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客单价跌回十年前,两类门店面临 “生死局”
|
堂食客单价已经下跌至接近 10 年前的水平。 "我们能看到,今年的堂食客单价已经非常接近 2015 年。" 在最近举办的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抛出的一组数据在行业内激起一阵热议。 在人工、房租、食材成本连年上涨的今天,堂食客单价为什么会跌回十年前?当客单价回到 10 年前,市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组数据背后的全貌,远比 "价格战" 更复杂。在供给、消费、平台的多重博弈之下,餐饮行业的新一轮生死洗牌正在进行。 一、谁在拉低堂食客单价? 9.9 元能买一杯果茶咖啡,25 元能吃一荤两素的快餐,这种低价常态如今已经渗透到餐饮行业的各个赛道。 2025 年餐饮堂食客单价的 "十年回归",并非简单的价格倒退,里面既有市场结构性的问题,也和品类趋势、消费趋势的变化息息相关。 首先,2025 年全国餐饮门店数仍然保持着净增长,供给过剩的现象并没有缓解。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 ,截至 2025 年 8 月,全国餐饮门店数量已突破 760 万家,企查查数据则指出,餐饮企业存量高达 1603 万家。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市场根本装不下这么多餐厅。 红餐网专栏作者、豪虾传创始人蒋毅认为,按照中国的人口推算,餐饮市场的合理容量应在三百多万家门店左右,而目前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倍。 当供给端严重过剩,多数门店又缺乏核心获客能力时,"低价抢客" 就成了新店的无奈选择。 王莆中表示,大量新开门店尤其是最近三年扎堆开的新店,让堂食的人均价快速下滑。 原因在于,在这些新增的门店中,快餐、茶饮、咖啡等低客单价品类占比持续攀升,连原本客单价较高的中式正餐、西式正餐赛道,新开门店的客单价也在不断下探。 换句话说,这种低客单品类权重激增,加上高客单品类主动降价的结构性变化,硬生生地将行业堂食客单价均值拖向了 "十年前水平"。 除此之外,餐饮消费需求的重构也在加速堂食客单价的下滑。 近年来,商务宴请这类高端场景需求持续萎缩,日常饱腹、亲友小聚等场景转而成为主流。消费场景的分化,加剧了堂食的价格分层。而这背后更深层的变化则是,消费需求变了。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 ,2024 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已较 2023 年下降,从 50.0% 降至 31.3%。一组更直观的数据是,截至 2025 年 8 月,全国餐饮大盘人均消费已经降至 36.6 元,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7.7%。 消费者更愿意选 "平价又优质" 的餐饮,消费支出也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溢价买单,这种转变也逼着商家调整堂食的定价策略。以前,一桌饭菜买单 300 元属于正常,但现在更多家庭会选择 200 元的 3-4 人餐。 最后,2025 年外卖市场竞争白热化,外卖大战下疯狂的低价补贴,也迫使不少商家跟着做低价堂食套餐,压低堂食客单价以保持竞争力。 二、两类商家面临生死局 表面上看,堂食客单价下跌似乎把所有商家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情况可能相反。 不同商家正在被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比如以新老门店的现状来看,我们将最近三年新开的门店称之为 "新店",它们之中很多在低价红海中成批倒下。而开业 5 年以上的 "老店",又有不少在恐慌中迷失方向,低堂食客单价的影响之下,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 对于还没有稳定客源的大多新开门店而言,压低价格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获客方式。但商业竞争很残酷,低价绝对不是餐饮门店的 "免死金牌"。没有核心能力支撑的低价,本质上就是自毁式入局,从今年的市场现状来看,"低价冲量" 的玩法,无疑加速了大部分门店的死亡。 据公开数据,2023 年,餐饮门店生命周期已经从 2015 年的 2.1 年缩短到 16.9 个月,而据红餐产业研究院预估,这一趋势仍将持续,2025 年餐饮门店平均存续周期或降至 15 个月左右。 走进任何一个美食商圈,你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一年前光顾的店铺早已改头换面;在同一条街上,火锅、烘焙、烧烤等同品类商家扎堆出现,除了血拼价格,似乎别无他法。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门店,最终只能成批倒下。 