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12】我已经很久没有听人说过这话了

huabei @ 2019年09月09日  浮世汇

【1】中国货币政策的四条【基本逻辑】。

 

【2】@阑夕 

我记得网易电商公司是有计划独立上市的,结果还是没能逃过把养大的孩子套现走人的结局,这还是建立在网易考拉在跨境电商行业市占率排第一的前提下,带头的都扛不住了,遑论后面苟活的。

反倒是和跨境电商处在对立面的一众消费降级平台活得日趋风生水起,拼多多们一边被骂被喷被鄙视一边停不下增长脚步,所谓宏观经济无论如何都有商业机会的道理当然是对的,只是这个机会的分布也是极端不均匀的,踩对了方能平步青云,踩错了便是万劫不复。

这个结局也很有趣,网易考拉的毛利率只有区区4.5%,而拼多多的毛利率高达81%,换句话说,销售昂贵商品的平台,其实根本没有多少利润,卖一单亏一单,而销售廉价商品的平台,却拥有足够丰厚的利润空间。

价格导向和价值导向的市场争论肯定还会持续,但是供给侧已经给出了当下时刻的答案。

 

【3】@胡锡进 

老胡这次去香港,亲眼所见一些人家的住房面积只有三十平米左右,房价奇高,年轻人普遍买不起房。另外贫富差距很大。依我看,香港总体上这么富裕,民生问题却如此尖锐,最大的原因是它过于极端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很多人会说,搞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多了,住房问题这么突出的没几个像香港这样。再说,京沪的房价也很高,跟资本主义不资本主义有什么关系?

先要说,香港住房很难,有几个原因。第一土地少,但是再少,也不至于盖楼没地方。新加坡的土地更少,如果不算填海造地,只有香港的一半,人口却只比香港少100多万。但新加坡政府有决策力,填海造地约200平方公里,祖屋政策也运行的很好,我参观过几个新加坡普通人家,住房都是100平米左右。这样的住房面积在香港想都不敢想。

香港不是没有土地盖房,而是没有力量协调用哪块土地、以什么方式建房。在香港,要填海造地,要建公屋,政府拿出这些政策,到立法会上都被否决了,当年董建华的“八万五建屋计划”就失败了。反对派的理由多的是,他们就是要和政府作对,明显对民生有好处的政策让他们给污名化了,还能够通过操弄舆论,让老百姓觉得是政府做错了。在香港,每一项民生政策通过都举步维艰,反对派动辄在立法会搞“拉布”(抵制),民主嘛。

另外香港的很多土地掌握在大地产商手里,他们建楼是绝对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一些旧楼是五六层的,可以把它们拆掉盖成几十层的高楼,让原来的居民回迁,扩大一点他们的面积,还有很多剩余的房屋,足够房产商赚的。在中国内地,很多旧城改造就是这样实现的。但是在香港,这种事情也由于种种阻力就是做不成,政府协调不了。比如翻建过程中,原来那些住户住到哪里去,谁出钱?这个问题在香港就解决不了。而且那些房屋里,很多是租户,有补偿款也要给房主,租户的利益谁来保障?要协调这些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是没有权利和威望去实现的。

如果在中国内地,民生出现这么大面积且严重的问题,政府肯定就行动了。别管什么道理,把问题解决了再说,老百姓的利益肯定要排在首位。但是在香港不行啊,全是法律问题,一个套着一个,还没搞,头就大了。所以眼看着严重的民生问题一年一年拖下来,越积越大。

京沪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蚁族”之说,但总的来说,“蚁族”被很多人看作自己人生的临时或过渡状态,而且成了家的,住二三十平米的人,所占比例很小。即使租房子,总能租个不那么憋屈的一两居室吧。像香港居民那么恶劣居住条件的,反正老胡在北京新闻圈里的我们自嘲称为的“新闻民工”中是极其少见的。在北京一直租住30平米左右房子,四五十岁了还没有自己房子,两三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我真没见过。

