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09】马原也是原

dasheng @ 2023年11月03日 浮世汇

【1】财小僧 

不知道这样的研究院除了消耗大量经费外,能研究明白啥样的成果。东北经济僵尸化,GDP全国垫底,这还是在中央连续多年致力振兴的背景下。

媒体多年前报道过,东北曾经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1945年,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东北占85%,台湾占10%;同一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雄踞亚洲第一,日本和德国战败之后,东北地区就成了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的第四大工业体。

跟今天东北人口外流相反,当时东北人口猛增:1936年1月,全东北人口3097万,到年底猛增到3701万人,1941年达到4229万人。由此形成了上个世纪世界最大的移民潮,就是所谓的闯关东。成千上万的关内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移居东北,与现在东北人口流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Alain王勤伯 

#解读巴以冲突# 
之前几天就有以色列博主披露过
内塔尼亚胡的真实想法,是占领加沙一部分土地,把加沙人赶去埃及
他并不在意完全消灭哈马斯(也没有可能),同时把人质解救放在次要位置
占地和赶人,将会让事态复杂化。
《金融时报》这篇报道多少侧面印证了以上说法
知情人士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内塔尼亚胡在与捷克、奥地利等国的私下讨论中,要求欧盟领导人对埃及施压,让埃及接受加沙难民。
这一想法被带到了周四和周五举行了欧盟领导人峰会。然而,主要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还有同样得知这一要求的非欧盟国家英国,都认为该提议不切实际,并指出埃及一贯抵制接受加沙难民的想法,哪怕是暂时的。
埃及方面对欧洲国家强烈表达了担忧,担心以色列会试图利用这场危机将巴勒斯坦问题强加给埃及。
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本月表示,他的国家拒绝"任何通过军事手段或通过强迫巴勒斯坦人离开自己的土地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企图,这将以牺牲该地区国家的利益为代价"。
欧盟领导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埃及应在向加沙提供广泛的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作用,但不应被迫接受难民。
上周峰会后,欧盟领导人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呼吁"通过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人道主义走廊和暂停人道主义需求,持续、快速、安全和不受阻碍地向有需要的人提供人道主义准入和援助。欧盟将与该地区的伙伴密切合作,保护平民,提供援助并为获得食物、水、医疗、燃料和住所提供便利,确保此类援助不被恐怖组织滥用。"
美国很明显同样得到了内塔尼亚胡的请求。但美国国务院公开表示,华盛顿支持希望离开加沙的平民安全通行,但不支持"任何强迫巴勒斯坦人迁移到加沙地带以外的地方"。



【3】@56度白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每个级别有每个级别的规程。
一、讣告形式。
1、由五大正国级单位发布《告全D全J全国各族人民书》,并且成立治丧委员会且在主要媒体公布的,只有教员、邓公、长者三位。
2、其他主、重要领导,一般由除JW或其他一个之外的四个或三个正国级单位发布《讣告》,如21世纪以来,H菊、Q石、W里、L鹏四位老同志《讣告》。K强同志与他们一样。还有其他主、重要同志,没有专门发布《讣告》,而是通过新闻联播播发逝世消息。如J行、H清等老同志。
二、送别形式
1、进入21世纪以来,只有为长者举行了追悼大会,也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其他主、重要同志,都是遗体火化,主要同志都会前往送别。
2、停止公共娱乐。只有送别长者追悼大会当天,是通过治丧委员会公告要求,其他几位没有这一要求。没有明确提出报纸和网站设置黑白,都是自行设置。
3、降半旗。一般都是追悼大会或遗体火化当天,为悼念主要标志场所、省级、驻外使领馆降半旗。如Q石、W里,L鹏四位老同志。
三、其他
新中国以来,所有主、重要领导逝世,都不邀请外国政府来华吊唁。



【4】美国华盛顿州 Bellevue警局正式对26岁中国籍女子叶婷(Ting Ye),向国际刑警组织申请红色通缉令。

原因是她酒驾造成副驾驶27岁Liu姓男子当场死亡。结果她在医院治疗时,叫人偷偷开车把她送到加拿大登机,然后逃回国了。

根据最新肇事视频显示,事故车先是在汇入高速路口的地方冲破路障,然后腾飞后撞到路边混凝土,最后侧翻在路旁的山坡上。

警员泰勒称:"据现场留下的打滑痕迹和证据,这辆车的时速超过了 100 英里/小时。"(限速30-40)

