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89】各路专家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和现实社会的言论合集

dasheng @ 2022年08月28日  浮世汇

【1】庄时利和 

【超长微博】死亡数超过重症数,解析日本第七波疫情

最近微博的热搜话题之一是,「日本14家医院发出血色警告:医疗系统陷入崩溃 疫情已达灾难级别」。
我从2020年3月份就写过日本的疫情,包括日本的防疫体系、每一波疫情分析以及日本的疫苗和药物情况。这几天也有一些朋友让我说说日本的这一波疫情,我拖拖拉拉终于写完了。
这一篇会有点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

先说一下日本这一波的情况。

目前日本的主要变异体是Omicron BA.5,单日新增感染病例22万(8月21日数据),单日新增死亡病例226人(图1 & 图2)。

这边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首先,日本的单日新增感染可能会继续增高。因为日本的8月中旬有盂兰盆节,是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很多日本人会在这段时间选择休假,回老家探亲祭祖(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我们的清明节)。而今年的盂兰盆节是疫情三年以来首次没有限制行动的,因此全日本的人员流动非常高(新干线乘坐人数大约是去年同期的2倍),这个过程加速了新冠病毒的传播。
其次,日本的单日新增死亡也没有达到最高峰。按照以往几波疫情的经验,死亡病例的高峰略微滞后于感染病例高峰,因此不能按照瞬时的数据计算出病死率。根据之前由于第七波感染病例数远超第六波,因此单日新增死亡再翻一倍也是很有可能的。
(关于「死亡人数」这个话题,我们后面还会详细探讨)
准确的数据,应当等到这一波平息之后才可以统计(可能要到九月底十月初),目前都只是估测。

所以有一个问题就来了,日本这一波疫情为什么这么严重?
根据厚生劳动省顾问委员会的观点,可能原因有以下四个
-随着时间推移,疫苗预防感染的保护力下降;
-BA.5;
-人员流动增加;
-使用空调导致通风减少。
后面两个很好理解,这里主要说说前两个,关于疫苗和变异体。
图3是关于日本和美国、英国的感染人数对比。以美国为例,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美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疫情巨浪。在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双重加持下,根据估计,目前美国有至少80%的人对Omicron有某种程度的免疫。
这一点同样出现在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上。



但是日本则不一样,根据日本今年2月份的一项调查,当时N蛋白抗体阳性率4.2%(图4)(注:日本接种的是mRNA疫苗,不含N蛋白抗原,因此N蛋白抗体阳性可视为被病毒感染过)。也就是即便在以Omicron为主的第六波疫情当中,相比于欧美国家,日本的自然感染人数也并不多。


由于目前接种的疫苗仍然是针对原始毒株设计的,因此预防Omicron感染的保护力很有限,即便是三针接种(但对于预防重症仍然有较高保护力)。而目前研究显示,既往Omicron(BA.1或BA.2)感染,对于预防BA.4/5感染的有效率高达80%(图5)。
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既往Omicron感染越严重的国家,对于BA.4/5的群体免疫水平就越高,反之就是日本现在这种情况了。


此外,日本目前全人群的疫苗完全(两针)接种率的两针接种在80%左右,但这实际上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80岁以上老年人完全接种率超过了95%,很多人在今年二三月份也完成了第三针接种,目前抗体水平已在逐渐下降(图6)。
在抗体水平下降以及既往自然感染带来的免疫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面对更具免疫逃逸能力的BA.5,日本,加之暑期人员流动的大幅增加,日本出现了第七波的疫情巨浪。



而近期关于日本疫情,在微博上流传较多的「京都14家医院发表医疗崩溃声明」,其实我们重点关注两点:
第一:京都的急救医疗系统目前情况如何?
第二:京都这些医院希望人们做什么?
我们先看第二点。在14家医院的声明首页,就写了它们的共同建议:
自らを、そして大切な人を守るために
-不要不急の外出を避けてください
-「マスクなし会話」を避けてください
-3回目のワクチン接種をしてください
翻译过来就是:为了保护重要的人,避免非必要的外出、避免没有戴口罩的交流以及请接种第三针。而在京都府在本月初就发布了一份京都B.A5対策強化宣言,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说明。
实际上这些措施就是再次强调了NPI+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疫情期间反复强调的事情,只不过在这个三年来首个没有行动限制的夏天,在BA.5爆发之下,医疗系统(尤其是急诊)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这几个建议变得更加重要。
和日本其他都道府县一样,京都的感染和医疗系统情况每天都会在官网上进行更新。京都目前的病床利用率是62%(8月25日数据),其中重症病床利用率大约6%(图7)。