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什么制度,是他们自己的事。但问题是,那些媒体、反对派人士不知怎么搞的,把香港问题的锅像变戏法一样甩到了施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内地头上。内地的人均财富比香港低多了,但内地人住的,包括在京沪这样的城市里,要宽敞多了。正常的三口之家,住七八十平米不算大。中小城市住的就更大了。怎么内地对香港的任何影响都是坏的了呢?内地为什么被描述的那么可怕?我真是觉得香港老百姓很不了解内地,香港的教育,还有舆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要让香港不合理的东西固化,光荣化,让人民群众心甘情愿地承受这一切,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煽动与内地社会的对立,那样香港不好的东西也都成了好东西了,烂透的东西也都被贴上“民主自由人权”的标签。

我想说,中国内地社会真心想让香港好。老胡看了那些住在蜗居里的人家,真的很心疼他们,想呼吁国家能够采取什么办法帮帮香港人。但有一国两制啊,而且香港对内地元素那么警惕,大湾区这样的好规划也被那里的一些人往歪了解读。如果是一个内地城市的民生搞成这样,中央早动手了,如果没行动舆论也不干啊。但是香港问题出在没有解决问题的效率,原因是反对派的阻挠和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种种限制,而舆论的解读又恰恰是相反的,使得老百姓恨错了地方,该恨的没有去恨,该支持的没有做到支持,我们又只能在一国两制那道无形之墙的墙外望港兴叹。事情就是这么复杂而无奈。

 

 

【4】@莫明其妙2017 

我有两段重要的记忆。都是跟“国资”有关。

第一次。

九十年代初,一个亲人从国营单位停薪留职,出来下海做生意,生意做得很好。单位拿出全部货币资金给他,让他帮单位也做这个生意,他帮单位赚了不少钱。单位领导为了感谢他,奖励了他部分金钱提成。其后,单位领导决定从当地银行巨额贷款给他,让他继续帮单位赚钱。遇上宏观调控,生意出事,资金链出问题。单位领导马上指出,这笔给他的钱是公款,不是投资,如果出事了,他就需要承担挪用公款的罪名。而且,此前给他的奖励,也挪用公款的证据。

此后漫长的两年,他为了躲避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在外地滞留了两年没有回来。回来以后的两年,为了洗清这个罪名,身体和精神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他的整个家庭也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女儿甚至因此过早地得上了抑郁症。

这是我最难忘的少年记忆。

第二次。

这个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本世纪第一次金融危机刚刚结束。某年底,某国企领导在某部门安排完了自己人,意图清洗该部门原负责人。适逢该部门因为金融危机期间一次不够谨慎的决策,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损失。年底快过春节前的某天,大多数人提前回家了,办公室虽然空,但是气氛祥和喜庆。原该部门负责人及其领导班子的办公室及其电脑,忽然被莫名其妙冲进来公司的公职人员控制。

年后,该部门原负责人及其站队方全部因为被举报,涉及相关造成该笔损失的违法违规问题配合调查,甚至有人涉及双规,从此离职。(不能说太多,太容易猜了)

这是我最难忘的青年记忆。之一。

后来,我在社会上混,就频频见到了在“国有资产流失”时,那种人踩人、人踹人的现实,就明白了我经历过的那些,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时代故事。连事故都算不上。

值得去记忆的,仅仅是学会去拥抱什么,相信什么,拒绝什么,不相信什么而已。

 

【5】@游识猷 

读到一篇新研究,关于“政治正确”和“政治不正确”。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这几年已经带上了负面的色彩,然而这个词本身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综合了种种定义,发现“政治正确”实际上是“语言或行动上展现出对他人感受的敏感,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他人”。换言之,“政治正确”就是“共情弱势”,村上春树的“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那么为什么有些政客或交流者选择了“政治不正确”的语言呢?

因为“政治不正确”也有好处。

当一个交流者说出政治不正确的词语时,他给人的印象虽然“温暖度”下降了,然而看起来好像不那么“工于心计”了,甚至“真实度”还上升了,“不受外界影响,坚持自己信念”的“特立独行度”也上升了。

另外,在交流试验中,一部分人被要求保持政治正确,另一部分人被要求保持政治不正确,然后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被派去说服这两群人。结果是,在不明真相的交流群众眼中,“政治正确组”感觉更容易被说服,而“政治不正确组”更不易被改变——其实这种感觉并无道理,这两群人在说服过程里的“被说服度”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毫不收敛地展现对弱势群体的无感乃至鄙弃时,在很多受众眼里,他就成了一个不滥用同情心、有话直说、坚持自我信念、不会被轻易动摇……的“领导者”角色……

