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17】只要侵略者还在,韵律和快乐都只是暂时的

dasheng @ 2022年10月16日  浮世汇

【1】寰亚SYHP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要求普京不要像在苏联那样对待中亚
当地时间14日,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俄罗斯-中亚国家峰会上向普京发表讲话,表示塔吉克斯坦一直尊重俄罗斯的利益,希望相互尊重。他要求俄罗斯不要像对待前苏联那样对待中亚国家。
拉赫蒙表示,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之间存在问题。我们必须坦率地说。我们想要什么?向全世界展示俄罗斯和中亚,我们有问题?事实证明确实存在。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对话,没有效果。后面还有美国加中亚,韩国加中亚,日本加中亚,很快,很可能,巴基斯坦加中亚,印度加中亚,还剩下谁?
我们缺少什么?缺了点什么。有些东西不行。因为这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转向普京 )不要认为是被冒犯。我们和你都是见证人。我亲眼目睹了它是如何崩溃的……那么,请原谅,当时,就像现在一样,小共和国和小民族没有受到重视,注意、传统、习俗和其他一切都被忽视了。他们(俄罗斯)没有为发展提供援助和支持
现在人们要离开了?你昨天提到了200万人(在俄罗斯工作的塔吉克人)。我是…我想说,但我今天想说,不是200万人,这是200多万我们的公民,他们飞往俄罗斯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剩下的工作--不超过60万。
他们通过俄罗斯飞往其他国家。让我们看看,明年它会减少50%,因为道路是封闭了——它们不能飞出去。.......他们要去哪?为什么不去伊朗,不去巴基斯坦,不去沙特,没有人在等我们的人去其他地方(情绪激动)。他们要去俄罗斯。
不要让我的同事生气。在阿斯塔纳和塔什干,就像在苏联一样:在基辅、明斯克和阿拉木图。其余的共和国和以前一样,(他们仍然)和以前一样:"给牛奶","给棉花","给这个和那个"。没有(投资)基础设施......现在我们为什么要乞求塔吉克斯坦出席一些不幸的商业论坛?
我指示外交部长:出来吧,我们在等。我什至和你谈过。让奥弗丘克(俄罗斯副总理 .)出来,让他们至少在部长级出席。不,在副部长级别。在这里塔吉克斯坦当之无愧——战略伙伴(摇头)。什么,为什么,我们在做什么?
拉赫蒙继续说:是的,我们是小国。我们不是1-2亿。但我们有一个我们喜欢的故事。我们希望得到尊重。我们不是乞丐。我们有一个富裕的国家。矿产资源储量大于门捷列夫体系。我见证了所有来自俄罗斯的商人都只对"奶油"感兴趣——那里有碳氢化合物原材料、石油和天然气。但是有一个采矿业,有色冶金,贵金属,宝石,很多,甚至是军用的战略原材料,这在世界上是没有的。
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我告诉过你。在储量方面,塔吉克斯坦排名第一。没有人感兴趣。我们聚在一起,让我们创造条件。我们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弄坏了东西? 在什么地方你没有这样打过招呼?
我们一直尊敬和尊重我们主要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但我们也想被尊重……什么,我们是外国人还是什么?
拉赫蒙要求俄罗斯在该地区国家投资,因为这里的投资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俄罗斯投资非洲比中亚国家多,并再次提醒塔吉克人去俄罗斯,而不是其他地方。在那里,他们不只是赚钱,他们还在工作。
结束时拉赫蒙表示,我们对你的要求是,不应像苏联那样对中亚国家采取政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中庸之道,我们需要分别与每个共和国合作。



