另外一方面,也为他的不解风情感到佩服,如果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人,可能这个世界就少了很多冤案,多了更多公平。今天我们叫他“王法官”,其实有一些勉强。我注意到,他的“法官”身份,恰好处于一个尴尬的交叉地带。本次曝光视频,将他的身份问题凸显了出来。
北京大学民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商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学博士后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王林清因坚持依法审案判案,遭受排挤,竟然未能成为可以独立办案的员额制法官。这两年,法院推进“员额制”改革,虽然一般大众并不关心,但这确实是中国司法史上的大事件。法院工作人员,将分为三类: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只有入额法官才可以独立办案;同时,实行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拉开薪酬。所以,入了员额,才是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法官,没有入员额的人,包括助理审判员,不能独立办案,将逐步过渡,转为“法官助理”或者行政人员。
这一改革的精神,符合世界潮流。但是,对王林清来说,却是尴尬的。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批367名法官入员额宣誓,名单中没有王林清:
在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内设机构主要人员”网页上,有所有审判员的名字,每个庭室都有,五百人左右,也没有王林清的名字。所以,他并不在“主要人员”名列。 
正式报道中,最高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说:未入额的法官,有四种渠道进行安置分流:一是转任为法官助理,继续在审判业务部门协助员额法官办案;二是转任司法行政人员,到综合部门工作;三是年纪较大的法官从事案件评查、诉前调解等;四是交流到其他党政部门。“当然,这次没有入额的法官在下次员额空缺遴选法官时,如果符合入额条件,他们还可以参加遴选入额。所有未入额法官,他们原来享有的法官资格以及津补贴保持不变。但不得以办案任务重为由让未入额的法官独立办案,这一点态度是明确的,也是不动摇的。”
因为王林清之前“助理审判员”的岗位和工作,保留法官身份和待遇,但是,这注定只是临时过渡措施。例如,海南设置了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未选任为法官的现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转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员,法官职务保留,现有待遇不变。
首批367名入额法官中,有98名是相对年轻的法官、助理审判员,王林清没有入首批员额,已经落后了,如果在未来一个时间段(具体看最高法院规定)仍然没有入员额,他将成为了那个被新的利益格局洗牌掉的人,成为那个被“革命”掉的人。所以,将来王法官还能不能叫做王法官,还是未知数。这要看下一批是否能进。
“案卷丢失自述视频”,就在这个节点上发生了。
在全国层面,目前,全国法院法官总体数量约为21万人,已遴选产生12万余名员额法官(包括最高法院367名)。这意味着约9万法官不能入额,无法独立办案也不能享受员额制工资待遇。
据徐家新介绍,在首批员额法官选任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从严执行入额标准程序,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来自一线办案部门”、“审判员或具有8年以上法律工作经历的助理审判员”是入额法官的基本门槛。本次入额法官的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其中博士学历119人,占32.43%,硕士学历205人,占55.86%,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均承办过疑难复杂案件或曾参与起草重要司法解释,具有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
对照以上标准,我们来看看,王林清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首先,看一线实战业务水平。
在2013年,王林清被评选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当年,最高人民法院仅有三人获得这个荣誉,全国也仅有200人获评,各个省份,少的只有两个,多的也才十个。2014年,王林清获得第三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这个荣誉也不小,在京各个机关,总共才10人获得。
以上是官方肯定。民间呢,我身边至少有两位朋友,上海的、山东的,曾经听过王法官的讲课,他们的评价是:“每次被上海邀请来讲座都是爆满,法条脱口而出,又很幽默,专业型。”
根据公开资料,王林清先后负责起草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2011年)、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八次全国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民事部分);他还参与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城镇房屋租赁、旅游纠纷、食品药品纠纷、网络侵权、民事诉讼、物权法适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多部司法解释的研讨制定和书籍编纂工作。
所以,王林清显然是长期在一线无疑了。他不仅在一线办案,且善于总结,可以执笔司法解释实现普遍性规范的高级人才。
其次,看理论水平和专业背景。
王林清的学历轨迹是:烟台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民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商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他还兼任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2011年获金融学副研究员高级职称,2016年荣获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王林清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核心刊物、主流媒体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著作共120余篇(部),出版《金融纠纷裁判思路与裁判规则》《民间借贷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上下)、《房地产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上下)等诸多著作。
第三,看资历。
案卷丢失事件进入大众视野,是2018年最后两天。目前公开资料并没有王林清简历,但根据视频自述,案卷丢失发生在2016年。也就是说,王林清至少在2016年,还在最高人民法院担任承办法官角色。到今天,至少15年。
他那么成功,但是,又那么失败。这些年,仍然没有从助理审判员成为审判员,也没有在员额制改革中入选首批员额法官。
王林清的成长史,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奋斗的故事。他的本科在烟台大学就读,这所大学虽然不错,但并非211、985,只是省属大学,但是,他硕士考上了北京大学,然后,博士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然后,他还觉得不够,再跨专业,成为中国社科院金融学博士后、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这是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又是多少次通过独木桥?
他已经成为全国政法系统首位“双博士后”。我们知道,到了一定的年龄,再要跨界进入其他专业,在智识上是极大的挑战,但是,王林清做到了。在读书这条路上,王林清已经做到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极致。
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努力。
他拼命办案,夺得全国办案标兵的荣誉,判决数量可想而知;
他埋头写作,出版了那么多大部头的著作和论文,涉足金融纠纷、房地产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都是指引性的;
他操着全国人民的心,起草一批司法解释,从民间借贷到劳动争议到网络侵权……
他没有藏私,努力去各地讲座,分享自己的经验。
一个出身普通的平凡人,努力不可能再多了,才华不可能更横溢了,贡献不可能更大了。但是,他一直只是一个助理审判员,如今,又在首批员额法官中落选。这不科学。
问题还不是“能不能当法官”,而是安全不安全。丢失案卷,是2003年的事情。我昨晚问了一个人,他说,“因为超出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当时这个事情对他打击非常大,一下子老了很多,像变了一个人。”这么大利益的案件,压力可想而知,这15年来,王林清是怎么过来的?
一个最高法院的二级法官、全国办案标兵,不得不录制视频、自证清白,自述“为保护自己,免遭不测”,这背后是一股多大的力量?