京都这一波疫情期间,重症病床利用率的高峰出现在8月9日,达到了27%,但是仍然低于第六波疫情最高的33%。当然就像上面说的,目前病例数还可能会继续上升,因此之后重症病床利用率也有可能会超过第六波峰值。
我们再看看全日本的情况。日本在去年11月时,根据医疗应对紧急性制定了一个分级系统,最低是レベル0,最高是レベル4(Level 0~4)。
比如Leve 2指的是感染人数增加,虽然医疗负担开始出现,但是通过增加病床数量,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适当的护理,是应加强警惕的级别。而都道府县有必要报告目前及预测将来的感染情况和医疗负担,呼吁人们避免高风险活动。而Level 3则值的是为了应对疫情,医疗系统必须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地除了宣布紧急事态和保障更多医疗床位外,在大都市必须限制餐饮行业和一些聚集性活动的时间。
目前日本50个都道府县中,没有Level 3或更高的,绝大多数都还处于Level 2(除了山梨和奈良是Level 1)(图8)。


而日本医疗系统在这两个月确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激增的病例数,还有一方面夏天热浪导致的中暑人数增加。在日本的七八月,平均每个月有750人死于中暑,在6月27日~7月3日这一周,全日本有1.4万人因中暑叫了救护车,而到7月底8月初,每周的这个数字也有超过七千(图9)。


实际上,判断新冠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另外一个可靠办法是看重症急救设施的使用情况。
日本急救医学会和日本集中治疗医学会下属的ECMOnet统计了日本人工呼吸机(包含ECMO)的使用情况。日本新冠患者人工呼吸机的使用高峰来自于第五波疫情,受Delta疫情影响,去年9月份日本单日人工呼吸机的使用件数逼近1000台,而目前单日是182台(图10,日本的接受上限大约是2100台)。
从变化曲线来看,第七波疫情期间新冠患者的单日人工呼吸机使用件数,不太可能超过第五波的水平。



所以,如果同时看日本第七波疫情期间的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的话(图11),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了重症人数。


我们以爱知县的数据为例。今年6月20日至8月15日期间,爱知县共有235例新冠死亡病例,但是同期新冠重症患者数量仅仅增加了35例。虽然说从重症到死亡是有时间差的,但是在两个月时间内,死亡人数达到了重症人数的6倍。
这个现象背后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重症标准存在差异。
这主要是东京都和大阪府这两个大城市。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重症国家标准,COVID-10患者符合使用人工呼吸机、ECMO、进入ICU、进入HCU(High Care Unit,高度监护病房,级别略低于ICU)这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算重症患者;但是大阪和东京在后两个条件上跟国标不同(图12)。


在Delta及之前疫情当中,由于病毒对肺部影响更大,因此很多新冠重症 /危重症患者需要上呼吸机甚至ECMO;但是到了Omicron时代,有很大一部分感染新冠后(或感染前)出现重症的患者并不一定有严重的肺部病变,不需要人工呼吸机,但仍然可能由于其他脏器的严重问题进ICU或HCU。
这就导致使用不同标准的大阪和东京,在Omicron年代的重症统计人数低于使用国标的统计人数,并且,这两个地方还是日本人口最多的城市,因此对于整体数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新冠死亡病例」并不一定是死于新冠。
从日本第五波疫情(Delta)开始,重症率有了显著下降,而新冠死亡病例中直接死因并非新冠的比例开始上升。
以使用国标的奈良县为例,奈良在2020年3月份第一波疫情中,重症率高达6.52%,病死率也高达2.17%,而第七波疫情中这两个数字已经分别下降至0.10%和0.03%(图13 & 图14)。并且在这波疫情中,奈良44%新冠死亡病例的直接死因都并非新冠(图15)。



