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29】人已经不是人

chuntian @ 2022年11月02日  浮世汇

【1】四十年来,当年尚是幼苗的民营经济,尽管经历风吹雨打,但始终不改坚韧本色。无论在数量、体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然壮大繁茂为参天大树,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力量。它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重要的资产,是中国产业之幸,中国之幸。一一王志纲(前新华社记者 智纲智库创始人)


【2】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煤气中毒去世的小男孩的爸爸在百度认证了一个账号,想看家属发声的可以去百度看。


【3】@纽太普同学

兰州这个孩子,不是第一次了。人命就摆在面前的时候,"就是不能出去",不是第一次了。
一次两次,可以理解为是异常情况,比如有的人就是心坏,有点权力就要滥用;或者有的人就是能力特别差,没法多线程处理问题也没法权衡利弊,只能机械地处置意外。
但这几年,这种事情一次又一次出现,那说明什么呢?
第一,说明从最顶上开始,没有人认为应该"封控期间有人急病"设置一个专门的预案。我观察过很多地方的封控,所有的封控方案里面都有"要切实保障应急医疗需求"的条款,但也到此为止了。具体怎么保障,谁来保障,如果因为应急医疗导致要在没有核酸的情况下放行能不能豁免责任,应急医疗通道怎么避免导致疫情扩散,全部都没有。
我之前就说,你可以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最多马儿累一点。但你不能又让马儿向左跑(严格不让任何没有核酸的人进医院),又让马儿向右跑(就算没有核酸你也要治),马儿要扯着蛋的。
第二,因为没有预案的缘故,所以没有人考虑过"如果真的非送医院不可,有没有什么办法"。我不专业,但光我能想到的方法就包括,小区准备一两套防护服,你真有急事要出去就穿上,大不了就不许回小区,出去看完病就接受集中隔离;医院专门设置急救、透析等功能的区域给没有核酸的病人,去过那个区域的病人和家属接下来都集中隔离,等等。
这当然不是尽善尽美的解决措施,比如医院这个,上海封控期间,十院开了这么一个专门区域,结果这个区域里的医生护士怨声载道,说工作负担太重,而且很多医护人员都因此而阳了。
但是,这些问题都有解决的空间,至少这些问题不应该是连小区门都不让出的理由。要知道,我们这儿的防疫可是各种预案、各种措施都有,连往摩托车手头盔上贴封条的办法都用上了,这会儿竟然对着一个煤气中毒的孩子束手无策,出不了小区门,我觉得不可接受。
第三,就是从上到下给的信息很明确:没拦住,就算你救了人也是坏的;拦住了,就算人死了也跟你没关系。我不相信有那么多在基层看管小区大门的人都是灭绝人性之徒,我相信如果是在平常,他们看到有人急病了要送医院,大概率会来帮忙搭把手,帮着疏散通路。但这么多地方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保安不让病人出门,医生不让病人进门,那我只能觉得,这是被相当严格地规训了。疫情至今,我反正没见过有哪个社区、哪个医生因为突破防疫政策漂亮地救回了一条性命而得到嘉奖。
有人可能会觉得,基层工作者也很难,现在人不好管,谁都想着混出去。你也急病,他也急病,到最后人人都要装病往外跑,你让一个看门的来判断是不是真的急病,可能有点难了。
但我觉得,一个人是不是真着急,他人是能感受到的。我不相信那个抱着煤气中毒的孩子的父亲,身上流露出的绝望,是阻拦他的人感受不到的。 


