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张牌为什么好用

haitao @ 2025年10月13日 热点

为了应对美国发起的 "贸易战",中国经常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来打 "稀土牌",最新进化到了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的 "长臂管辖",实现的效果是:如果你还是要在先进制程芯片方面对我们进行封锁,那你的先进制程芯片从研发到测试到生产制造的稀土也就都别用了。大家都有和大家都没有基本也等同于一个效果不是?

当然很多人也对这张稀土牌反复打表示了一定的担忧:难道这样的持续加码管制不会让美国想办法重建整个稀土产业链 "自己自足" 么?这张牌虽然好用,但是到底能打多久?

先把结论放在最前面:利用稀土(稀有金属)进行反制实际上是选了一个非常好的抓手,1 是整个出口量和产值都不大,真不出口了对国内经济数据影响微乎其微,如果不是为了怕扰乱全球产业链真的是可以一毛钱都不用出口的(8 月份出口 5000 多吨,也就 4 个亿人民币的出口额)。2 是这实际上是在利用整个中国巨大的工业产能和完整的产业链在进行反制,一力降十会,想要破解的难度也是巨大的。

一块砖朝你拍过来你可以躲,一堵墙朝你拍过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躲了。

以稀散金属镓为例:我们经常用的充电头,永磁电机,歼 20 的 AESA 雷达上用到的氮化镓,可以说没有镓,那很多军用雷达,车用的电机等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生产。在氮化镓中,氮并不难获得,但是全世界的金属镓年产能大致在 500 到 1000 吨之间这个量级,其中中国产能占比 98%,中国不卖无数的 "脖子" 就要被卡的死去活来。

那这么重要,产量又不大的一种金属,按照某些人的想法:你不卖我自己开采萃取不就完了么?你卡脖子卡我一年两年可以,还能卡我十年八年不成?

问题是这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你不给我我就自己干的思维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而且,对于稀土和这些稀散金属而言,根本就不是技术牌,而是一个规模牌。

唐僧从来不认为工业有什么 "小而美" 的概念,你说餐饮行业、手工制品行业、服务行业这种非标准品多的行业可能 "小而美" 也就罢了,在遵循数学原理物理定律化学公式的标准工业制品面前,从来没有什么 "小而美","大就是美,大就是强,规模就是实力和技术",你能实验室手搓一个产品和能够在生产线上大规模的生产某种工业品完全是两回事儿,你能用 5 块钱生产某个产品和用 50 块钱生产某个产品是完全两个级别的技术。

为了方便理解这个逻辑,我们还是以镓为例。假设你要生产 100 吨镓,这样你就可以成为全球镓生产环节中占比 10-20% 的一个数得上号的供应商,到底需要什么?

根据年报来看,中国铝业的 146 吨镓是从 2000 万吨氧化铝里面提取的。那你先需要投资 1500 亿造一座能够年冶炼 1500 万吨氧化铝产能的工厂。氧化铝生产完以后不能直接扔掉把,那你按照 2 吨氧化铝对应大致 1 吨电解铝产能的比例(神火股份似乎是 1.94 比 1 的关系),还得同时建造一座 750 万吨电解铝的超级工厂,这个超级工厂大致又是相当于一个中国铝业或者比一个中国魏桥稍微大一点的电解铝企业。

每生产一吨氧化铝,需要 2 吨铝土矿,0.25 吨石灰和 0.5 吨标准煤。每生产一吨电解铝,你还需要 13000 度电,那 750 万吨电解铝就需要大概每年 1000 亿度电,大致相当于一个三峡的年发电量。为了重现一个三峡,你还需要 30 万吨主体结构的钢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超过 100 万吨以上的钢材,和 840 万吨混凝土。这些原材料都配齐以后,你还需要一整套能够在长江这个级别的河流上面进行勘探、设计、施工的队伍,大白话说就是你至少还得需要组织一个中建 X 局给你干活。