总而言之,日本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创下新高,医疗系统也正在承受很大的压力。
但是,这些数字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入探析这些因素,才能看到目前疫情的真正影响以及防疫的真正短板,保护更多的生命和生计。我在两年前写日本疫情的时候就有说过,日本这个国家在防疫上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习惯戴口罩、发达的医疗体系等),也有很多劣势(比如很高的人口密度、严重老龄化等),「抄作业」对日本而言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防疫策略并不断优化调整,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原本不被看好的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日本出人意料地完成了这一工作,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达到了很高的接种率,保护了大量的生命。但是,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中和抗体水平下降、初代疫苗对预防当前BA.5感染的保护力有限等诸多严峻问题,而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秋冬季,是否会出现毒力和/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体,目前是个未知数。
去年底我们就说过,Omicron不是大号流感,新冠大流行远没有到结束的程度,但一切总得向前看。还是那句话,无论有没有疫苗,过去所有的大流行最终都会消退,区别只是在于人类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2】南山林雪萍 

天津发展不好传感器,简直"天理难容"。
最近调研天津传感器产业,心里真是着急呀。
传感器是智能世界的五官感官,虽然产业小,但绝对高端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哪个也离不开它。
传感器作为仪表的上游,与仪表的关系紧密相连,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的一次仪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传感器。
而天津曾经是中国仪表的四大基地之一。天津仪表曾经红得发紫,类似值得骄傲的事情天津有太多了,不过都是往事如烟。现在的中环天仪,是在原天津仪表集团的基础上重组而来。流量计、物位计、调节阀都在做。可惜,并没有给本地的传感器注入太多。
如今天津的传感器,可以说是日渐掉落。国内企业就剩下天津宜科的光电传感器和编码器,还比较成规模。其他都是比较小的企业。
可是,天津曾经是欧洲认定"传感器之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图尔克、海德汉、西特传感器,都在这里落地。后来美国丹纳赫收购了德国亨斯特勒之后,也在这里落下。
然而,天津在随后传感器产业大发展的二十年,硬是把这个产业给做没了。当然,也不说这个了,天津丢掉的产业腹地多了去了,摩托罗拉、三星工厂曾经如王者一样的存在,使得天津是中国信息产业基地最牛的地方,堪比现在的深圳手机产业,不也是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
现在就说说,天津怎么把传感器这块阵地给夺回来吧。
要说发展传感器,天津的产业链配套实在是太成熟了。一抓一大把。
河北黄骅有电路板基地,给传感器提供电路板简直是小菜一碟;而在沧州,则有着非常的五金件加工基础,机加和模具,都很厉害。这些企业长期给海尔配套,都已经很适应高品质标准。
而天津津南有注塑机基地,这可以是以前天津汽车产业基地留下的工业根基。别忘了,赫赫有名的天津夏利曾经一度带动汽车产业群的腾飞——可惜,是可以忘记了。烟消云散,不过20年。
但是,这种主机厂所留下的配套厂,却是顽强地活下来。这里注塑和模具都有,而减震器甚至都是给特斯拉配套。生命力犹在。
传感器的金属件需要电镀,静海就有电镀产业园。电镀是令人讨厌的产业,污染太重,但几乎所有工业品锃亮的外观又离不开它。浙江制笔之乡桐庐分水镇,五金无法很好地为圆珠笔配套,成为一大遗憾。原因就是这里的电镀产业无法发展,也限制了它的圆珠笔高端化发展。天津以前的电镀也是脏乱差,而现在天津市投资20亿元的静海区中旺镇的"电镀基地",已经成为京津冀绿色表面处理的示范区。
至于通信与模块,更不用担心。天津电缆总厂作为最早的老厂,已经倒了,但重生的树木已经遍布各处。天津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天津电缆厂,都可以为传感器提供很好的通讯线缆。
对,还差芯片封装。有的传感器需要芯片代工。
莫怕莫慌,抬手就来。中芯国际,在天津有工厂的时间已经有20年。2018年12月底,中芯国际二期项目都已经竣工投产。从0.35微米-90纳米的各类芯片制造工艺都是非常齐全,总产能稳定在6万片/月。跟它在嘉兴的新厂,不相上下。
天津要发展传感器,资源配置是天生的。传感器的供应链,如此强健,完全可以成为打通天津和河北的供应链网络,再加上北京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制高点。直截了当,毫无障碍。
天津的人才输送,也没有问题。天津大学的精仪与光电学院,是全国最牛的仪表和传感器的院系之一。天大出来了很多仪表公司,与天大精仪的技术一脉相承。而且,这种技术源头的清流,至今仍然涓涓长流。而天津科技大学,则可提供电子电路方面的人才。天津的大学,可以有很多储备。
那么,天津差什么?
于是,事情的真相开始辣眼睛。
第一不用说,营商环境差。德国海德汉一开始打算在天津建立工厂,但最后还是去了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园,只把总部留在天津。
来自天大系的讯尔仪表公司,即使在天津创立多年,仍然在2019年去河北省沧州青县建厂。如果天津政策、用工好,为什么不留在天津?海泰工业园区有几家传感器公司,连厂房资格都不具备,根本没有人关注企业的心声。无锡、常州等地传感器大发展,当地的县长那可是陪着企业家到处跑,中午就在马路边吃地摊。这种亲民吃相,很多北方城市官员做不来——他们另有排场。
第二是人才缺乏。天津现在有50多高校,大学生很多。跟南京的大学毕业生,总数量差不多。但是,南京市大学毕业生很多留下来了,去南京或者去苏州。而天津名校的毕业生,则基本都离开了天津。优秀人才留在本地,没有好的产业,留下做啥?
传感器是一个产业链不长、资产不重、研发密集型的产业,非常适合天津这样的城市。它可以承接北京的传感器、外用河北的制造基地,嫁接本地强大的人才,一举多得。
而且天津有天地伟业这样的全球安防Top10,天津九安医疗电子的印钞票之王、中环仪表等下游企业,这些龙头用户,对上游传感器,极具拉动力。
如果天津传感器发展的好,自然就可以留下天大、南开等大学培养的人才。这才能人丁兴旺,固市之本。
天津这几年连连搞什么工业APP大赛,花费数百万资金不知何为,却任由传感器金矿山风吹雨打随风流失,真是令人感慨。
可能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政府。如果二十年前天津发展传感器是天造地设,经过二十年的恶化,现在已经不得不重新培育良田,规划需要开始。但还有机会。
这两年,郑州开始打造"传感器谷",借助于上市公司汉威仪表与传感器,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开始有模有样。这两天郑州开的感器大会,也是群贤毕至,人声鼎沸。这是人气,这样才是发展地区产业的样子。对于正在下滑,没有好资源的城市,只有以制造业为本,才能吸引本地人才。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产业链配套,带动就业,大大利好本地民生。
我就想不通。一把好牌,个个不是A就是K,天津为什么不能好好发展传感器。万事俱备,依然西北杆子风饿着吹。哎,不服[悲伤]#产业集群第二春# 



