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少,落差大,985 文科硕士,逃离民办大学教师岗

laogao @ 2025年08月18日 工作

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当下,一批 985、211 学校毕业的硕士们,选择把去民办大学做老师当成就业的最后一条 "退路" 或者暂时过渡的跳板。但是,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民办大学招生持续遇冷,一些专业、院系被裁撤。没有编制托底,摇晃的民办教育系统挑战着他们渴求的稳定。

文 | 宋春光

编辑 |Yang

运营 | 泡芙

"跑路"

实在推脱不开,林语只好同意办公室主任的要求 —— 给校领导小孩补习英语。这是 2023 年春天,林语成为西南地区一所民办本科英语老师的第 7 个月。

学院里有五六个英语老师,只有林语是 985 毕业的硕士,其他同事几乎都没有名校背景。她推测,主任之所以选中自己,大概率是因为 "985 硕士" 的名号说出去有面子。

这不是林语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要求。半年前的暑假,她刚刚入职,主任就问过她补课的事情,当时她推说自己假期有安排,拒绝了。可这一次正值学期内,主任还很 "贴心",直接让林语从每周的上班时间腾出四五个课时去补课。

在主任的语气中,林语读出了一种 "不容拒绝" 的冷意,于是她答应了。

与公办大学不同,在民办大学的语境中,大多数员工没有编制托底,如果不能积极完成领导的要求 —— 哪怕并不合理 —— 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踢出局。林语觉得自己入职的民办大学更像一所私企,钱从谁那儿来,谁就是老大。

▲民办大学更像一所私企,钱从谁那儿来,谁就是老大。图 / 《Live》

已经在民办大学工作 5 年的孙琪也早有体会。她见证过一位拒绝了领导不合理要求的同事,被不断地 "找麻烦",比如让他整理材料却拖着文件不给,反复一段时间后,这位同事辞职了。"不管你学历有多好,民本不喜欢刺头。"

高考是许多人人生中第一次命运分野。按照成绩,学生们流向了不同背景、档次的学校。同样的统招本科,也被划分为一本、二本;公办或者民办。其中,大多数民办本科以招收二本批次的学生为主,被认为处于本科学历层级的底部。

也因此,和同档次的公办大学相比,民办大学招聘教师的学历条件要更宽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愿意挤进民本当老师的,多数是双非硕士。

情况从这几年开始变化。越来越多 985、211 学校毕业的硕士们,选择把去民办大学做老师当成就业的最后一条 "退路",或者暂时过渡的跳板。民本虽然工资不高,但科研压力小,开放职位多。林语就是其中之一。

等正式工作后,林语发现这里和想象的并不一样。即便被称作 "教师",但真正上课的工作很少。在国际交流学院,林语和同期入职的几个新老师做的最多的是:给有留学意向的同学处理资料、小班英文教学,还有和校外企业的对接。当然,这些是经过包装后的工作,"实际上,做的最多的是杂事。" 林语说。

杂事,上至写材料,下至端茶送水。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学校本科评估,林语每天有开不完的会,调整不完的材料。本科评估是国家对所有公办、民办大学的一次 "考试",每五年一个周期。如果没有通过,学校会面临 3 年整改期,限制招生,停止新设专业等处置。多次不通过,还可能将 "本科" 除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历。

"专家组究竟什么时候来" 成了林语和同事们的 "悬案",无解。评估周期不结束,就意味着前一天刚改好的上百份材料,随时可能因为格式不合格被重新打回。

▲前一天刚改好的上百份材料,随时可能因为格式不合格被重新打回。图 / 《第 9 节课》

走在给校领导孩子补课的路上,林语总是觉得恍惚。手握英语专八、CATTI 二级和教资证书,林语如今要做的,是为面前在国际学校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精心准备英文阅读材料,带着他完成作业。她忽然不知道自己花了十几年,把学历攀升到 985 硕士的意义是什么。

接连几个周末,林语都在回家后大哭一场,不仅工作没获得感,一看月薪 4000 多元。在林语入职的第 8 个月,她考虑清楚,决定 "跑路"。

没有涉及到职级晋升,林语的离职很顺利。但如果在学校评了职称,就需要赔几万元的解约金。

同样是英语专业,211 大学毕业的袁小阳相对幸运。硕士毕业后,她先入职了一家民办专科学校,算上补贴每月能拿到一万元左右。但专科院校的学术资源不多,校领导更在意招生和就业,没什么机会搞科研。

而袁小阳对自己有清晰的学术规划,想赶在 28 岁之前考上博士,所以,她后续跳槽到一所民办本科。从待遇上来看,袁小阳每月到手的薪资近乎腰斩,相当于降薪 "专升本"。但同时,她的课时减少了,有更多时间准备论文、报考博士。

