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27】就连猫抓老鼠这样天经地义的常识,在现实中有时候也是不成立的

dasheng @ 2019年03月20日  浮世汇

 

【1】@兔主席:关于特朗普在联合国指责中国干涉美国中期选举这件事。中国直接用官方媒体的身份(中国日报)跑到一个美国地方报纸上发表付费宣传文章,指向目标选民,这个做法太成问题了。


实际情况是,美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体制。这么多外边的国家、企业机构、利益团体都在试图影响它的体制,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游说集团(lobbist)。各个国家也都是这么做的,特别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

美国到了什么地步,就是甚至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规定――1938年的《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要求所有在政治上服务于外国势力的“代理人”正式地注册并披露他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让美国民众及公职机构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信息披露的问题,你要根据法规,明确具体的披露你是为谁服务的,帮助信息受众者做出判断。

2007i年,司法部统计,仅在美国国会就有1700名游说代理人为超过一百个国家游说。

日本和美国贸易摩擦发生得很早,日本很多年前就非常熟稔政治游说的工作了。

俄罗斯干预选举的做法不同,是躲在背后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一些看不见、无法辨识的信息。俄罗斯的主要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扶持Trump,也是为了搅乱美国民主,削弱其合法性。这种暗箱操作美国自然无法接受。

另外前两个月还有个新闻是说Maria Butina的案子,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俄罗斯美女学生,实际上是为俄罗斯服务的兼职情报人员,但没有对美国政府进行报备。结果被联邦政府司法部依法起诉(根据1938年的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

所以中国政府其实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在美国宣传自己的立场,但可以遵守美国自己制定的规则。我估计那个时候Trump仍然可能生气的发几条twitter,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这是美国体制所允许的。

因此还是我们的经验存在欠缺。

 

【2】@陈有西 :【权利的法律界线】

有人用《工会法》为人社部负责人的错误言论辩解,说,职工有权参与管理,有权参与共同收益分配。我干脆再把相关基础性概念,再厘[一下。
企业产权的核心权利,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支配权、经营管理权、财产收益权、内幕知情权,都属于投资人股东所有。受《宪法》、《民法》、《企业法》、《公司法》保护。
企业职工,没有投资入股、没有被聘为经理人CEO,那就只享有合同就业权、获得工薪权、劳动保障权,不享有利润分配权、经营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知情权,完全不属于《工会法》对企业“参政、议政、建议”的范畴。
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是我国40年前改革开放后,第一步企业改革的精髓。而就业权,报酬权,则同前两者完全不混同。这在法律概念上,是非常清楚的。
国家搞市场经济,产权必须明晰,神圣不可侵犯。 

 

【3】@光远老师唯一小号:房地产的预售该不该取消?当然应该!中国房地产的预售制度等于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买房者在拿到房子的三四年就把所有的房款给了开发商,开始付房贷利息,而开发商挖个坑就提前三四年拿到了所有的房款,包括其付出的成本和利润,但所有的风险却交给了买房者。开发商提前拿到了所有的钱之后,又拿着这些钱去高价拿地,继续推高房价。香港等地区也有预售,但不是这样的,购房者是按照工程进度把款项通过第三方监管账户交给开发商,最后一批款必须对房屋质量等进行验收后才能交给开发商,确保了买房者的利益。取消国内这种极其不合理的预售制度,是房价回归合理的制度性举措之一。

 

【4】@伯林的微博:正在旅行中,微博一看不得了,出大事了,中瑞骂战不断升级,引全网热议。我十年前第一次去瑞典,此后陆续一共去过5次,对瑞典我还是有一定了解和发言权的,不谦虚地说,至少超过99%以上的网友。


在瑞典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直接的种族歧视,没有因为中国人身份受到过歧视。但瑞典人内心怎么想,我不太清楚,也许对中国或者中国人的印象不那么好,这我无所谓,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按你想象的那样看待你。瑞典人自身有优越感是肯定的,这种优越感如果直接流露出来,在玻璃心的人看来那一定是种族歧视。

但歧视实属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不要说中国人没有,国人对黑人的歧视,对印度人,对东南亚人,对中东一些国家民族的歧视,甚至本土内部诸民族间的相互歧视,直辖市居民对外地人的歧视,省会居民对省内其他地区居民的歧视,歧视无处不在,你说瑞典人歧视中国人,你便义愤填膺,我觉得有点装。

