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223】世界是一个地名

dasheng @ 2020年09月11日  浮世汇

【1】知书少年果麦麦 

读到这首外卖员诗人写下的诗,真是辛酸又真实。
对他们来说,"世界是一个地名。"

《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 王计兵

 

【2】汪有 

我表妹,快手十万粉大V。
跟我写段子聊房产不一样,她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翻跟头。
她所有的视频都在翻跟头,空中旋转跳跃她闭着眼,翻出来十万粉。
现在打开微博知乎,大家都在焦虑。
房子怎么搞,车子怎么办,孩子怎么教。
我表妹从来不搞这些,如同一个遗世独立的高人,当你们在焦虑的时候,她一个三十多岁的女青年,对结婚生娃毫无兴趣,孜孜不倦翻跟头。
她住在辽宁锦州,家里有钱,房价不高,平时在锦州机场工作,下午两点最后一班航班落地,各回各家,她就搞自己喜欢的事儿,翻跟头。
她的妈妈,我的前大舅妈,文艺女青年,温婉美丽而浪漫,符合一切人类对优美女性的想象,在那个年代,学了音乐,弹一手好古筝,也会钢琴小提琴。
我大舅军人转业,钢铁直男。这俩人不算合拍,后来各自组建了家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伴侣,都很幸福。
跟舅妈截然相反,我表妹从小不是传统女生性格,对打扮、看书、健身、烹饪丝毫无感。
她喜欢武术、舞狮子,轰轰轰骑着大摩托车炸街。
放到现在,这绝对是在突破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
她舞狮子。
有银行开业,她就换上服装,举上狮子头,在锣鼓声中舞上一圈。
去一次只给一百块钱,舞一次特别累,她不图钱,就是乐意。
喜欢画点东西,买一堆小白鞋,画上京剧脸谱,在网上卖,也不图钱,就是乐意。
她家住别墅,不差钱,她就是乐意。
她管自己叫小野。
后来小野喜欢上京剧,学了武生和武旦,练毯子功,翻、腾、扑、跌、滚、摔,一板一眼,颇有天赋。
她的师父非常惋惜:你这么有天分,肯定能练出来,可惜家里太有钱。入梨园行,非得是家里拮据,指着这个吃饭。可你自己有个好工作,家里又好,怎么可能让你跟着我们吃这个苦呢。
她的快手视频里,有的耍狮子,有的在大回环,她在广场上空翻,在机场空翻,在戏班毯子上空翻。
每次她翻更好了,又精进了一些,她都更开心一点点。这是在练基本功。
我们微博刷多了,眼界也狭窄起来。
每天微博定向推给你,懂王又喷了什么鬼话,哪里男的又开始打老婆,哪个明星出了轨。
周而复始,大家心里带着气,和评论区喷子互杠一下,睡前还纠结自己哪句话没吵好。
点开知乎,任何一个关于"有趣的灵魂"的问题,下面的答案都千篇一律:
优秀的青年在健身房里挥汗举铁、靠着流利的英语在世界各地穿行留下美照、他们毕业于985和211、拼搏着自己的事业,灵魂独立而有趣。
可是,这一个个有趣的灵魂,竟然没有一个能逗我笑的。
之前快手和百度给知乎注资,成了大股东。
我在的一个知乎大V群里很多人还不乐意:你快手,怎么跟我们高级专业的知乎比。
这还是过于自信。
我去年参加汽车推广活动,跑去内蒙古草原和牧民爷爷聊天。
爷爷八十多了,一大片羊群。
我问爷爷:您有没有考虑过,用无人机赶羊。
原以为他会问:无人机怎么赶羊?
结果他问:无人机控制范围是多大?续航时间多久?
我指了指摄制组带去那台:5公里,半小时。
爷爷迅速做了一番心算,摇了摇头:那不足以覆盖我的草原。
我们带着自以为从城市中见过世面的优越感和骄傲,以为我们坐在城市里的钢筋混凝土的盒子里,拿着新款手机、看过大片歌剧、去过网红民宿、飞过无人机,我们就更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正是被这些自以为是蒙蔽。
也是在那一次旅行里,我看到,很多不活在北上广深微博知乎的人,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快更深入地拥抱这个世界,有着比我们更有趣的爱好。
他们在各自喜欢的领域里,翻着漂亮的跟头。
他们甚至不需要别人关注。
我表妹有了粉丝,也有人去找她做一些商业合作。
她没接过。
我也说我在微博帮你吸点粉得了,她也比较无所谓。
——你们就让我安安静静翻跟头不行嘛?
知乎要让大家看到更大的世界。
快手说,拥抱每一种生活。
总之都是希望大家走出去。
多出去,不要在一个小圈子里做着蜗角之争。
每天在网上跟人杠,15分钟就够了,再多就浪费自己的生命。
最后,欢迎你们去关注我表妹,快手号6667897。
成为翻跟头资深十级评论员,特级生活观察者。
生活无限可能,一起翻跟头。 (视频