【2】@月轮山过客 

再次推荐这本书《二手时间》。不要被书名误导,以为这是一个虚幻的文学作品。其实,这本书应该叫《苏联/俄罗斯群众苦难史访谈录》,主要通过对一个个苏联/俄罗斯人的访谈,展现几代人独特的历史。这本书有几个方面内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很多访谈者,都是苏联斯大林政策的受害者。他们父母在肃反时代被抓被杀,自己因为父母被抓被杀而被送进孤儿院,受到不少折磨。他们见识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迫害和死亡,自己也深陷其中。但是,当他们活到了苏联解体之后,普遍幻念苏联、怀念斯大林。为什么?因为苏联虽然苦,但给他们梦想和安全感、确定感。他们从小被教育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国家献出一切,他们为苏联辽阔领土、原子弹、攻占柏林、对美国说不、超级大国地位而自豪,怀念苏联的秩序、理想、希望。尽管他们也知道苏联中后期只是徒有其名、假装进步,"他们说的是谎言、我们知道他们说的是谎言、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说的是谎言",但到了"新俄罗斯"时代,连愿意说谎的都没了。人人想着挣钱,有钱就是皇帝,没钱一名不文,而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又是非常野蛮的资本主义,能挣钱的人大多依靠心狠手辣和权力关系。因此,对他们而言,新俄罗斯更糟糕,还是苏联更好。所以,这些被斯大林杀死父母投入孤儿院的人,在其晚年,纷纷怀念起了斯大林,甚至还希望再出现一个斯大林把"新俄罗斯"那些当官的和富人都枪毙。
第二,苏联解体导致原苏联地区民族矛盾几乎一夜之间爆发。苏联政权还在的时候,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等都上一个学校、住在一个院子、在一个单位,都是党员团员,都在一个支部,都在高呼各民族之间是"同胞""兄弟""牢不可破的友谊"。但苏联政权一旦不行了,这些邻居、同学、同志,短短一两年之间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楼上的杀死了楼下的异族,同班的杀死了另一个异族同学,而且似乎都觉得这很正常。换句话说,苏联时代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教育和建设,搞了几十年,短短一两年就完全破裂了。大量苏联少数民族和俄罗斯族为了逃避新国家的战乱,大量涌入莫斯科等俄罗斯大城市,这反而助长了莫斯科等地的排外情绪,也就是俄罗斯的新纳粹势力。加之车臣等地内战,莫斯科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几乎年年爆发大型恐怖事件。俄罗斯要求强势领导重整秩序、要求保护俄罗斯族免受排挤的呼声越来越大,这其实正是俄罗斯如今政治状况的一个大背景。
第三,对自由民主派的幻灭。参加访谈的人,过半都曾经积极支持叶利钦等民主派,很多当年也上街,甚至愿意牺牲生命保卫叶利钦。但是,到了2010年左右,这些人又普遍认为自己当年太傻了。他们当年支持自由民主派,主要是以为今后能过上西欧的生活。但现实并非如此。很快人们就对自由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大家都去挣钱。而且因为苏联秩序崩溃了,俄罗斯一下子成了野蛮资本主义,要想迅速发财就看谁心狠手辣。在那个时代,即使在莫斯科,也经常有人在大街上被枪杀,原因无非是经济竞争,而其他人都习以为常。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支持自由民主派的知识精英和城市中产,到了1993年就发现自己只能去卖水果谋生了,因为原有苏联体制下各大单位大部分都发不出工资了,大量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破产,政府和军队退休金还不够吃几顿饭。一些访谈者谈到,那些自由民主派也喜欢钱,而且在一个秩序完全颠倒重置的年代,那帮人的吃相一点不比苏联官员更好看。和后来那些俄罗斯大亨们相比,勃列日涅夫那些亲信们搞到别墅简直只能算大一些的宿舍。基层执法人员的腐败和心狠手辣程度,也远远超过了苏联中后期。
第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颓废和信仰危机。几代人被教育的理想一下子没了,全社会一下子没了方向。曾经的军队战斗英雄一下子成了大街上被吐口水的对象。大多数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英雄们,一夜之间成了媒体上的"帮凶"、"虚假人物"。而原先一直作为反面人物的沙皇、白匪,一夜之间成了"民族英雄"。大多数人被告知,以前上学时代学的历史都是假的,之前告诉你们的理想和信念都是无耻骗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陷入颓废,尤其是苏联时代的军人、干部、国企职工。这些人的数量很大。剩下的人则开始不择手段挣钱,想着移民,跑到欧美去生活。大量原苏联时代技术人员去了欧美,剩下的则用酒精麻痹自己,全社会极度颓废,只有酒精销量坚挺。
理解了上述这些,其实也就理解了为何俄罗斯是现在这个状况。怎么说呢,转型基本失败,还摔了个狗啃泥。据说现在呼唤罗曼诺夫王朝的人又多起来了,简直魔幻。


