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929】苹果M芯片到底强在哪?

taishan @ 2025年09月03日 浮世汇

【1】@同传高大玉 

翻译哈佛"蒙特雷"宣布破产,把今年秋季学期学生教完,两年后就关闭了。全球排名最靠前的三所翻译院校,美国蒙特雷,巴黎高翻,英国巴斯,就只剩后两者了。全球知名机构(如联合国)和大型活动(如奥运会)的众多同传译员,毕业自以上几所知名院校。
一个从蒙特雷毕业十年的朋友说,她还吃过最后一波红利,现在的毕业生,确实比较难就业了。一个院校的关闭,固然有AI的冲击,也有小班培养的高成本。
AI时代,可以被替代的也不止翻译这个职业,绝大多数职业,现在都可以靠AI替代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对冲方式大概就是,持有AI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且长期持有。 



【2】@阿拜克特巡逻鸠 

国内目前女权一个困境就是缺乏交叉性,即没有看到不同群体的女性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轻易就能说出什么你是在背刺女权这种话。
我给你们讲讲外面的吧,这样更好理解。
在第一波和第二波女权运动中,女性的口号是【女性要走出家庭,去工作、去社会】。我们把劳动市场和公共领域当作解放的途径。【出去工作】代表了摆脱家庭桎梏、追求独立和自我实现。
这点也符合我们的认知,对吧?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其实只是完全契合了中产白人女性的诉求,因为不是所有女性都是被困在家里,无法参与劳动的家庭主妇。
比如黑人女权主义。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了上述这些主张,因为这只有狭隘的中产白人视角。黑人女性的需求反而是:让我们回归家庭,照顾孩子,和家人在一起。
我知道看到这里已经有人一拍大腿就要骂黑人女性是不是被奴役惯了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但先别激动,黑人女性的诉求是完全合理的,因为:
黑人女性一直在工作。
从奴隶制时期开始,黑人女性就一直在被强迫劳动,中产白人女性说的被迫困在家庭里根本在黑人女性世界里不存在,她们从小见不到被抓去充当劳力的父母,长大后自己也和家庭撕裂,在种族隔离的环境里渴望能脱离这些痛苦,和家人团聚。
所以当主流白人女权说"解放就是走出去工作"时,黑人女性会觉得:"我们早就被迫在外工作了,我们的解放应该是有条件回家,和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的爱人待在一起"
两种处境完全相反,导致诉求也相反。白人女性的"解放"是黑人女性的"压迫",黑人女性的"解放"是白人女性习以为常的"压迫"。
这就是女权主义非常重要的一点:交叉性。
那我我们再来看中国女性的困境究竟是什么?中产白人女性的主张真的能完全契合中国女性吗?
不能。
每个群体女性的困境都和历史有关,困扰中国女性的问题更多是封建礼教和传宗接代等等,而不是"在家庭里当家庭主妇"这么简单,很显然中产白人女性是没有女婴生存问题,必须生儿子的生育权问题,和三从四德这种东西的。
是否劳动根本不是评判女权主张的唯一指标,这是白人女性自己的指标,不是有色人种的。
我们来看一下劳动参与率:
根据世界银行 2024 年的数据,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约是 59.56% 。
北朝鲜和马达加斯加:联合数据显示最高的女性参与率在 84–87% 之间,其中马达加斯加全球最高。
冰岛2025年70.1%
老挝,柬埔寨,越南(IMF数据)约61.82%,高于中国。
英国58.26%,低于中国。
美国56.5%,低于中国。
好了,现在看到了,女性劳动率最高的地方是非洲,这非常契合黑人女权的主张了。
对于中国女性来说,从【妇女能顶半边天】之后,参与工作就已经不是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了,如今中国社会根本离不开女性劳动力,劳动力是我们在新自由主义贸易中对抗欧美结构调整计划的关键因素,这导致中国女人其实必须要劳动。
我们的困境是,我们必须与男性一样去生产,去挣钱,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承担家庭责任。养育孩子、照顾老人、操持家务,这些负担依旧牢牢压在中国女性身上。
也就是说,中国女性从一开始就要面对【双重劳动】,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家还要继续劳作。
如今市场竞争加剧,就业歧视又让我们雪上加霜,招聘常见限男性,职场里女性升迁机会更少,我们被困在生育压力和社会舆论的裹挟。
所以,中国女性的困境不在于能不能出去工作,而在于无论出去还是回家,都没有真正的选择权。
我们既要维持经济独立,又要独自承担家庭责任,还要抵抗制度和文化里的歧视与暴力。
这种无缝衔接的劳力剥削,使得中国女权的核心诉求不再是"出去"还是"回家",而是要减负:减去家庭责任的单方面压在女性身上的沉重包袱,减去社会对女性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我们才有了不婚主义的流行,因为这就是非常有效的减负。
总结一下:
白人中产女性的诉求是"要出去",因为她们长期被困在家庭里,需要进入社会才能获得独立。
黑人女性的诉求是"要回家",因为她们在奴隶制和底层劳动里早就被迫离开家庭,她们渴望的是有机会守护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中国女性的诉求是"要减负",因为她们既要工作又要持家,承受双重压力,真正的解放在于减少不公平的负担。
我再稍微拓展一下:
日本女性的诉求是"要进入",因为她们普遍被排斥在核心职场之外,长期被定位为主妇,她们想进入劳动市场并获得平等发展。
韩国女性的诉求是"要抗争",因为她们虽然有一定教育和就业机会,但面对极端的性别歧视、低生育率社会和职场排挤,她们需要争取更激烈的社会性别平等。
马达加斯加女性的诉求是"要保障",因为她们的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却大多是在贫困和非正式经济中被迫劳动,她们需要的不仅是工作,而是劳动权利、社会保护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而在如阿富汗、阿尔及利亚等,女性的诉求往往是"要解禁",她们首先需要的是最基本的工作权、教育权和走出家门的自由。
这就是交叉性。
以上是把全国女性设为一个整体的概述,我觉得我应该是挺简洁地讲解了其中的观念,接下来大家可以想一想,放在中国内部,南方和北方,乡村和一线城市,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甚至到外向和内向的女性诉求,交叉性要如何体现? 
(我觉得交叉性挺需要被普及的,所以本条微博可以随意转载)