 

 

【3】@HMS_XIN 

#如果快乐太难 那我愿你平安# 昨晚和一位做疫苗的上市公司高管吃饭,席间不可避免的就聊到一些与新冠疫苗研发相关的话题,饭局顿时变成了一个seminar,于是乎,我快速总结了一下,发出来给你们看看:

1. 新冠病毒兼有【流感】/【SARS】和【乙肝】与【HIV】的特性 —— 可以通过空气、血液/母婴进行传播,感染下呼吸道脏器,并可以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2. 之前席卷纽约的新冠疫情,我们发现很多确诊的年轻人都是走着进入急诊,12-24小时内,病情却急剧恶化并导致多脏器功能发生障碍或衰竭,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細胞因子导致形成的免疫风暴,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我们(倾向于)认为是病毒在患者身上发生了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抗体依赖增强】)效应,且这部分患者比例不低,相关结果会在近期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

3.「关于ADE效应的快速科普」:ADE指的是当针对A型病毒的抗体一旦针对B型病毒,不仅不会对B病毒起到任何中和/抵抗作用,反而会成为B病毒的帮凶,与它结合形成【Antigen-Antibody Complex,抗原-抗体复合物】,增加其毒性,使其更容易与白細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并进入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攻击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cytokines),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休克;同时影响凝血功能,引发胃肠出血等症状。ADE效应目前也被认为是导致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登革出血热)和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登革热休克症候群)的主要原因。

4. 我们依然认为灭活型的疫苗,安全性最高,且(我们倾向于认为)其保护效果会更好,至于保护时间,大概率是在半年左右。

5. 基于腺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研发(国内以陈薇院士为代表),保护效果和保护时长,都很堪忧。(八卦:陈薇院士之前的成名作就是用腺病毒载体技术来研发埃博拉疫苗,但最后研制出来的埃博拉疫苗并没能进入世卫的采购清单,陈薇院士团队的对外口径是说由于二期研究结束后非洲埃博拉疫情也结束了,所以没有进行三期,但圈内其实都知道,是因为她们做出来的疫苗免疫原性堪忧,尤其是体液免疫结果很差。)

6. 其他技术手段,比如简单粗暴,直接把疫苗图纸注入人体,让人体细胞用这段外来图纸合成疫苗成分的mRNA技术,其保护效果和保护时长也是未知。关于mRNA的极为诱人的碾压性的技术先进性,我多说两句:就像一根链条,我们把预防A病、B病、C病……的mRNA片段直接串在一起,做成一条长链,这就成了多联疫苗。接种这种多联mRNA疫苗就可以预防N种疾病,疫苗的研制和预防接种都将变得异常的简单高效,简直就是疫苗的革命性技术。目前mRNA疫苗最大的缺点是容易降解,稳定性不高,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接种1剂,mRNA疫苗仍然需要间隔1个月接种两剂。由于ADE效应的存在,如何解决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的ADE效应,目前是难点,导致目前的新冠mRNA疫苗研发工作进度缓慢,困难重重。

基本就这么多,你们看明白了么?