根据法庭文件,叶和刘都来自中国,俩人都在华盛顿州工作。叶婷担任苹果软件工程师。

她之所以能逃回来,是因为她本人当时也受伤在医院治疗。当警方搜集到她的信息和证据提出指控时,才发现她已经在别人开车掩护下逃到了加拿大,乘飞机回国(华盛顿州和加拿大很近)。

据当地电视台报道,开车带她逃跑的人也会被起诉追责。而叶被指控在9月30日驾驶保时捷时发生车祸,造成乘客27岁的刘亚宝(Yabao Liu,音译)死亡。她面临车辆杀人的指控,保释金为 200 万美元。

在华盛顿州,酒后驾车导致他人死亡被视为"车祸致死罪(vehicular homicide)",属于A级重罪。一旦定罪,肇事者最高可被判处终身监禁,并处以最高50,000美元的罚款。

现场的一名急救人员称闻到了叶婷身上散发出的浓烈酒味。叶被送往医院后,她拒绝与调查人员合作。警方称,直到她逃离并越境进入加拿大后,他们才得到叶某出院的通知。

泰勒说:"我们没有接到医院人员的通知,我的理解是,由于她的伤势,她不会很快出院,所以我们推测她会在医院待一段时间,没想到她直接逃了。"

泰勒说:"我们只是想让叶女士明白,她因驾车杀人被通缉,我们需要她回来与我们谈谈,她在系统中有逮捕令,如果她试图进入美国,她会被立即逮捕。我们需要她回来,处理好这件事,这样受害者的家人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但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并没有引渡条约,因此叶某在美国犯罪后潜逃回中国,后续也无法被引渡到美国进行审判,且中国法院不会认同美国法院的判决。

警局表示正在与联邦合作伙伴合作,希望将叶某绳之以法。


【5】找片大师伊万 

看到争议较大,有人明确表示不喜欢小津的这部《风中的母鸡》,不满电影中表现出的男权主义,我想就此补充一些电影幕后和影人的看法:
1.本片拍摄于1948年5月至9月之间 ,小津刚拍完《长屋绅士录》,开始筹划背景设定在奈良的《月升中天》,但由于无法安排原定的主演高峰秀子,这个项目最终没有实现,之后在编剧斎藤良輔提出的几个新项目中选定了《风中的母鸡》。

2.1948年这部电影开拍时,被俘虏的士兵逐渐复员,但许多人仍被关押在西伯利亚多年。 此外,当时日本还没有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在日本本土的家庭过得很艰难。 这部作品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背景,是小津直面严酷现实的作品之一。

3.出于这个原因,本作中有些暴力场面在小津的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比如妻子被丈夫推搡,从楼梯上摔下来。 这个场景是小津电影中唯一一部使用特技的场景,根据剪辑该片的滨村义安的回忆,小津曾经将电影的这一部分循环播放,放在投影仪上反复观看。 他看了大约15遍,然后放映员停止了放映,因为机器热得发烫。

4.本片上映后反响不佳,被批评为小津迎合时代的失败之作。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编剧斋藤说:"我不想直截了当地说战争很糟糕,但我想加入一点失败的世界,我想多一点。 小津后来承认这不是一部令人信服的作品,他说:"一部作品总会有失败,但这部《风中的母鸡》并不是失败的例子。

5.编剧野田孝桥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说:"我不同意它处理世界的现象状态和对待方式的事实。 小津接受了这种批评,为了描绘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与野田合作了下一部电影《晚春》的剧本。

6.影评人佐藤忠雄认为这部作品描绘了日本人在战败后失去的东西。这不仅仅是指一位主妇肉体上的贞洁,更是指所有日本人精神上的纯洁性。他引用了电影中一个年轻妓女在隅田川沿岸空地吃便当的场景,认为这象征着日本人在战败中失去尊严,但仍试图保持日常生活的简朴。至于人物塑造,佐藤认为,丈夫在推搡妻子后表现出后悔的事实可能反映了小津自己作为在战争中服役的士兵的内疚感。 此外,有人指出,丈夫不能原谅妻子的一次不忠,这与小津钦佩的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相似。

7.美国评论家乔恩·梅伦提到电影中夫妇的孩子名为"浩",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是从天皇那里得到的灵感,并非偶然。梅伦认为小津通过这部电影向日本人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为了保护日本人生活中宝贵的部分,即使在占领下被污染的社会中,也应该接受新的社会变化。