【3】庄时利和 

简单说一下女排姑娘戴N95打比赛这事儿。
1. 两年多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过NPI(非药物干预措施)在控制病毒传播方面的重要性,而NPI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戴口罩。
2. 运动中戴口罩这事儿存在争议,之前美国、巴西女排也戴口罩打过比赛。美国一些州有段时间要求在室内比赛中所有人必须佩戴口罩,包括运动员、教练和观众等。
3. 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戴口罩运动显然会提高心肺负担,尤其是在汗水浸湿口罩之后。口罩本身会提高呼气和吸气阻力,一般普通口罩的吸气阻力≤150pa,而N95的吸气阻力≤350pa。
有些研究表明使用N95时空气交换量会下降37%,有些研究表明运动时佩戴N95会提高血压收缩压,降低血氧饱和度等。但运动期间戴口罩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没有非常确切的结论,取决于具体的运动、运动时长、口罩类型以及每个人对低氧/ 高二氧化碳的耐受情况等诸多因素。
4. 在2020年时曾出现中学生戴口罩跑步时猝死的消息,后来各地都出台规定,在户外体育锻炼,在保持人员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尤其是在长跑等运动时不得戴口罩。
5. 当然,像女排亚洲杯这样的国际重大赛事,考虑因素也更复杂,包括某些运动员出现感染后不让参赛对于整只队伍的影响等。
在小组赛的前几场比赛中,实力强大的中国女排以3-0、3-2、3-0的比分先后击败了韩国、越南和菲律宾女排,所以在对战伊朗女排之前已经晋级八强了。前面几场女排姑娘们在比赛时都没有戴口罩,但最后一场可能处于避免感染的考虑,因此都选择了戴口罩,结果第一局比赛以24-26惜败伊朗。而第二场开始大部分女排姑娘们都摘掉了口罩(替补队员继续佩戴),干净利落地赢下了三局,晋级八强。
但是考虑到健康风险以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后续比赛不应该戴口罩参赛,尤其是N95这种呼吸阻力很大的口罩。