公平的说,你根本达不到人家那种去克服种族歧视倾向的努力。白左引入难民是不明智,我在微博上批评过无数次。但人家真是热心的去做这件事情,甚至是用生命去做的,你可以说人家傻,但这种傻我们确实学不来,因为我们克服不了内心的歧视。瑞典电视台被左派控制,当然不会去播放反穆反移的节目,他们自己不会反对自己。对中国人就不同,大部分瑞典人没有中国朋友,调侃几句中国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无伤大雅,因为中国对他们不那么的重要。这是双重标准吗?也可以说不是双重标准,因为对欧洲人来说,在文化上甚至血缘上亲近穆斯林和黑人,远远超出对中国人,所以你说他们双标,人家会觉得你这个醋吃得莫名其妙。

关于那个节目,就是欧美常见的脱口秀,多如牛毛的,主持人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去调侃,让观众放松一下。而你偏要那么严肃的去抗议,不在一个频道上啊。最好的回应方式或许是做类似的节目,譬如“愚蠢的瑞典人”之类,他们才900万人,我们十三亿,他们做一个节目,我们做100个行不?关键是要幽默,让我们乐一乐,不要苦逼兮兮的把头往地上磕出血来的抗议。

 

【5】@流光溢彩005 :关于政府为什么要推行“离婚冷静期”,目前看到的解释比如男权社会的阴谋,讨好底层男人等等基本都是错的。犯错的原因是女权主义者意识不到自己那套理论的适用范围其实非常狭窄。

比如,很多女权账号开始“怀念”中―共50年代初“双方有一方同意就可以离婚”的政策,但却意识不到,这种政策出台的背后是有政治考量的。实际上这跟土改一样,都是中―共瓦解原有社会结构、全面建立党治制的一部分。反过来,如果你的婚姻对象不符合党的意图,你马上就会得到“结婚、离婚需组织批准”的待遇。如果你想跟地富反坏右结婚,或者不想跟老革命结婚,想都不要想,没你好果子吃。现在的政府不可能出台“一方同意即可离婚”这样的政策,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现在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考量都与当时不同了。
现在很多人想的是,结婚之前房子加自己名字(而不是现在这样加名字也不等于有自己一半);结婚之后一方同意即可离婚,自己想离就离――这怎么可能呢?这充其量只能说是在表达一种希望自己利益得到保护的愿望。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婚姻制度是维系国家社会运转的基本单元,因此必然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有所反映。如果婚姻跟国家无关,结婚时把亲朋好友找来办个婚礼就行了,去国家机关领什么证?离婚时把长辈找来掰扯掰扯就行了,去法院打什么官司?
“婚前房产证加名字就算共同财产”,必然的结果一定是之后离婚更难,这是由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状况决定的。而之所以司法解释要改成由出资比例决定,就是因为这一套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换句话说以后只会更门当户对(尤其是独生子女),女的没钱就结不了婚。这是因为社会更进步了吗?恰恰相反,这是家庭经济状况和抗风险能力逐渐恶化的表现。比方说中国生育率为什么低,因为当“中产”面对着阶层下滑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会通过减少生育来“节流”,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减小阶层下滑的风险。比方说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斗极品婆婆”的贴子,因为经济状况和抗风险能力的恶化(典型的就是中国的高房价、家庭的低现金流、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的缺失)迫使父辈和子辈合并资产表,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事实上中国老人最“完美”的归宿就是掏光家底当“六个钱包”、给孩子买房子结婚,身体还能动弹时帮双职工的子女带孩子,等孙辈长大了之后不拖累子女、直接猝死。像前两天那个母亲用女儿名字借钱给现任丈夫用的,或者女方父母有一个或两个身体不好的,都属于家庭抗风险能力差的典型。
所以,写到这儿结论就呼之欲出了:为什么要设置离婚冷静期,因为这样才能尽可能维持婚姻,加厚中国家庭的抗风险能力,让风险在居民部门内部消化。当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冲突愈演愈烈,反动派就会抛出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试图掩盖问题,比如“家风”,比如“反对天价彩礼”,比如提倡“孝老爱幼”,比如“我奋斗、我幸福”。又或者抛出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斗争来转移焦点,比如“中国男人劣等”,比如“中国女人拜金”,比如“传统文化劣根性”,诸如此类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那我干脆不结婚不就行了”。我的看法是,这其实也是一种掩耳盗铃。别的不说,独自一人面对父母两位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没经历过的人根本就不能理解。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是因为看到了结婚的难,父母希望子女结婚是因为看到了不结婚的难――尤其是在政府试图把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都丢给家庭内部消化的情况下。归根结底就是:由社会和政治造成的问题,是不能通过个人的选择来规避的,你只要在这样的社会下生活,就“怎么着都不行”。

