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即将发布:美版印度造,中国掌控核心供应链

dalao @ 2025年09月10日 科技

苹果公司做了一项大胆的决定 —— 在印度生产供应美国市场的所有 iPhone 17 机型。

外媒援引 Canalys 的数据,称目前美国市场近 80% 的 iPhone 从印度进口,预计上半年是 1860 万台,占比较一年前的 53% 大幅提升。苹果在印度大规模量产新旗舰,释放出明确信号:加大对印度市场的战略投入,重塑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以往,外界多将苹果的 "印度制造" 策略归结为降低对中国大陆制造的依赖,以规避地缘政治和关税风险,却忽视了印度已经发展为一个相对成熟且具备能力的高精度、大规模智能手机制造中心。尤其是 OPPO、vivo、小米等中国手机品牌在当地早已 "征战" 多年,帮助推动了当地智能手机制造产业的不断升级。

很多人调侃 "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也别想带回家",这句话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外商投资确实让印度在产业进化上获得了实质受益。

不过,进化不意味着苹果 All in 印度制造 —— 效率因素是一方面,产能则是另一重考虑。

"东南亚工厂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产能爬坡才能达到中国大陆目前的制造水准," 接近苹果制造业务的资深供应链行业专家王多透露。

此前,印度媒体称销往全球的 iPhone 17 将全部在印度组装制造。对此,王多补充说,"(消息)确实不准确,印度全部产能还无法覆盖全球的需求。"

根据市场机构 Omdia 提供的数据,2024 年苹果 iPhone 的全球出货量为 2.259 亿部,2023 年这一数字则为 2.229 亿部。

内容图片

印度 iPhone 的制造产能迈过 2 亿部这一关口,才有机会接住苹果的来自全球市场的需求。这不仅需要长期的产能规划,更需要苹果供应链的支持。

当然,最终能否达成也要看苹果如何在印度、中国,乃至美国市场之间,统筹规划并分配制造产能;而每一次产能布局的调整,都将直接对苹果的毛利率产生影响。

本文将基于作者长期在 Micromax 等印度通信产业公司任职的经历和观察,深入探讨苹果公司 "重仓印度制造" 的动机、印度的制造生态发展过程,以及这种战略调整对当地经济和全球供应链的意义。

01 苹果的印度造 "机" 之路

2017 年,苹果与纬创合作在印度试产 iPhone SE,在印度落地公司制造多元化的战略,但受制于当时的产业链环境 —— 制造能力不足、供应链不成熟、管理不善等,纬创工厂一度还出现了严重的薪资纠纷,最终致工厂被毁。

行业内部人士向作者透露,苹果在印度的产能布局提升,遵循了一项结构化的多年计划,早期先从基础组装切入,逐步实现新产品投产的完整能力。"在 iPhone 17 的产能提升过程中,苹果引入了中国台湾和日本的专家,部分替代了中国大陆工程师。" 该内部人士补充道。

产量增加的同时,印度组装生产线的技术也在同步提升。

如今,随着塔塔电子、富士康的持续投入,一些生产线引入了自动化精密机器人,也配备了具备机器视觉能力的先进质量控制系统以及精密校准工具,劳动力的制造技能也随着专业培训得到大幅提升,这些都是印度生产高端 iPhone 机型的前提 —— 而这在不到五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成就。

美版 iPhone 17 系列主要在印度的几个供应商的先进厂区投产 —— 塔塔集团霍苏尔工厂、卡纳塔克邦的前纬创工厂、富士康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德文纳哈尔利工厂、和硕金奈工厂。

内容图片

塔塔霍苏尔工厂为全新建设,特点是高自动化率和高良率,主要负责生产 iPhone 17 Pro 机型,也承担了部分工程师技能培训的任务。2023 年,塔塔集团还收购了纬创位于卡纳塔克邦的工厂,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除了全资持有的两座工厂外,塔塔集团还持有和硕旗下生产标准版 iPhone 的金奈工厂的大量股份。

和塔塔一样,富士康也是实现 iPhone 印度制造的另一个重要供应商。

富士康位于班加罗尔机场附近的德文纳哈尔利工厂,现已成为该公司全球第二大工厂。自从苹果推进印度业务扩张以来,富士康已在该工厂投入近 28 亿美元。

一位内部人士指出,印度之所以可以保证全球 20% iPhone 的产能,富士康的德文纳哈尔利工厂至关重要。

彭博社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前的 12 个月,印度制造的 iPhone 总价值达到 220 亿美元,然而在 2025 年 4 月至 7 月印度的 iPhone 出口额就达到 75 亿美元。如果继续保持这一速度,自 2025 年 4 月开始未来的 12 个月,印度制造的 iPhone 总价值将达到 300 亿美元,环比增长超过 36%。

目前塔塔和富士康都在不断增加生产线,并整合更多供应商,以扩大规模满足全球需求。其中富士康还在扩建基础设施,预计短期内其印度工厂的员工数量将增加 30% 以上。富士康正在大量招聘生产经理、质量控制人员和自动化工程师岗位。

02 "抄中国作业" 的好处

2023 年,市场机构 Counterpoint 曾发布报告,称 2014 年至 2022 年,"印度制造" 手机出货量累计突破 20 亿部。同时,到 2022 年,整个印度市场超过 98% 的出货量均为 "印度制造",印度已经成为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印度在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跃进,与一项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PLI)计划有关,该计划为企业提供在印度国内生产产品有增量销售额的奖励。