 

 

【2】@逻格斯logics#ofo银行账户被冻结#ofo银行账户被冻结,意味着ofo的用户们在做完债权申报后,就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吧。

 
在法律上,金钱是“高度流通物”,原则上“占有即所有”
 
对于所谓“押金”,如果采取一用户一账户的方式进行保管,通常认为用户享有物权,钱还是用户的钱。
 
如果是把所有的押金都存在一个账户上,则通常会认定用户仅享有债权,钱是公司的钱,但用户仅仅有权要求公司返还押金。
 
这两者在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公司破产清算的时候,差别就很大了。
 
如果用户仍享有物权,可以直接取回押金,而如果是债权,则需要申报债权,参与破产财产分配。
 
在ofo的事件里,从目前的信息来看,ofo应该没有将用户的押金与企业自有财产进行区分,甚至在经营过程中 动用了押金。可以认为,用户的押金是债权性质的。
 
而破产的时候,首先要付掉各种破产的费用,比如律师、会计师的工资等等,然后再付掉欠员工的工资,再付掉欠的税费,再付掉有担保的债权,到最后才是用户的押金、供应商的货款等普通债权。
 
如果没有大佬接盘,ofo破产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过个两三年,用户能拿回三分之一的押金就不错了。
 
参考之前小鸣单车的例子,法院在5月18日发布了公告,之后提供了网络债权登记的途径,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了,仍然没有着落。
 
碰到这种事情,只能说生活还要继续,或者有对法律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积极参与债权人会议,就当花199元体验一下企业是怎么破产的吧。

//@王志安:共享单车没了,但是用户的押金,却被共享了。这真是共享经济啊。

 

 

【3】@唐拉拉:看见虎妈为治厌学孩子而让他步行9公里捡垃圾的新闻,不由想起上周在认知运动馆遇见的被误读很多年的一个“问题孩子”。


一个8岁男孩,体重80斤。从一年级开始,上课就坐不住,老是扭来动去,还经常坐地下。老师认为孩子不守纪律,家长没管教好,经常对家长说:“你们得好好管管孩子,该打就打!”然后娃爸就经常吼经常打,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孩子还是坐不住,当然,挨打的程度也一直在升级。爸爸认为这孩子就是“不懂事,不听话”。妈妈则在心疼孩子和忍不住也嘶吼之间来回摇摆,不知所措。说起孩子来就眼泪扑簌的。

孩子在班级永远是坐最后一排的,小学三年,基本上就是在被老师批评和被同学嘲笑中度过的。极端敏感,内向沉闷。前几天老师又发来上课时的照片,孩子趴在地上,文具摆一地……父母再度崩溃。
班主任提醒过家长,要去六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ADHD(所谓多动症)。
妈妈特别怕面对那个确诊的结果,所以迟迟没去。
听说认知运动可以促进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就带来认知运动馆试课。

孩子看见运动馆里有好多玩的“玩具”,很高兴去跑进去,但我们看见他走路姿势好奇怪,笨笨的,像一个小人儿拖着巨大的不属于自己的躯壳在走路。跑是根本跑不起来的,可以说是根本不会跑。下蹲,扭等基本动作都做不来,显得很笨。他跟教练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会儿抛接球,突然说不玩了,要回家。他妈妈一脸冰霜地瞪他,我连忙拉他妈妈出去,到休息区看监控。

