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唐书房,聊聊之职场规划和投资
@董指导挤出俩酒窝:借着唐书房,聊聊之职场规划和投资 1、我毕业之后就入职了当时的国内顶级私募,那时候也偶尔在雪球上写写文字、也写过一篇在圈里传很广的关于半导体的内容。 那时候,我真没想过要走大 V 之路。我那时候一门心思想的都是,自己炒股赚大钱。 期间大赚过、也栽过跟头。后来工作变动,到了银行、又到了创业。 而一些在我之后加入雪球的,因为坚持写,反倒成了大 V。赚钱的路子,反而更多。 2、我一直觉得做投资大 V 是一件逻辑不自洽的事情。 3、反而看那些大 V 赚钱的,感觉写的内容也没什么前瞻性;或者教人做投资,一份资产分为 170 份、210 份之类的,每天投一份,这么投出去,基本就是不亏不赚,除非全面牛市,才能有赚。一开始,也嗤之以鼻,但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刚需。 【做好投资有三差:信息差、认知差、决策差。】我一直想的是第三步决策差,但很多人其实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当然现在有了 AI 之后,这一步我觉得平权差不多了)所以当时,只要提供信息差就好了。就像唐书房,一个重要输出就是财报分析之类,找一些海康、长电之类的蓝筹,定期分析。 这就是在投资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陪伴价值。】 在一个长跑道、难证伪的道路上,陪跑。既能提供服务、又提供情绪价值。做这样的内容输出,才是:长坡厚雪赛道。 4、后来我们做了研究服务,一开始想法,也是,先提供信息差,再找一些专家提供 认知差。 但是,人在流量面前是容易眩晕的。 当某些信息差、认知差,都踩到风口时,难免就想往决策差上碰。更何况,认知差这个事情,一旦涉及到上市公司,监管的标准就不好判断了。到底是知识服务、还是投资服务。所以,当时的服务就结束了。也幸好结束了。 这也就是我想说的另个问题,做研究容易、做流量变现容易,但是亲自下场到投资里,就很难了。毕竟,研究和投资,隔着千万重山。 5、所以到头来,反倒是,基金经理在大 A 被蹂躏、心力憔悴、亏钱难受;而投资大 V 反倒是稳稳赚钱、且赚钱效率极高。 这就说明:一个商业模式、一个职场生涯,应该建立在一个 低波动、长周期、难证伪的事物上;而不是 波动大、证伪快的事物上。要不然,为什么券商只收佣金呢? 再回顾一下,信息差、认知差、决策差,对外只提供前两个;低波动、长周期、定期输出、陪伴价值,做到这一点,就是生存之道。这么想,就容易逻辑自洽了。 |
- 短视频新赛道,年轻人去菜场捡菜,主打一个 0 成..
- 一个 10 亿级的家庭破产的故事
- 我为啥要花这么多钱吃这玩意?安心回家做饭了..
- 贪多嚼不烂,增加了 sku 其实就是增加了供应链..
- 做肉时慢火炖和用高压锅做从专业知识上有什么区别..
- 18 块钱餐标,这样的菜你吃吗?
- 颜值主播背后的 “切片女工”:为爱发电,也被流..
- 一个羊腿,一袋西蓝花,有没有可能在饭店里冻上一..
- 罗和贾争执,贾自扎三刀,罗懵,被劝走,贾亦闹市..
- 直播间里只有二三十个人的擦边主播怎么赚钱的..
- 西贝还算矬子里面的将军,是行业性的问题..
- 人最不值钱
- 卖菜是个辛苦活儿,挣钱应该是没啥问题..
- 增长的,就是增长不到我身上
- Reddit 问答版:有什么工作薪水很高但很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