虽然这种印象,也许只是来自“政治不正确”赋予的“光环”。

Rosenblum, M., Schroeder, J., & Gino, F. (2019). Tell it like it is: When politically incorrect language promotes authentic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刘大可先生 

做炎黄子孙的,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什么时候是宝贝,什么时候是腌臜,必须能分得清,不然到了这一代,还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我不怕说出来得罪人,就比如《易经》这个东西,研究巫术的时候可以是个文献,文学创作里也能当典故引用,除此之外再说它有任何指导实践的价值,说它体现了多少智慧的,拿它当真的,就是世界观方法论有大问题,将来不是坏人就是坏事。

谁也不用说“你懂不懂《易经》就来说这话”——先天全盲写了一本《绘画色彩论》,你要不要仔细研读完了再批判?

 

 

【7】@韩志国 

【 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征税基础已经完全丧失 】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行为所征的税。中国股市的股票交易早就摆脱了纸质时代而进入了电子交易,印花已经无处可贴,印花税已经无理由续征。免征股票交易印花税既不是为了救市也不属于让利于民,而是为了回归印花税的税收本源,给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一个公平的法律环境和税收依据,从而使税收征管更加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渴求。世界主要国家的股市都早已取消了印花税,在根本没有任何财富效应、投资者亏损累累的中国股市继续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既违背依法治税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提高股市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

 

 

【8】@布尔费墨 

中国历次兵荒马乱,饿殍遍野,不是因为“人口增长过速,农业技术条件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最终被迫通过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减员”。

大规模屠杀从来不是因人太多了,而是因为皇帝和军阀垄断了武力,禁止人们保护自己。大规模饥荒从来不是因为人太多了,粮食不够吃,而是因为皇帝和军阀禁止自由贸易。

人口既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历史上人多的时候,总是社会空前繁荣的时候。因为战争、饥荒、屠杀,导致人口减少,是制度出了问题,使得邪恶战胜了正义,而不是人太多了。

这种认为人多了,就会因为战争、饥荒、屠杀使得人口减少的说法是非常邪恶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把人口增加本身当成问题,而不是好事。这是反人类的思想,应当引起警惕。

人不是问题。人本身是目的。

 

【9】@欧洲人文评论 

“快乐地生活、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生于其中的无限乐趣,是希腊迥然不同于以前所有的社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至关重要。希腊留给我们的所有事物中都铭刻着生的快乐,忽视这一点,就忽视了理解希腊如何在古代社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然而这一点却并非彰明较著,因为希腊的文学作品中同样也充满了悲哀。希腊人深知生的苦涩,如同他们深知生的甘甜。欢乐与悲哀、喜悦和苦痛在希腊文学中携手并存,却没有引起冲突。不懂得欢乐的人也必然不懂得苦痛。那些精神消沉抑郁的人们不懂得欢乐,一如他们不懂得悲伤。希腊人和消沉抑郁无缘。他们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基调灰暗、情绪低沉,而总是黑白分明的,或是深黑的、血红的、金黄的。希腊人深切地、无比深切地知道生之无常和死之切近。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所有人类的种种努力都是短暂的、无用的,一切美好的、使人快乐的事物都会转瞬即逝。甚至当品达在颂赞竞赛胜利者的时候,生活对他来说也只是“幻影之虚梦”。但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他们也从来没有失去生活的品味。生活永远是奇妙的、令人欣喜的,世界永远是美好的,而他们,永远为生于其中而欢歌。”(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葛海滨译) 以前推荐过这本书,再推一次,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迷人,古往今来,那么多思想家作家对其推崇备至,此书给出了最好的解释。作者博学多识,文笔典雅,让这本学术著作有如散文般优美,读之不忍释卷。

 

【10】@严锋 

直译用得恰当,会很有效果。哈金在他的英文写作中喜欢直接使用中文的说法,比如“王八蛋” (tortoise egg)、“把他们一网打尽” (catch them in one net)、“让他们像孙子一样伺候我” (make them serve me like a grandson)。这是令英语读者感觉新鲜的语体风格,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再举一个从朝鲜文直译成中文的例子,就是만고역적(千古逆贼),气势非凡,令人肝颤,也丰富了中文的表达方式。

@祝佳音: 朝鲜修辞中有个叫“狗不如的渣滓”,因其省略了“都”字而出现了异国风情。

 

 

【11】@夜月客 

应该揍谁?