夜行百里带刀:经历了严格的规训以后,"人性"这个东西一点点地消失了。人已经不是人,只是执行机器。

评论:https://weibo.com/1645599505/Md8EpAlpj?type=comment 


【4】@冬亚 

#新郑三中老师网课去世#
几个月前一个讲座
我还以为是老师自己的抖音忘了关
一个个视频刷过去。
当成乐子发过微博。
然后就有人跟我说,那不是老师没关
是专门捣乱那群人干的。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群傻逼
后来很多讲座都遭遇过这事
涂鸦屏幕,抢主持,开麦骂街
不过后来很快就有了应对手册
设置做好了以后,他们基本没法闹
不过依然有一些岁数大的老师
不会弄这些,偶尔被钻了空
再后来腾讯会议搞了一个新功能
分成嘉宾和旁听
嘉宾有权限,只限主办方的几个人
旁听的啥都干不了,最多只能发聊天
但聊天里你打字说啥也不影响会议
而且你一打那些就会被踢
他们的乐子也就极其短暂甚至消失了。
至少目前,讲座类的会议
极少能见到捣乱的了。
重灾区还是学校里的网课
有一个报道专门报道过这类人群
组织者不少是中学肄业失学或者成绩很差的
本身对学校父母就极其怨恨
而请他们来闹事的,大多数,就是课堂里的学生。
也就是内鬼
讲座是自由的,你爱来不来,来的人自然不会捣乱。
但网课不是,很多就是不上学不想上课的小畜生
就是做内应,给这些狗逼提供入口
让他们来闹事。
而因为他们大多未成年
这种程度的惹是生非,又让警察很难介入做出实质处理。



【5】@不停的turbo你不ins 

#上海迪士尼10月31日起暂时关闭#建议你准备一个"说走就走"行李箱,里面装着隔离必备物资。27号去的迪士尼,29号早上给的红码次密接,晚上8点左右接疾控电话转密接,凌晨2点半进的隔离点,是个公寓,硬件条件好于方舱。
隔离公寓是在一座大楼里,应该是整栋楼都做了隔离点,密码门锁,独立的卫生间(马桶和淋浴),空调,床,wifi,电视机,立式挂衣架,小圆桌1张,椅子一把,还有一个2米长,高90cm左右的操作台,内嵌了洗手池(厕所没有洗手池),入住前发了一堆一次性牙刷,小香皂以及垃圾袋。
好评:冷热水很足,卫生间带有热风吹风系统,灯光也很足。
差评:隔音不好水有点咸其实都不能算是差评,可以算在可忍受范围。饿不着渴不着冻不着,忍一忍一礼拜就过去了。我住的这间是在整栋楼里的天井,虽然有窗户但是见不到阳光,还真有点幽闭。
出发去隔离点时除了洗漱用品和衣服,还带了抽纸,热水壶,插线板,酒精,零食(建议多带点),因为隔离公寓住人期间无人打扫,所以现在觉得一个干拖把很必要,地面难免会有头发和食物碎屑,用完可以直接扔掉。折叠衣架或者带夹子的折叠衣架也可以带一个,用来晾毛巾。女士建议准备个吹风筒,买那种最便宜的塞行李箱里面。
吃:早餐肉包素包鸡蛋牛奶。中午晚上各两荤两素一盒饭+酸奶。口味肯定没你在家吃的好吃,反正饿不着,不够了还能要。我带了红茶包和挂耳咖啡,用早上的牛奶还能弄个奶茶或者拿铁发发朋友圈。
准备越充分,情绪越稳定。陌生环境里容易集中注意力,除了投喂和做核酸外,没人敲门。所以也很适合带着电脑安静工作。效率非常高啊。
常态化意味着既要又要,一个"说走就走"行李箱还是必要的,放在家里或者车里都行,根据自己情况酌情增减,有备无患。