 

【6】@仗剑天涯新垣平 :复盘一下鲁山的案子:


1. 案情,详情没有披露,但从明显偏向嫌犯的通稿中的表述(“小赵因一时冲动与一名17岁的女孩小花强行发生了性关系”)来看,强奸的成立是铁板钉钉的,不存在一些人设想的,二人是男女朋友,女方父母不忿女儿被占便宜逼迫女儿去告,或者半推半就后因吵架告发等复杂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一心“情系少年”的检方还能批捕么?总之,按这个说法,的的确确就是没有疑问的强奸。

2. 悔过。大多数人冲动犯罪之后发现要坐好几年牢都会后悔的,如果知道悔过就可以减刑甚至不起诉,那更是非悔过不可。“小赵写下悔过书和致歉信,希望得到被害人小花的谅解,也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到学校继续上学”。以脱罪为前提去悔过,能是真诚的吗?假如说这个算真诚,那么除了目的就是为了进牢里吃两年安稳饭的流浪汉,所有罪犯在被捕之后都会真诚忏悔了。

3. 自愿。你生活在河南中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你没有多少知识也不认识什么大人物,你把惩奸除恶的希望寄托在公检法身上,特别是检察院,毕竟是他们提起公诉。首先找心理治疗师来帮助女儿,这个你倒是心存感激,可然后就是三天两头上门来劝你“和解”,“一切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先”,你不服,他们还拿出一堆弯来绕去的法律条文告诉你,这是法律提倡的,你知道得罪了他们以后在县里不知道会多麻烦,最后你答应和解了……这能叫自愿吗?

4. 取保候审。在外国影视里取保候审是很常见的,如果都这么办理,强奸嫌疑犯取保候审本没有什么问题。但谁都知道,国内严重的刑事案犯在开庭前得一直蹲看守所里,取保候审,只是在名义上存在。但检察官非常“着急”,为了“使其在新学期伊始,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学习”,所以小赵放出来了,继续回学校上课了!你问学校会不会开除学籍?没看到吗?检察官同志让他回去上课!
另外,有人跟我科普说,取保候审不等于无罪释放。这个多谢了,这个区别看过点律政剧的都不会不知道。但检察院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叫不起诉。试问检察官都那么着急小赵能不能回学校继续上课,再去起诉吃几年牢饭的可能有多大?其实这个事,犯罪嫌疑人家里显然比我们清楚,所以人家又送锦旗又合影的。“情系少年,倾心相助”,这是白说的吗?

另外,我觉得这个案子可能并非像一些人猜测的,赵家有背景或者花了大钱行贿,从合影的土气衣着来看,从赔偿的数额(八万)来看,应该也是普通家庭。如果真是通过暗箱交易操作的,再这么明目张胆地宣传,再蠢也不至于此。实情很可能是,检察官真的觉小男孩“一时冲动”强奸个姑娘,也没出人命也没受伤的,不是什么大罪,能帮就帮一把,当然也不是白帮,这不政绩就出来了?但这个比起勾结受贿来,某种意义上是更恐怖的情景……

所以一定要发出反对的声音,让这些脑子比浆糊还糊涂的“执法者”即使不能理解,至少也会感到忌惮,才能防止更多这类的“和解”。

 

 

【7】@公元说:大早上起来看到胡编写《江湖儿女》的影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我一直不明白,这么一个大媒体的总编辑。怎么可以说话没有逻辑呢?

比如说,他评价一部电影是不是好片,要说有没有负能量,看得让人难受不难受。如果难受了,就是烂片。好人没好报也是烂片。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片子是好人没好报的,不都成了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主角散尽家财救人,最后落魄死去,算不算好人没好报?
《星战前传3》主角被一轮胖揍打成重伤,戴上面具黑化开始冷酷杀人,算不算阴暗?
《百万美元宝贝》女主角为了家庭苦心练拳,结果被打成重伤,最后死在医院里。老教练看着她,怅然流泪,算不算负能量?

