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 3600,救得了生育率吗?
"非常遗憾,我本人也没有孩子。生不生孩子应该交由个人选择,但我们要为想生孩子的人创造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 —— 安倍晋三 1 生育补贴来了。 规则很简单,每孩每年 3600,直接打银行卡,打到 3 岁。 虽然钱不多,但确实开了个好头。 以前的生育补贴政策,说真的吃相相当难看。 有给房票的,这是暗戳戳地还想多搞点土地财政。 有一孩不补只补二孩三孩的,这是明显抬高门槛,生怕给补多了。 更有甚者只补城市户口,不补农村户口,这是劫贫济富,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次,没有任何套路,就是赤裸裸地 "只要你生,我就打钱"。 一年 3600,说多肯定是不多的,但对于收入一般的小县城,这差不多也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绝对不能说只是毛毛雨。 人口学家梁建章统计过,对于全国后 20% 的低收入家庭来说,将孩子从 0 岁养到 17 岁的平均成本,是 12 万。 那这次补贴,一次性补掉了总额的 9%,这还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 我觉得,至少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讲,这个补贴力度是有意义的。 当然,相对于全国整体平均养育成本(0-17 岁)的 53 万,这点补贴或许有点杯水车薪。但这也有可能只是个开头,更多的补贴,有可能还在路上。 另外,咱们这个补贴力度呢,很明显是在摸着日韩过河。 这次一年 3600,大约是中国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8.7%。 日本 0-3 岁的补贴比例,大概是可支配收入的 10.5%,比我们略高。另外,人家除了 3 岁之前的补贴之外,还有其他林林总总更好的福利。比如咱们是 9 年制义务教育,他们是 12 年制义务教育等等。 当然这也很正常,日本的人均收入,在全球范围都是排的上号的。咱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对比。 而韩国,则是恐怖的 43%。 这也没办法,韩国总人口本来就不多,生育率又是全球倒数第一,再不刺激生育,韩国就要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因为生育率问题而灭国的国家了。 可喜的是,在巨额的刺激补贴之下,韩国的生育率真的在 23 年、24 年出现了触底反弹。虽然还是全球倒数第一,但如果照这个趋势走下去,那么在 26-28 年,韩国就很有希望在生育率上反超我国,荣升全球倒数第二。 这至少说明,巨额补贴刺激生育,这个路子,是走得通的。 2 当然,光补钱可能并不够。 制约生育率的,除了钱,还有闲。 论生育率,咱不行。论卷,咱世界第一。 都说韩国人卷,说韩国人血管里都是冰美式,韩国人的主食是红参糖。这话并没有错。 在发达国家里,韩国人确实是最卷最累的。 但跟我们比,韩国人那就是一群懒汉。 都说美国是最资本主义、最不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地方,但是美国人的工作时长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二。 顺便,其他国家的工作时长不论高低,大方向上都是趋势向下的。这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 但我们,隐隐然还有持续向上的趋势。 而生育率与工作时长,是具有明显负相关关系的: 有专家测算,生孩子需要父母每天增加 2.37 小时的无酬劳劳动时间。 说真的,中国其实手上有点小钱的人并不少。 但有钱的同时还有闲的,那就真的很有限了。 所以,反内卷不光得搞供给侧改革,还得把反内卷落实到劳资关系上。 最起码,从严格落实《劳动法》开始。 像 3 个人拿 4 份工资干 5 个人的活这种情况,要从法律层面尽量杜绝。 3 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是,上头愿意直接给居民端打钱了。 以前,咱们刺激政策的主要方式主要是搞滴灌。 比如给企业批贷款,帮助企业生存。又或者直接搞大型工程,以工代赈。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有好处的。 帮助企业扩张,企业自然就会扩大招聘规模。另外等经济危机过去,没准咱们还能扶植出许多好企业。 搞大型基建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基建水平世界领先,方便的是全国上下所有人民。 但是,这两招现在都不灵了 。 扶植公司,扶植到要搞反内卷。 基建,真正对经济有帮助的项目越来越少,总不能为建而建。 另外,由于种种不能言说的原因,这些刺激政策,最后都会明显扩大贫富差距。 而直接给居民打钱,是有效提振需求的好办法。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生育补贴、看到了新能源车补贴、看到了国补,虽然力度都不能算特别大,但确确实实在将现金流向居民端转移。 在居民杠杆触顶、人均收入难增、全国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认为直接对居民部门进行补贴,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案。 来源:派克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