8、法国影评人休伯特·尼奥格雷将这部作品看作是小津电影中的一个转折点,这部作品成为了他与编剧野田高悟正式合作的开端。他同时认为这部作品是对战后日本道德氛围最好的总结之一。这部电影在小津作品中承上启下,既结束了战争时代的主题,又预示着其后期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9.导演黑泽清承认了孩子完全康复这段戏的不自然性以及丈夫推搡妻子后丈夫的反应,并分析了孩子是否真的死了,丈夫是否首先在战争中丧生,以及剧中出现的丈夫是否是鬼魂,并得出结论 :这是一部妻子从楼梯上摔下来,全家人死去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电影"。

 


【6】如果叫AI画一下星球大战的经典一幕「I am your father.」


【7】趣闻:大家在旅游出行时要小心提防"饱和度诈骗"。


【8】游识猷 

一篇有意思的论文,讨论大学生为何去线上自习室。

📚一种被称作线上自习的学习方式在Z世代大学生群体中流行,陌生人在数字空间中结对学习,共建出以高效著称的"数字学习工厂"。

📚Z世代通常代表了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群体,他们在2022年正处在12~26岁。

📚打卡学习是虚拟学习社区中常见的社交化学习方式,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公开学习记录,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社会和自我的双重激励,并提高自我的学习效能。

打卡平台的社交功能还满足了学习者的社交需求,算法设定的打卡模式加深了学习者的群体归属感,为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供助益。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直播学习逐渐成为打卡学习的升级版本,学习主播主动规训在视频敞视之下,为观众带来学习陪伴与激励的双重满足,拉近了与学习者的社会距离。

📚研究者采取在线参与式观察,通过在豆瓣平台的学习组、结对学习组和学习监督互助组等发帖、跟帖,获得线上自习室群聊的信息,经过选择同时加入了一个近1800人的QQ群聊和一个25人的微信群聊。

两个群聊开展线上自习的方式都是进入腾讯会议室开视频学习,其中,QQ群聊设置打卡要求,微信群聊设定每日时长要求。

▍为何去线上自习室?

📚自我规训:"卷出重围"的学习期待
受访者介绍了线上自习室的规则:"现在待的这个群是每天早上要签到,下午要签到,一天至少待满多长时间都有规定。早上要待满至少两个小时,下午至少要待满两个小时,全天至少要待满五个半小时……还必须保证在线的时候你的视频是打开的,你是在你的位置上的。而且它会统计学习的数据嘛,那个会议可以导出你的学习时长,然后就是每天轮流统计,谁没签到,然后谁的时长不足,会发出来给大家看。"(泡泡-20220606)

线上自习得以实现学习监督的根本机制在于将学习状态公之于众的"观看"。
"观看"背后隐现着权力的运作机制,福柯用全景敞视概念解释了监督涉及的关系权力。
在线上自习室,每个人都可以充当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两种角色。
线上自习室中的权力关系是一种想象的关系,会自动地产生一种真实的约束感,当自制力不足时,学习者更易想象自己处于被监督之中,从而主动完成对自身的时间规训与身体规训。

📚线上自习的学习时长记录功能能够让参与者量化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者通过群内打卡公布自己的学习时长,同时也能获知社群成员的学习效率,精细化学习时间。通过知悉他人的时刻在场,学习者能够警醒自己保持专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者角色的深层扮演,否则会体验到自我羞愧感。

"当你打开手机搞别的,就是分心的时候,你就会突然想到大家都在学习,那万一这个时候正好有人看到我在那里玩,就感觉很不好意思。"(周周-20220525)

📚主动选择将自己放置在公共"前台"的深层动机,则与学习者内心的学习期待有关。
进入线上自习室的大学生都有阶段性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都有时间节点,并几乎都与通过率挂钩,具有一定挑战性。
视频将所有学习者的状态公开,这不仅达到了监督功能,还将他们现实生活中不易被捕捉的学习焦虑可视化了,从而通过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使学习者感受到不够努力而被落下的担忧。

"本身我也不是一个自制力特别强的人,我觉得大家其实都不太是,我们都很需要外界的一些帮助。看到别人在学习,自己学习的想法会更强烈,因为不学的话就会感觉,啊怎么办?卷不过他们了,而且看到他们也在学习的时候自己也想学习。"(陈清扬-20220604)

📚同侪陪伴:寻求"独学"的同情性理解
参与线上自习弥补了自学的孤单与不安,使学习者能够在虚拟社会中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生活中寻求与他人共鸣。

"我觉得高中的话大家一起学,老师催着学,那肯定就得学,肯定是比我现在这样自己一个人学的状态好多了。我加这个自习室也是想跟大家一起学。"(李富贵-20220613)