【4】小黑夜之睛 :深圳摇号产业链黑幕 老百姓的信仰彻底崩塌[怒] 


【5】李怀印Li_Huaiyin 

在读《夏鼐日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革后期把知识分子从五七干校(俗称牛棚)解放前后组织上对他所下的结论:"夏鼐是一个有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错误的好人"。夏鼐在五六十年代繁忙的领导工作中,一直抽空读英文学术专著,说他有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名副其实,说他是"好人",也没有错!



【6】DK在北京 

给大家讲讲「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怎么来的。1987年卡雷拉斯正处在事业快速上升期,但得了急性白血病,生还可能很小但经过艰苦的治疗最终治愈了。此后卡雷拉斯重新开始回到舞台,还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际白血病基金会。
1990 年一位意大利的制作人 Mario Dradi 以为基金会筹款的名义,邀请到帕瓦罗蒂和多明戈入伙,共同举办慈善音乐会。音乐会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决赛前夜在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遗迹内举行,大获成功。之后「The Three Tenors」就作为一个品牌保留了下来。
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私交很好而且都是足球迷(老帕是尤文球迷,年轻时曾想当职业球员,断过一次腿以后才改行学美声的,多明戈是皇马球迷,卡雷拉斯是巴萨球迷),所以「The Three Tenors」和足球界的关系非常密切(你猜他们首场演出为什么安排在90年世界杯前夜的罗马)。而且此后的三届世界杯(美国、法国、韩日)期间,他们三人都会在大型体育场举办音乐会。与国际足联的合作让「Three Tenors」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当然他们也提升了世界杯的 big,共赢嘛),是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案例。
「Three Tenors」的声望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了高峰,他们在96-97年举办了真·世界巡回演唱会(足迹遍布伦敦纽约维也纳东京墨尔本慕尼黑多伦多迈阿密巴塞罗那等),之后商业价值(票房)开始下降,2003年举办了最后一场演出后他们就没有再合作演出过。
这三位歌唱家在各种场合下打出的名头都是「The Three Tenors」,不管谁来翻译也都是「三位男高音」,完全没有「三大男高音」的意思,不知道国内的译者是怎么附会成「三大」的(估计是国内代理商给捧的吧)。帕瓦罗蒂当然是上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男高音演唱家之一,但把多明戈和卡雷拉捧成「世界三大男高音」多少还是会对公众有误导的。
当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闯荡江湖,固然需要有实力,但是有故事(让人感动)、有人脉(老大买账)、有创意(合开音乐会)、有关系(搭上FIFA),才能让你走上世界的巅峰。