据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的数据,在政策大力刺激之下,未来几年印度电子产品生产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23%-27%。

产业层面,中国厂商出海印度给当地智能手机制造打了基础,苹果的 "重仓" 则进一步强化其制造能力。

尤其是塔塔集团、富士康在产能上的快速扩张,还将在整个供应商生态系统中引发连锁反应和变革 —— 从事机械加工、零部件制造和精密包装的企业都在投资新技术、扩大产能并获取相关认证,这些举措都将帮助印度在高端零部件制造、测试领域取得进步。

另外,作为制造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也会反过来加强本地制造生态。例如塔塔电子在古吉拉特邦多赫拉投资 110 亿美元建设半导体工厂,可以逐步降低印度对高端零部件的进口依赖,从而建立更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为先进电子产品生产提供支持。

供应链孵化是一种收益,人力培养也是一种收益。

苹果及其合作伙伴针对组装操作员、工程师和质量保证专业人员开展了广泛的培训项目,帮助印度工人掌握复杂的制造流程、测试程序和自动化技术 —— 这些都是满足苹果严格质量标准的关键。

目前,苹果印度制造项目已吸纳约 15 万名员工,其中女性员工比例高达 70%–80%,主要承担组装类岗位。组装工人月薪约为 1.5 万卢比(约合人民币 1250 元),并享有免费餐饮、交通和保险等福利。

印度工厂重视招聘女性工人,这与当年美国仙童半导体的策略颇为类似 —— 仙童曾在亚洲建厂时优先招聘女性,认为其细致度适配精密制造且薪资成本更低;当前印度女性劳动力薪资水平低于男性,且组装岗位对细致度的要求,也使得女性员工成为印度 iPhone 工厂的重要力量。

印度媒体 Scroll 曾在报道中提到,尽管工人们普遍反映 iPhone 制造工作节奏快、监管严格,但这份工作仍被视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通过持续的技术导入与人力培训,印度正在逐步掌握从产品设计到规模化量产的全流程管理能力 —— 这项能力在过去几十年几乎由中国大陆独有。

在这一进程中,印度工厂的良率已大幅提升,早期只有 50% 的水平。

除了产业层面的影响,iPhone 在印度的制造也显著拉动了印度经济。数据显示,在 2024 年 3 月至 2025 年 3 月间,苹果在印度的出口额达到 220 亿美元,而在随后的四个月(2025 年 4 月至 7 月)也已实现 75 亿美元。这一扩张创造了数万个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覆盖组装生产、零组件制造、物流管理及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

制造领域涌现的就业机会则推动了厂区周边大型项目的落地,包括住房、交通以及专门用于科技产品出口的专业物流通道建设。

03 制造易,供应链难

从 2025 年初至 4 月份,美版 iPhone 在印度的组装占比已从 53% 提升至 80%,但在高速扩张的背后,印度电子制造业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本土化、成本控制以及外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

一位在苹果供应链内部负责制造管理的资深人士对作者表示,高端零部件(如先进芯片组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短缺问题持续存在,这些零部件大多从东亚进口

这些短缺不仅导致生产延误,还使制造成本提高了约 10%-20%。

内容图片

上述人士表示,若能实现印度本土零部件生态系统的大幅垂直整合,有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进口关税以及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将这些成本降低 5%-15%

根据行业分析师的预估,实现这一目标,未来 5-7 年需要持续投入约 150-200 亿美元,重点用于半导体工厂、精密制造和质量检测能力的建设。

比起搭建一条组装线来说,零部件供应链本地化更加困难。

《苹果在中国》(Apple in China: The Captur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ompany)一书作者帕德里克・麦基曾表示,"来自印度的 iPhone" 仅指最后组装阶段在印度完成,产品的核心供应链依然由中国掌控(如上图核心零部件供应分布)。

相比印度产业界 5-7 年的乐观预估,过去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周期长达 10 年,这也是苹果迟迟无法全部实现 iPhone 手机 "美国制造" 的关键所在。

除了供应链孵化的长周期,iPhone "印度制造" 也未消除苹果在关税方面的不确定性 —— 这种风险随着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税争端持续存在,即便苹果在此之前已经官宣了 6000 亿美元的本土投资计划,支持美国供应链建设。

目前,美国已明确将印度进口的商品由前期加征 25% 的税率提升至 50%,尽管这一政策还未波及到 iPhone 这类商品,但只要争端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就持续存在 —— 在苹果公司承诺 6000 亿美元投资美国本土之前,特朗普一直呼吁苹果不要在印度制造 iPhone,而要回美国。

日前,苹果 2025 财年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在被瑞银分析师问及 "印度制造" 问题时,库克提到了关键的一句,"我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是,要记住我们绝大多数产品都在 232 条款(注:即美国《1962 年贸易扩展法》第 232 条款,旨在基于国家安全审查进口商品)调查范围内"—— 也就是说,苹果的管理层非常明确,作为一家进行全球化布局的公司,产品随时存在 "关税风险"。

按库克的说法,销往美国的 iPhone,绝大部分将在印度制造,Mac、iPad 和 Apple Watch 等产品将在印度制造,而剩余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大多数依旧来自中国。

来源:公众号:腾讯科技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