📚然而,依托于互联网的赛博社会是一种新型社会空间,其中的社会关系具有高流动性特点。
线上自习社群中的人际关系属于弱关系类型:

"这里就是一个抱团的地方,就是刚好一群小众人都有这种需求,也有这种平台。大家一起就是想被看到,但是又不想那么被看到。就想找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大家也没什么好聊的,就是一起默默学习。"(喜发-20220620)

但也正是这种高流动性的关系,使Z世代大学生容易在关系中"全身而退",从而获得一种自我的平衡。
如今的我们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对于Z世代大学生来说,选择线上自习未必一定要与他人建立紧密关系,重要的是在"独学"的生活中寻得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同伴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自我疗愈。正是这种同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与鼓励,从而在独行路上更加坚定。

📚群像激励:享受学习氛围的"临时充电"
榜样形象的感染和暗示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起着激励作用。然而,这种竞争并非直接领域的冲突,而是一种努力学习劲儿上的比拼,受访者解释道:"在这种群聊里面人和人之间是没有直接竞争的,不像同班同学的那种内卷,这种内卷大家可能各学各的,然后也没有领域上的冲突,所以它是很正向的,就是感觉大家的这个精气神儿都特别的正向。"(青云-20220531)

📚教育内卷下个体的生存困境
Z世代大学生选择线上自习这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以实现"卷出重围"的目标,内卷的实质则是文凭通货膨胀导致的教育过度竞争。
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资源有限且竞争激烈的情势下,Z世代大学生意欲通过证书考试以提升竞争力,参加激烈的招聘考试以追求理想岗位,或借助升学来转换赛道。
在结构性困境面前,Z世代大学生无力改变现存社会环境,只能调适自己的心态,通过信仰效率崇拜,为自己谋求出路,也在努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建着自我认同。

📚个体化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
现代社会生活呈现出个体化趋势,"个体化"是指人们身份从"承受者"到"责任者"的转型和使行动者承担完成任务的责任,并对他们行为的后果负责。
在这样的趋势下,人们更多地成为自己生活的筹划者,花费更多的时间投注在私人生活,降低公共生活参与。
即便是在缩小的生活圈内,Z世代大学生也由于竞争氛围和存在性不安而难以真正地理解彼此,建立紧密实在的联系。当沉浸在各自的忙碌中,生活便简化为围绕自习的"三点一线"模式,失去了"附近"的概念。

"好朋友不多,就两个。他们也挺忙的,有什么事情会微信聊,然后我隔一天回复,类似这样。也不常聊天,大家各忙各的。好朋友是在别的城市读大学嘛,所以就不是经常联系,也不会约着一起学习。"(Alice-20220528)

人际关系的疏离造成自我与社会的联系减弱,个体只有通过集体性的治疗手段才能"获救"。
但对于时间紧缺的Z世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暂时无法重构已经疏远的"附近",借助虚拟网络拓展社会关系成为可行选择。

📚数字媒介下学习景观的吸引

主动公开展示自己的学习状态不可避免地使得自习活动带有表演成分,尤其是在视频面前展示,个体会更加注意自我形象和周围环境。

"你要坐在那里学习,还涉及要开摄像头,那你的桌面就不能很乱吧?开视频之前就得把周围那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整理一下,或者比如说我在家穿睡衣什么的,自己也会调整一下。就是让你自己觉得你要学习,就是把那个环境都布置一下,把那个摄像头摆一下,还有把自己收拾一下,或者换个衣服。"(冷冷-20220608)

数字媒介的介入使自我呈现受到了观看的压力,为了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参与者会努力进行印象整饰,使自己接近学霸人设,从而确认自己呈现的积极形象并形成自我的身份认同。

📚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数字时代的Z世代大学生逃避不了媒介依赖,更易于陷入数字娱乐吸引的陷阱,困难的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开始学习,学习景观的吸引起到了"在线劝学"的作用。
"明明学习的时候也不难受,但就是很难开始,因为手机就是能让你很简单地放松的那种快乐嘛,所以说如果手机跟学习摆在一起,我可能会想那我先放松一下,然后一放松就停不下来,但如果我一开始学习了的话,那效率肯定也还可以。现在我已经习惯线上自习了,它能够让我很快地进入状态。"(Duffy-20220612)

洪晨.数字工厂里的旷野:Z世代大学生线上自习的文化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23(09):104-111+86.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102.


【9】马原也是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游戏《原神》火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