或者你觉得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造个配套的水电站水文勘测环评设计施工都实在太复杂了,直接上美国领先的核电技术,那每个压水堆核电站一年发电站大概是 100 亿度,你得造 10 个。自从三哩岛事件以后,美国已经有接近 40 年没有新建过核电站,1996 年以来也只有 3 座新反应堆投入运营,那为了这 10 个核电站,你倒是可以不用中建 X 局了,但是你需要一个中核建(我甚至觉得中核建都不一定有能力一次性吃下这 10 个核电站的单子)。

或者说水电核电建设都太费劲,我们用光伏发电来电解铝。先不说光伏波动大的特性发出来的电能不能用来电解铝,1 平米光伏板根据日照条件不同大概一年发电 120-300 度,我们为了好计算取个 200 度,那也就是要新增 5 亿平方米的光伏板,这个又需要美国光伏生产企业扩个产(要不你直接从光伏生产大户中国直接把这 5 亿平米光伏板买了得了)。

然后等氧化铝工厂、电解铝工厂、电厂都建起来以后,为了把纯碱(这个美国是净出口国应该不缺)、石灰(这个应该也不缺)等运到厂区来,你还需要有配套的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这些就又是中建 X 局的职能范围(土木佬狂喜)。

哦对,接下来还有产业工人。魏桥大概有十万员工,我们假设美国人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管理后勤等部门全部自动化,史密斯专员不往里面塞什么亲戚朋友的话,按照人均管理 20 台电解槽计算,年产 50 万吨的项目需要 600 名技术工人,750 万吨电解铝大致需要 1 万名熟练工人(真希望他们不要在这种工业生产线上飞叶子搞出什么大事来)。加上前述的氧化铝工厂、配套电厂等,大致只要新增 3-5 万名熟练的产业工人就可以了。

对比一下,美国的制造业岗位从 1979 年的 2000 万人下降到了现在的 1200 万,流失了约 800 万个岗位,45 年来每年流失大概十几万,你还觉得要新增 3-5 万名熟练产业工人是个容易的事儿么?对照组中国可是有 1.2 亿名产业工人,10 倍的数量。

现在你知道了,如果要生产 100 吨金属镓的话需要电厂、公路、电网、煤矿、纯碱厂、铝土矿、氧化铝工厂、电解铝工厂、下游完整的电解铝生产和销售网络以及几万名熟练产业工人,技术是不难,来干吧。

。。。。。。

我们假设美国人克服了这些设计、施工、生产上面的困难,为了这 100 吨金属镓的一碟醋,把这 750 万吨电解铝的一锅饺子包出来了,就会面临更大的一个问题:电解铝是个 TMD 过剩的产能,中国产的 4500 万吨电解铝都在吭哧吭哧的找买家,这可是个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金属,你的 750 万吨电解铝是镶了金边我非得买你的不可么?如果卖不出去或者亏本卖,那为了这 100 吨金属镓投下去的大几千亿投资,配套的基础设施,重新培训和招募的好几万产业工人,就一直指望美国国资委给不停注资亏本运行么?

这还只是一个稀散金属镓面临的问题,金属铟也一样,这是铜矿的伴生矿,要打破铟封锁,你需要把铜产业链按照上面说的这套再来一遍……

稀土一般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种。轻稀土金属即为铈族稀土金属,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重稀土金属即为钇族稀土金属,包括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目前新闻所宣传的在海外发现的稀土矿一般都是轻稀土矿,而重稀土矿则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海外的重稀土矿也主要发现在毗邻我国的缅甸、越南等地。

美国真要重建重稀土的产能,那就不是在美国本土或者西方盟友的本土折腾能够搞定的问题了,那就得来缅甸或者越南建基础设施、开矿、建电站、建工厂…… 问题是美国人会来离中国陆地这么近的地方花这么大血本去建这些东西么?不担心哪天建完以后出个什么事儿这些东西就直接改姓了么?哪个资本家这么 "有远见""这么勇"?再念一遍,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买卖没人干。

