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暑假工
每年夏天,暑假工就成了学生群体的临时就业方向。 过去,暑假工是学生与商家之间心照不宣的 "双赢" 选择。对学生而言,打暑假工能赚取零花钱,积累社会经验,也能避开在家被家人唠叨;对商家来说,暑假工则意味着可以以较低成本,应对暑期消费旺季的人力需求。 但如今,这个看似完美的平衡正在被打破。不招或者避免招暑假工,成了商家们的集体默契。不少在校生和毕业生在社媒上发帖吐槽,找暑假工实在太难了,有网友为了获得暑假工作机会,甚至冒充长期工。 商家究竟为何对暑假工如此 "冷淡"?在暑假工与商家之间,又正发生着怎样的现实拉锯? 01 难进的暑假工大门 "赚点外快,在家太无聊了",多位高考毕业生告诉惊蛰研究所,他们抱着想找点事做的想法开启了暑期兼职之旅。来自安徽某地级市的晓晓,从 6 月下旬就开始以餐饮店为目标,线上投递简历、线下到门店询问招工需求,但找暑假工的过程并不容易,"有的店我觉得远,有的不招暑假工" 晓晓说道。 一番寻找后,晓晓还是获得了两个茶饮店的面试机会,第一家是瑞幸,第二家是库迪。"瑞幸要求必须干满两个月才能收我,所以我就没去了。" 只计划兼职一个半月的晓晓,最终选择了库迪,并在 6 月 28 日入职。 * 晓晓写给顾客的纸条(受访人供图) 晓晓入职的这家库迪门店人员配置很明确,除了她这个暑假工,还有三个全职员工和一个长期兼职员工。因此晓晓不需要每天到岗,一周最多去两次。"一周就干个一两天,剩下的时间还想再找个兼职,但真的找不到了。" "在小县城(南昌辖下),根本找不到暑假工岗位。" 高考结束仅一周左右,关鹏便开始四处在寻找暑假工,县城的奶茶店、水果店、零食店、夜宵店等都问过一遍,得到的回复,"不是招满了,就是不要暑假工。" 无奈之下,关鹏选择了更为灵活的外卖兼职。他告诉惊蛰研究所,自己每天大约下午 4、5 点开始接单,很多时候会忙到晚上 12 点多。收入不算稳定,多的时候一天能有 150 元,少的时候 20-30 元。 * 受访人供图 前不久恰逢立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的热潮让外卖订单量激增。而此前关鹏也经历了一次爆单,5 个小时就赚了 120 元,让他有些惊喜。关鹏说自己打算一直做到开学前,"反正很自由,想跑就跑,不想跑就休息"。 相比之下,阿豪找暑假工的经历要顺利得多。"这个文补机构,我上半年就在这补习。他们先问我有没有兼职的意向,我正好比较闲就去了。" 从 7 月开始,阿豪就在一家教培机构做兼职。有意思的是,这家机构在招聘暑假工时会更倾向于找之前在此补过习的学生。阿豪告诉惊蛰研究所,包括他在内,这家机构今年一共招了 8 个暑假工,其中 6 个是副班主任,两个是助教,"这些暑假工基本都是之前一起补过文化课的同学"。 惊蛰研究所发现,面对许多门店明确 "不招暑假工" 的现实,部分学生为抓住工作机会,选择隐瞒真实意图,以长期工身份入职。比如有的在填写学历信息时降低自己的学历,有的谎称自己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还有的称已毕业,一直靠打工过渡。面对老板 "是不是暑假工" 的反复询问,他们也会坚决否认。 但这些伪装策略并非总能奏效。商家也加强了防范,比如要求查询学信网信息核实身份;还有商家明确 "没结婚的一律不招",从用工条件上间接规避短期用工风险。 即便冒充长期工顺利入职,学生们很快又会陷入新的焦虑,有人担心隐瞒身份被发现后工资会被扣,有人求助该用什么理由跟老板开口提离职…… 在小红书平台上,这类求助帖子并不少见,字里行间也满是职场新人的忐忑。 *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现实中,被识破身份的学生往往面临直接损失:未达到约定工作时长的,可能被扣除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资;有的被单方面降低时薪;还有的则直接被辞退。