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98】一个好的社会,是基本可预期的社会

dasheng @ 2022年09月13日  浮世汇

【1】武志红 

一个好的社会,是基本可预期的社会。
你知道,只要你遵守了基本规则,然后付出你的心血和努力,可以收获什么样的结果。
像这种一个艺人出事,就把与他有关的所有作品下架,这严重破坏了这种预期,会让人活得战战兢兢,然后投入做事时会有无数顾虑。
基本可预期,也意味着社会规则得尊重基本规律,例如,得尊重时间这个因素,当一个人现在确认犯错了,不能把他过去的一切都抹杀。
更是要尊重一个人是一个人,另一个人是另一个人这种基本文明规则,这个人犯错了,就算要严惩他,把他所有作品下架,也是一种选择。但其他人、其他团队何辜?每个人可以努力管好自己,其他人和团队如何能预料这个人会如何?
此外,我们也得问: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纯净善良、充满道德但再无创造力的社会,还是想要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社会?这一点上,我们很难既要又要还要,毕竟当管制太多,活力就会被切断。
这个时候写这样的文字,真是容易讨骂吧。就像连续多天转各地生活出现困难的消息,也真是对我个人没有任何好处,毕竟广州这个城市管理得不错,生活一切如常。
但真是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能是基本可预期的社会,而不是充满了无数不确定因素,而且很多不确定因素是人为造出来的。

宝树:第一句话,其实更多可以用在防疫政策的改进上,不能让老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下个月自己能不能出门家里有没有吃的,不知道自己或者家人某天和一个陌生人擦肩而过,会不会就被拉到一个破破烂烂的隔离点关上十天半个月,不知道出门会不会因为核酸要求改到24小时就不让上公交地铁......