有一次我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课,谈到那些大的制药企业几乎不对贫困人群所专有的疾病做任何研究,包括疟疾、睡眠疾病等。

一位坐在前排的学生义愤填膺地喊道:“我们应该揍他们!”
“是吗?”我说,“我正要去诺华(诺华是一家总部设在瑞士的大型制药企业)做一个演讲,如果你能告诉我,我究竟该揍谁以及打了他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回报的话,我倒愿意试一试。我究竟应该揍谁呢?是在那里工作的每一个人吗?”

“不不不,”他说,“只揍他们的老板。”
“哦,好啊,他们的老板是丹尼尔·瓦塞拉,我认识他。那么如果我遇到他的话,我是不是应该打他的脸?我打了他之后事情就会变好了吗?他就会变成一个好的老板,然后认识到他应该改变公司的研发方向吗?”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学生回答道:“不,你应该揍他们的董事会成员。”

“是吗?这个建议倒是很有趣,我在下午会给他们的董事会做演讲,所以我应该在上午见到丹尼尔的时候保持冷静,而在下午的时候去揍他们的每一个董事会成员,对吗?我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揍到他们每一个人,现场也有保安,所以我能打到3到4个人。但是我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呢?你认为这样就会使得董事会成员改变他们的研发方向吗?”
“不,”第三个同学发言了,“诺华是一家上市公司,并不是他们的老板或者董事会成员在决定研发方向,而是他们的股东。如果董事会改变了研发方向,他们的股东就会重新选出一个新的董事会。”
“非常正确,”我说,“是他们的股东希望这个公司把研发经费投入有钱人才有的疾病上。只有这样,他们的股票才能够获得好的回报。”
所以他们的员工、老板以及董事会都没有错。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看着学生们说,“谁是这些大型制药企业的股东呢?”
一个学生耸耸肩回答道:“是那些有钱人呗。”
“不对。这些大型制药企业的股票都是非常稳健的股票。当股票市场上下波动或者原油价格跌宕起伏的时候,制药企业的股票通常都会保持稳定。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涨跌。但是患者们永远需要得到治疗,所以制药公司的股票可以长期提供稳定的回报,那么到底谁是这些业绩稳定的公司的股东呢?”

这群年轻的学生看着我,脸上写满了困惑。

“是那些退休基金。”

学生们都沉默了。

“所以这次我去诺华制药厂的时候不需要揍任何人,因为我不会见到他们的股东,但是你们却会见到这家企业的股东。这个周末,等你们回家去看望你们的祖母的时候,你应该揍她才对。如果你非要找出罪魁祸首的话,那么就应当找那些老年人,因为是他们对稳定的股票的贪婪需求导致了这一切。
“你记得去年夏天当你出去旅行的时候,你的祖母给了你一些零花钱吗?那么你应该把这个零花钱还给她,她应该把这笔钱还给诺华,并且要求他们将钱投资到穷人疾病的研究中。也许你已经把这笔钱花掉了,那么你应该揍你自己才对。”

——《factfulness》 

 

【12】@申江123S 

【抵制苹果手机所造成的危害】

近来抵制苹果手机的呼声越演越烈,这种做法不可取,我来谈谈想法。

首先声明:我没有说中国离不开苹果,没了苹果国家依旧可以稳固发展,只是短期内会有一定影响,请杠精不要夸大理解,我也希望国产品牌能超越外企。

我不是果粉,苹果安卓我都在用,也不是专业人士,以下都是个人的一些了解,如有不对也欢迎大家指正,一起讨论。

我想说的是苹果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税收:苹果每年在中国交的税都非常之多,可以查下上海市的税收情况,苹果上海分公司在上海纳税是排的上名的。2014年纳税61.7亿,上海地区排名第4;2015年纳税64.46亿,排名第3;2016年纳税31.86亿,排名第11位;2017年由于上海并没有公布,据相关人士分析,2017年由于苹果在中国的营收较之2016年有好转,所以比2016年多,预计在50亿元左右,这还没算苹果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分公司,比如杭州、郑州等地…

你觉得政府会抵制苹果么?苹果每年给政府带来的创收你知道有多少么?