【7】吴志硕 

我这辈子看过很多电影,可能是正常观众的十倍不止。因此毁三观的电影也看过很多。
但是你要是问我这辈子看过的最毁三观的电影是哪部?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莫比乌斯》。
是的,《莫比乌斯》的情节毁三观的程度超越了我看过的所有电影,更神奇的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一句连台词都没有。
也许你会问,一句台词都没有,那你看的是不是上世纪初的默片啊。
根本不是。
这部电影是上映于2013年的电影。
但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的奇妙之处,没有一句台词,却能让你从头到尾看完完全不觉得闷,甚至你还能清晰地知道导演在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印象深刻,因为这部电影的故事实在是太奇葩了。
这部电影的情节可以说是毫无逻辑可言,但又让你觉得这个故事放在它所营造的这个世界观体系下又很有逻辑。
这片本质上是一部严肃题材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文艺片,但观影过程中却让能让人从头笑到尾。
而更诡异的是,片中的笑点完全不属于任何一种喜剧类型。不是黑色幽默,也不是无厘头搞怪,更不是低俗喜剧那种按头笑,事实上根本不是喜剧啊。
但是怎么就那么好笑呢?
好笑到我经常跟朋友讲述这部电影的情节,朋友被逗得笑得直不起腰。
好笑到我每次想起电影里的情节就莫名其妙的觉得好笑。
但仔细想想这真的不是一部搞笑片啊。
我把这部电影称之为影史上的一朵璀璨奇葩。
而且这部电影的导演还是韩国已故的著名导演金基德大师。
说了这么多云里雾里的,不如来点干货。
接下来我就尽量用一段简单明了的文字来给大家讲一下这部可以说是影史上一朵璀璨奇葩的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请注意,我发誓,接下来我的要讲的故事没有一个字是我编的(因为我跟很多人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我编的。),真的就是电影里的情节。
虽然你会不信是什么样的编剧能写出的这样的剧本。
虽然你会不信是什么样的投资方会投资这样故事的电影。
但这真的就是电影里的内容。
注:由于整部影片一句台词都没有,所以里面的角色也都没有名字,我就用称谓代替,能看懂就行。叙述的过程中我会以加括号的方式吐槽情节,因为我实在忍不住想吐槽。
故事开篇,妻子发现丈夫出轨了,于是恼凶成怒,就拿了把刀,试图割掉丈夫的JJ,但是妻子打不过丈夫,反而被丈夫打了一顿。
接下来妻子就想,丈夫的JJ割不掉,就割儿子的JJ。(搞不懂这是什么逻辑。)
儿子的JJ被成功割掉后丈夫看到了这一幕,又把打了妻子一顿,并问妻子索要儿子的JJ。(可能是想给儿子接回去。)
结果妻子就把儿子的JJ吃了,之后逃之夭夭。
丈夫赶紧送儿子去医院,虽然经过抢救后的儿子保住了命,但是没保住命根子。
父亲(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丈夫,)看到这一切十分痛苦,觉得都是自己出轨害得儿子没有了JJ,而害了自己出轨的是自己的JJ,于是冤有头债有主,父亲就拿起枪,想用枪把自己的JJ枪毙了。
但是他最终还是不忍心。于是就跑去医院,把自己的JJ给割了,并冷冻起来。想着以后移植技术成熟了,就移植给儿子。
儿子去上学,在上厕所的时候被同学发现没有JJ,于是就被同学们疯狂嘲笑,甚至欺负。
之后儿子去找杂货店老板娘,没想到老板娘主动投怀送抱,要跟他发生关系。
但进行到一半,儿子突然想到自己没有JJ的事情,只能作罢离开了。
儿子遇到在学校里经常欺负他的小混混,小混混们打算脱儿子的裤子,继续嘲笑他没有JJ的事情,结果这时候冲出来一群黑社会,把儿子给救了。
儿子见状随即认了这群黑社会当大哥,这样以后就不会有学校里的小混混敢欺负他没有JJ了。
之后儿子跟着黑社会又去了那个杂货店,黑老大看老板娘长得漂亮,于是就强奸了她,还拉来剩下的混混一起轮奸老板娘。
轮到儿子轮奸的时候,儿子特别尴尬,因为他没有JJ,无法轮奸,但是他又害怕自己没有JJ的事情被老大嘲笑,于是就进屋假装进行了轮奸。结果被轮奸的老板娘一脸疑惑地看着儿子,儿子就跟老板娘使眼色让她一起配合把戏演完,绝对不能让黑老大知道自己没有JJ的事情。
后来因为参与了轮奸,儿子也被当做轮奸犯和其他黑社会一起被抓紧了警局。
父亲来了,就跟警察解释,说他儿子不可能参与轮奸,因为他儿子没有JJ。
警察不信,父亲就要当众脱掉儿子的裤子给警察证明。
儿子一看父亲要脱裤子,心想自己没有JJ的事情被大家看见多丢脸,于是就把父亲狠狠揍了一顿。
警察上前阻拦,不顾儿子的挣扎,跟父亲一起合力脱下了儿子的裤子。
结果所有人都看见了儿子没有JJ,大家就一起嘲笑儿子。
之后儿子还是因为参与了轮奸事件,以轮奸未遂的名义被判了半年。