工作一年后,她收到了博士的 offer,选择离开了这所学校。"现在文科找工作很难,离开民本的老师要么是待遇实在不好,要么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她说。

民办大学成了当前就业市场中,供职机会多,但极其不稳定的矛盾体。

托底选项

进入民办院校教书,是当时林语能抓住的最好选择。

2022 年春天,林语来到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转正的竞争格外激烈,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也在向她施压。最终,她选择放弃,赶在春招结束前回到学校。

时值疫情,许多企业的招聘名额减少,林语收到的面试邀请寥寥无几。无意间,她注意到一所在家乡的民办大学在招聘,才知道原来硕士也可以去当大学老师。林语决定试试。

面试、入职都比想象中顺利。她记得,在第一次面试结束前,对方就给她释放了积极的讯号。

毕业离校的日期越来越近,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教书这条路,还有一两个继续读博,能如愿进入企业的没有几个人。所以林语更加珍视这个民办教师的 offer,就当作职业过渡。

▲民办教师的 offer 被当作职业过渡。图 / 视觉中国

根据公开信息,截止到今年 6 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167 所(未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其中,普通高等学校 2919 所,包含民办大学 829 所,比上一年增加了 30 所。

民办大学数量增多,自然带来对教师的招聘需求。据教育部数据,民办大学教职工、教师数量逐年递增,2021 年民办大学专任教师超过 36 万人,同比增长 0.18%。民办院校的招聘需求仍在稳定增长,与近几年就业市场的冷淡形成反差。

在社交平台,有名校硕士毕业生发帖称:以前只把进入民办大学当成 "万不得已" 的托底选项,没想到被就业市场给教育了。

直接影响就业的,是专业选择。文科生最先被冲击。近两年,无论是 985 高校还是专科院校,文科都处在一个愈发逼仄的生存环境中,教育资源逐渐向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集中。更低的就业率也不留情面,2024 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理科生整体就业率为 49.4%,文科生则为 43.9%。

985、211 文科生的学历也开始摇晃。两年前,一位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因找不到工作去送外卖的新闻引发关注,根据报道,他最后入职了一所西安的民办大学,成为新闻学系的老师。

孙琪今年 35 岁,先后在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两所民办大学做会计系老师。在这两段工作经历中,孙琪从未遇到过本硕都是 985 院校的同事。

"民办本科的双非硕士教师比较多," 孙琪说,"不过最近两年,我也看到一些民本会特意招一些名校毕业生当老师,因为市面上的硕士生越来越多了,当然要往上卷。"

袁小阳也注意到,现在很多民本不仅教师学历优先 985、211、双一流硕士,还开始争抢院士、博士了。

最近,一所广东的民办大学正在给袁小阳的 985 博士朋友递橄榄枝。此前,这所大学已经请到了朋友的院士老师出任校长,朋友如果一并过去,相当于给这所民办大学带来了可观的学术资源,也是师资力量的活招牌。

她认为以朋友的学历,可以优先选择有编制的公办本科院校。袁小阳只好提醒朋友,民办大学的稳定性很脆弱,容易受到学校高层的决策影响。"如果你的老板被踢出局,你也有被优化的可能。"

从民本离职后,林语偶尔在考公考编时反刍自己这几年的选择。总是难免把时间线倒推到 2020 年,自己从双非本科上岸 985 研究生的时刻。

用时间换取更高的学历是趋势,也带来更多未知。

"我虽然读了研,可和当时没有读研的同学对比的话,他们的发展反而会更好一些。大家都是英专生,他们很多都上岸了国企、互联网大厂。我读书这两年的就业形势一路走低,如果说本科刚毕业时是变差的开端,现在只能说是难上加难。" 她说。

"不能得罪学生"

还没走出校园时,袁小阳会和同学互开玩笑,说自己是 "学渣",不认真读书。可等她真成为英语老师,站到讲台上时,才发现自己所说的 "不认真" 是有限度的。

与自己熟悉的 985、211 教学环境不同,无论是民办专科,还是民办本科,袁小阳身为公共课英语教师能做的、能教的都很有限。

在民本,袁小阳负责五六个班的英语课。学生们有学艺术的,有学工科的,英语对他们并不重要。每节课都有人逃课。袁小阳曾试图用点名 "威胁",没什么效果。某次期末最后一节课,袁小阳点完名发现班上有 13 个学生都没来。她板起面孔说:"这节课不来就算挂科,你们相互叫一下同学吧。"

▲学英语对一些学生来说并不重要,每节课都有逃课的学生。图 / 《学习小组》

话音刚落,袁小阳就看到有学生拿出手机发消息、打电话,等了十几分钟,逃课的学生们陆续走进教室,有的和她打哈哈说自己有事,有的认错态度诚恳些。最后,还是有五六个学生迟迟不出现,袁小阳只好给他们挂了科。

