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 2 年的青年失业率,恢复了
@老钱说钱:国家统计局:6 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 16-24 岁劳动率失业率为 14.5%。 如✅图 1. 所示,自 2023 年 6 月起,这一数据暂停更新了 2 年。 1. 青年失业率对应的年龄段是 16-24 岁,什么意思呢? 16 岁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 9 年义务教育,24 岁大概率是应届研究生,以及刚步入职场不久的本科生。 2. 因为上面的原因,青年失业率本就具有季节性规律,一般 7 月最高(比如✅图 1. 中的红色区域),就是因为上述三类人同时在 6 月份毕业。 3. 有人会问,高中毕业就进社会打工,能有多少人? 很简单,你观察每年高考参加人数就行了,2025 年是 1335 万人,用这个数据 *(1 - 录取率)就是流向劳动力市场的高中生。 还是那句话,你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4. 但是,在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16-24 岁群体中的大学毕业生占比确实不高。在我国农民工市场,青年群体也不是主流。 具体可以查看年度的《农民工群体调查报告》以及《中国人口普查年鉴 - 2020》 的 4-1b 章节。 5. 青年群体的主要就业方向是? 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 制造业太苦了,环境、工资、工作强度、自由度都不具备性价比。 也许高端制造业还可以为了钱忍一忍,特斯拉中国工厂的工人成本只有美国的 1/3,但在国内仍属于拔尖水平,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的员工工资,年轻人看了也直摇头。 6. 现在的年轻人变了,大家都知稳定香!今年国考新招 3.7 万人,地方释放多少岗位未可知,2020 年我国国企在职人数 5563 万人,每年释放近百万个工作岗位。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终究有限。 7. 自雇佣的个体户(25%+)和私营企业 (30%+) 才是就业岗位的提供主体。 8. 所以,也没法怪大家考研、考公、考编。 也不怪大家想去掀桌子,去 Web3 和数字货币里那些自己都不懂的英文缩写中浑水摸鱼。 9. 人才结构性通胀确实突出,5000 元很难招到全职司机,但 5000 元招个有驾照的名校实习律师很容易,人家连西装和笔记本电脑都自备。 10. 最近知道的一个比较震撼的事实是: 我们这些已经工作的中登儿们自以为就业难和学历通胀会把大家引向「学历无用论」,但我最近看了正面连接的报道以及一本韩国 10 多年前出版的书《我们赞成差别对待》才意识到,大学生群体对此的反应居然是更加森严的学历等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