在场边坐了几分钟后(体能太差,充电恢复),我们从监控中看见他在教练的引领下,玩起了用体育器材搭建障碍赛道的游戏。越看我们越觉得惊讶,这孩子行动很笨重,但是特别投入,而且摆出来的造型极富创造力。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运动中,他表现出优于同龄人的专注力,以及很强的责任感和帮助他人的爱心。
他很容易疲倦,经常想停下来坐下,那时教练就会向他发出求救,比如“这个大山我爬不过去了,你可以过来帮帮我吗?”“你可以协助我一起翻越这个障碍吗?“他每次都重新提起精神跑过去帮扶教练(他不知道这些帮助其实是在参与训练)。

活动结束时,教练给他的评语是,专注力和工作记忆能力正常且优于同龄孩子,情感细腻,有同情心,但对外界的评价特别敏感,很难建立对人的信任,但一旦信任,就会爆发出令人感动的热诚。他智商情商都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身体发育迟缓,相当于是3岁的身体拖着8岁的躯壳在走。也就是说,他坐在椅子上跟正常人蹲马步的感受差不多,几分钟就会觉得很累很累了,所以总想坐在趴在地上。
妈妈听完当时就泪奔了。大概这么多年,没什么人给过他孩子一句半句的肯定,不是指责她把孩子惯得没规矩,就是觉得她养了个傻儿子而报以同情的目光。

遇到好多类似的父母了,孩子上学出了问题,父母不从根本上找原因(孩子不喜欢上学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说老师的原因、同学关系的原因、身体发育的原因、社会情感认知的原因、家长管控过严的原因,还有多动症的原因等等等等,太复杂了),不针对原因去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就光自己焦虑着,然后把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歇斯底里。孩子太冤枉了,家外得不到理解和帮助,家里也没有一个温暖接纳的出口,外界给他胡乱贴标签,而家长又照单全收,家里家外合力来挤压孩子,孩子的压抑程度可想而知。

他们走后,教练说起他们在场馆中的一段对话。
教练:你设计的赛道太棒了,你太有想象力了!是不是小朋友们都佩服你?
孩子:从来没人这么夸我。他们都不知道我。

听得我们心里一阵阵发疼。

 

 

【4】@战争史研究WHS:大多数密谋分子把隆美尔看成希特勒的死党。但是隆美尔在阿拉曼之战失利后曾向希特勒提出“有条件投降”的建议,后者自是断然拒绝。反希特勒密谋集团成员、斯图加特市长卡尔・施特洛林(他和隆美尔在一战时期服役于同一部队,交情颇好)抓住这个时机,把党卫队在东线的罪行和犹太人遭灭绝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隆美尔。隆美尔对此甚为震惊。


1943年8月,密谋集团领导人之一卡尔・戈台勒博士委托施特洛林将一份反对迫害基督徒的备忘录和经济学家保罗・勒琼-荣格(Paul Lejeune-Jung)所写的《关于恢复经济的基本法》一书转交给隆美尔,一向不爱读书的隆美尔也被这两份文件所打动。无论如何,他肯定不会再盲目地忠诚于希特勒了。但是大部分密谋分子还不信任隆美尔。

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在战后回忆说,隆美尔在1944年初就预感到盟军即将反攻欧洲大陆,而西线特别是法国海岸的德军人数不足,装备和工事更是一塌糊涂。他一次次向希特勒要求增援,但希特勒不仅荒唐地寄望于实际上还是个空架子的“大西洋壁垒”防线,还在装甲兵的配置等具体战术问题上干涉他的指挥权。西线的指挥系统与隶属关系混乱不堪。失望的隆美尔感到自己的半世战功即将毁于一旦,很快就和三个早就参与密谋集团的老朋友――驻法军事总督施图尔纳格尔上将、驻比利时军事总督冯・法肯豪森上将以及施特洛林博士打得火热。

1944年4月15日,施派达尔被任命为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参谋长,由东线调到巴黎,他的到来终于给隆美尔下定了决心――施派达尔不仅向隆美尔坦诚介绍了1943年密谋集团在东线“兵谏”未成的实情,并且认真地邀请隆美尔加入密谋集团,在西线战事重开后安排停战。隆美尔的态度很暧昧,但距离正式表态只有一步之遥了。

