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48】2018年之后入学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整体形象是这样的

dasheng @ 2022年06月28日  浮世汇

【1】郝倩在欧洲 

关于堕胎,说两个故事。
1992年,一位14岁的爱尔兰女孩,在被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向法庭提起申请要堕胎,理由是不想怀一个强奸犯的孩子,这让她很想自杀。法官裁决,怀孕这件事对她的身体健康也没有产生什么很大的威胁,所以堕胎请求不予批准。
非但不允许这个女孩堕胎,还禁止她在9个月内离开爱尔兰,以此避免她"出国堕胎",强迫她怀孕足月。
上诉后,法院再度裁决,认为她的自杀倾向足以证明怀孕已经对她产生了"生命威胁",所以允许堕胎。
但在她合法堕胎之前,她已经小产了。
这一事件在当时的爱尔兰引发三个宪法修订案的尝试:第一个是要将自杀倾向不足以作为堕胎条件写入宪法。这条没有通过。
第二条,爱尔兰人可以旅行堕胎。同时,允许在他国合法堕胎的信息被共享。
这些并没有改变根本现状。
2012年,一个31岁孕期17周的准妈妈流产了,但胚胎依然有心跳。按照法律规定,医生不能做任何干预结束胚胎的生命——哪怕是为了挽救母亲生命也不行。不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只能等待胎儿自然身亡。之后三日内,流产妈妈诱发感染,十分痛苦。丈夫多次央求医院救救他的妻子都以"不合法"被拒绝。
三日后,胚胎终于没了心跳,医院"合法"施救。但妻子因子宫已大面积感染,多器官衰竭,在重症监护室4日后离世。
2018年,在爱尔兰全国公投之后,66%:34%,合法堕胎法案通过。这件事当时在爱尔兰和英国引发的轰动我至今都还记得。
这也不过就是4年前的事情。
在2018年之前,在爱尔兰怀孕的人就必须"强制怀孕",哪怕是忍受痛苦甚至死亡。1980到2018年期间,有17万人被迫离开爱尔兰"旅行堕胎"。堕胎不仅在爱尔兰,在北爱也是"违法"。不仅堕胎违法,1986年开始,进行堕胎咨询都违法。
2022年的今天,美国最高法推翻对堕胎权的宪法保护。你很难相信这是发生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天天叫嚣r 权的国家的真实事件。在爱尔兰发生的这一切都会在美国重演一次。
我们有时真的将一些基本的权利想当然了。



【2】哈耶克评价美国的自由派与保守派。出自《通往奴役之路——十二年之后》(1956)

……当初写这本书时,我只想到了英国的公众,这不会严重影响到美国读者对它的理解。不过为了事先避免引起误会,我必须在这里解释一下措词的问题。我在全书中使用"liberal"(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的)这个形容词时,都是从19世纪的本来含义上使用它,这一含义在英国至今未变,但是根据目前的美国用法,它常常是指几乎完全与此相反的事情。它一直是这个国家左派运动的一块招牌,并且得到了许多实际上相信自由但头脑糊涂的人的帮助,因此"liberal"逐渐意味着赞成几乎一切政府管制。我一直十分不解,为什么那些实际上有自由信念的美国人,不但允许左派盗用这个不可缺少的名称,甚至自己也把它当作一个该诅咒的名词加以使用。这实在令人遗憾,因为它的结果是,许多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倾向于自称保守派。

但是真正的自由主义同保守主义毕竟有所不同,将两者混为一谈是危险的。保守主义虽然是任何稳定社会中的必要因素,但它并不是一种社会纲领。它所表现出的家长作风、民族主义和权力崇拜的倾向,使它往往更接近社会主义而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它因为具有传统主义的、反理智的、常常是神秘主义的嗜好,使得它除了在短暂的幻灭期之外,对年轻人或任何认为若想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就需要进行某些变革的人,从来就没有吸引力。保守主义运动,正是由于它的性质,注定会成为既得特权的捍卫者,并且为了维护特权而依靠政府的权力。


【3】时悦之 

翻检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一本,又看见这篇出版说明。简短、明晰,客观而有态度,不卑不亢,真可谓业界典范。1994年的文字,至今毫不过时。



