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41】当人们习惯了“进步”才是正义时,他们是无法看到“退步”之美的

meihao @ 2020年01月07日  浮世汇

【1】弥涯也是大哥   

看了这期《奇葩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首尔说她的童年故事。她妈妈和继父要生二胎,继父和她沟通后生了妹妹,一家人开开心心、相亲相爱。她说因为她继父的妥帖处理和对她的爱,而让她感到幸福,也很爱妹妹。
但她言语间透露出关键的信息是她的父母没有能力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由于妹妹的出生她只能离开父母到外婆家生活。
她欣慰的点在哪里呢?在于她每次回家吃葡萄时,继父都把大的葡萄给她。
但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她不在的每一日里,妹妹都能在父母身边受到照顾和关爱,每次都能吃到大的葡萄。
并不想质疑这一家人之间的爱,而是对于傅首尔以及很多很多女性心理安慰的点感到怀疑。
明明是自身利益受到巨大损害,生活发生很大变故,但因为继父的态度和葡萄,她觉得欣慰了,可以了,还有什么可争的呢?
她选择的持方是,生二胎要经过老大的同意。以她的亲身经历来说,不应该是生二胎最应该看父母有没有能力抚养吗?
傅首尔对自己的童年轻描淡写的用了四个字“不太愉快”。但她没有深究一下不愉快的点在哪里?
大家都是聪明人,不是想不通,而是真相往往过于残忍,没人愿意真的想明白。
自己的妈妈离婚后嫁了一个条件一般的男人,为了和这个男人生孩子,不得不放弃对她的抚养。但她太依赖太需要这份亲情这个家庭,她需要安放她的感情和寄托,她只能用偶尔回家那大一些的葡萄来代替日日夜夜父母的养育陪伴,这不就是真相吗?
傅首尔的说法像不像我们听到的很多女性的说法,“他虽然打我,但他会给我买早餐”,“他出轨、冷漠,打压我、精神虐待我,但我至少有个家”,“他不管孩子,丧偶式育儿,但孩子至少有个爸爸”……
说出这些话的女人,深层次的含义是聊胜于无,有就不错了。
再深一层的含义呢?
是我还配要什么?
我怎么能有那么多要求?生活一直如此啊…
说到这想到我童年时期的一个朋友,是一个像洋娃娃一样漂亮的小女孩,但她的妈妈高大彪悍,经常揍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她妈妈和她做公交车时没有座位,俩人站着时她妈妈把她搂在怀里一直在抚摸她的脸。她最后甜蜜的总结:“我妈妈虽然经常打我,有时还拿鞋底子抽我,但我觉得她还是爱我的,因为她摸我脸。”
那时不到十岁的我听完就觉得怪怪的,这种感觉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才想明白这一切,发现这真是一场环环相扣的好戏。
先是大肆的掠夺和剥削,让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自尊都变得很低很低,然后就是模糊边界的道德绑架和情感操控,让女性继续奉献她的剩余价值。
在这波操作下,女性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被兄弟压榨还甘之如饴;碰见渣男吸血鬼也并不离开,只是怀疑自己是不是牺牲的还不够多;当这种奉献精神成了惯性,生了孩子只会变本加厉,为母则刚,母爱就是献出一切,养出的孩子理所应当的剥削妈妈的一切,而女性面对父母兄弟伴侣都如此慷慨,面对自己的孩子会无私到何种地步?
最后真的就是燃烧自己、照亮所有人。
最高阶的pua也不过如此,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
在这旷日持久的洗脑下,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在哪?也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利益。
我们不会去向父母要关爱和重视,在爱情里不敢要忠诚和尊重,在婚姻里不敢要对方付出担当和精力。
我们只要好名声,只图心理安慰,皮开肉绽的博君一笑也算人生圆满。
言语犀利的奇葩辩手傅首尔在被父母几乎是抛弃的情况下依然把妈妈当作心理支撑,不止一次在辩论里说我为了我妈妈才努力,希望给她争脸,过上好生活。
所有人都在为她鼓掌喝彩,说她要强,说她孝顺,但真的没人想想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2】晏凌羊  