也有少数通情达理的老板会按约定支付工资,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02 暑假工的 "参差" 虽然不是正式工,但在暑假工的职场里,学生们也体验到了职场的 "温差"。这些不同的职场境遇,也反映了暑假工市场最真实的模样。 "店长店员们都非常好,没有压榨暑假工。" 晓晓很庆幸自己没有遇到老员工把所有活都推给暑假工的情况。据她回忆,门店刚开业的时候事情不算多,但是管理很严格,上班时间不仅不能玩手机,还要长时间站立,"站久了还挺累的。" 尽管是暑假工,晓晓也需要负责独自开早和打烊。开早要泡消毒水、开机器、铲冰、装物料;打烊则要清洗器具,还要拖地、倒垃圾、洗抹布、擦台面等。"开早和打烊每个都需要学两天,要保证能整个流程完整不出错才可以",而晓晓前前后后学习了四五天才熟练上手。 不过,晓晓也很享受一个人干活的时光,"放着音乐边唱歌边干活"。她计划做到这个月底,按每小时 18 元计算,这个暑期能拿到一千多块钱。 在教培机构兼职的阿豪也获得了不错的体验,他直言这份工作比较轻松。日常工作围绕学生管理与学习辅助展开:日常点到、查看考勤情况、监督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睡着或分神时及时提醒,处理请假事宜,解答学生学习疑惑,以及监督晚上的背诵任务。 由于每天的最后一节都是背诵课,需要等到学员全部检查完毕才可以下班,所以阿豪的下班时间并不固定,通常在晚上 10 点到 11 点之间,不过每天的总工作时长只有 6 小时左右。 此外,由于该机构的暑期班面向的是趁暑期突击补习文化课的艺考生,所以补习班的课程也只有半个月。而阿豪在 8 月 3 日就已经结束了他的兼职,半个月时间,他赚了 2000 元。 * 补习班学生的试卷(受访人供图) 相比之下,可欣的体验并没有那么好。"干了一次暑假工,才狠狠共情那些骂 BOSS 的人。" 这是可欣在小红书发帖时的感慨。惊蛰研究所了解到,今年暑假,可欣找了一份水上乐园的暑假工,月薪 2000 元,合同上明确写着 9 小时工作时长。但实际上,她每天的工作时长却达 12 小时以上,"没有加班费,只有来自老板的压榨"。 可欣在帖子中分享到,有一次到了下班时间,老板不仅不让下班,还要大家淋着大暴雨继续工作、扫地。全身湿透的他们,下班后也未得到老板的关心,反而一直被强调卫生要达标以及其他工作细节。在可欣看来,老板的行为不仅压榨且冷血,"每天拿着 70 元的工资,干着 250 元的工作,还被安排一些无意义的工作要求。" 在社交平台上,与可欣有着相似遭遇的暑假工并不少见。其中被吐槽最集中的包括工作时长远超约定时间、暑假工被随意使唤、请假难,以及承担的工作量比老员工还繁重等问题。腰酸背痛、又困又乏是暑假工们的常态。其中,有人甚至在兼职时被烫伤手,也有因长期重复劳作导致腰肌发炎。 *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面对这样的处境,有的暑期工选择果断离开。可欣告诉惊蛰研究所,自己已经离职,直言 "简直是大怨种才继续干下去"。但也有不少人选择忍下来,熬到 8 月底,把这段经历当作提前体验社会的现实一课。当然,还有人在面对莫名指责时选择反击。在自家楼下连锁店做兼职的伊然就是如此。 7 月初,伊然在小红书发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的晚班要干足 7 个小时(时薪 16 元),既要搬货又要收银,却始终笼罩在 "扣钱与责骂" 的压力下,有时甚至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 —— 货少了要赔钱,不小心拿错货要被扣钱,外卖收到差评会被责骂。 有一次,早班的一名员工指责晚班人员工作没到位,长期积压的委屈让伊然当场爆发。她当着店长的面直接回怼对方,并直言 "大不了自己不干了"。伊然发现,这次反击后,对方反倒沉默了,后面也没有随意挑事。但这段充满压力的兼职经历,让她坦言 "不建议打暑假工"。 