【3】未来的社交媒体公司就像烟草公司一样,

明知故犯地推销有害且令人上瘾的产品以牟利。

——deicist



【4】@宝玉xp 

苹果M芯片到底强在哪?一个"盖房子"的比喻让你秒懂
很多科技爱好者和普通用户都注意到,自从苹果公司开始为 Mac 电脑设计自己的 M 系列芯片以来,其性能和能效表现似乎总能超越同期的英特尔芯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工程与设计"魔法"?难道仅仅是因为硬件和软件可以专门为 Mac 进行优化吗?
Reddit 论坛上有位用户用一个非常绝妙的"盖房子"的比喻,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想象一下,我们把处理器(processor)比作一栋房子。
英特尔的房子,是一栋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宅。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无数个不同的家庭曾在这里居住。因此,英特尔并不知道下一个住进来的会是谁。为了满足所有潜在客户的需求,这栋房子必须面面俱到:
• 卫生间里有两个洗手池、一个淋浴、一个浴缸,甚至还有桑拿房和汗蒸房。
• 车库巨大无比,可以停两辆轿车、一艘船、一辆房车,外加五辆摩托车。
• 供电系统极其复杂,不仅有巨大的主水管、太阳能,还配备了备用发电机,以防万一。
• 房子里有婴儿房(万一有新生儿)、三间卧室和两间办公室。
所有这些房间和设施占用了大量空间,而且其中一些装修已经很旧了。但在不确定下一任房客是否会用上这些东西之前,英特尔不敢轻易升级它们。更要命的是,为了照顾那些可能回来探亲的"老住户"(保持向后兼容性),这些老旧的东西还不能随便拆。
而苹果公司呢,则是为一位特定的客户从零开始盖一栋全新的房子。
苹果非常清楚,即将住进来的这个家庭是什么样的:
• 他们是两个人,习惯了现代西式的生活方式,从不同时使用水槽。
• 他们不喜欢泡澡,只喜欢淋浴。
• 他们环保,只需要太阳能就足够了。
• 他们有两辆车和一辆摩托车,但都非常害怕船。
• 家里只有一个人需要在家办公,所以一间办公室就够了。
• 最特别的是,他们从不做饭,总是点外卖,所以连厨房都可以不要。
结果显而易见。
苹果的房子面积更小,夏天更容易降温(功耗低、散热好),所需的主水管更细(内存统一架构效率高),而且所有设施都是崭新的(最新的制程和架构)。
这栋房子对于苹果选定的这一家人来说是完美的,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完全不合适。
这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两者设计的核心理念差异:
• 英特尔 需要制造通用芯片,卖给戴尔、惠普、联想等所有PC厂商,还要支持 Windows、Linux 等多种操作系统,并确保几十年前的老软件依然能运行。这就像是建造一个功能齐全但冗余繁杂的公共公寓。
• 苹果 则采用垂直整合的模式,芯片、硬件、操作系统(macOS)全都自己设计。他们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的软件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功能,从而进行"量身定制",砍掉一切不必要的部分,将资源用在刀刃上,最终实现了性能和能效的巨大飞跃。



【5】 阿司匹林42195米 

#李雪琴胃里切了8个息肉#
怎样看待李雪琴被切8个胃息肉?