【4】@胡锡进 

老胡发了上一个贴子后,收到北京市有关同志给我发来的市委领导报告的部分原文,我一看,今天上午刷屏的"未来五年"那张图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应当说客户端记者的解读不够专业,造成了大家的误解。
原报告很长,它回顾了过去五年北京市的工作,也对当前和未来五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该部分说了很多项工作,在每一项工作论述的前头并没有"未来五年"的时间强调。记者对那些工作都做了拆条报道,每一条的前面都自己加上了"未来五年"的时间给定。
其实准确理解报告的涉及疫情部分,是指在北京市本次党代会之后,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仍是一项应当抓好的工作,防控机制需要保持,但这并不是说当前的操作方式要原封不动持续五年,反复使用封控手段,不断限制社会流动。疫情在变化,对抗病毒的手段在增加,应对方式也必然与时俱进。而且疫情会不会持续五年,它的危害程度是什么都很不确定。
在报告论述的涉疫工作时专门加上"未来五年"这个时间给定,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原报告的意思,给人以未来五年要不停像前几个月那样随时可能封控、停止堂食甚至居家办公的错觉。这确实是解读上不够专业的失误。
#v光深评#
客观说,北京市过去几个月的抗疫表现是不错的,为缩小对市民生活的打扰范围、减少经济损失做了很大努力。我真的不相信北京市会让过去两个多月的情况再持续五年。那样的话北京市老百姓受不了,城市的经济也受不了,对全国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所以北京市不太可能现在就制定一个如此消极的计划,我相信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会规划并努力实现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一个未来五年。



【5】#上海疫情# [笑cry]后疫情效应里挣扎的实体经济


【6】基督教的兴起


【7】语出《银翼杀手》特效摄影总监


【8】@麒璁 

极端的饭圈文化真的很可怕,感觉是一种洗脑的、充满攻击性的邪教,好似群体癔症一般。某些疯狂的教徒对自己的教主有近乎狂热的拥戴,但凡见到不承认自己教主至高地位的人便要口诛笔伐。而这个教主则往往选择无视自己信徒的暴力行径,只是一味声称自己是完美的、圣洁的,是一个无辜而不幸的受害者。
Photo credit: Hieronymus Bosch (c. 1450-1516), The Ship of Fools, oil on wood, 58 cm × 33 cm, Louvre, Paris, France. 



【9】简直在旅行 

因为基本上不看官方新闻,对"相向而行"这个词还是从健身教练那里听说。以此为契机,就注意到官府的断交人员非常喜欢使用这个词。相向而行一词在小学数学常见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常用,小学生都知道,只要两个人相向而行,那么他们前进的方向就是相反的。有意思的是,官府通常用这个词来表达双方关系融洽,用"相背而行"表达关系不融洽。在数学和物理学上,这两种表达结果是一样的,相向而行走过对方位置就是相背而行;与之不同的是同向而行。这里就有趣了,似乎断交部从来没有与别人同向而行的意思。



【10】@林中跬步 

职业高考状元,每年都考上清华,每年都放弃入学,换一个学校或者地方复读并继续拿状元,由此三次,前两次已经得到超过230万的奖励。
启示:
一个非常好的中国高考故事剧本蓝本;
故事背景具有极大的国民性,天然具有国民关注度;
故事的主人公是真真实实的天赋选手,把别人视为命运重要转折点的时刻,当作稀松平常工作,或者最多是个一点一度的常规项目,驾轻就熟,舒适区轻松应对,还由此获得不菲回报,自带主角光环;
但主角周边的人都是普通人,需要经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正好可以和主角形成强烈对照;
主角本人三次应考,就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中国的高考、教育、家庭关系、校园生活……


【11】@笑破地皮 

2018年之后入学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整体形象是这样的:
支持中国与全世界打贸易战、冷战或热战,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支持全方位整治资本。
支持封禁教培行业,支持严查电商行业。
支持最严格的防疫措施。
支持举报和因言获罪。
对乌克兰敢于抵抗十分愤怒。
甚至,他们还幻想毕业后可以整治职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