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98】我对人类极度失望,士兵假装不知道在杀人,记者明知谎言在宣传

dasheng @ 2022年03月22日  浮世汇

【1】ZBAARWY01_ 

度过了浑浑噩噩的一个半小时,还是决定写点什么
1.各个群都在讨论失事原因,也有人问我的意见。有这种心态很正常,毕竟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故,正常的心态就是想知道为什么。
但我还是觉得,作为普通人,我们五花八门的臆测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现在看到的无非是——高下降率的最后时刻/离主残骸区域距离很远的重要机翼结构/连紧急情况都没有来得及宣布的发展速度,有一万个原因可以导致这些情况,况且几乎所有空难都是复合原因导致的,仅凭这一点有限的信息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大量比我们专业、能得到比我们多得多数据的的专家们一定已经正在赶往现场,准备开始一次全面、透彻的调查。
我会为逝者默哀的同时,耐心地等待局方的中期报告和最终报告。这会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但这是得到真相所必须付出的。
请等待官方的调查报告和事故原因
2.737NG是一款成熟、可靠、可信任的飞机。在其停产前,共生产了7000余架。中国内地民航运营着近1400架737NG,占中国民航机队总数量的37%。
在世界上有巨大保有量的同时,它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飞安数据,至今没有一起机械故障导致的严重事故。
机械故障只是空难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肯定不能排除机械故障发生,但请不要先入为主。
概率一定,基数大,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它看起来发生事故的数量一定多,这是一个无法避免概率问题。
波音不是原罪
3.作为民航爱好者、民航专业大四学生、今年即将入职的准民航人,我希望大家继续相信中国民航。
自从伊春空难后已经过去了11年,安全飞行超过一亿小时,4227天,这是创造世界记录、全球绝无仅有的数据。
我们足够优秀。
但是只要是民航运营者,特别是中国民航拥有如此庞大的机队总数,就算几率再无限趋近于0,也不可能为0。
中国民航一直在竭尽全力预防、避免事故,但事故一定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意外"这种事情就是这么残酷。
在低谷中,请相信中国民航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每一天
愿所有人起落安妥
(晚上二次编辑注:
第二段争议最多,我原罪的意思是,从一开始大量媒体就从"又是波音"入手博眼球,而且把不靠谱的max和ng混为一谈。原罪是指与生俱来洗不掉的罪名,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只要是波音就一定是飞机故障,但完全没有说波音一定没问题的意思。我没有站队,更没有洗波音,max出事后我没少骂,如果说站队的话,我一定站在人民和生命的一边。
至今没有一起机械故障导致的严重事故这句话援引了一个航空博主的说法,但后来受到质疑,自己查证,发现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严重失事,但是有两起事故原因中的确有相关因素。
① 中华航空120
执行下止挡组件预防螺帽松脱维修作业时,螺帽侧垫片掉落造成下止挡组件由轨道脱落,下止挡被轨道挤压造成轨道室穿孔,燃油经由穿孔流到机翼表面,泄漏之燃油与右发动机高温区域接触起火,并造成飞机发生数次爆炸后烧毁,所幸所有旅客都及时逃脱。
设计上来讲,确有波音没有考虑维修工操作难易,无法目视确认操作,且在螺帽侧垫片未安装时,组件的设计无法避免下止挡组件由轨道上脱落。
②土航1951
飞机其中一个高度计故障,机长单纯关闭警报,不知道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且并没有修正这一错误。高度计将2100ft认为是地面,并且将信息传递给自动驾驶仪,自动油门在空中降低飞机速度,并拉起机头从而导致飞机失速,飞行员把这一行为误认为是自动驾驶仪的落地模式。当飞行员发现速度过低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与高度控制飞机,9人死亡。
两起事故的原因中,华航事故的确有设计缺陷问题,土航事故高度计的确故障,立正挨打。

 

 