胡编还让我们学习好莱坞和宝莱坞呢。好莱坞能拍《生于7月4日》,我们能拍吗?退伍老兵上访,质疑政府草菅人命,这个题材能出现在华语电影里?当然,这一定是胡编看不起的负能量;

宝莱坞能拍《摔跤吧爸爸》,我们能拍吗?体育官员贿赂,女性被压迫,体制内的教练嚣张跋扈志大才疏,制度腐败,这些胡编觉得算不算揭露社会阴暗面啊?

《江湖儿女》算不算好片,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喜欢不喜欢都很正常。

但如果把自己的品位拔高,强行的去找一些大帽子给这部片子扣上,然后再批判一番。尤其是这个人是在微博实名认证,大家都知道他说话代表什么的时候,这就很让人觉得恶心了。

德国以前有部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窃听风暴》,我真诚的推荐给胡编。如果以后要拍关于胡编的个人传记,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一个参考。

至于是男一还是反一,这就得取决于胡编未来的人生了。

在电影里,男主角最终觉醒了,开始帮助那些被压迫的人。而胡编内心深处的良知什么时候才能绽放出来呢?

在现实生活里估计是不行了,电影里我觉得可以美化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

『快做个人吧』

 

 

【8】@Kevin在纽约 :看了这个新闻°她是全美花样滑冰冠军,却毅然放弃美国籍,为...,很多人不了解美国的国籍法。说几个事实:

1. 美国法律承认双国籍和多国籍,拿美国护照的同时,仍然可以加入外国国籍,拿外国护照,无需放弃美国国籍。
2. 朱易2002年在美国出生,根据美国宪法自动获得公民身份。但根据美国国籍相关法律,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在年满18岁后,有权自己选择是否保留美国国籍。
3. 朱易现在才16岁,未满18,在美国她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使她的父母帮她选择了中国国籍,并不影响她满18岁后自己重新选择美国国籍。
4. 朱易的父亲哈佛大学毕业,已经加入美国国籍,在加州大学任教,母亲的国籍未知。
5. 如果她母亲只是绿卡,还是中国国籍,中国的国籍法是血缘主义原则,也就是中国公民的孩子,无论在哪里出生,都可以申请中国国籍。
6. 所以16岁的朱易,申领中国护照,根据美国法律,并不需要她本人放弃什么,年满18岁后她随时可以拿自己在美国的出生证申领美国护照。
7. 最后说一点题外的,在美国当运动员,从训练到比赛都是自己或父母掏钱,纳税人并不为此买单,中国不一样,国家负担职业运动员的衣食住行,而且中国是花样滑冰的强国,父母帮她选择加入中国继续运动生涯,我觉得很好,why not?
     类似的例子在美国很多,这是公民的自由选择,很平常的事。美国不会有意见,不会说她是美奸背叛祖国。

 

 

 

【9】@我们1班王悦微:好几年过去了,那次试卷批改中遇到的一道题还深刻地留在脑海里。题目里问:《清平乐・村居》一词中,哪里可以看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很多学生写了“卧剥”、“卧剥莲蓬”,在批改过程中都被判为错误,正确答案是“卧”。

真的很想不通,去找人理论,最终也没改变这个评分结果。孩子们也想不通,来找我理论,我无言以对。

我一直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是很个人的,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能自圆其说即可。但孩子们在我这里能拿分,在其他考试里也能拿分吗?如果拿不了分,是我害了他们吗?

有时批改试卷的时候,明知以他们的年纪,对阅读题的理解写成这样已然是不错了,还是会忍不住苛刻地想,是不是还可以回答得更周全些,更完美些呢?要不要给他扣分呢?是不是应该更严格地要求他呢?

很多时候,这种严格简直就是吹毛求疵。

凝望深渊多时,是不是自己也会被深渊吞噬?