【3】@白昼的火树银花 

纽约客上今天一篇文章结尾说:
"经过近八个月的战争,对平民目标的远程攻击显然是为了恐吓和耗尽乌克兰民众。同样清楚的是,这种策略源于严重的误判,只会继续产生和预期相反的效果。基辅的一位乌克兰朋友发短信询问我是否还安好时补充说:"他们根本不明白,这只会让我们更生气,而不是害怕。我们会将愤怒转化为力量并进行反击。"
外面的街道上仍然有碎片、玻璃和血迹。爆炸摧毁了一些电线,工人们在重新连接,动作迅速高效。他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需要应对这些了,但大家仍然记得是怎么做的。"
这几张照片是八月十五日NYT摄影记者Lynsey Addrio在离开三个月后重返乌克兰后贴在instagram上的一组照片。她当时说,"非常惊讶而开心地发现,生机勃勃的感觉又重新回到了基辅。乌克兰南部和东部仍然在战火中,但是在基辅,人们开始努力地在战争的残酷,未知,和悲恸中,试图重新寻找生活的韵律和快乐"。
然而只要侵略者还在,韵律和快乐都只是暂时的。




【4】@崔庆龙_ 

我们应对现实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每天做的有"现实感(现实掌控)"的事情。一但这些事情的比重减少,哪怕你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你也会有一种越来越滑向和现实有所隔绝的自我洞穴的感觉,那是一种用回缩来抵御外部现实的,心理效能不断耗散的状态。
这有点类似于,你每天都要晒晒太阳,去和人说说话,去买菜做饭,和小贩拌嘴,去处理一些紧迫的工作任务,和同事不咸不淡的八卦几句,和朋友或家人说说话等等。哪怕不那么有意义,它就像防止精神上骨质疏松的现实杂质,需要日常性的摄入,以维持一种我就在现实之中的感觉。当然,以上这些只是举例,每个人增加现实感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这些行为,就像是每日在生活中投放的,唤起现实感的心理锚点。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但不能失去这些锚点,否则它就会变成一种难以逆反的,被"自我隔绝在现实之外"的感觉。
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海外独自留学/生活的人身上,包括外部规则介入较少的自由职业者,以退缩而非探索心态沉湎在游戏和各种虚拟世界里人,甚至是很多一下班后,就和外界彻底隔绝,第二天再被动进入高强度工作的人身上。它是疏离时代,每个想要逃回自我的人身上更容易发生的心理危机,我甚至在一些非常卓越的人身上看到过那种状态。而现实感是我们所体验到的,可以在现实中安全和自由活动的心理半径。
另外,当现实感全都是被迫给予的时候,人会下意识的向内回缩,那时候我们依然是缺少现实掌控的,比如996意义上的现实感。
简单来说,我们要主动去投放这些心理锚点,一旦你感觉到自己的心理退缩状态,那么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立刻缩回到安全的最深处,而是在你还算安全的区域里,做一些没有难度的,但有现实感的事情,这样,你的心理安全边界是外延的,与现实接壤的,说的更本质一点,你依然保留了必要的防御和功能。




【5】@冰与火之歌wiki: 幕后照 or 平行世界的他们 


【6】@严锋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有人发赵青回忆她父亲赵丹与红线女的恋情,令人唏嘘。想转的时候已经被删掉了。从孔夫子买了一本《我和爹爹赵丹》,里面真有这段,再转一下。



【7】欧洲文艺评论:跟一英国高中生聊天,他们课程设置之丰富令人赞叹。除了我们知道的那些常规课程,他们学校还有诸如哲学、宗教、社会学,摄影技术,设计学,Health and Food technology, 计算机, Environment Science 、Energy Science,多种小语种包括拉丁语和中文,等等,跟大学专业门类也差不了多远,虽然学得很基础,但至少能让人知道这专业比如环境科学是关于什么的,感觉这种课程设置和大学教育在知识衔接上更好,至少考大学选专业不至于太盲目。

狗缘还是很好:荷兰高中的音乐课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巴黎听音乐会,历史课组织去罗马、希腊旅游,excursion会去奥地利滑雪,真是羡慕啊[微笑]


【8】水木丁 


我看的第一本张爱玲的作品是倾城之恋。没看过任何文学评论,甚至不知道张爱玲是谁,就是大概十六七岁的时候,在我妈学校的图书馆,看到这个书名,以为是言情小说,就借回家看。结果从此对张爱玲这个名字终生难忘。我相信,很多看过张爱玲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人太特别了,你把她的作品,混在一群作家的作品里,给从未读过这些作品的读者看,她也是最有魅力,最会被读者记住的。好的作家是用作品征服人心,不是靠文学评论家的盖棺定论。



【9】社交媒体使用方法


【10】九寨沟秋天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