【2】阑夕 

这个截图今天下午引起很大反应,当事人后来也在群里道歉了,我借题多说两句。
传统媒体无论多么迂腐陈旧,其行当在漫长的历史里渐进形成的那套从业操守,还是很有价值的,而新媒体在冲击旧秩序的过程里,迈的步子很大,也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很多东西。
比如媒体伦理。
前段时间,新京报在报道刘学州那个事情上出了问题,我看到有以前供职于报社的老记者在朋友圈说,如果是还在登报时代,这样的事故可能不太容易出现,因为没有抢发需求,稿子从编辑部一层层的审过去,每一个环节都有机会发现问题。
但是为了时效性,新媒体化的做法是在过度向市场妥协的,为了在第一时间追上流量热度,所有「非必要」的流程都是可以砍掉的,对于采访里具有强烈指向性的内容应有的核查,也就被省掉了,最后连带着把一个年轻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很可怕。
而且哪怕是带着偏见的笃定新京报受西方影响,那它实际上也没有学会西方的那一套,美国职业新闻协会1996年修订并维持至今的「新闻职业伦理规范」就明明白白的写了新闻报道要遵循最小伤害原则:
「记者应当同情那些因为新闻刊出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特别是儿童以及没有接受采访经验的人,要明白采访报道可能伤害他人或使其不安。」
媒体的身份是在被解构的,无论是牌照还是别的形式,都阻止不了在场的特权被剥离这一事实。
每逢车祸事故,最早传出来的画面,都是恰好在现场路过的路人,他们直接掏出手机就能拍摄,然后发到各种群和朋友圈,经由发达的网络传遍大江南北。
有的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自己是被车撞到濒死的受害者,我在人间的最后影像,就是奄奄一息的倒在地上被人拍到网上分享,这该是多么丧失尊严的人生落幕啊。
这里倒也不是具体的责怪谁该不该拍视频,只是这种社会性的准则构建,从来都是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的,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因为自己拍的秃鹰与小女孩而被骂得自杀谢罪,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对于灾难新闻,媒体是有伦理规范的,但是到底何为媒体,本身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个在视频号创作群里告诉大家应该怎么赶这个热点的编辑,大概不会认为自己是媒体业的,也不可能受到过新闻伦理的培训,他只是很朴素的觉得这是在完成KPI,是在履行工作职责,也正是因为这种职业化,最后异化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出格到那些真正需要天天赶热点的短视频创作者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附和他,而是都本能的察觉到了这么做不对劲。
当然了,对于灾难新闻的报道,媒体的过度功利和干脆缺位都是有问题的,并不是「坐等官方发布通告」这一句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其介入姿势、吃相、尺度和底线都值得讨论,至于大众未必有义务遵守,但是多了解一些也不是坏事。
比如基本上被各个国家都认同的一条原则:救助永远比新闻重要,生命总是比图片珍贵。

 

 

 