03 用人单位先不干了 对学生而言,暑假工的 "遇冷" 意味着社会实践渠道收窄,而在商家看来,拒绝暑假工的背后是一次次不如人意的用工体验,是权衡成本后的理性选择。 "现在是宁愿缺人缺得不行也不招,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想招暑假工。" 经营超市已有 3 年的张歌,对暑假工已流露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张歌告诉惊蛰研究所,去年 6 月,由于店里缺人她招了 3 个暑假工,却因此遭遇了一连串麻烦。 "我这里是小超市,商品有效期查得比较严,培训的时候都说了要怎么做,实际上手又是另一回事了。不按要求来,最后还得让其他老员工返工。" 张歌说,其中一名暑假工因为干活不好被辞退后,还找人来电话辱骂,称自己工作认真且比别人做得更多。 让张歌头疼的还有暑假工不按约定时间就离职的现象。"一开始招的时候问好了什么时候开学,能干多久,工资、试用期全都讲清楚了,大部分就是干一个月就不干了,家里有事,各种理由。" 作为过来人,张歌其实很理解暑假工的想法。"就想干一段时间,赚了钱出去玩,买点喜欢的东西。" 但她无奈表示,很少有人会为商家考虑,"大家都只想着干短期,赚钱走人,没人关心商家的培训投入和人力成本。" 在湖南经营一家零售店的雨菲,也在 7 月份经历了被突然 "放鸽子" 的遭遇。 "入职的时候不说自己是暑假工,做稳定了跟我说只能做到 7 月底。工资福利都是按照正式员工来算的。" 员工突然告知月底离职让她措手不及,"遇到了太多这种骗人的,入职的时候说是做长期,结果干了两个月又要走的。" 雨菲坦言,自己的店里本来就不招暑假工,仅在有人员空缺的特殊情况时才会考虑临时招工。而门店前期培养新员工需要大半个月时间,到完全上手则需要整整一个月,"刚做会上手就要走,这样的暑假工我们真的完全没有必要用,培养得也没有价值。" 雨菲表示,通常人员稳定后门店就会停止招聘,但这种隐藏身份的暑假工,不仅增加了门店培养成本,突然离职还会打乱正常工作安排。 据惊蛰研究所了解,张歌和雨菲给暑假工和正式工的工资相差几百元。张歌开出的暑假工工资为 3500 元 / 月(试用期一周,100 元 / 天),每天工作约 8 小时,"比正式工少 500 元",她表示这个工资在当地很有竞争力,"市区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格,长期工工资也就 4000 元出头"。 雨菲则在多次踩坑后调整了薪资结构:"之前暑假工跟长期工的工资结构差不多,后来就直接减掉了暑假工的绩效部分,正式工会多几百。" 她解释道:"正式员工看到自己的工资和暑假工一样,他们心里也不舒服。" 04 暑假工的信任危机 当越来越多的暑假工为了获得工作机会选择隐瞒身份,商家与求职学生之间的信任被消耗殆尽,这个曾经双赢的市场也因为一场信任危机陷入僵局。 在商家眼里,暑假工责任心不足、工作稳定性差;而学生群体则抱怨薪资低、工作强度大,甚至被当做廉价劳动力过分压榨。这种双向指责使得暑假工市场陷入僵局 —— 商家不愿招,学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去年暑期不愉快的招聘经历,导致今年张歌只招了一名暑假工,而她还是某位正式员工的妹妹。"熟人介绍至少会相互理解",张歌直言,现在连刚毕业的学生她也不愿意招了,"大部分会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临时找个工作先干着,赚点钱。" 雨菲也表示,"如果一个上手慢的长期工和一个能力强的短工同时让我选,我还是会选长工。" 而她看到的是暑假工的心态有所不同,"责任心会差一点,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但学生群体对暑假工的需求从未消减。打开社交平台就能发现,即便不少人在吐槽打工时遭遇的压榨、区别对待,仍有大量学生在为找不到暑假工而焦虑。雨菲也告诉惊蛰研究所,"一到暑期,打电话求职的特别多,一天最少有二三十个。" 