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71】人在欲望的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

chuntian @ 2023年08月16日  浮世汇

【1】我想我正在沉入一代人的海 

#未删节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有人说连阿云,就是那朵"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云",陈妍希扮演的阿云初亮相,是夜总会的歌女,不少欢场客围绕,但贫困的姜紫成为她打架的样子感动了她,风尘中人很容易被真情感染,结果终究是错付,姜对她的一点爱意,是因为她的样子像昔日的恋人林慧,电影反复点明了这点,包括后来小诺打扮成她的样子,也被人误会是她。

小诺是林的孩子,与她相像也不奇怪,这也是一点线索。

阿云并不死于被强暴,而是她发现了自己不被爱的真相之后的绝望感。姜占有她,只是因为她的工具性,好朋友林慧背后的偷情,则是一种更深刻的印证,她的人生是"两个人的世界里,不该有你"。

阿云为爱情的消失而死,死得极其惨烈,造成她死亡的三人组也震撼于这种惨烈,火光映照在他们脸上,三人组的表情已经超越了邪恶,变成了一种末日景象,三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完结了——被删除的暴力段落非常惨烈,大概也是某种导演强调的肉身之毁灭的艰难。

尽管还在高位之上,但三人都生活于惊恐之中。杀死阿云肯定不是他们犯下的第一宗罪,但是是以周围人的性命为代价的一次犯罪。

"云"的最初的出现,也是电影里第一组镜头,身处激情的小情侣发现了树林里的腐尸,欲望与死亡如此接近,美艳的"云"变得如此肮脏。

她的死亡的肉身就是电影的主要驱动线,杨家栋的父亲因为调查这一案件,被动车祸,住进了老人院;杨家栋的再次调查,让姜不得不撕下画皮,暴露在公众面前;而林慧也未必能放下阿云的死亡,她的再次发疯,和这个有很大关系。

一个疯狂时代的开始,一定像一个绞肉机,需要牺牲无数人的血肉,几个主角得其所愿,林慧死于疯狂,姜死于贪婪,唐主任死于暴虐,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美好的青春,就像电影开始时候的舞厅里的欢快舞蹈,"我要带你赚钱,赚钱后要娶你"的誓言已经在风中飘散,留下了千疮百孔的人生景象。

官商勾结的房地产开发成了这一切的背景,也是绞肉机的主要部件,但是娄烨这部电影的落脚点还是在人,人在欲望的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电影里经常出现冼村的整体画面,一边是CBD的摩天楼,一边是城中村的穷困户,阳光照耀之下,对比尤其强烈,这个场景的捕捉,是为我们生动的描绘了这一个个个体的悲剧上演的舞台。


【2】#天津塘沽大爆炸##塘沽爆炸真相#爆炸现场高清图 2015-8-14


【3】一篇改革开放早期的文献


【4】肥啾电影 

中国文艺青年导演的最爽时刻[doge]
条条都爽死他们了


【5】@白衣咸饭 

医疗反腐非常必要,但反腐后医疗费用能不能降下来,还真不好说,因为很多费用都浪费了。比如说,全国绝大综合医院都有产科,但是,几乎每个县或区都有一家妇幼保健院。之前新生儿多,还可以理解。现在出生人口只有2016年的50%左右,但这些医疗机构没有一个撤销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工作量不足,国家还要把这些人养起来。前几天到一家镇卫生院去,发现那里的6位妇产科医生,每天只有两人上班,其余四人轮休的(其实一个人就足够了)。其实,现在乡镇卫生院的妇产科,基本上除了给孕妇建卡以外,就没有啥事了。这些人基本上就算养起来了。在这样一个低效率的情况下,期望降低卫生负担,大概是酒喝多了。



【6】@故国旧影4th 

游行示威,台北,1991年摄。



【7】陆浑戎 

《见证历史: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1942—2015》汇集七十余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获奖作品,直观记录真实新闻,配有简洁明了的说明文字。可以说,这是一部别样的当代史。新闻与历史的差距,某种意义上不过是时间而已。书中开有天窗(图三是其一),背后应该还有故事。



【8】@喜欢冬天喝热牛奶 

请你们夸夸我,我太聪明了!
一个四五十岁的阿姨在楼下卖西瓜,这个阿姨经常在楼下顶着快四十度的高温卖西瓜,自己带着饭,一守就是一天,中午有时候看到她就坐在树下打盹,看着真的觉得很心酸。她生意不好,上午推来多少瓜,到晚上回家感觉数量都没怎么变动过,西瓜是她家自己种的,非常便宜,五毛钱一斤,我照顾过几次她的生意,但是,她家的瓜真的一点都不甜。
我今天过去跟这个阿姨聊了几句,我跟她说:阿姨你卖的西瓜一点都不甜。阿姨没说话,挠了挠头看着我尴尬的笑了一下。
我又说,阿姨你这样,你以后的西瓜就不要在这边卖了,买过你西瓜的人很多都不会再买第二次。
阿姨疑惑的问:那我该在哪里卖?
我说:你去xxxx那条街上,那条街有三家健身房,你打个招牌,招牌这样写[ 低糖西瓜,减肥也能放心吃,甜,包退]。也许买的人会多一点。
今天我回家的时候看到阿姨没有在楼下摆摊,我就刻意骑车去了健身房很多的那条街,阿姨果然在那里卖瓜,招牌也按我给她说的那样写了,生意很好!我去的时候看到有三四个人在她的小摊上买瓜,或许是因为大家真的在乎糖分,又或许是因为招牌有趣,我看还有人拿手机在拍,总之,生意好起来就够了。
阿姨看到我了,去便利店给我买了一个冰淇淋。



【9】科斯:是民间资本"边缘革命"激活了那个"变革中国"

8月14日,公众号"闻道不闻朝夕"发表文章称:从来没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此客观、系统地阐述中国几十年惊心动魄的变革,并且给出了"迄今为止有关中国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最深刻的洞见"。

我说的是罗纳德·哈里·科斯,以及他的"伟大著作"《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1978年前,中国近10亿人在温饱线下挣扎;30多年后,中国一跃成为经济总量第二的世界大国,十几亿人的命运从此改变。短短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奇迹究竟如何发生?

在官方叙事中,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是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结果。然而,真相并非全然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经过多年观察和研究,从最纯粹的市场理论视角向全世界指出:"不是中国政府,而是'边缘革命',将私人企业家和市场的力量带回中国。"

这个结论不简单,独立学者荣剑先生如此评价:科斯给出了迄今为止有关中国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最深刻的洞见。

因为,他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一直被有些人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国家权力,其实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化转型中起到积极作用,国家主导的改革或通过其有形之手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实际上是在边缘革命所开拓出来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确实是真正的"洞见"。中国人在自己的坐标中通常找不到那样的"洞",因而难以窥见科斯之所"见"。

但是,作为享有盛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对中国改革的总体评价,并非一味的"歌德"——只说成就不谈问题,显然不应是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学家之所为。

在科斯看来,市场经济中存在两个市场,一是商品市场,二是思想市场。而思想市场与商品市场一样,都需要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那么,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科斯的答案是:"回顾中国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往前看,未来光明无量。但是,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科斯希望中国的思想市场,与商品市场一样有效率,而思想市场的滞后阻碍技术进步。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