这两天的一个热搜是:李雪琴胃里切了8个息肉。

看到不少文章就这个消息大谈特谈"健康重要",说她"太拼了"导致的,还有外科博主说"切掉这种息肉可以防止癌变",等等。

但我看到这条热搜时想,切了8个息肉其实是个好消息。

一般来说,胃里有好多个息肉的情况,除了少数有家族性息肉的人,通常都是因为一种药的副作用导致的。这个药叫"质子泵抑制剂",常用来治疗食道反流或者胃幽门杆菌感染,在中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因此这种药导致的"胃底腺息肉"就成为中国最常见的胃息肉了。一份对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发现80%的胃息肉都属于这种"胃底腺息肉"。

因为这种息肉是药物引起的,而药会产生一个"场地效应",就是影响整个胃,就容易导致多个息肉。而腺瘤这种癌前病变在普通人群中反而多为单个发生的。

根据"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的指南,胃镜医生看到有多个息肉,应该把最大的一个息肉切下来,其他小点的就代表性地再切一两个就可以了。到时候根据切下息肉的病理诊断,再决定下一步的措施。如果病理核实了是胃底腺息肉,剩下的息肉就不用管它了。李雪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她的胃息肉"数量太多,还有好多小的都没切",其实本来没有必要切八个的。

"胃底腺息肉"在普通人中几乎都是良性的,不会发展为癌症,也没有其他不良后果,因此无需担心。

那年纪轻轻的李雪琴为什么去做胃镜了呢?

热搜里说"李雪琴提到之前体检有个癌症(筛查)指标特别高,数值是正常值5倍。",估计去做胃镜了和这个异常数字有关。

其实现在体检给普通人做的肿瘤标志物筛查,没有一个项目是利大于弊的、有实际意义的。绝大部分情况都跟李雪琴一样,被吓着了,然后做各种检查包括胃镜等侵入性检查,然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李雪琴这件事只是一例典型的过度检查而已。

 


【6】@黑夜之睛滚雪球 

90年代时候,金庸来浙江杭州访问,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批给他两亩地,由他建一个别墅,然后金庸把自己在香港、美国的藏书都运回来,建一个藏书楼。之后,金庸提出要在杭州安度晚年。等百年之后,别墅和藏书一起送给杭州。
当时这事儿在杭州市政府内部还挺受关注的。你想啊,西湖边的地多金贵啊,那可是寸土寸金的景区核心区,平时别说批两亩地建私人别墅了,就是盖个公共厕所都得层层审批。但金庸是谁?那可是写了《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的"武林盟主",全中国谁不认识他?而且他提的条件也实在——建藏书楼,百年后连房带书都捐给杭州,这可不是单纯的私人享受,明摆着是给杭州留文化遗产呢。
听说当时市领导专门开了个会,有人担心开了这个头,以后名人都来要地怎么办?但更多人觉得,金庸这事儿不一样。他不是来圈地炒房的,是来做文化的。他那些藏书,光听着就吓人——香港、美国运回来的,肯定有不少孤本、善本,真建成藏书楼开放了,那杭州就多了个文化宝地。再说了,金庸都表态百年后捐赠,相当于政府现在"借"地给他用,将来还能落个好名声,怎么算都不亏。最后拍板:批!但有条件——建筑风格必须跟西湖景区统一,得是江南园林那味儿,不能搞成西式洋房破坏景观;而且产权得写清楚,百年后无条件移交政府。金庸一听,当场就拍板同意,说"没问题,我要的就是跟西湖融到一块儿去"。
地批下来了,就在灵隐路旁,依山傍湖的好位置。金庸是真上心,自己掏腰包找设计团队,点名要杭州园林管理局的老专家,说"你们最懂西湖的脾气"。他自己也天天往工地上跑,那会儿他都快70岁了,爬山坡一点不含糊,对着图纸跟工人比划:"这个轩要对着湖面,开窗就得见雷峰塔""那个斋的屋檐要翘得再高点,下雨的时候雨水能顺着瓦当滴成帘儿"。工人都说:"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比我们包工头还能盯活儿!"
装修更讲究。那会儿杭州普通人家连电风扇都未必家家有,他非要给每个房间装冷暖空调,说"书怕潮怕热,温度湿度得稳住"。书房地面全铺厚地毯,踩上去没声音,他说"走路出声吵着看书就不好了"。香港来的装修队都嘀咕:"查先生这哪是建别墅,简直是建博物馆啊!"
书运回来的时候更热闹。从香港、美国装箱海运,光集装箱就来了十几个。海关一看清单——《资治通鉴》善本、清代话本小说、还有他自己写小说时的手稿,赶紧特事特办。书到了,金庸请了浙江大学的古籍专家来帮忙整理,书架都是按"经史子集"分类摆的,连标签都是他亲手写的小楷。
1996年房子建好,取名"云松书舍",大门上那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一挂,整个杭州文化圈都轰动了。金庸自己先去住了两天,第一天在书房看了一下午书,第二天早上起来,站在"松风明月楼"的阳台上往下瞅,西湖水波粼粼,游客们挤在湖边拍照,他忽然就叹了口气。
后来他跟市领导说:"这地方太好了,好到我不敢一个人占着。你说我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结果自己在西湖边圈这么个院子,算什么事儿?书藏在这儿,只有我一个人看,那跟废纸有啥区别?"当场就提出来:"我不等百年后了,现在就把书舍捐给政府,你们马上开放,让老百姓都能来看书、逛园子。"
市领导都懵了,以为他开玩笑,反复确认:"查先生,这可是您花了几千万建的……"金庸摆摆手:"钱是身外之物,文化才是根。这书舍跟西湖一样,本来就该属于大家。"
没过多久,云松书舍就正式对外开放了。现在你去西湖玩,还能进去转转:"耕耘轩"里常有老人下棋喝茶,"赏心斋"的书架上摆着金庸捐的书,随便你翻。有回我带孩子去,小家伙指着对联问我写的啥,我一说这是金庸爷爷建的,他眼睛都亮了——你看,这就是比房产证值钱的东西,文化这东西,越分享越值钱。