【3】陈生大王 

大家好。我得新冠了。我又康复了。聊聊在东京患病的经历。以下仅为个人经验。
去年完成两针辉瑞,气焰顿时非常嚣张,在地图上四处流窜作乐,北方看雪,南方看海,玩起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如同多多——拼了。但得知自己阳性后,还是有些内心软弱,当场从斯琴高娃,退化成斯琴高娃娃。
起因是朋友约去一家著名的地窖酒吧,次日便隐隐头晕。想透透气,又去家附近的小公园看书到夜里,更加头晕脑胀,浑身发冷。
回家量体温,38.7。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新冠了。可惜东京没有流调,否则大家纷纷一看,在公园读一下午莫言,多好的年轻人啊。
东京PCR检查是免费的,自愿参与,有合作的门诊医院,有专门中心,街上有快闪检测店,白天测晚上出结果。也有收费的快速检测,大概1-2小时就行。
钱就是要用在刀刃上,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所以我立刻选择了免费的。捅鼻/唾液二选一,测完果然新冠。此时同去酒吧的朋友们也陆续传来新冠的消息。
奥密克戎是主流,但症状因人而异。有朋友状态异常神勇,我发烧,他也发烧,我去做完PCR,他就已经痊愈了。
我个人感受是,奥密克戎不是大型感冒,是大型痛苦。发烧症状很好控制,市售普通药品就能轻易压制。
不咳嗽,没有味觉退化,应该也没有脑萎缩。但嗓子疼,非常疼。
嗓子疼是奥密克戎的基本款,只是我痛到疯狂的地步,市售药物毫无作用,喝水就像在喝刀片,每喝一口都如同在一刀一刀割开喉咙。
痛到数日无法进食,只能靠吸食维生素/葡萄糖/铁质啫喱(不是咖喱)补充剂。后来心态崩溃,请翻译四处打电话,希望可以住院治疗。
这里说一下东京的新冠对策方案,主要分为3档
1️⃣轻症/无症状,10天居家疗养,可以为你准备全免费的饮料和食物等等,如果情况恶化直接打119接你去医院。
2️⃣住宿疗养,在类似酒店的场所,24小时护士常驻,医生可远程诊疗。
3️⃣重症者住院治疗。以上两项也均为免费。
我疼痛难忍,结果对方一听我的体温和血氧正常,全部拒绝,表示不符合住院要求。问怎么办,吃药,忍耐,等待好转。我当场死去活来,但对方依然坚决。
海外基本脱离恐慌,疫苗后死亡率极低,感觉不奄奄一息,血氧惊人都很难入院。幸得后来吃下处方药,三天左右逐渐康复。
10日后再测PCR,阴性,便可自由行动。当然事实上即使阳性期间,东京政府也无法强制你在家。只是无论如何,爱人爱己,都应当配合防疫。
我知道大家对奥密克戎、对疫苗有各种看法,不管你站在价值观哪边,终究患病本身并不是一件愉悦的事,不同应对模式也各有利弊。请利用你所能利用的一切方式,尽量保护好自己。
另外,建议大家常备维生素,手指血氧仪,以及两三位靠谱的朋友,近可帮你照顾宠物,远可慰藉心灵。
这次很感谢朋友们的相助,帮我联络,查找最好的医院,甚至有一位设好闹钟,定时来信确认状况,时刻准备打119。人与人之间会传播新冠,传播仇恨,也可以传播温暖。这就是我痊愈的原因。

 

 

【4】盘丝洞的淘气 

住在俄罗斯的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lmezov)昨天自杀了。
他在遗言中写道:
我对人类极度失望,士兵假装不知道在杀人,记者明知谎言在宣传,数以百万计的人明明知道以他们的良心可以改变历史,但是他们选择与己无关。
我为我现在的生活感到惭愧,我本以为我可以做得更好,用数学去改善周围人的生活,但是周围人那么的愚蠢,我做什么还有那必要吗?
我想给塞梅雷迪定律涂上颜色,把数学当艺术,现在它不再重要了。
我是无神论者,没有地狱没有天堂,我无处可去,我感谢生命中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我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懒人。

 

 

【5】木遥 

过了24小时我又想了想 Turning red 这电影。
我得承认我没有很喜欢的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不像很多人小时候喜欢看漫画和画漫画,所以对里面一条主线能理解但不太感同身受(并且看到后面一群七大姑八大姨变身圣斗士只觉得满头问号而不会热血沸腾)。和父母的斗争虽然每个人小时候都要经历,但电影在这条线上又太「浅」了,就是说,像个作文,文学性没建立起来。
但今天看到一条推让我看到了一些我没想到的部分。原推地址见 O网页链接,写得很好,我就直接翻译一下:
「今天我吃药的时候,儿子在旁边嘟嘟囔囔说 Turning red 这片子看着也太脚趾抓地了,各种学校里让人社死的的场景,女生例假什么的。
我说:你,坐好,我要告诉你一些事情。
他:哦。
我:我要告诉你为什么你要懂得这些,因为我希望你 1 成为一个更好的男人 2 如果你以后会和一个女人在一起你能成为一个更好的配偶 3 当一个好爸爸 4 在一般意义上更理解这个世界。
他:哈?
我:你觉得 Turning red 很尴尬是因为里面有些话题你觉得公开演出来让你不舒服是吧。
他:算是吧。
我:其中一个就是我现在吃药的原因。我有子宫内膜异常,这就是说,我例假的时候会非常痛。我刚来例假那个年纪会因为这个成天去医院,会流很多血,真的很多很多血。
他:啊,对不起,妈妈……
我:所以我在学校里要偷偷吃一大堆医生专门开的药,调节荷尔蒙什么的。因为没有人公开谈论这个,所以我小时候在学校里会因为这些问题羞愧到死。我不知道我该拿我的身体怎么办。你记不记得上个夏天……
他:我记得你在洗手间里晕倒了。
我:对,那是我例假来之前三天,我的一个卵巢囊肿破了。
他:我记得你有一周都没怎么站起来过。
我:所以我想说的是:你,作为一个男的,要知道女性的身体会有这些问题,要宽容,不要让女生觉得她们的身体的自然状况很恶心。
他:那这些问题得不那么尴尬才行。
我:所以这就是 Turning red 里面拍这一段的点啊,不是吗?」
在这条推下面还有很多人回复说自己和自己的小孩一起看了这部片子,然后展开了许多本来两代人之间不会有的对话。我甚至都不确定这是不是导演的本意(我看到有一个采访说导演本来就只是想做一个毛茸茸的片子,情节是后来讨论出来的),但我更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很喜欢这个电影了。