真的很可悲,真不想这样教语文。

在理想和分数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挺难的。

 

 

【10】@岳绮罗想吃小孩 :为什么要生孩子


一刷手机,看到表嫂跟我说她要去买LIBO缩阴球。我当时非常震惊,给她回了一句:买啥?她马上给我说,缩阴球,给生过孩子的女人用的。然后,她非常细致地给我讲解了,这个球,能怎么治疗子宫脱落,让YD肌肉相对地恢复正常,非常细致,感觉上了一节性教育课。她想让我帮她查查资料,看看到底是不是靠谱,但千万千万不让让别人知道,尤其不能让舅妈(她的婆婆)知道,不然又要说她浪费钱了。 

舅妈真的对表嫂很差。非常的差。表嫂生孩子的时候,当时医生说要剖腹产。舅妈就坚决不同意。理由是,自然产的孩子聪明;她的孙子必须要聪明。可能在舅妈的认知了:顺产的孩子是要上哈佛的,而剖腹产的孩子只能上三本。表嫂生孩子那天我也在―那种痛苦的嚎叫声,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直接地刺入每个人的耳膜。那种叫喊声没有什么作为母亲的喜悦,而是一种动物在死亡和危险面前,发生的最本能的挣扎和反抗。对,就是那种杀猪的声音。只要听过一次,就根本不可能忘记。但在这样痛苦的面前,舅妈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应。表哥也没有任何反应。他们就跟她说,忍一忍,忍一忍,谁不是这样过来的?

可是这个忍一忍的事情,最后差点弄出了人命。她就是没有办法顺产,然后就弄出什么大出血,抢救,然后又大出血,一系列的很可怕的事情。她产后的恢复很差。大家都强迫她母乳喂养,但她当时恢复的很糟糕,心情很低落。每次去她家的时候,她半裸着上身,目光呆滞,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木木地瞪着桌子看。舅妈骂她,她也不会嘴。生完孩子以后,她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没有什么对孩子的爱,没有什么对为人母的喜悦,她就是觉得肉体上很疼。有一次,她拉着我的手,突然就哭起来。我问她为什么哭。她就一直说疼,说心里很难受。大家也不愿意带她去看医生,所以究竟她为什么而疼,到最后也没有搞清楚。

表嫂真的是唯一苦命的人吗?大概不是。每次想到这个,我反而觉得更难过。过了一段时间,表嫂好像好起来了。但好像又没有。去年的时候,表哥*又*一次搞外遇。表嫂为这个事情闹到要自杀。她的娘家人很生气,从江苏跑来,要砸场子。表哥非常淡定,说表嫂性方面不行了。她子宫脱垂,表哥很淡定地跟她爸妈说。就当着所有人的面,表哥很镇定地描述子宫脱垂的具体症状―打个喷嚏就会漏尿―而说这些话的时候,表嫂也在场。就等于说,她那边所有的亲戚,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在那一天,得知了她健康状态。表哥敢这么说,其实意思很明显:你们要闹,闹呗;闹到离婚了,看谁吃亏。

很神奇的地方是,因为得知她得了子宫脱垂的时候,她的家里人都不再帮她说话了。好像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她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她妈妈反而对表哥特别好,觉得她女儿很对不起表哥全家。表哥当然就气焰更嚣张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无天。但真的,没有一个人说,要带她去看看医生,看看要不要做个康复训练。他们甚至想让她再生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健康条件下。我很生气地跟表哥说,你怎么能让她再生呢?他也不当回事,跟我说,等你结婚生孩子就懂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让我懂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他的爸妈,他的很多亲戚,甚至表嫂的全家,都假设女性是一种很特殊的生物:我们所有人都天然的喜欢生孩子,母乳喂养,对疼痛容忍度极高;我们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状态,我们就愿意不停地生孩子;我们热爱忍辱负重,我们热爱痛苦,我们是天然地受虐狂。

总的来说,整个事情让我觉得很难过。尤其她最后跟我说,她很想维持一个很漂亮的姿态。这就让我更难过了。尽管在婚姻里遭遇到很多磨难,但她希望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幸福,所以就演的很辛苦。为了表现自己很幸福,所以不敢想生活里的不如意,也不敢跟人说自己的痛苦;为了搞得很好看,所以不能面对自己生理上的痛苦;为了不让别人嘲笑,所以坚决不离婚,出门还要跟人吹自己的老公对自己很好。其实真的没必要。那些什么姿态,其实根本没必要与其在那里装公主,装优雅,不如直接坦坦荡荡地解决好生活的问题。姿态好看不好看怎么样,问题解决了才是最重要的。

 

 

【11】@张宏杰 :【儒法之别】法家和儒家的思维方式是完全相反的。儒家认为,“有恒产而有恒心”。“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因为他们有不大不小的恒产。如果没有自己的财产基础,这个人就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会走上歪门邪道上去。