就业:苹果在中国有十几家代工厂,几十万生产线工人将面临失业,有人说苹果走了,工厂也会继续做其他国产品牌的代工,但你要知道,苹果的产量是面向全球的,比如代工厂做了100万台,70万台是其他国家份额,30万台是国内份额,就好比是100个工人里,有70个工人是做国外市场的,30个工人是做国内市场的,试问其他国内品牌有这么大的出货量支撑这些工人么?好,就算好几个品牌一起接手了苹果的代工厂,那原本为这些品牌代工的其他小代工厂是不是也要有一大批工人面临失业?

这只是代工厂,其他还有那些周边产业,贴膜,制壳,配件,等等一大批,这其中也要一大批丢饭碗吧。

还有很多苹果在中国的那么多供应商,很多公司就看着苹果的单子活着,丢了这个财主,又不知道多少企业要破产倒闭。

另外,苹果在中国还有1万多名正式员工,这些人必然也是要失业的,其中还有残障人士,对他们而言找工作是多么难。

最后还有apple store 里那些开发ios应用的开发者行业,也将会有一大批人失业,或者公司倒闭,别说什么没了ios可以继续开发安卓应用,就目前而言开发者的收入还是靠ios平台,至于为什么,这个大家都懂。

苹果推动了国人的版权意识,让很多人愿意为开发者辛苦开发的软件付费,给了开发者更大的动力,而安卓平台又有多少人愿意花钱买软件?

苹果已经创造了接近五百万个工作岗位,包括供应链、采购和投资领域的300多万个工作岗位、iOS的App Store开发领域的180多万个工作岗位,以及一万多名苹果员工。

你觉得这些人这些企业会去抵制苹果吗?

很多供应商代工厂都是抢着去接苹果的单,因为苹果不仅给了他们饭吃,更是在技术上管理上品控上帮助这个厂达到质的提升。可以说苹果帮助了中国很多工厂进行了技术升级,品控提升,对中国制造业也算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态度:苹果是最像国企的外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政策,遵守国内各项法律法规,国家哪里需要,苹果就哪里投资,每次遇到重大灾害,苹果也第一时间提供捐助,国家三包法规定7天无理由退换货,苹果给你14天退换货,国内几个公司能做到?能做到7天的都没几个吧。国家规定员工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平时加班1.5倍工资,苹果一点不含糊,你加班一分钟也会有一分钟的加班工资,按分钟算,国内有几个公司做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像苹果这么守法这么听话这么有代表性的外企都被中国抵制了,那别的外资企业还敢进中国投资吗?政府的招商引资还能招到大型企业吗?

环保:苹果在中国也不只卖手机卖电脑,苹果在环保上也做了很大努力,苹果的所有产品用的都是百分百可再生资源,苹果所有的零售店数据中心、 办公区用的电都是可再生能源发电。

2017 年 8 月Apple 与中央省级决策者会面,建议政府允许企业直接从可再生能源发电厂购电。

2017年11月:Apple 与绿色电力消费合作组织 (GECCO) 召开会议,为中国的能源买家创建平台,共同探讨获取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018 年 4 月我Apple 就一项政策草案对企业清洁能源采购的影响,向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了正式反馈意见。

apple在中国将 100 万英亩森林改善为优化管理,该项目支持编制《中国人工用材林可持续经营指南》,进而将影响范围扩展到数百万英亩森林。这些指南的制定参考了我们的项目,由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经由中国政府选定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为超过 4000 万英亩森林的管理提供指导。

苹果携手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公司 SunPower 公司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展开了两个共计 40 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这项合作将能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给当地带来农业效益,保护该地区的土地。作为苹果最大的制造商,苹果长期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新能源项目,预计发电量为 600 兆瓦,用于所有在中国大陆的 iPhone 制造工厂。

苹果宣布与中国风电企业金风科技达成合作,共同推进绿色电力的发展。苹果在上周告诉中国日报,苹果承诺此次风电合作项目将为中国电网额外提供 285 兆瓦的绿色能源,从而减少苹果产品制造工厂的碳排放量。285 兆瓦只是此次合作项目的初步目标,苹果还承诺在未来几年将为苹果在中国的供应商提供超过 2 千兆瓦的绿色能源,这些项目将生产超过 9 亿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中国 69 万户家庭所需的供电量。

