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关上的那一刻,我全明白了。大哥钱花了,姑娘见了
@孙志超 sisko:又要到一年一度的 Chinajoy 了。最后一次参加到现在已近十年。当年做游戏时,隔三差五就去,但遗留的印象只剩下热、人多、小龙虾。除此之外,就是图中瞥见的声色犬马。 最早去的时候,跟着大公司大部队走马观花,眼中只有各种游戏;有一年在小公司,和技术大哥前往,目的不再是了解行业,而是推销产品,住最便宜的快捷酒店。大哥住的隔壁房间,过一会就有人敲门,我探头一看,都是年轻姑娘。晚饭时,大哥一一介绍小姑娘们读什么学校、为什么出来赚钱,以及…… 喜欢玩什么游戏。 这是我第一次被震撼。再后来有一年,公司阔气,住外滩的 W 酒店,这次观察到的景象,就洋气和专业多了,SOP 透着一股精细。 它的妙处在于,顶层的酒吧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不需要房卡。这就给了各路人马一个天然的集散地。于是,酒店在客房区和酒吧之间,搞了个类似会议中心的中间层,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缓冲地带。 姑娘们会先到酒吧点杯喝的,然后收到指令,坐电梯下到这个中间层。买家们也从房间下来,就在这儿,像面试一样,进行最后的 "尽职调查"。看得上,就一起上楼,契约达成;看不上,姑娘转头继续喝那杯没喝完的酒,或者消失在夜色里。 整个过程安静高效,甚至有那么点儿商业谈判的仪式感。无人喧哗、无人拉扯,讲究的是契约精神和用户体验。 如果说上海是平台模式,北京讲究的是 p2p 的直接,这是金融街威斯汀留给我的印象,不知现在是否还是如此。 我在一楼电梯厅的沙发上等过人,发现那儿像个舞台,也像个渡口,总能看到些有意思的事。电梯门一开一合,吞吐着各色人等。但总有一群姑娘格外显眼。她们彼此不说话,像是互不相干的孤岛,唯一的动作就是低头划拉着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她们没什么表情的脸。 电梯门 "叮" 的一声打开,走出来的如果是个大姐或者一家子,她们的眼皮都不会抬一下。但只要出来的是个落单的男人,她们的眼神就会像索敌的雷达一样,瞬间锁定。 那是一种极其微妙的的对视。旁人看来,可能就是不经意的邂逅。男的往前走,姑娘起身跟上,没有一句废话,像两个默契多年的老友。然后,他们一起走进另一部电梯,消失在上升的数字里。 并没有什么接来送往,纯粹只是线下验货的最后一步。 我不是说金融街的人的需求就大,别过度解读。我只是说,人也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被精准调度和配置的资源。毕竟,这里是金融街。 在上海,我还住过另一家酒店。那酒店藏在市井深处,大门低调得像个私宅,大隐隐于市。那天下午,大堂里全是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我坐在酒店的中庭喝茶,眼看着一出好戏。 中庭是环形的,我这个位置像个导播台,能监控所有楼层的走廊。没多久,一个接一个的姑娘开始上门,像是外卖小哥在晚高峰集中送餐。她们挨个去敲不同的房门。有的门开了,姑娘被笑着请了进去,一拍即合。有的门开了,里面的大哥摆摆手,似乎是货不对板,姑娘鞠个躬,转身就走。 其中有个房间最有意思。开门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戴金丝眼镜,文质彬彬。姑娘站在门口,身段样貌都是上乘。但男人并没有让她进去的意思,只是隔着半开的门,掏出钱包,数了一沓钱递给她。 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姑娘拿着钱,脸上没什么不高兴,反而像是完成了一个轻松的差事,转身踩着高跟鞋,开开心心地走了。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是什么玩法?这位大哥突然勘破红尘?好奇心驱使下,我坐在那儿继续观察。 大概半个多小时后,一个拖着小行李箱的年轻男人出现在走廊里。他看起来二十出头,很瘦,穿着潮牌,步子很快。他走到那个正人君子的房门前,仔细核对了一下房间号,然后笃笃笃地敲了门。 门几乎是秒开。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把他迎了进去,脸上是我之前没见过的、极其热情的笑容。 门关上的那一刻,我全明白了。大哥钱花了,姑娘见了,证明了自己是个正常的、有能力消费异性的男人。然后,他再把他真正想要的请进门。 你看,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就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有的人是演员,有的人是道具,而他是导演。 至于那个提前拿到钱就离开的姑娘,原来是 NPC 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