儿子在监狱里的日子特别难熬,别的犯人还可以靠打飞机或者是搞基消磨时间,但是他连JJ都没有,什么都做不了。
于是父亲就在家里上网查询如何能让没有JJ的人得到快感。
结果还真的查到了。
方法是:当人疼痛到极致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快感,这种快感类似XX的快感。因为其实整个身体都是一个JJ。
父亲就自己做实验亲测一下,果然有效。他用石头疯狂摩擦自己的身体,摩擦到血肉模糊继续摩擦,疼痛达到了极致,父亲也达到了高潮。
于是父亲就写信把这个获得快感的方法告诉了儿子。
儿子在狱中找了一块石头,按照父亲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疯狂摩擦,摩擦的血肉模糊的时候果然也感觉到了同样的快感。
于是接下来儿子就在监狱里天天摩擦自己。
而父亲也没有JJ,父亲就天天在家中摩擦自己。
就这样父子俩都获得了久违的快感。
终于到了儿子出狱的时候,父亲来接儿子,还送给儿子一块摩擦身体专用石头,儿子看着父亲害羞地笑了。
但是老靠摩擦身体的方式也不是个办法,太损伤身体了。
儿子和父亲就上网,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获得快感。
没想到他们查到一家医院,可以移植JJ,父亲想到自己有冷冻JJ可以移植给儿子。
但是他们又发现,近亲之间是不能移植JJ的,必须要找外人移植。(父亲的JJ白割了。)
眼看重新拥有JJ的希望就要落空,儿子不甘心,于是心生一计。
他去到杂货铺,找到老板娘,告诉老板娘,他们可以强强联合,抢夺强奸她的黑老大的JJ,这样自己就有了JJ,而老板娘也能报仇了。形成双赢的局面。
两人一拍即合。
之后老板娘提出要和儿子XX,但是儿子没有JJ无法XX,于是就把自己获得快感的方法告诉了老板娘,于是老板娘就用刀疯狂的捅自己的非致命部位,以让自己体会到疼痛到极致的快感。而为了老板娘也能获得快感,儿子就帮老板娘爱抚亲吻。就这样儿子和老板娘都获得了高潮。(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爱抚亲吻,一个拿刀使劲捅,那画面简直毁三观到,不忍直视。)
等到黑老大出狱的日子,老板娘和儿子的计划开始了。
老板娘负责勾引老大,把老大骗回自己家,正当老大脱下裤子要跟老板娘发生关系的时候,老板娘看准时机,手起刀落,老大的jj瞬间被割了下来,之后把割下来的JJ丢了一边,这时候早已藏在门后的儿子,急忙冲上前捡起老大的JJ,如获至宝一般捧在手里,撒腿就跑。
老大见儿子拿着自己JJ跑了,于是就疯狂追逐。
终于老大在一个路口追上了儿子。
儿子和老大疯狂扭打在一起,这时候两人的目标只有一个——JJ。
两人彼此你争我抢,拼命争抢JJ。
就在他们争抢JJ的时候,儿子一失手,JJ被甩到了马路的中央,这时候一辆卡车驶过,压过了JJ,老大看着自己被压成肉饼的JJ,绝望地抱头痛哭,而儿子的抢夺JJ计划也就此失败。
没有JJ的老大前来找老板娘和儿子报仇,因为自己没有JJ从就无法获得快感了。于是儿子就把自己获得快感的方法告诉了老大,他将刀插入老大非致命部位,拼命抽插,老大疼痛达到了极致,也体会到了快感。于是就放过了他们。
儿子和父亲又一次上网查询,发现了一家医院可以做近亲移植JJ的手术。两人喜出望外。
手术很成功,父亲的JJ终于移植给了儿子,也算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事,可是被移植后的JJ却完全没有反应,即使找到老板娘帮忙依然一动不动,简直是移植了一个寂寞。
(接下来,就是本片的高潮,也是本片最炸裂毁三观的地方。)
过了些日子,一直以来离家出走的母亲竟然回来了,父亲甚至选择了跟她和好,一家人又生活在了一起。
晚上的时候,母亲来找儿子谈心,可谁知这个时候儿子的JJ有了反应,这时候儿子才恍然大悟,原来因为自己用的是父亲的JJ,所以才会对母亲有反应。(看到这里我已经惊呆了!)
父亲不能接受这个混乱的事实,于是就拿刀找儿子,企图重新夺回自己的JJ。
结果母亲出来阻止。父亲没能得逞。
一日母亲脱光了衣服准备和儿子XX,结果被父亲看到了,恼凶成怒的父亲开枪打死了妻子,之后就自杀了。
儿子看到这一切之后,觉得十分痛苦,又觉得一切都是JJ惹得祸,于是拿出枪,对着自己那父亲的JJ开了一枪,把JJ枪毙了,彻底一了百了。
影片结束。
以上便是影片的全部,我发誓,我一个字没编,甚至实际的影片中还有一些毁三观的情节,我做了简化处理,没有完全陈述出来。
这部电影最神奇之处是,它充满了各种常识性错误,但是当你忽略掉所有常识性错误之后,你竟然发现,它的故事情节居然很有逻辑,而且始于JJ,终于JJ,是一个完美闭环故事结构。
这部电影甚至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获得了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新演员男女的双项提名。实在是令人称奇。
现在我把这个史上最毁三观的故事讲给你听,希望你的三观也能毁一毁,之后去毁更多人的三观。