@咔咔海汤圆--盗女儿号:后来成餐馆了,再后来书和家具都移到杭州郊区去了。再后来被骂了,会所关了。远处看看可以(但家具少了很多,书不能看),一百元一杯茶。西湖边有很多类似的名人故居,有段时间都成了会所,后来又改回来,但终究没有原来的样子



【7】@鲁镇的柜台 

越南给普通民众发钱了,人人都有。数量不多,却意义非凡。 
越南政府为了庆祝国庆80周年,决定向每位越南公民发放10万越南盾(约合27元人民币) 。

根据越南政府8月29日发布的第263号决议,此次慰问金发放对象为越南公民、尚未明确国籍但已获身份证明且在越南居住的越侨,且需在2023年8月30日24时前拥有国家人口数据库中的个人身份编号 。发放方式为通过VNeID(越南国家电子身份平台)的社保账户发放,或由地方部门直接派发 。越南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已接获指示,须在9月2日国庆日前完成发放 。
别因为数量不多低估此事的意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划时代的。 说明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而且乐于与民众分享。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一百次。



【8】梁斌penny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就这一个事情就非常耐人寻味,我昨天晚上反复琢磨,得出一下思考。

1)投入这么大,肯定不能有任何一个方向卡脖子,否则全盘可能崩溃,而且3800亿这个肯定不是老板想当然,而是充分核算,每个方向都会准备银子。 

2)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就是芯片,但是阿里如果自己做芯片设计,芯片代工,那在国内就没朋友了,又没法依赖英伟达,所以大概率会学苹果,自己只做芯片设计,芯片代工交给别人,甚至芯片设计都是只出想法,找其他大厂设计。
3)阿里,腾讯,字节 都是 模型+云业务+用户场景 都齐备的大厂。有些大模型公司有模型,但是没有云,没有用户场景。比如一些小龙小虎们。华为有模型,有云,用户场景差点意思。真正诸兵种齐备的,也就是这三家了。因此这3800亿会调整整个行业的战略布局,另外两个大厂也会投入类似的银子大搞。
4)下面这三家肯定要大量收购有战斗力的团队,比如我厂这种能力强的,没准几十亿美金收了都不是没有可能,行业内的团队好好干,被大厂看上就发财了,全员基本是千万银子起步。。
5)电力消耗一定是非常非常大的,盖茨说AI人工智能未来有三类职业没法替代,就提到了电力能源相关的工作,我是高度看好新能源,核电这些AI相关电力大厂,未来可期,巴巴学洋人大厂战略投资核电都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资本市场不怕你利润降低了,怕你没方向,现在阿里拿出3800亿的投资,也就表明现在方向有了,就看下面执行了,至少未来三年,资本市场肯定是高度追捧的。。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