【6】MLRS270 

刚才做了一个小调查,问"你觉得新冠有什么后遗症,感觉比例多少?"结果发现,一旦严肃提问,根本没人能明确回答这个问题。
这就对了。跟你讲,根本没有统计意义上的什么严重后遗症,所以都没有科学家能进行研究。没有样本怎么研究?
普通人抵抗人云亦云其实也有很简单的办法,常识和逻辑就可以。
远的不说,就说大家相对容易获取信息的香港。严肃的港大研究人员判断香港已经有400万人阳过。如果有1%的后遗症,就会有4万因此而增加的患者涌向香港各医院。他们看公立医院反正几乎不要钱(几十港币看一次,包括了所有的检查、治疗、药费甚至住院费),自己觉得有病不会扛着不去的。但是,香港的医疗设施根本没有记录到这种异常。
同理,香港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70%,也就是说超过500万人接种过了。如果他们中也是1%有什么后遗症,一定也会看到上述现象。事实是:
根本没有。
再说一次,
所谓"后遗症"不是【比例很小】,而是根本没有。根本没有统计意义上的什么严重后遗症,所以都没有科学家能进行研究。没有样本怎么研究?如果有,刚才我问的时候,一定已经可以看到大量严肃的论文的截图或者连接了。
现在这奥密克戎变种跟普通感冒一样只感染上呼吸道,肺都不去了,更不可能有什么后遗症了。
相反,奥密克戎变种流行后,新冠患者占用的医疗资源越来越低,每天上万新增时,ICU占用不过16-18个,普通病床不过100多个,详见:OMLRS270
PS,几点延伸。
1,关于"长症状"
生个病,恢复有快有慢那正常,恢复慢一些的那不叫后遗症。事实证明,奥密克戎以来,有症状的绝大多数都恢复很快,而更多人现在根本连症状都没有、无需就医(数据是98%以上,也见:OMLRS270),就更谈不上长症状了。
2,谈到后遗症和严重不良反应之类,就要明确"关联"with和"因果"from的逻辑概念,不然你不仅会在这件事上懵圈,一定也会更容易被别的什么事情忽悠。
举个例子。
香港刚刚开始打疫苗的时候,媒体突然爆出,有N个人打完疫苗之后面瘫。一时间,前往打疫苗的人锐减。不过,他们的专家马上出来有数据有事实地通俗解释道:
香港往年根本没有疫情的时候平均每天也有M个人突然面瘫,原因不明。现在还是平均M个人突然面瘫,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打疫苗增加了面瘫的人数,最多只是本来就会罹患莫名面瘫的人正好打过了疫苗,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只是碰巧有关联而已。
如果你听说有多少比例的新冠后遗症或者疫苗后遗症,不要被混淆了关联和因果的无逻辑瞎掰忽悠,只要冷静坚持正常的逻辑,想想以上几个简单的数据和事实。 


【7】@包叔 

所谓调表,调的都是自己的手表



【8】@加州男大985 

我对人生窒息的原因,主要是身边有太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人生规则,和太多线性式的人生规划
比如说之前看一个采访,被采访的是麦肯锡辞职了,去搞创业什么的,然后她就说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大意就是你先要在最牛逼的地方证明自己,再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要不然你就没资格芸芸
听到了实在太窒息,给了大一的我很大压力,感觉自己不去大公司上个班就是彻头彻尾的垃圾,最近我才思考"证明自己"这个概念,到底是给谁证明呢?
只有卸甲归田才是赢家,一开始就是个农民就是loser;当厨师只是打工仔,但去完投行再当厨师就是"有趣的灵魂",虽然最后都是厨师,但又不都是厨师,简中教育体系繁衍出来的人生哲学实在令人窒息。
再比如,我认为LSE毕业不去更好的硕士项目就是彻头彻尾地输了,系里的老师说你都LSE毕业了,去什么硕士还有所谓吗?为什么不去探索下,我:啊?你这个逻辑挺有意思的哈[傻眼]



【9】@猴大宝 

前几天不是抢救了一个意识障碍的40岁女性么,警察送来的,查了一顿也没查清楚病因,突然心跳呼吸停了,我给她抢救过来了,到现在一直还昏迷半死不活的状态,当时就怀疑是自杀或者被投毒。案子破了,警察去她住所发现了一瓶除草剂叫"草胺磷",还有针管什么的,应该是自杀,她胳膊上有大大小小的自残刀痕数十条,抛开医生的职业,我说句自己的心理话啊,她这种情况,还真不如不救她,把她救过来,半死不活,不是残就是下一次的自杀,她能利利索索的睡过去,还真是最大的解脱,医生能救的了人,救不了心啊。
前段时间还有个80岁的老人,他自己以前就是医生,得了肿瘤(其实还能治,他不想连累孩子),自己吃了100片安眠药,静脉打了胰岛素自杀,说实话普通人不会这种方式,看的出来他是真的想死。就算他再专业,计划的再缜密,送来医院还是被现在"发达"的医学给"阴"了一把,我们把他生命体征给维持住了,但是大脑损伤非常厉害,始终处于一种死不了活不成的焦灼状态,继续折腾很可能成为植物人,后来家属妥协了,答应了老人的心愿,放弃一切治疗后老人半个小时就安详的走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救人躯体的同时,也会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身体是一个方面,心之所向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只知道如同蝼蚁一般苟延残喘的活着,忘记了倔强和尊重的意义。



【10】@六神磊磊 

也是离了谱了,陈子昂梓州射洪县人也,一个射字有啥问题,网站屏一下做什么



【11】@fun-潇敏:评论区都不敢开,还开放国门。[允悲][汗]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