扎克伯娶的华裔妻子(她父母是华裔越南人),按世俗审美标准来说,长得并不算出彩。

我一个男性朋友看了这两对夫妇的照片,一直替男方感到可惜。他说:马克龙和扎克伯,一个有权,一个有钱,可惜只找了这种姿色的妻子。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觉得他油腻极了。
有些中国男人公认的、适合做成功人士妻子的女人,大多是年轻貌美的女性。换而言之,这样的女人得像是某款名牌包一样,得让他们“拿得出手”。
也正是因为这种观念作祟,当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牵着妻子的手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有些中国男人才会哗然,心想:他那么有钱,为什么要娶一个长得那么“矬”的妻子?
这个超级富豪的妻子普莉希拉陈,有黝黑的皮肤,微胖的身材,细长上扬的丹凤眼,宽大随意的连帽衫,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土气”。
人们丝毫不关注陈是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她在男友功成名就之后仍然坚持枯坐冷板凳攻读学位,也丝毫不关注两人八年爱情马拉松的感人故事。
在这些人眼里,一个有钱男人身边不搭配一个容颜姣好、身材火辣、青春逼人的辣妹,真是白活了。
令他们不解的是,扎克伯格不这么想。曾经有一回,有嫩模想上他的车,可他跟人说:“那些模特的身材是很火辣,但是他们没有我女朋友聪明。”
扎克伯格、马克龙之类的男人,这类中国男人又如何能理解?人家更看重的,是某个特定的女性是不是自己真心相爱的人,是不是能和自己的灵魂产生共振效应,能不能和自己成为生活上、精神上和事业上的好伙伴。
他们找寻的,是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也愿意将伴侣视为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的人去尊重。
女性的人格、学识、能力等等,会被纳入他们优先考量的范畴,而很多中国男人找寻的还是一个保姆,一个生育工具,一个拿得出手可供显摆的物件。
他们对女性的审美非常单一:年轻,貌美,温顺,贤惠。女性的人格、学识、能力等等只能被列为微不足道的加分项。
怨不得我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像马克龙、扎克伯格之类的经精英男士,对女性的审美已经进阶到了精神层面了,而我们国家很多男人对女性的审美还停留在‘性欲’上。”

我回复她:“大多数中国女人对男性的审美,不也还停留在对方家有几亩地、地有多少粮上?一个看颜,一个看钱,互相物化,彼此互害,也算扯平了。”

 

 

 

【3】电影镜头

昨天上映的《美丽人生》,打响20年院线观影第一炮,然而其中一句台词的翻译,引发讨论热潮。正好闲来无事,便整理了下:

P1是德语字幕(Via. 字幕库),P2是英语字幕(Via. Subs),P3是中文字幕(Via. 字幕库)。抱歉我没找到意大利语的字幕,如果谁有,可私信提供,感谢。(再次编辑:P4补上意大利原版字幕,意大利语“fare l’amore”就是“做爱”)



回到这句台词的翻译,男主想表达的意思,大家应该都一目了然(PS:德语的意思我请教过做德语翻译的朋友,确定了意思与P2、P3一样)。欧洲人浪漫、大胆、敢于示爱,这种直接的“表白”,展现出影片独特的浪漫与魅力。

然而引进内地上映版,这句话的翻译成了“我想一生一世和你在一起”,有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对啊。是的,猛地一看是没什么不对,但经得起细品吗?

这样翻译带来的冲击力有了极大削弱。看过影片的应该都知道,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从第一次见面,对她的爱称就是“公主”,屡次做出【大胆、出格】的行为,也都是为了向对方示爱,结果到了表白时刻,却突然这么委婉?怎么,被爱情冲昏头脑导致性情大变么?