商鞅却说,治国之要诀是“弱民”、“胜民”。也就是压制、打击民众,削弱民众的力量。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民》)”只有民弱了国才能强。也就是说,只有让民众既愚昧又贫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这是基于什么逻辑呢?商鞅说:
“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则功立而名成。(《算地》)”
也就是说,有手艺的人靠手艺致富,做生意的人靠经商发财,这样他们都有所依靠,不把官府当回事,国家就不好管理,只有先让他们穷下来,贱下来,弱下来,他们才会尊重权力,把官员当回事:“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商鞅在《赏刑》篇中还说:
所谓壹教者,博闻、辨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以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者被(破),锐者挫。……然富贵之门,要存战而己矣。
也就是说,要消灭民众中那些知识面广的,聪明的,有信义讲廉耻的,有礼乐修养的,喜欢结党的,追求名誉的人,这样的人,都不能让他们获得富贵。怎么能获得富贵呢?只有通过耕战。
因此,儒家认为“仓[实而知礼义”,法家却认为知礼义是没有必要的。商鞅却认为中产阶级对更高的精神理想的追求是可怕的。
所以治国首先要让百姓穷下来,失去生存的基础,让他们乖乖地听从权力的指挥,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努力耕战,通过耕战来获得地位和财富。所以“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去强》)”

 

【12】@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大量传入和接受外国文化,当中就涉及到了外国人名的翻译问题。


我们平时读西方小说时也发现,外国人的名字总是又长又难记,所以可能是为了方便国人记忆,也可能是为了更接地气,当时翻译外国人名时,约定俗成地把音节尽量缩略到两三个字以内,然后首字尽量冠以中国姓氏,使得这个外国人名看上去更像是个中国人名。

举个例子,名著《飘》中的男主角当时被翻译成白瑞德,女主角则叫郝思嘉,都是中国式的姓和中国式的名。

其实他俩的英文名应该是 Rhett Butler ,以及 Scarlett O'Hara 。如果用现在的翻译方法大概要叫雷特 ・ 巴特勒,斯嘉丽 ・ 奥哈拉。

同样的还有司徒雷登 Leighton Stuart ,现在可能会译作莱顿 ・ 斯图尔特。

华生 Watson 现在可能会译作沃森。

其他还有美国史学家 John King Fairbank ,正规译法是约翰 ・ 金 ・ 费尔班克,但是梁思成给他译作费正清,听起来像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

Truman 也被译作杜鲁门,或者楚门。

随着翻译的不断规范化,这种“化洋为中”的做法就渐渐地消失了,美则美矣,但如果是发生在国外的小说故事,让一群西方人顶着个中国名行事说话,总归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话又说回来,假如这个习惯保持至今,我们今天再提到欧美明星可能又是另一种画风了。

比如《复仇者联盟》的主演分别是:

乔诗佳、何思我、艾恪礼、唐若悲…… 

再感受一下湖人球星:简乐邦。咦,听上去眉清目秀的呢。都这么翻译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有一种看 CBA 的感觉。

 

 

【13】@饭统戴老板 :研究过不少行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实:很多行业最终只剩两家公司在相互竞争,吃掉80%以上市场份额,老三的规模通常跟老大老二不在一个量级,比如波音和空客、可口和百事、Visa和Master、格力和美的、海康和大华、龙盛跟闰土等,这种现象其实有一个专业的英文单词来形容:Duopoly(双寡头垄断).


达到Duopoly状态的行业,一般都经历过无数轮血洗。即使前两名已经甩开剩余对手一大截了,别人这辈子没机会追上了,这两家公司也不会岁月静好地闲着,而是会相互攻伐几次,比如某家上台个新领导,想趁另一家不备把人给灭掉。经过几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性竞争后,两家才会发现谁也吃不掉谁,慢慢变老实,联手赚全行业的钱。

但这期间的每次恶性竞争,都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怖啊,尤其对于防守的那家来说:对方高管频放狠话,前线销售挫折连连,新老客户纷纷离去,公司上下人心惶惶,不少核心员工在私下里投简历。我曾经研究过某个Duopoly的化工细分行业,拜访过其中一家的老板,问他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这个浙江人琢磨半天,先说了一句要点:

“你得亲自做出表率,让底层员工感受到,公司和领导跟他们是一条船上的。”

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老板又接着说了些细节:

“你得频繁出来讲话啊,大家都不是钢铁炼成的,肯定都有迷茫、困惑、恐惧、低落的时候,作为公司老大,你得时刻站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们一定能挺过去,即使你自己心里没底,也得表现出铜墙铁壁的样子,悲观会传染,所以你得传递乐观。”

“你得轻点儿薅羊毛啊,员工和经销商都要养家,这时候就别跟他们争利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利,比如补贴啊、考勤啊、报销啊、奖金啊,蛋糕做大的时候,你扣这扣那,员工也就忍了,危难关头就别琢磨了,否则新老旧账涌向心头,就TM离心离德了。”

“你得管住七姑八姨啊,公司那些采购、后勤、财务、行政、人事这些部门,多数都是我的亲信,平时揩点儿油就算了,但这种关头,要用雷霆手段管住他们的手,别出幺蛾子。跟对手公司竞争能不能赢,靠的是冲锋陷阵的前线员工,不能让他们寒心啊。”

“你得把钱花刀刃上啊,那些在会所酒楼的年金,出国考察的经费,慈善晚宴的捐款,能不花就不花了。钱要用在刀刃上,给销售的孩子补贴补贴学费,给研发的家人安排几次体检,给车间的工头买份大病保险,共度时艰的态度要有,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一番话,颇有道理。这位老板最后扛了过去,对方那位豪言要用价格战干掉他的少帅,后来也偃旗息鼓了,两家的市占率一个是47%,一个是40%,老三连5%都不到。他们经常联手涨价,把全行业的钱都赚走了。老板办公室里,摆着他跟少帅的合影,两人搂着对方,那叫一个亲热。

两家龙头公司的恶性竞争,结局其实也不止一种。圆满的结局,是加多宝跟王老吉打,和其正没了;不圆满的结局,是国美跟苏宁打,京东崛起了。那些输了的公司,除了败给历史进程外,大多数都输在了内部问题上。季氏将伐颛臾,谁有萧墙之忧,谁就被动难受。

做投资真好,你看这些门门道道,平时书本上就学不来,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学问,真是大啊。

 

 

【14】@Ent_evo:去年,一队研究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纽约找到了一个可以研究城市老鼠行为的地方。虽然人尽皆知纽约老鼠成灾,但它们几乎都生活在私有土地上,取得许可已经很困难了,更别提你是来看老鼠而非杀老鼠的。


正当研究者终于四处架好拍照设备、装好跟踪芯片,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猫来了。

来者大约6只,全是没人喂没人管的野化猫,可能是被研究者撒下的外激素引来的:这本来是老鼠外激素,用来影响老鼠行为,然而猫也闻得到。这座建筑里约有150只老鼠,照一般人想来,够不了它们吃几顿的;但是预先做了这么多准备也不能白费吧?他们只好把项目改成“城市野化猫对老鼠种群的影响”。

五个月过去了,自动相机总计拍到了23次猫试图抓老鼠的行为,总共干掉了2只老鼠。

对,你没看错,6只猫,花了5个月,在一栋150只老鼠的建筑里,在自动相机的层层围观下,只以10%不到的成功率杀死了2只老鼠。

但灭鼠专家们对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惊讶。毕竟他们早知道,老鼠和老鼠不一样。猫只擅长抓小鼠(mouse),而真正在城市产生危害、肆虐纽约市的,是大鼠(rat),或者叫褐家鼠。

小鼠一般体重不到一两,而大鼠却能长到将近一斤,二者的战斗力和破坏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猫虽然总被人以为是顶级狩猎者,其实对这个区分心知肚明。很多地方的野外观察都表明,只要大鼠长到了200克以上的体重,猫就几乎不会去抓它。毕竟,到处都是更好搞的其他食物来源啊!除了小鼠和其他小啮齿动物,还有鸟、蝙蝠、青蛙、蜥蜴、垃圾堆以及喂猫的人。

通常来说,不是饿极了的话,猫都不想冒险对抗健康的成年大鼠的;而大鼠也不会被猫吓到,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耶鲁研究者 Jamie Childs 说,他曾经见过猫和大鼠在同一个垃圾堆吃垃圾――而且,是同时。

换句话说,就连猫抓老鼠这样天经地义的常识,在现实中有时候也是不成立的。

Cats Are No Match for New York City’s Rats, The Atlantic.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