【8】廖庆松:「陈坤厚导演跑来跟我讲说:"孝贤疯了!"我说为什么疯了?他说他都拍远景,甚至有时候一个远景非常远,他也就结束了,特写都不拍,很多细节也不拍,跟侯导说要补一个中景或近景,他都说不必,他很担心这部片子会不会变成为一个很怪的片子。然后我说是不是让我把拷贝先顺剪;那个时候还是照分镜拍的,每个都有板号,不像现在板号不太有特别的意义。我按场次顺起来,大概花了3天,然后我们在大银幕上看。我一看完转头就跟侯导讲:"这电影太屌了!"再一转头,另一个监制就已经到门口去了,所以从此就分道扬镳了。」


【9】硅谷王川 

最重要的一个冗余是时间冗余,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把在不愿意做的事情上耗费的时间尽量压缩到接近于零。
时间冗余的第一个杀手是:浪费时间去辩论,或试图说服认知不同的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时间冗余的第二个杀手,是没有把自己经常要做的一些事情自动化,然后发现自己忘了,又要耗费时间精力再人工干预。
时间冗余的第三个杀手,是没有注重于可以不断多次重复使用,积累的行为;而耗费大量精力在低价值,无法重复利用的行动上。
时间冗余的第四个杀手,是没有勇气和意愿隔断各种低效甚至有伤害性的社交应酬,让一些 sb 随便的接近你的空间,或者允许一些群体的错误风气潜移默化的干扰你的独立思考。
时间冗余的第五个杀手,是没有注意"节制饮食 - 适度运动 - 充足睡眠", 随着年龄增长,各种肩酸背痛,视力下降,神经衰弱,高血糖血脂,心血管等毛病不断加剧,恶性循环,脾气也越发暴戾,迅速滑向老年痴呆,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废人。
时间冗余的第六个杀手,是本来可以花 N 小时把一个事情做得差不多足够好就收手了,硬是要花 3N, 4N 甚至更多倍的时间,仅仅把效益再提高百分之几而已,甚至画蛇添足,多余的努力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美国 95%的共同基金十年的长期回报无法跑赢 sp500 指数,剩下 5%的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一般也就比指数多不到 1%而已)
判断自己"时间冗余"的水平的一个角度是,你如果什么都不做,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像 Rip Van Winkle 一样睡很多年的觉再醒来,你的状况 (财务或者别的方面) 是不是可以维持现状,甚至会变得比现在更好? 如果有哪些地方需要人工干预,是否可以现在就未雨绸缪,把它预先自动设置好?
"时间冗余"并不完全等同于"高效率",另一个角度是当意识到自己的方向是错误的时候,可以迅速调整纠错的能力。如果方向错误,意识到错误后因为各种限制而无法迅速抽身离开,那么不管效率多高,也是枉然。
任何事情,如果不能随时抽身离去,而要时常事必躬亲,是一个潜在的时间上的负资产,是对时间冗余的巨大损害。往往一开始没有在意,出了问题后才意识到代价巨大。




【10】卡卡荷光 

79岁的中国大爷在新西兰看到小男孩可爱,"想起自己的孙子",遂上前捏男孩鸡鸡。
被家长告上法庭之后,出示了"文化背景报告",说"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喜爱的方式"。[二哈][二哈][二哈]
话说,新西兰真的是对华人最友好的地方了。法官采信了"文化背景",没有把大爷驱逐出境。
史前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交汇啊~[二哈][二哈][二哈][doge]


【11】各路专家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和现实社会的言论合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