【2】梁州Zz 

每一次有公众人物嫖娼的新闻传出后,都一定会有一种说法——为什么连xx都需要嫖娼?上一次的李云迪是,这一次的李易峰也不例外。
其实在上一次的李云迪事件发生之后,我就写过一篇关于「为什么隔三差五就会有一个公众人物即使知道嫖娼要拘留蹲号子,断送余生的大好前程,都依旧要嫖。」的稿子。
那么,嫖娼的魅力到底在哪儿?
潘绥铭老师在《生存与体验》中曾经说过:"嫖娼的动机,有时在'性'外。"虽然大部分男性在嫖娼的源头上,都是"为性而性",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嫖娼这种金钱交易之中的绝对权力臣服,一定是极具诱惑性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时常会在出现嫖娼新闻的时候发出这样的疑惑,即:"他的伴侣这么漂亮,他为什么还要去嫖娼?"
因为伴侣是伴侣,但提供性服务的妓女,是可以给予绝对服从的商品。
我付钱,你提供短时间内的服务,这种简单、绝对的金钱交易,能让大部分嫖娼的人在短时间内短暂地控制一切,例说对眼前这具身体的绝对控制权。这是在伴侣身上绝不可能得到的,因为在亲密关系里,我们总在强调的,是彼此尊重,是有情感基础的水乳交融。
简单来说,嫖娼能让人获取一种名为"绝对控制权"的快感,这是除了娼妓以外的任何伴侣,都无法提供的。
古往今来,妓女本身,就是一种对男性的绝对诱惑。因为在绝对的控制权之外,他们还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性满足"。
潘绥铭曾经在其著作《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中,将封建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分为五种女人,这五种女人,分别是:妻子、妾(小老婆)、婢女、尼姑和妓女。
妻子与妾、及婢女,我们古装电视剧里看过很多了,都是依托家庭而存在的,她们虽然所承载的具体职责各有不同,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生儿育女、打点家务为最终目的所存在的。
尼姑与其他所有都不同,尼姑所代表的,是一种依托宗教而存在的绝对贞洁,她们是堕落的反义词,既供他们崇拜,偶尔也可充当他们闲暇时"反差"的性幻想而存在,甚至有的时候,还有作为"亵渎"的最优选择的可能。
历史上的鱼玄机,她由长安城中赫赫有名的才女鱼幼薇转变为一个道姑庵中的荡妇的情节,被无数野史写成了一段绝唱,更有名一些的还有《金瓶梅》里的李瓶儿,同样也是典型。
这其中的男性凝视,是一个有才有貌的尼姑,天然的先成为了男性眼中的圣母,然后再以最纯洁的面目被堕落,被征服,它满足的是圣母到妓女的合二为一,这种征服欲是让人不可抗拒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以上列举的这些,和妓女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些恰恰就是妓女从古代到现在都让各种阶层的男性趋之如骛的原因,因为她们是可以幻化成以上任何一种的。而这种幻想与需求的欲壑被填满一次以后,往往是会上瘾的。
哪怕在封建时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下,被人为地划分了身份的女性,也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男性的全部欲望的,妻妾婢只是家庭,尼姑只是圣母,但妓女仍旧可以是一切。
妓女是唯一一种,不受道德与家庭制约的、变幻万千的,只为满足男性欲望而存在的客体。
是橡皮泥一样,可以满足男性所有需求和幻想的一类。
在当下,因为一夫一妻制的限制,"小老婆(妾)"与"婢女"的角色都被迫由家庭中消失,这也使得男性的欲望投射开始更加急迫。
他们过于习惯性地将欲望分散地散落在各个各司其职的女性身份中,所以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我在这个女人身上找不到的,我要在另一个女人身上补足。
在过往的各色文学、影像作品中,我们都不难看见,妓女被嫖客要求着扮演各种角色;科长的电影《天注定》中,妓女被要求穿着带有国风特色的比基尼登场,还有苏联红军制服,就是最为典型的角色扮演案例。
男性嫖妓的本质,是欲望投射的无法满足和长期历史遗留的习惯,是一夫一妻多妾转为一夫一妻时的欲望凝视没有得到有效的剥离。
所以,其实不是公众人物热衷于嫖娼,而是在这种历史遗留的惯性思维中,部分男性总是会习惯性把那部分缺失的欲望凝视,投射到一个可变幻的客体上去,只是这个男性,恰巧是个公众人物而已。
且在大多数选择嫖娼的男性眼中,嫖娼,甚至已经是他们眼里最"安全"、也最"合乎道德"的一种行为罢了。比起选择多个伴侣、进入多段恋爱关系,他们会认为嫖娼,往往是最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选择。
而妓女,则是这种历史进程中,唯一一个仍然以原面貌固执地存在的角色,它仍然固定地作为可偷、可幻想、可幻化的性幻想顽固地存活着。
所以,其实像"为什么连xx这种人还要嫖娼"这种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恰恰是这些掌握着丰沛资源的男性,往往更爱选择这种方式,因为他们玩得起,更付得起价格,而且曾经被满足过的荒谬幻想吊高了胃口,以至于欲壑难填,所以总是一犯再犯。
最后,补一个数据:"2015年,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做出判断,18到40岁的主力人群嫖娼率是22.3%。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2.2个人嫖过。2021年,这个数字再次增加,达到了25%,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1人嫖过。"(以下数据均出自潘绥铭教授的《2000-2015中国人的全性》报告。)



【3】斯琴格日乐 

《燕郊,静默了。》

斯琴格日乐
燕郊,静默了。想要核实,被告知是"静默"不是"封城",四天,四次核酸检测。那可不可以"动声"出小区呢?被告知不可以。多么诗意啊!不得不取消所有要做的工作,毫无预兆的被"静默"在录音棚里。还好,从大年初二那一次封城(那时候还叫封城,还没有现在这般诗意盎然)开始生出的忧患意识让我有了囤积的习惯,饿倒是饿不死的。
当初搬到这里来时候的那些个关于音乐的梦想几乎被击了个粉碎。那是在第一张《织谣》录制完成之后,想要拥有自己录音棚的我选择了这个可以随心所欲建造音乐梦想的地界,美其名曰"城堡录音棚"。现在,曾经住在这里的音乐人们陆陆续续的搬走了,大部分人宁可在北京租着房子住也不愿再回到这个伤心地。录音棚空置着,排练和录音都成了难度极大的事。谁愿意过那道出示身份证和四十八小时核酸才能通得过的"关卡"呢,何况还要面对关卡工作人员稍不慎就要呵斥你的颜面。解封之后我大概也是会想着法子搬走的,可这一屋子花重金买来的录音棚设备,这录制了那么多美好音乐包括《织谣》以及《姿态》在内的数张专辑的美好回忆都要被锁在过去式的美好里了。这样魔幻的事物大概只有在虚拟世界里才会出现,可一切都是此时此刻正在现实里发生着的。

只有一例呈阳性的密接人员,一例,却足以封城,不对,是"静默",要掌嘴。那是必须要"静默"的,"静默"晚了,那一例转了阴,还有甚么"诗意盎然静默"的理由呢。往镜子里赶紧摆出个笑脸,都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恭敬顺意的颂之情了。