1944年5月15日,施图尔纳格尔、施派达尔和法肯豪森赶到隆美尔在巴黎郊外的别墅,向隆美尔摊牌。施派达尔直白地告诉隆美尔,根据情报,盟军很快就会在法国登陆,这次会面就是为了草拟西线停战方案和决定“推翻纳粹政权的必要措施”。经过将近一年的思索,隆美尔终于正式决定下水。在施派达尔保证英美两国会与苏联决裂、盟国不会强迫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前提下,隆美尔同意瞒着希特勒,与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缔结西线停战条约。整个行动将在盟军登陆法国海岸之后开始,B集团军群和西线其他德军将从目前的控制区大幅度后撤,退到“西墙”之后,并分批向国内转移;占领区政府应自行与盟军接洽投降事项。作为交换条件,盟军应停止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与之同时,贝克集团在国内实施“瓦尔基里”计划,逮捕希特勒(为避免激起隆美尔的反感,施派达尔没有提到刺杀希特勒一事),成立亲西方的新政府。

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希特勒在6月17日亲赴前线督战,要求隆美尔迅速发动反击。但隆美尔考虑到盟军拥有制空权和海军火力支援,直截了当地表示应当放弃顽抗、向内陆后撤,当然遭到了拒绝。7月17日,当隆美尔乘车从诺曼底前线驶返巴黎时,座车被英机的扫射掀翻了。隆美尔被抛出车外,陷入深度昏迷。他的头部被弹片击中多处,尽管保住了性命,但完全无法办公,一个星期内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拼写不出。施派达尔说,这一意外使得密谋分子“痛感自己失去了力量的支柱”。三天之后,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以失败告终。

此后盖世太保在审判施图尔纳格尔的联络官霍法克中校时,对他严刑拷打了两个多星期,霍法克承认自己曾奉命与克鲁格、隆美尔两人进行联络。8月17日,B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被解职,并被勒令回柏林“述职”。第二天早晨,克鲁格让司机把他带到一战时的凡尔登旧战场,在那里服氰化钾自杀身亡。希特勒批准以军人礼节安葬克鲁格,不过还是恨恨地说了一句“此人若不是自杀了,多半也要给逮起来”。

隆美尔也受到霍法克供词的牵连,但他在德国人民和军队中的威望太高,把他送上法庭受审,会引起军队内部的混乱,所以最好还是让他自行了断。10月14日,希特勒的两位使者带着毒药拜访隆美尔,要求他自尽,并许诺以国葬。

 

 

【5】@杨恒均的微博:【老杨头日记】很多人认定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必要的,否则,“都往大城市跑,怎么办?”乍听上去挺有道理,其实是想当然。大城市之所以人挤,很可能正是实行了户籍制度,给了大城市户籍太多好处。实行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应该与国际接轨。举例,如果像全球多国一样,你在哪里工作,甚至只要在某地有个住址(租的也行),你就是那里人。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觉得纽约、洛杉矶“户口”珍贵无比吗?没什么好工作,房价太高,也赖在那里不走?你还会蜗居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人而死不肯去二、三线城市大展宏图吗?

 


正因为有了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员流通,才造成了很多问题――如大家都想要大城市户口,然后一帮人又拿“大家都想要大城市户口”来论证实行户籍制度的合理性――这就好似计划生育时,硬是诬陷中国人像猪一样,放开生育她们就拼命生孩子一样,现在放开了,怎么样?

实行户籍制度的荒谬逻辑,彰显的全是利益,户籍官员以及户籍引发的利益应该是天文数字吧?在以前不录指纹和生孩子上不了户口时,很多官员和他们的孩子,都拥有多地的户籍⋯⋯

地球上还实行中国这种严格户籍制度的,应该不超过三个吧?看看它们都是什么东西⋯⋯

 

 

【6】@安全北北:“个人所得税”这个APP,其实非常危险,它把各种公民核心数据汇总在一个库里了,一旦被黑,将导致史诗级的、史无前例的毁灭性的巨大影响。其中包含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学历、受雇公司、家庭成员、教育、医疗、房贷,覆盖了每个中国公民几乎所有隐私信息,这些信息原本是分布于公安、工商、房管、银行等多个机构的,但是现在被汇总在一起了,一旦发生泄漏,抱歉我理科生没什么文化说不出过于恢弘的语言来描述这种灾难,只能用一句我操来形容。

 

【7】@tintin :安迪・沃霍尔当年好像说过,以后百货商场就是博物馆。我没觉得百货商场是博物馆,但我的确喜欢逛商场。有那么些年,我没事就逛商场。人少的时候看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人多的时候,我就找个沙发坐着看人。商场里的空调总是适当,夏天凉快,冬天暖和。我最爱逛的我家附近的一家商场前几年倒闭了,不过昨天午夜,就在我失眠烦闷的当口,我收到手机短――是这家商场发来的,告诉我由于一年没消费了,我的VIP卡降为沉睡卡了――这简直是闹鬼一样,这种短信也没有后半夜发的?何况这家商场都倒闭好几年了……我有些疑惑,不过我还是很感动,这商场在死去多年后,居然还记得我。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