而与新店的 "先天不足" 相比,老店的陨落或许更让人可惜。 这一部分店铺原本有着前面 5 年、10 年积累起来的 "抗跌资本",却因为陷入业绩下滑的恐慌,主动加入到了这次价格战中,一番 "瞎操作" 过后,反而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优势。 "原本一天卖 10 万降到现在一天卖 5 万其实没有关系,因为业绩下降是全行业的事。原本有抗跌优势,却因为认知误区,盲目降价的老店其实是最惨的。" 蒋毅强调,餐饮老板应该坚守一个底线 —— 千万不要拿刀去捅自己,在进入下一个周期之前,只要能活下去,就应该尽量减少无效动作和反向操作。 在他看来,有积累和基础的老店,绝不应该像新店一样通过疯狂地拉低价格来获客,但很多餐饮老板将生意下滑看得太严重,情急之下的过多 "操作" 比如降价促销、营销推广等,本质上反而动摇了品牌的生存根基。 现在,没有人能精准预测 "价格战" 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供需还不平衡,只要商家还在着急忙慌地 "瞎操作",低价的风潮就停不了。 此外,堂食客单价 "触底反弹" 的希望也很渺茫,餐饮消费已经回归理性,未来的客单价会稳定在 "大家觉得值" 的区间。 餐饮 "躺赚" 的时代,已经过去。 三、破局者逻辑,餐饮商家的生存指南 正如王莆中所说,餐饮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超级性价比时代,这是一个凭真本事吃饭的时代。 消费者对于超级性价比的追求,正在重塑餐饮业。餐饮商家必须比过去几年付出更多的努力、创新、耐心,必须更加重视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的体验。 堂食客单价的下跌并非绝境。破局的关键,在于跳出 "低价依赖" 思维,转向价值竞争。想要突围,不是比谁卖得便宜,而是比谁更能精准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仅靠价格竞底而没有核心竞争力,迟早也会被市场淘汰 —— 因为总有人比你价格更低。 蒋毅建议,有积累的老店不应该像新店一样疯狂降价,而要把 80% 的精力放在守住转化率上,再用 20% 的精力尝试拓新。 "有积累的老板其实都应该思考,在你们家反复消费的这些人到底在乎什么?他们真的是完全在乎价格吗?不一定。如果他们只在乎价格,你一定拼不过那些搞 9 块 9、19 块 9 的。" 蒋毅指出,老店的优势,一定是老顾客认你的味道和品质,而守住他们比抓住新客更加重要。 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余奕宏同样反对盲目降价。他认为,一味 "竞底" 是一条不归路。对餐饮而言,真正的机会在于满足那些追求 "质价比" 的消费者。 在余奕宏看来,商家与其继续向下卷价格,不如向上卷能力、卷效率、卷产品结构和供应链。他分享了一个案例:上海有家中餐店,在听取他的建议后,不仅没有降价,反而将客单价从 100 元涨到 120 元,对标 150-200 元品质的餐厅,结果生意火爆,成了当地品类头部。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在 "2025 中国餐饮品牌节" 上也曾指出,餐饮经营的逻辑已经变了,现在一家餐厅想要获客,首先要让消费者感觉这顿饭就值这个价钱,因为顾客的消费需求并不是在 "降级",而是在 "升级"。"南城香现在的产品结构、改革策略,都是按照消费升级的方式调整。" 据红餐网观察,很多品牌也已经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有奶茶店主打 "现煮茶底",有的火锅品牌将冻品丸滑换成手工现做,虽然价格有一定上涨,但生意更火了,消费者愿意排队等位。归根结底,顾客要的不是更便宜,而是要自己的钱花得更明白、更值得。 结语 堂食客单价跌回十年前,对餐饮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拐点。它彻底戳穿了 "低价就能活" 的假象,也将倒逼更多商家认识到从 "价格内卷" 转向 "价值竞争" 的重要性。 洗牌过后,市场会更清晰,能站稳的,一定是懂长期主义的品牌。毕竟餐饮的核心还是 "复购",思考如何让消费者觉得 "值",才是生意能做长久的关键。 |
- 哔哩哔哩 B 站大会员年卡 + 赠品 96.25 元 一年一..
- 堂食客单价跌回十年前,两类门店面临 “生死局”..
- 各省普涨最低工资,能让打工人的日子更宽裕么?..
- 大家往上多数几代,都富过、达过、显过..
- 目前的老人,如果有退休金领,生活满意度基本上属..
- 起火后续来了!理想承认缺陷,召回 1.14 万辆 ME..
- 美的小米,正面开战
- 如何科学的买官卖官?
- 中国父母,正在养出最胖的一代小孩..
- 祝贺英伟达成为历史上第一家 5 万亿美元市值公司..
- “画大饼” 现在叫 → “空气支票”..
- 白酒信仰崩塌,中国老登喝不动了
- 在美国,正在经历一个历史级的 AI 加速算力 “淘..
- 中国最有钱 100 个人,搞房地产的,内地只剩一个..
- 小城市房价下跌的速度和幅度,真的超出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