【4】夏阿 

性交易这事肯定没法完全杜绝,说这个事情的现象以及量刑标准,不等于支持这种行为。有的人就是没法建立于他人平等关系,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更多是通过"权力",或两者皆有。还有人随着不同状态改变后的人性问题,这不是辩护,是说这个现象。不管我们多么理想化,但这事就是没法杜绝,就跟我们没法杜绝犯罪一样,人性使然。
三言两语很难往深了讨论,说多了就容易变成二分站队,再多说一点呢,又很多风险。我不觉得没大肆挞伐性交易就是潜在的性交易爱好者,如果对事情这么下定义也过于武断。
我也理解很多人假设性的提问,那么多为什么和为什么不,回答不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某些地方在进步,有些地方永远没法说清楚。



【5】庚白星君 

难以置信!陆家嘴已经沦陷了,三分之一的店铺关门!
你知道真相吗?
就算知道了,你敢面对真相吗?
1
店铺关门
正大广场有三分之一的店铺关门了!
正大广场是上海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商场,不仅坐落于陆家嘴核心区域,而且是陆家嘴唯一的大型购物商场。
陆家嘴的地位就不说了,说说正大广场在陆家嘴的区位优势。
正大广场紧挨着东方明珠和上海最高的三座地标建筑(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俗称"三大神器""),出门走几步就到了黄浦江边,对岸就是外滩核心景观区。
唯一能和正大广场PK位置优势的,只有国金中心,但国金中心走的是高端路线,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陆家嘴其他的一些大众化商场,位置没它好,商业也没它全面。
所以,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如果你想去陆家嘴购物吃饭看电影,正大广场是唯一选择。
总之,在全上海,我找不出还有比正大广场更有区位优势的商场。但是,这么一个金字塔尖的"王中王"商场,三分之一的店铺关门了。
这不是夸张的耸人听闻。
我在陆家嘴上班,偶尔会去那边吃饭,今天还带娃去里面逛了逛,太TM萧条了。每一层都有关门的店铺,人流也稀少。
以3楼为例,一共有53家店面,15家处于关闭的状态,但其中10家用统一贴着"升级改造,商场正常营业。部分店铺品牌升级,敬请谅解。"的告示。另外5家都贴着品牌名和八月盛大开业的壁纸。
每去一次,都整得我抑郁一次。更伤心的是,上海解封快三个月了,我并没有感受到正大广场有回暖的意思。
有些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惨状。前几天,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对全国20个主要购物中心进行了考察研究,报告里说:
上海正大广场有34%的店铺关闭。对于这个数据,我毫不惊讶。
正大广场是陆家嘴的一个缩影。陆家嘴唯一的海底捞在览海国际广场,位于"三大神器"之一的环球金融中心旁边。
我上周末去了一趟览海国际广场,它比正大广场还要惨!
海底捞外面没人排队,星巴克和全家便利店只有三五个顾客,整个商场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是打仗了吗?
02
人流冷清
我跟刚毕业的同事讲,这是我见过的最萧条的陆家嘴,你们来不逢时。
在以往,如果你觉得工作没劲,就可以来陆家嘴走走看看,那种热火朝天会让你重拾工作激情;
在现在,如果你觉得自己工作太拼,就可以来陆家嘴看看,会让你恢复一种淡定。
3月份封城前,陆家嘴的地铁口在上下班高峰期都是摩肩接踵;如今,由于大量店铺倒闭,地铁口也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
本来核酸扫码会增加排队时间,但现在也基本不需要排队进出站。
即便是周五的下班时间,也不见熙熙攘攘的人流。
人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反倒是陆家嘴核酸检测亭的排队现象,成为另一种别样风情。
每次下班,地铁口没有排队,但核酸检测亭一定会有排队!
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有一个绿地公园,那些写字楼围成一个圆圈,绿地公园刚好位于圆心位置,公园面积不小。在平日的午饭时间,大家都会来公园走走散散步,有时还会有乐队演唱,这让忙碌的陆家嘴多了一份安暇。
如今,绿地公园空无一人,倒是门口多了一个核酸检测亭。
我也很困惑,人虽然少了,但人还是有不少,公园也没有关闭,人们可以自由进出。
怎么就没人去散步了呢?
我想了三天也想不明白。
可能大家都比较丧了,没那个心情了吧。
我有一次早上上大号,厕所满员,我就去了楼上一层,厕所还是满员,我继续去上一层,终于有坑位了,但从厕所出来,我惊呆了:
整层楼,公司全关门了!
我走了两圈,发现真的是全关门了,没有哪个办公室是有人的。
这我才明白,难怪厕所有位置。
我觉得瘆得慌,匆匆走楼梯下楼了。
这周,我们隔壁的一家贷款公司,也走了,不知道是关门大吉,还是换了地方?
3
岂止陆家嘴?
正大广场是陆家嘴的一个缩影,陆家嘴是上海的一个缩影。
南京东路是上海最有名最繁华的步行街,只要去过上海的朋友肯定都不会感到陌生。
如今也是繁华不再,摩肩接踵不复存在。
南京东路的萧条,在封城之前就有症状了,这是我1月份在南京东路拍的,时间是周日。
8月24日,周三晚8点,我去虹桥火车站接人,你看看这出站的人流!
出站口对面是两家餐饮店,你看看里面的顾客数量。
这人流量,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
上海对来沪的疫情防控比较人性化了,出站时有72h核酸就行,全国核酸都认,无需在上海单独做。住酒店也是如此。
这比深圳人性化多了。
但是人流量还是这么稀少。
唯一的解释,不在于疫情防控政策的松紧与否,而在于疫情防控消灭了一切确定性。
只有疫情是确定的,其他都是不确定的。
防控是人性化了,但万一出现个阳性呢?万一政策又调整了呢?
三亚的游客悲剧就在眼前。