前几天说到钢铁产业的时候,就有读者在评论区很是吹了一番日本制铁,说日本制铁在技术等方面依然保持领先,只是产能还不够大而已(其实也不算小了,合并完美国钢铁以后接近 9000 万吨的产能已经是中国宝武的 70% 左右)。

但是唐僧还是坚定的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品类来说,技术上面的领先一定是要靠长时间的规模领先 "喂" 出来的,只有不停的生产、不停的发现问题,不停的解决问题进行技术升级和改进,技术才能不断进步。你就一年手搓个个把产量,产的少成本就下不去,产的少工艺流程上面的问题就不容易暴露,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能力去改进,到了某个阶段就会被卡死在那里,所以 "规模无用论" 是工业化过程中始终值得警惕的。

这点你得让真的在干工业和制造业的人出来说,千万不能听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给你放嘴炮说 "这个不赚钱,裁了;那个不赚钱,也不要了"。你不要觉得工厂就是买一堆设备往那里一摆,只要塞进去几个大学生设备自动就会运行,这边丢进去原材料那边产成品自动就会出来。很多工业制造业的技术传承和生产经验积累,人走了,传承就是断了。你回头把这个东西再捡起来问,当时为什么这么设计的啊,这将来怎么改进啊?最后一堆人可能就是看着一本设计说明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点 AI 替代不了,AI 也不可能替你总结出工厂哪个地方需要多预留一毫米的经验来。

最后再说一个问题,我觉得全世界都有一个幻觉:"中国人行的我也行",能有这个幻觉说明我觉得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还是不了解中国的。从 1949 年的农业国,到现在 2025 年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中国人的工业化过程是饱含了血、汗和泪的,所谓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都不为过。

建国初期是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几十万血肉之躯打出了统战价值,前苏联看到了可以借重跟美国抗衡的能力和潜力,才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 "援建",帮中国开始了最原始的工业化体系建设。但是在中苏交恶以后,几亿中国人真是节衣缩食完成了这个 "原始积累",这个过程走了多少弯路付出了多少代价这里就不再多写了。

即便是几十年后再改革开放,以及 2001 年加入 WTO,中国人也是从最低端的衣服衬衫等开始做起,边干边学边迭代边进步,一步一步完成了从最低端到最高端的积累,这个过程走了多少弯路付粗了多少代价这里也就不在多写了。

每个工业化都是需要 "时间窗" 的,也都是要有 "代价" 的。就像稀土整个产业的重建一样,这不是一个稀土产业链的问题,而是要把包括稀土在内的整个工业化体系重建一遍,从最原始的钢铁水泥电力公路铁路港口等从头再来,中国人民曾经付过的代价,估计放在太平洋对岸估计也得从头再来一遍。按照当年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的名言:建造一艘航母需要九个国防工业部,600 个相关研究所,8000 家配套工厂和 20 万以上的技术人员,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行。重建一个稀土产业同样也需要。

市场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需要补齐工业体系,市场经济的自由配置是没有办法发挥作用的。因为对于资本家来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市场越强大工业体系越补不齐。这个时候真要干需要的反而是被污名化了很多年的 "计划经济" 和 "举国体制",靠行政和计划的力量在不赚钱的前提下,强行从 0 到 1,从 1 到 10,从 10 到 50,才有可能逐步突破 60 的及格线。如果从 0 到 1 那一步赔了大钱就没人干了,那是绝对不可能走完从 1 分到 60 分的很多步路的(你现在加入手机行业会从键盘机开始干起么?)。

问题是,特朗普、贝森特、鲁特尼克能够在美国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么?如果真要搞计划经济,是不是特朗普还得在共和党建立起组织能力强、动员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然后按照以美国产业为中心重新组织美利坚版的 "一五计划""二五计划"……

真要是让特大统领按照这一套把稀土给搞起来了,那美国还是那个资本主义的美国么?下次见到特朗普你高低不得喊个达瓦里希,克拉斯诺夫同志啊!下周的组织生活会你让他来传授经验得了。

来源:唐僧的碎碎念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