 

 

【4】1976年,德国教育机构和教育家齐聚博特斯巴赫小镇,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教育的最低共识——《博特斯巴赫共识》。该共识包含了三个重要原则:第一,禁止灌输;第二,保持争议;第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维护个体利益的能力。

 

【5】@于三羊鲜声 

张桂梅老师这几句话,对于理解"填鸭式教育"、"小镇做题"模式在我国现有发展阶段,对教育公平性的必要性,非常重要:

1、都说输在起跑线上,她们是连起跑线都没摸着,她们父母连起跑线在哪儿都没摸着

2、教育问题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像城里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国幅员辽阔,想接受同等教育,根本不可能。

3、我追求的是教育公平

4、张老师评价一些评论(例如"给她机会就可以了,考得出去考不出去无所谓"、"吃饭时间太少了,休息少了,对学生成长不利"、"时代不同了,不用男女分开"):他不了解山里孩子的情况,按他们说的,一个都考不出去。

5、我们的确是填鸭式教育,但是她基础太差,理解不了。抠的越紧,成绩越好,你不这么做是救不了她们的。靠着这种填鸭式的、耗时间的撵上他们那种十几年不懈的那么学的(城里的学生)

==============

张老师说,她大姐去世的时候,没人告诉她,是她做了一个梦,然后赶紧打电话问才知道。

这其实体现出她为了这个学校,已经无法维持和经营原有的社会网络——忘我,代价是巨大的。

=============
张老师说,毕业了就别再回(学校)来了,被这么沉重的包袱干什么。老师留恋起飞的地方,我们培养她们没有意义。

这是做老师的最高境界了

 

 

【6】陈生大王 

罗翔律师被狙击,papi酱回应网络争议,其实本质都是一件事。如今网络上有一群朋友,沉迷于四处揪斗。只要你说话,他们就想让你伏法认罪。
并非风声太紧,什么都不好批评,只好相互批评。他们是真的迷恋这种战斗感。为了正义,为了道德净化,为了撕破你的假面具,战斗,成功地激起了他们某种想入非非的高尚感情。
这种战斗欲并不舍近求远,随时随地,症状就能发作,对国外的事情怒不可遏,对身边的受害者百般挑剔。可谓非常忙碌。
战斗带来的,是畅快的释放感、正义感,身在集体的安全感,甚至还有一丝丝神圣的悲情,又迷人又免费。寻找敌人,捏造敌人,成为了他们彼此的粘合剂与安慰剂。
你以为他们是孩子,结果他们是疯子。最可怕的是,只要疯子们足够人多势众,就真的能把你推下深渊。

 

 

 

 

知道罗翔,是因为他讲课的视频,娱乐性和专业性兼备。继而关注了他微博,然后他说的一些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发了一条和他有关的微博,微博下就有人留言说,罗翔为了安全考虑,已经不太接刑事辩护的案子了。哦,挺好,我觉得。然后他昨天发了条读书笔记引发风波,导致的后果是他表示暂时不更新微博了。我不知道罗翔现在还在更新讲课视频没有,但我觉得照这个趋势,视频迟早也是要停的。于是,我们就见证了一个本来以发声为工作的律师,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成不接案子不发微博不讲课的哑巴的。或许,我们应该在所有曾于我们有益的人和事消失时都说一声"谢谢我曾遇见你",但是转念一想,有多少本应被我们遇见,能够触动甚至是改变我们的人和事却在这个宇宙中从未出现过呢?在这个法律知识缺失法制意识淡漠的地方,又少了一个可以启发人们的灯塔,这不是我或者是某个人的损失,这是所有人的损失,也让所有人面临的危险又多了一点点。当律师变成哑巴,当记者变成传声筒,当医生为中医站台,我是真觉得,这种局面蛮危险的。

 

【7】阑夕

吴晓波说他自从上次直播带货翻车之后学聪明了,再做选品时都会挑那些自带经销商网络的商家,然后由品牌方动员渠道来做转售,让他们的顾客进入直播间下单,于是销售额一下子就爆炸了,再也不会有只卖掉15罐奶粉的事故出现了。