而供需失衡又加剧了 "冒充长期工" 的畸形现象。 "暑假工" 的尴尬局面本质上反映了用人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学生群体追求的是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相对自由的雇佣关系,而商家则需要稳定可靠的人力资源。 表面上看,暑假工的工资较正式工低,但商家在实际运营中发现,隐性成本(包括培训、管理和风险)往往远高于直接薪资支出。例如,一家茶饮店负责人告诉惊蛰研究所,公司培训一名新员工需要至少负担 5000 元的成本。这意味着,一旦暑假工在完成培训后短期内离职,这笔沉没成本将直接转化为经营损失。 于是,商家算清这笔账后,在用人时会更加谨慎,甚至出现 "一刀切" 拒绝暑假工的情况。当网友指责商家不近人情时,其实同样需要思考,让商家独自承担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本,是否有失公允? 事实上,暑假工市场并非一直如此紧张。 过去尽管存在培训成本等问题,多数商家仍会提供暑期机会。如今商家的态度转变,既有信任崩塌的因素,也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平时生意不太好做,商家也需要减少人员,减少支出。" 许多商家都有着像张歌一样的现实考量。 要化解这场信任危机,仍然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努力。商家需要摆脱将暑假工简单视为 "廉价劳动力" 的思维,学生也需要以更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机会。或许,只有当双方都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暑假工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来源:惊蛰研究所 |
- 钟馗这个角色,自由度非常高,向上向下都能很好兼..
- SpaceX 公司有一个听起来近乎疯狂的计划:未来,..
- 少赚几十亿广告费,百度真和 AI 拼了?..
- 小社畜总觉得我是社交恐怖分子
- 卖不出去的写字楼要改成住宅区了?..
- 传统经济学认为,降息能促进投资和消费..
- 被嫌弃的暑假工
- Meta 非法下载使用成人爱情动作片训练自己的 AI ..
- 昔日韭菜命, 今化鲲鹏身
- 房价跌了四年后,再也没人提刚需了..
- “黑神话” 第二部,为什么是钟馗..
- 特朗普:我促成和平能提高进天堂机率, 现在有点..
- 很多事情,成年人视角和儿童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
- 钟馗的前世今生之鬼王的滥觞!上古神话那些事..
- 中国拆迁史奇迹:上海核心老小区,0 钉子户 0 人..
- 亡命之徒
- 马云时代正式结束,蚂蚁集团完成权利重构告别 “..
- 回力男鞋运动鞋2025新款网面休闲鞋子 29.9 元包邮..
- 45 岁城市女白领,失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
- 下半年市场不乐观的话,春节就是大逃杀了..
- 80 后与 70 后人口对比
- 库克和马斯克都没做错什么,但是历史把麦克风交给..
- 湖南湘西绿心猕猴桃大果5斤整箱 13.41 元包邮..
- 【吴京代言】大窑嘉宾450ml*9瓶0糖汽水 19.9 元包..
- 原来还有不少朋友不知道,冬虫夏草早就被踢出保健..
- 中国 AI 情趣机器人,“杀” 向全球..
- 辛巴为何突然 “不播了”?
- AI 编造的信息正在污染中文互联网
- 阿里小号 APP 下线,搞崩了无数网友的心态..
- 工资少,落差大,985 文科硕士,逃离民办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