不熟悉民本院校教学逻辑的,还有孙琪的伯父 —— 一位从 985 高校计算机系退休的教授。两年前,伯父被家乡的一所民办大学返聘回去继续教书。

起初,伯父觉得这是好事,但还没上几节课,他就和学生打了场 "遭遇战"。一天上课,有个学生空着手来到课堂,没带课本,孙琪伯父批评了他两句,这个学生突然发难,一边吼叫一边拍桌子。

教室里,其他学生看热闹般紧盯着这对师生。孙琪伯父从没在 985 院校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时语塞,让学生道歉。对方一听更嚣张了,继续拍桌子。

最后事情闹到教导处,还没等伯父说话,教导主任摆了摆手,告诉他处理方式:别管他们就行了。教龄几十年,孙琪伯父从没这么憋屈过,教完一年就跑了,继续享受退休生活。

2016 年孙琪在东北地区的一所民办大学当教师时,第一年就领悟到,朴素的教育理想在这里很难奏效。

孙琪记得入职培训时,领导告诉新老师:如果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不要当着同学们的面指责对方,这样很像小学老师,会让学生们没面子。维持秩序可以用些技巧。一边假装上课,一边默默走到对方身边停下,轻轻敲下桌子,或者拍一拍对方。总之,不要和学生起冲突。

那时候,学校会计专业大约 12 到 18 个班,每个班 50 多人,包括孙琪在内,有八九位老师。学生多、老师少,孙琪每周能排 32 个课时,一周只有半天休息时间,虽然忙碌,但薪资水平在东北地区是很可观的,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税前一万元。

"可以说,那两年是民办本科的最后一波红利期。" 孙琪说。

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后,对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允许营利性民办学校上市,真正意义上放开了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之后,许多民办大学开启市场化运作,助推 2017 年成为民办大学上市潮的第一年,中教控股、宇华教育、民生教育等民办高教集团纷纷赴港上市。

两年后,孙琪所在的学校开始本科评估,她明显感觉到学校的氛围紧张了起来。原本老师们只负责教书就好,评估结束后,校领导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发愁学术研究,鼓励老师们自发申请研究项目,有的甚至还需要自费。

▲本科评估让学校的氛围变得紧张。图 / 《女教师》

对学生们实训报告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当时孙琪负责教大学三年级,学生交上来的报告都可能被抽查,于是她几次三番强调报告的内容、格式。一次下课后,孙琪在洗手间隔间听到班上几个女孩埋怨自己。"她们在隔壁骂," 孙琪说,"说'一天到晚闲得慌',我才知道他们不喜欢这样,后面我也懒得管了。"

"懒得管" 是当时教龄 3 年的孙琪开启的自我保护机制。但避免冲突需要付出代价,孙琪只能自己给学生改报告,宁愿累一点,也不想再听到埋怨。

在管理学生上,袁小阳会让自己多关注班上积极回应问题的学生。"无论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学生们都有一部分努力,也有一部分不愿意听课的。公共课的氛围,民办院校跟公办院校没有太大差别。" 她说。

本科评估结束后,孙琪所在的学院减少了招生,将原来的十余个班的规模下降到 8 个班。她并不清楚具体的原因,老师们内部推测,可能是学校的面积不够,"学生人数和校园面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我们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地方容纳学生,只能减少学生数量。"

招生数量与民办大学的营收息息相关,不同于公办学校能够拿到教育补贴,民办大学需要更多的 "自负盈亏",一旦营收下降,就可能面临裁员、裁撤专业的风险。

许多知名民办大学背后,都能寻找到上市公司的身影。比如中教控股,港股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教公司之一,旗下拥有江西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海口经济学院等知名民办大学;同为港股上市公司的宇华教育,拥有郑州工商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高校。

"所以某种程度上,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孙琪说,"民办老师是不能得罪学生的。" 给班上愿意学,想要继续往上走的学生更多关注,是民本老师们的共识。

难寻稳定的 "岸"

社交平台上,一些民办大学教师上传着不同学校的 "避雷" 帖。有人控诉广东某民办学校面试过了半年也不通知录取结果,有人留言云南某民办学校通过本科评估后就开始裁员。

最近,袁小阳得知了前同事七七的遭遇。两年前,七七和袁小阳一起从民办专科跳槽,她去了另一家民办本科。七七是本地人,在袁小阳的理解中,民办本科老师钱少事情也少,是最适合当地人 "躺平" 的选项。