这和董明珠发动经销商到她的直播间进货有些类似,账面肯定好看,但是没有一分钱是增量,全都是在消化存量,无非是把传统场景里的销售行为强行转移到直播间里,然后看着屡创新高的交易数字,满心都是转型成功的喜悦。

业内倒是对这种「为了直播而直播」的作派见怪不怪了,毕竟大潮已至,做零售的老板们都焦虑得不行,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上船的,对于那些半身泡在水里的企业,安慰剂有一支算一支,永远都是不嫌多的。

 

【8】@愁容骑士典当记

刚刷到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然后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无奈,真的就是无奈,无论怎么叮嘱,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去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们辛辛苦苦修修补补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了,家长一句话,前功尽弃。

就算是已经确诊抑郁症,医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这些家长还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打压孩子,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即使是那个孩子真的在看书,家长也能扭曲成她是在假看书假装用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那么难吗?承认孩子优秀有那么难吗?孩子犯了什么弥天大错要被这样看待?我真的鬼火冒,明明是自己生的,却好像是仇人在世一样,嘴里永远在用最恶毒刻薄的话摧毁她,然后又问,你为什么不听话?

这些家长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想死,就是因为你啊,因为这愚蠢的"教育",把他们的自信一点一点消耗掉,磨灭掉,每天每天被否定着,甚至连得抑郁症都会被说成是装病,就是不想上学不想做事,在这种环境下,确实死了比活着更舒坦,不是吗。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9】冷知识bot 

电影中出现"人整个陷入岩浆"的画面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岩浆粘稠,其密度大概是人体的3倍,人不会陷入熔岩内部,只会浮在岩浆的表面。
据测定,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400℃之间,如果整个人掉入岩浆中,人并不会立刻死亡,首先会受到严重灼伤,神经末梢会遭到破坏,而且皮下脂肪会被煮沸,然后全身体液沸腾,体温急剧升高将肺部烧坏,其他内脏丧失功能,失去意识直至死亡。

 

【10】@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契诃夫说:"在写盗马贼时,没有必要也写上:偷马是不对的。"但是感觉全世界的创作都越来越喜欢这件事了,一定要表明态度:偷马是不对的。

 

【11】潦倒文人路边美食达人朱学东 

午夜读完第三帝国三部曲,一个崛起的好斗而失去了正确自我评估的近代国家(俾斯麦是有精明的自我评估能力的)在挑起的战争失败后,如何在怨恨以及对怨恨的错误归因中怀着复仇的心,摧毁了一个并没有凝聚力的共和国和司法体系,保守主义如何放任纵容支持纳粹夺权,并一步步让体面人噤声,对消灭所谓异类(犹太人)的噤声和支持,以及对崛起复兴乃至复仇的渴望,让希特勒和纳粹几无反对地领导第三帝国走上了不归之路,不仅对他们塑造的敌人,也给自己,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灾难和损害,也将人性中最卑劣最残暴的破坏和仇恨因素呈现得淋漓尽致。
埃文斯在书最后说,第三帝国的实体已经湮没在历史中,但是第三帝国并不会彻底消失……
残忍,恐惧,愤怒,悲伤甚至绝望的情绪会笼罩你的阅读过程,如果你还是人的话。
强烈推荐。

 

【12】人们"困在系统里",又互相抚慰

 

【13】_Aleksandr_ 

安多地区跑了几天,得到六首民歌

 

【14】#2020LensCulture#
十佳评委选择奖:《由内向外观望》
评选者:拉尔斯·波林(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理事长)
摄影:朱莉娅·富勒顿-巴顿(英国)
作者在该组作品中同样选择了疫情期间的隔离生活作为主题,但不同于深度较浅的单纯记录,作者在该组作品中以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在内部空间中对于外部世界的渴望,以此来强调隔离生活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并成功吸引了读者的共鸣。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