【6】湛若秋水 

同学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抱怨说,刚上学就累疯了,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累。
为什么呢?
因为每做一事必留痕,必打卡。
比如说,最近学校留了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给孩子们看,都是老电影,过去年代精心出品的,品质都还不错,看看本来挺好的。但是,要求要录下孩子看电影的视频,并且还要录制介绍电影的视频,讲解过去历史的视频……
——要知道,这才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在我这个从事教育的人眼中看,这简直是疯了。
这样频繁的凡事必打卡,会让孩子将来养成什么习惯呢?
第一,做任何事都是给人看的;
第二,明明是很喜欢的事也因为要强制完成,并且还要给人看,而变得无比厌烦。
然而,周遭的孩子们大面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面对这种录制视频的打卡,且越演越烈。
那这些孩子的老师们愿意吗?当然不啊!
同学都感叹说,这样看着,都觉得老师每天要看这些打卡,会累死的。
大家都是打卡留痕的奴隶一样。



【7】「1930年找工作的美国人」在全球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1929~1933),有1/4的美国人失业,失业人数从1929年10月的42万9千人暴增到1930年1月的406万人,失业人数还在一直暴增,每个人都担心失去工作,1931年8月失业人数达800万人后才开始慢慢稳定下来。

大萧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首先从美国开始蔓延到全世界,1929年10月24日股市下跌,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席卷全世界。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毁灭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些国家甚至达到33%。

全球各大主要城市都遭到重创,特别是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亦急跌约60%。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物、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最为沉重的打击。

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

大萧条的部分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但大多数国家要等到二战结束后,经济才得以复苏。与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原因解释迥然不同。"市场派"学者认为,政府的错误管制将正常的经济衰退,扩大为大萧条,"政府派"学者认为大萧条显示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呼吁更多政府管制和干预。


【8】#泰国网友评价李易峰事件#
在泰国此产业确实很发达,但把这种事情当正常的国家才可怕


【9】胖虎鲸 

谈笑风生,风度翩翩。(来自隔壁张所长)
在中方的答谢宴上,女王和江同志的聊天更显随意。她说:"您和我同年出生,同属虎。我们在波澜起伏的世纪中经历了将近四分之三的旅程。"她谈到瓷器、茶叶,还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江同志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历史使人聪明",又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江同志在宴会和非官方场合,都会以音乐助兴。他邀请大家一起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这是一首上世纪30年代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全场宾客伴着演唱,整齐地拍着双手,女王开怀大笑。
在宴会快结束时,所有英国客人共同为江同志献唱一首歌,女王夫妇也一同从座位上站起,合着音乐的节拍鼓掌……
这首歌是传统英国民歌《因为他是一个好伙伴》(AsHeis a Jolly Good Fellow)。
女王对这次晚宴记忆深刻。一个月后,她说,"这是我参加过的数以千计的宴会中,感到最愉快的一次。"



【10】。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