 

 

 

【6】我们的教育里好像对「苦」有一种崇拜

 

【7】齐都督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学者加布耶夫:俄罗斯的政治反对派已经解散,社会中最活跃的部分将移居国外。俄罗斯变成一个大号"伊朗",继而又变成一个大号"朝鲜"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俄罗斯人奋起抗议。

 

 

 

【8】斯大林说他为什么要策动外蒙古独立 

 

【9】月半_投资笔记 

因为中国人对于钱的理解,认为它是一种资产,这个情绪占比太高了,也是因为我们穷怕了。
但是国外对于现代货币的理解,确实比我们深刻一些,在他们眼里,钱本质上是一种流通的媒介,它能刺激和改变群体的行为习惯。
我们更喜欢把货币理解成财富,他们更喜欢把货币理解为工具。
所以老胡才会说出来那么低水平的话:大家都发钱等于大家都没发,因为他的本能认知是,把财富都散给群众了,或者说,他认为钱是一种资产,我们都有钱了等于我们都没钱。
但是实际上,货币起码在有一定水平的高层眼里,它更应该是一个工具。——货币本应是用来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的一种手段,你是普通人把它理解成财富没有问题,但是你如果是政策的制定者,你对货币的印象就应该是一种手段。
那么从维持经济秩序的角度讲,发钱也只是一种手段,有必要就可以用,要考量的只是利弊。
从这一点上讲,老胡是一个标准的小市民,他把货币当财富,而不是当手段,说明他离所谓的核心决策层其实非常远。

 

 

