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和郭芙还真有点像
文 / 六神磊磊 作为金庸迷,关注一下哈利波特,简单聊聊 JK 罗琳和艾玛的公案。 在多次背刺、羞辱罗琳之后,艾玛隔空示好,提出愿意和解,被罗琳反手一篇文给挂起来了。 从公关的角度讲,走出 "和解" 这一步坏棋,艾玛还真不如死扛到底。 要知道,价值观这个东西是核心资产,天然流动性就很差的,不能反复横跳。 死扛,倒能立一个年少轻狂的人设,反正该得罪的也得罪了,朕就是这样女子。 罗琳反倒没什么机会还嘴,她一主动张口,就容易被说是 "不甘心"、"翻旧账"、自居 "恩主"、没完没了。 现下艾玛跑去说和解,等于是把 "是否终结这场争议" 的最终裁决权,亲手交到了罗琳手中,反而显得自己横跳、投机。 以人设而论,"纯粹" 要比 "投机" 好,翌日说不定反而有修复的机会,罗琳搞不好还真谅解了。因为人们更容易原谅年少无知,更不容易宽容精致利己。 虽然这二者其实本质往往是一样的。 二 艾玛的失算,根源之一是,她对自己给罗琳的伤害近乎无知。 有人把自己看得太贵重,认为别人的创伤可以随便打折、买断。 因为你不是我,所以你活该皮糙肉厚点。我恶意中伤你,是因为我热血、性情;如今我回头与你和解,是因为我看重朋友。 傻人吃屎只吃一头,有的精明人却吃两头,还想两头甜。 在《神雕侠侣》里,郭芙有两段名言: 自己虽然斩断了杨过一臂,杨过却弄曲了自己的长剑,算来可说已经扯平,"我不来怪你,也就是了"。 "他的手臂是我斩断的。我陪不是也陪过了,给爹爹妈妈也责罚过了,你们还在背后这般恶毒的骂我……" 说到这里,眼眶一红,心中委屈无限。 艾玛提出的和解,像不像郭芙的 "我不来怪你,也就是了"。 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和解?罗琳的一句话很犀利,因为艾玛发现攻击罗琳 "不像过去那样流行了。" 打个比方,艾玛作为 "性别政治正确斗士",其实就是买了一个舆论股票,发现回调了,行情不好,就想抛售,套现止损。 我个人对性别政治正确没什么研究,但却知道几年前它非常当红。追着买,就能显得自己特别新锐、有思想,赢得掌声。 现在忽然势头变了,于是想到和解,您好我有一笔坏账,想和罗琳女士您达成和解协议,让这笔坏账一笔勾销。您签字吧。凭什么啊。 这姑娘大概不知道,在舆论对决中,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更沉默、更坚定、更不需要对方认可的那个人手中。 有真正作品的人更不需要短期流量,也更不在乎一时褒贬。 罗琳有《哈利波特》,哪怕千秋万载,她也有《哈利波特》。艾玛却不行,她要看舆论的脸色,时刻算计自己的流量仓。 艾玛更需要 "和解" 来重塑自己包容、成熟的形象,以挽救因极端化立场而日益流失的中间派,所以她有求于罗琳。 反之,罗琳早已被贴遍标签,舆论还能比那几年更恶毒吗?不会了。她站在自己的阵地上,沉稳踏实,既不需要艾玛的认可,也不需要从 "和解" 中获得任何东西。 她的拒绝,反而能强化 "原则坚定、不向虚伪妥协" 的硬核形象。就是中国老话说的无欲则刚。 五 再说几句题外话。很多时候,少年人选择价值观,就像买潮牌。 到大街上,看哪一个被人追捧,看着炫酷,就买来套在头上,感觉自己特立独行,仿佛一夜之间有了什么很深刻的思想。 而最酷的潮牌,往往附带一个 "打倒权威"。他们发现,拉几个罗琳这样的 "女巫" 践踏一下,说她们是权威,就很容易得到欢呼。 令狐冲攻打少林寺,无数江湖混混敲锣打鼓跟着去,觉得很酷,也不知道是去干什么,去保护什么、反对什么。最后到了少林寺,无事可做,于是占据殿堂,随地大小便。 等到某一天,潮流变了,忽然又开始讲究保护文化遗产了,又以我们的寺庙很古老、武术很悠久为自豪了。 他也跑去,在网上跟着自豪,仿佛之前打砸、拉屎从来不存在一样,然后说: 我已经选择原谅少林派了。 少林派能原谅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