此外苹果在教育方面也很重视,苹果此前就支持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 “儿童数数据中心计划” 捐赠人民币2500万元。苹果公司希望此举可以帮助30多万名贫困地区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生,通过通过支持和培训,找到脱贫路径。

其他:苹果对残障人士的极度重视,设备是目前对残障人士支持优化做的最好的,没有之一。

苹果不但监督代工厂的品控,还监督代工厂对工人的权益,雇佣童工,贩卖人口,非法劳工,强制加班,福利保障,工人发展,工人教育提升等等这些本不该苹果管的他都会去管。

对国产的影响:可以说苹果的存在对国产品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苹果作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会不断迫使国产品牌发展新技术,降低市场价格,各个厂商发布会都把吊打苹果为目标,如果没有苹果,那国内厂商的科技升级还会这么快吗?价格又会不会长呢?

有时候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反而更能激发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鞭策的存在,那差不多就如同没了谷歌还有卖广告的百度…

可以说如果抵制苹果对中国的影响,真的是很大,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计的,相反对于苹果而言,退出中国市场,他依旧可以活得好好的。诸如三星,谷歌,脸书等,在失去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依旧很滋润。

更现实的是,哪怕苹果做不了手机电脑了,他也就可以靠授权ios ,macOS,卖软件,卖服务,过的好好的,因为本身苹果就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

再不行,他靠提供可再生能源环保解决方案也能过的好好的。

再不行他靠提供供应链管理也能过的好好的,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大神级别的存在。

当然对苹果而言也会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但以苹果的财力和业务范围,他依旧能滋润的过下去。而对于国内的影响则是一种现象级的,连锁反应的,对底层劳工的和对国家的经济冲击都非常大。

所以抵制带来的影响只能是杀敌300,自损1000,没有这么多那也至少一半一半了……

有人认为苹果走了,对国家不会有太大影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及其片面的,只是因为苹果走了对你没有影响,但你并不知道苹果对那些在底层的工人有多重要,你也不知道苹果对当地的政府经济发展有多重要,你也不知道苹果对那些周边衍生产业的人多重要。

大家还是要理性爱国,不要被一些心怀恶意的媒体和人带坏节奏,经济全球化,中国是收益大国,如果真要闭关锁国的状态,我想谁都不愿意。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

为什么爱国就一定要通过抵制一个在中国正经守法的民营外企的方式实现?

为什么就抵制苹果?苹果到底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不去抵制微软、 安卓…?

正确的爱国,不是去盲目抵制,不是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其他国人利益,不是看到国家发展好了就自傲自负;正确的爱国是要多读书,多学习,把自己变得强大,为国家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正确的爱国是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正确的爱国是敞开胸怀,展示大国风范,体现国之自信;正确的爱国是与其去抵制他,不如去超越他,这才是我们该做事。

最后,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问题,不要被无良媒体带坏了节奏=͟͟͞͞ʕ•̫͡•ʔ=͟͟͞͞ʕ•̫͡•ʔ=͟͟͞͞ʕ•̫͡•ʔ

-END- 

 