【10】petriv 

如果你从2014年开始,每周追踪乌克兰新闻,知道波罗申科和穆臻科做过什么事情,就会知道为啥今天能打成这个样子。同样的,也就能知道哈尔科夫人其实早就做出了选择,根本不像某些"军事博主"YY的心向王师。2014年,哈尔科夫人没有主动入俄,今年更不会。乌东三州的灵魂是哈尔科夫,这个城市不屈服,普京就吃不下顿巴斯。我们走着瞧。这些事情,军事博主们不懂去做,高程他们不愿意去做,还好,还是有人做的。
2014年,大批卢甘斯克工人不愿意去俄罗斯,跑到了哈尔科夫,马雷舍夫坦克厂收留了很多人,体育馆幼儿园都住满了。这些人不是吃白饭的难民,来了就上岗,参加修坦克,三班倒不停工,全厂周末加班不要钱。前线最困难的时候,哈尔科夫源源不断的修复坦克。这些新闻,当年都有,都看得到。做自媒体恰饭的那些军事博主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至于哈尔科夫人为啥不愿意屈服入俄,因为他们几乎挨着俄国核心地带,太清楚当今俄国是个啥情况了。东方很多人可以叶公好龙,各种俄吹,你让军事博主们全家移民俄国,我打赌他们也不去。而哈尔科夫人,连这个叶公好龙的空间都没有。
对欧盟国家来说,要不要乌克兰,是纠结的,没有一边倒的答案,分享农业补贴和工作机会,大家都不愿意,这很好理解。另一方面,欧盟确实需要人口补充了,4400万人口如果发展起来,也是个可观的新兴市场,接纳乌克兰,短期吃亏,中长期受益,所以欧盟很纠结。
加入欧盟是乌克兰人的目标,而不是北约。当年乌克兰为啥和俄罗斯闹翻,根源是亚努科维奇阻断了加入欧盟的议题,那时候乌克兰人没想过加入北约。而正因为2014年动荡,普京鲸吞克里米亚,肢解东乌,这才让加入北约成为乌克兰人的主张,本质上,还是用加入北约这个手段,来保卫乌克兰人加入欧盟这个目的。
客观说,关于西方以外的世界,中文世界内容非常匮乏,每天发无数条,除去重复之后,内容就极少了。我们总在说,在西方人眼中,国际社会就是西方。赵立坚好像还发了个吐槽地图。这个没错。但是,我们对于西方以外的世界,了解的同样有限。非洲的事情、中东的事情、南美的事情,除了环球时报,基本没有任何媒体提供有用的信息了。
为啥好多所谓军事博主,一开战就在那里YY什么大穿插、大包围、包饺子、钢铁洪流,把俄军带入到苏联,本质上也是因为他们或许看了些战史,看了些俄军公开渠道展示的装备,但是并不了解这8年来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深刻变化,此消彼长,所以才会集体翻车。看到他们不了解的信息,不知道别人这8年来做了什么,观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了解信息的渠道在哪里,就只能攻击别人是在写小作文,是在妄想。殊不知,其实真正刻舟求剑,在妄想的人是他们自己。普通网友就算了,普通恰饭也就算了,没有道德底线的也算了,恰饭又没有道德底线,还闲不住攻击别人的,就很难让人原谅。
上面这些信息,如果我没记错,环球时报也报道过,虽然是只言片语。所以我一直很尊敬环球时报,就是因为至少这家媒体,还真的几十年如一日,让我们能过多少了解,一个完整的世界,哪怕他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他仍然是个负责任的媒体。

 

 

【11】goneless 

整个下午都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与恍惚中。
对于飞机、飞行,我们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感情,好奇,热爱,近乎疯狂地追逐,以及敬畏。
得知航班异常时,消息还没有传开,但看着诡异的雷达数据,就感觉凶多吉少。和同事朋友交流,有信息显示飞机已经落地,但后续一个个消息显示,可能真的出事了。空管证实异常失联,东航停飞所有737,民航局内部做出反应……网上有官方消息证实失事时,朋友已经启身准备赴现场。
公共媒体一直在祈祷奇迹发生,但从看到第一个网传视频后就知道,不可能有奇迹了。随后看到网传监控视频拍摄到飞机垂直下落,这意味着尸骨无存。
坦言说,在2020年之后,和很多业内朋友交流时,大家都表达过对再次发生空难事故的担忧,因为,安全不可能绝对,所有努力只会延缓事故到来,不可能完全杜绝发生。虽然我们都希望不会发生。中国上一次空难是2010年8月24日的伊春空难,是一起责任事故。在此之后的12年,4227天,1亿小时,中国民航再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空难事故,这得益于全行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但悲剧终于还是发生了,一根紧绷的、几乎僵硬失效的发条泄力了。
官方报道后,舆论沸腾,手机也"炸"了。从最初的几个私人群,到航空群,再到各行业群。讨论的人多了,杂音也越来越多,但能清晰地看出,航空主题群相对最静默,在没有任何证据前,大家都不愿多说,因为那里可能有同行、同事、朋友,甚至亲人。但也有刺耳的声音,带话题炒热度,毫无职业道德,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性。
我们一直在思考,遇到这种事,行业媒体怎么做。我想,首先应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其次,不作任何无关的案例盘点、解读、回顾。最后,回到"首先",积极辟谣。即可。很欣慰同行朋友们是这样一群人。
事故的发生对本不景气的中国民航业来说雪上加霜,对从业者内心造成极大创伤,对遇难者家庭带来毁灭。后续还不知会产生哪些连带影响。
愿众生坚强。
最后,不对事故原因猜测分析,等官方报告。
愿逝者安息。
飞行依然是美的,无需解释。#翼下地球#
GONE.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