当然,这种“删减/改动”不是第一次。公众号【第一导演】前段时间发表一篇文章,里面列举出19年,大部分上映或上国内流媒体(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但是被删改的影片,多达16部,删改片段时长累积超过2小时。

其中包括《何以为家》删除小男孩赤裸下身只穿内裤的镜头,《波西米亚狂想曲》对台词里“AIDS(艾滋)”进行消音处理等等,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包括近期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删减白客那条故事线涉及同性恋的情节,《南方车站的聚会》(对比戛纳节版本)删减小混混被叉车砍头的画面。

前段时间我去观看2019巴西电影展中国广州站开幕式,同主创一起观看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看不见的女人》,就亲身经历这戏剧性的一段:主持人在开场前,“温馨提示”道,影片中会有两处“技术性黑屏”,并非播放事故,请大家理解。

其实黑屏部分就是删减了两段床戏,但正是这种暴力删减,让影片传达出来的【女主与其丈夫之间的微妙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让观众不明所以。

这让我想到,7年前娄烨《浮城谜事》临上映时,突然接到有关部门通知,让影片中秦昊用铁锹击打拾荒者的头,从十几下改为两下。

《看不见的女人》为什么要拍摄两段床戏,为了展现女主丈夫“婚内强奸”的行为,这是一种家庭暴力,也是男权的一种体现。然而,直接被删。

《浮城谜事》秦昊最后为什么要敲打拾荒者十几下,那是爆发、是压抑太久的释放。然而,被改成两下,就变成了蓄意谋杀,甚至让这个角色变成了一个冷静的杀手。意思不对,完全不对。

这些公然不尊重原创作者的行为,如此普遍而又合理得存在着。小生@肥啾电影 之前发过一条微博,提到“正版不一定是原版,可能是删减阉割版”。一语中的。

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头上都有一把无形的剪刀,哪里不对剪哪里。

最后,麻烦不要再杠“那电影院里还有小孩子呢?你们看那些血腥的、色情的、裸露的镜头,考虑过小孩的感受吗”这种话了,实在是无力反驳,你开心就好。

P5-P8源自@痞影人科莱昂 ,顺带再分享一下。

 

【4】@Meogreen 

和在国内视频平台工作过的朋友聊,你们审片看什么,性意味台词,露点画面?她说这些都是太基本的了,真正费劲的地方,很多时候甚至根本没人能注意到,比如电影里出现三秒钟的杂乱房间,墙上挂着很多海报,这时候需要一帧帧截图,google每张海报上的标语/图案/手势在某国的意义,是否有所指涉,是否大不敬,如果是,就让这三秒消失。

当有其他平台也买下了同一部电影的版权,还要比较这部电影在不同平台的播出时长,谁的更短,谁就在这一回合赢得了小小的“胜利”。因为更短意味着更安全。他们两小时三十分,我们删到两小二十九分四十秒,短了二十秒,出了事追查下来,枪第一个打到竞争对手头上。如果自家的更长,危险了,重新审,想方设法至少和对方保持一致。

上条转的微博说,中国内地电影从业者头上有无形的剪刀,那这些媒体从业者就是被枪指着拿这把剪刀的人。

更无解的是,如我们所见,这样的工作其实很考验人的艺术敏感和知识储备,能胜任的都是朋友这样爱电影的人,招人的时候要你熟悉电影史,阅片量达标,然后用你那1000部电影培养出的直觉来戕害电影。朋友因为受不了做了一年换了工作,但只要那把枪还在,这份工作总是需要人做,也不缺人做的。

 

 

【5】@荣大一姐 

 

ETC跟当年的金税三期一样,建设的时候,说的是能提供更多便利,但客观上也是把“网”织的更密了。按道理,“网”密了,就该改改粗网时的捞鱼方式,可捞鱼的方式一旦习惯就很难改变。最早基于收税效率较低而制定的较高税率,在收税效率提高后,却缺乏降下来的动力。

而目前收费公路的收支情况,一点不比金税三期前的税收情况乐观。

2018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5500多亿,而支出是9600多亿元,收支倒挂4千多亿。跟前一年比,收入增加422.2亿,支出增加465.1——不仅是收不抵支,而且收支缺口在扩大。