七七的学校在通过了本科评估后,工作反而变得更忙了,学校开始严抓考勤,给新入职的老师们安排了一间刚装修好的办公室,要求坐班,每天还要打四遍卡。"其实就是逼着这些年轻老师赶紧走人,反正评估已经过了。"

▲通过本科评估后,学校反而开始严抓考勤。图 / 《毕业》

孙琪在 2019 年和丈夫一起前往广东。期间,她想转换职业,进入企业做会计师,结果四处碰壁。面试官直接问她有没有从业经历,孙琪愣住,问难道高校老师不算吗?对方告诉她不算,在教育系统和在企业是两套模式。

几次之后,孙琪才确认自己仅有的 3 年民办大学工作经历,已经把简历定型了,难以找到合适,且愿意给自己转换方向的工作机会。

2022 年,孙琪还是入职了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这次入职也和那年的本科评估有关。学校为了满足生师比,扩招教师,包括孙琪在内,那一批新入职的会计系教师有数十人。去年,孙琪成功在 35 岁年龄危机的最后一刻上岸公办学校的行政岗,离开了民办大学系统。

部分民办大学的不稳定性,还与招生遇冷有关。2023 年,孙琪所在的民办大学第一次出现招生没招满的情况,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学校一方面把专升本的录取名额提高,另一方面开始降分补录。

刚刚结束的 2025 年本科批次第三次补录中,广东省普通类物理类降至 400 分,历史类降至 428 分,均比原本科线低 36 分。即便如此,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湛江科技学院还是引起了孙琪的注意。这所民本高校今年计划招生 9086 人,第一轮招生只有 1000 多名考生报考,于是开启二次、三次补录,还没完成招生计划。

孙琪认为湛江科技学院吃亏在改名上了。"原来这所学校叫做'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让人一听是背靠知名公办大学的,所以改名之前招生还不算太冷清," 孙琪解释,"名字对民办大学来讲很重要,一听就是民本的不受欢迎。" 地理位置偏远也是招生冷清的原因。在同样昂贵的学费下,湛江距离企业、高校更密集的珠三角地区更远,竞争不过其他民办大学。

一些专业设置集中在文科的民办大学处境也逐渐尴尬,招生冷清。从业几年,孙琪了解到民办大学扎堆文科专业的原因,一方面建设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能适配更多考公岗位。然而,最近几年考公人数越来越多,文科公考上岸和入职企业一样困难,对考生和家长而言,民本大学文科专业的吸引力也减弱了。

与之相对的,今年同样是民办大学的福耀科技大学招生火热,最低投档分数仍在 600 分之上,不低于一些 211 大学。学校出身豪华,背靠全球汽车玻璃龙头福耀集团,专业设置包括计算机、智能制造工程等建设成本高的技术专业。

高昂的教育成本能否换来一份工作,成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疑问。

根据公开资料,民办本科一学年的学费几乎是公办学校的 3 到 4 倍。以袁小阳所在的民办大学为例,一年仅学费就要 3 万多元,4 年读下来,几乎相当于一个四线城市新房首付。袁小阳在一次课间,曾听到学生们抱怨学校让他们每个学期打扫一次卫生。"他们说,'我交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打扫卫生?'"

如何走进这些学生的世界,曾经让袁小阳困惑。她总会想起自己在民办专科的教书经历。记得刚开学时,她让学生们用一个词介绍自己,课堂突然安静下来,随后传来此起彼伏 "rubbish(垃圾)",还有几个学生彼此对上眼后的调笑声。

袁小阳愣住了,随后和他们讲要 "confidence(自信)","周围打压他们的声音太多了," 袁小阳说,"很多学生潜意识里是自卑的。"

▲周围打压的声音太多,很多学生潜意识里是自卑的。图 / 《阳光普照》

科研间隙,袁小阳会关注家乡周围的民办大学官网,看看他们的招聘需求有什么新变化。她还是计划博士毕业之后,重新回到教育系统,找一所高校当老师。"如果好好学习,有人也能从民办二本考上不错的研究生。" 袁小阳说。她并不认为读民办大学,就意味着人生打上了 "末流" 标签。

从民办大学离职后,林语开始寻找更稳定的出路,最终上岸了一所公办专科院校,虽然目前还没有编制。

除了担任公共英语课的老师,林语还兼职了一个班级的辅导员。她计划等日程轻松了,研究报考博士的事。"硕士在高校是不够用的,哪怕是在大专院校也不太够," 林语说,"毕竟博士都已经扩招了。"

仔细想来,知道自己上岸 985 学校研究生的瞬间,是林语六年来内心最闪亮的时刻,她总算完成了从双非本科毕业生,到 985 硕士的身份跃迁。可令她没想到的是,5 年过去,似乎没有什么 "岸" 是稳定的。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每日人物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