【13】王小波《关于崇高》


七十年代发生了这样一回事: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根国家的电线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这件事在知青中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困惑: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头?结果是困惑的人惨遭批判,不瞒你说,我本人就是困惑者之一,所以对这件事记忆犹新。照我看来,我们吃了很多年的饭才长到这么大,价值肯定比一根木头高;拿我们去换木头是不值的。但人家告诉我说:国家财产是大义之所在,见到它被水冲走,连想都不要想,就要下水去捞。不要说是木头,就是根稻草,也得跳下水。他们还说,我这种值不值的论调是种落后言论——幸好还没有说我反动。 
实际上,我在年轻时是个标准的愣头青,水性也好。见到大水冲走了木头,第一个跳下水的准是我,假如水势太大,我也可能被淹死,成为烈士,因为我毕竟还不是鸭子。这就是说,我并不缺少崇高的气质,我只是不会唱那些高调。时隔二十多年,我也读了一些书,从书本知识和亲身经历之中,我得到了这样一种结论:自打孔孟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里只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生活的脚本,另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前一种人是古代的圣贤,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后一种包括古代的老百姓和近代的知青。所谓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从气质来说,我只适合当演员,不适合当编剧,但是看到脚本编得太坏时,总禁不住要多上几句嘴,就被当落后分子来看待。这么多年了,我也习惯了。 
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我从不拒绝演出这样的戏,但总希望剧情合理一些——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举例来说,洪水冲走国家财产,我们年轻人有抢救之责,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总要问问捞些什么。捞木头尚称合理,捞稻草就太过分。这种言论是对崇高唱了反调。现在的人会同意,这罪不在我:剧本编得实在差劲。由此就可以推导出:崇高并不总是对的,低下的一方有时也会有些道理。实际上,就是唱高调的人见了一根稻草被冲走,也不会跳下水,但不妨碍他继续这么说下去。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敬父母、忠君爱国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的文章写得很煽情,让我自愧不如,他老人家要是肯去做诗,就是中国的拜伦;只可惜不讲道理。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着?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了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从亲身经历中我们知道,七十年代的调门最高。知青为了上大学、回城,什么事都干出来了。有种虚伪是不该受谴责的,因为这是为了能活着。现在又有人在提倡追逐崇高,我不知道是在提倡理性,还是一味煽情。假如是后者,那就是犯了老毛病。 

与此相反,在英国倒是出现了一种一点都不煽情的伦理学。让我们先把这相反的事情说上一说——罗素先生这样评价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既然提倡相反的伦理,评价也该是相反的。他们的理论虽然崇高,但却无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偏执还得到官方的奖励,在七十年代,高调唱得好,就能升官——他们本人的品行如何,也就不好说了。我总觉得有煽情气质的人唱高调是浪费自己的才能:应该试试去写诗——照我看,七十年代的政工干部都有诗人的气质——把营造社会伦理的工作让给那些善讲道理的人,于公于私,这都不是坏事。

 

【14】闫涛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一个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的四张照片让我浮想联翩。

第一张是江边的民间皮影戏。我以为我们人类的祖先那些丰富多彩的思想智慧,以及传奇故事能够穿过岁月的无常变幻延续至今,靠的是一种文字之外的力量载体,比如说宗教、建筑、方言当然还有戏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非常讨厌这种咿咿呀呀完全听不懂的古老戏剧,但后来我意识到,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文盲众多的国度里,我们的道德伦理体系,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认知,其实就是靠这些民间戏剧在延续。从小说中的韦小宝到现实中的黄金荣,他们的世界认知信息源几乎就来自舞台上。所以我对那些游走在民间的戏剧人都有了莫名的敬意,他们表演的都是活在这世间的荷马史诗。

第二张图片是上海的黄昏。虽然没有在上海生活过,但我对这座城市充满好感,我能看到这座城市对保守主义的一种价值认同,是的,在这座中国最现代的城市里面,我反而看到了保守主义的价值,中国社会经历了太多革命的熏陶,人们下意识地认为革命是褒义词,相信推翻一切旧的秩序才是革命的真谛。然而,上海的美好在于她活生生地告诉我们,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并不相违背,革命的熊熊之火在这里升起,但这里的人们仿佛知道,革命的火种可以照亮人间,也可以将一切化为灰烬。

 

第三张图片是一个角度特殊的澳门全景,让我联想起一个词语:孤岛。记得有一次我跟陈晓卿老师去澳门拍片的时候,陈老师并不掩饰自己对澳门的偏爱,他说澳门是一个历史的冰箱,把很多时光凝结在这里。我对澳门也非常喜欢,喜欢这种仿佛被遗忘了的安静,周围的世界风起云涌,老天爷对这里太过于偏爱,日本侵华的时候也不敢骚扰澳门,因为他们有很多侨民在葡萄牙的另外一个殖民地巴西,所以我以为,澳门不相信变化,澳门活在一种只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里。

第四张图片是一张海滩上的浪漫剪影。我妄自揣测,这应该是热恋中的大学生,这当然只是我的无端猜测。不过我却坚信,人在念大学的时候,应该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好好谈一场恋爱,因为当人步入这个社会以后,我们彼此之间就很难再相信那种纯粹的情感了。

 

【15】姚明为什么选择当篮协主席。(来源:纪录片《筑梦者姚明》,于嘉口述)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