但光是收支倒挂也还并不可怕。糟糕的是,9600多亿的支出中,偿还债务本金超过5000亿元,偿还债务利息2600多亿元。也就是说,全国收费公路一年的收费收入,是不够还本付息的。其中光是利息部分,就挖走收入的一半以上。

从数字上看,“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背后隐含的“贷款还完后就可以降费甚至免费上路”的大梦,可能是做不成了。

之前《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全国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但2018年交通部修订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为了保障未来收费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收费公路,偿债期限可以超过30年。

更早一年,交通运输部其实也已经很诚实说过:由于面临着债务增长和筹资双重压力,从现实情况看,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尚不具备条件。

怎么说呢,基建狂魔的荣耀不是凭空闪耀的。

 

 

 

【6】@徐佳杰Pierre 

地球的环境是不是被“某种文明”刻意改造过?
就像我们打算改造其他星球一样。

特斯拉的创始人Elon Musk曾经抛出过一个改造火星计划,你们都听过吧?
他想在火星的南北两极投放两个热核炸弹,溶解那里的冰层。
冰融化成水,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重新回到空气当中,形成“温室效应”。
火星气候的“良性循环”就此开启,气温升高,液态河流形成,生命爆发。

这个时候我们反过来想一想:
地球难道一开始就适宜生存?不对哟。
太阳系形成后几亿年,地球的稳定状态叫“雪球地球”,即Snowball Earth。
那时候只有少数菌类&植物能生存,几乎没有发现过那个时代的动物化石。
直到6亿年前,气温陡然回暖,无脊椎动物集体出现,也就是著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这场繁荣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动物们究竟为何突然出现的?

科幻作家们曾写过无数可能想象。
现在结合Elon Musk的核弹炸火星脑洞,是不是有些启示?
某个文明或通过热核,或通过某种更先进的方式融开了地球的冰层1
非洲有一个“奥克洛反应堆”,据科学家说是天然核反应堆,能天然发生核裂变并释放能量。而这样的天然核反应堆,全世界存在20个。
真的是纯天然的吗?还是某次史前核爆将他们激发的,如今我们看起来觉得像天然的。
神秘文明向我们这片土地投放了“生命的种子”,难道是在测试地球这种环境适不适合生存?

但做实验这种事情,尤其是攸关生存的实验,是不能马虎的。
比如人类实验一款新药,要动物实验,临床1期,临床2期,临床3期。
又如人类的载人航天史,先是无人的,然后带上动物,最后才自己上。
那神秘文明对地球的实验是否也是如此呢?
先投放一些低级但生命顽强的生物看看情况。
谁像到几亿年过去了,地球又特么变冷了!
实验样本毁掉一半,咋办?再炸一次呗。
上古时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就是针对地球的五次环境大改造呢?

大家都在研究《山海经》里奇形怪状的动物究竟是咋想出来的。
你就没想过《山海经》其实是一本《关于地球地形地貌及生物形态的普查报告》?
外星人临走的时候恰巧在我国遗失了一个副本。

他们审核完报告,觉得时机成熟,这才开始进行最终实验。
即:制造类似于他们自身的“仿生人” ,并投放到地球上,任由他们自由发展。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神话,都有类似“神照着自己的模样造了人”的说法。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以上。
我更好奇的是,这场最终实验何时结束。
而神秘文明在试验完成后,又会不会选择擦除实验数据?

 

 

【7】辛子IN日本 

 

 

 

5年前,北海道一个人的车站,曾经在中文网络刷屏。我最早看到日媒报道的这条消息,顺手转发到一个作者群并附上简单的翻译。结果有位国内媒体人看了一眼说“一定是假新闻“,毕竟为了一个学生,保持一条铁道线路的运行,这太天方夜谭,令人无法相信。但接下来不久,包括网易新闻等在内的新媒体,都跑到日本对这件事进行现场直播,不相信这条新闻的人,才终于不再吭声了。
当人们习惯了“进步”才是正义时,他们是无法看到“退步”之美的。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