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浩 - rosicky311:昨晚快手发新一季度财报,财报最前面提及可灵季度收入已经有 2.5 亿 RMB 且毛利为正,正好赶上这几天美股市场很多人开始探讨 AI 是否有泡沫,简单聊几句: 1、AI 依然还是一个需要烧钱的业务; 无论是美国的科技巨头还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每家企业在 AI 业务上的 CapEX 投入其实自 24 年开始就基本上是每个 Q 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大家关注的要点之一; 这次快手的财报也不意外,快手 CFO 在其回答中特意提及了: 基于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在年中也追加了可灵 AI 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投入,这样预计可灵 AI 相关的 2025 年 Capex 上的投入较年初预算也实现了翻倍。 2、可灵的单季度 2.5 亿 RMB 的收入 按照目前大家常见的观察 AI 类产品的主要衡量指标 ARR 的角度看, 2.5 亿一个 Q 对应全年就是 10 个亿 RMB 约等于 $139m; 这个数字大概能排在什么位置? 可灵目前的 ARR 可以排到全球 AI 产品收入的 TOP20; 在视频生成领域领跑…… 3、毛利为正 最近一段时间,其实行业内大家探讨比较多的是: AI 到底是不是一个大泡沫? 因为大家发现很多哪怕是收入非常靠前的产品,其毛利水平都惨不忍睹; 甚至出现了可能 ARR 破亿甚至几亿美金的 AI 公司,其毛利是负的情况…… 可灵 AI 通过算法模型 codesign,使用定制化全流程推理方案, 在效果无损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推理成本。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看,作为成本最高的板块之一 — 多模态 - 视频生成, 可灵已经做到毛利为正实数不易。 4、AI 驱动主营业务增长 这个逻辑其实在这个季度的各家科技巨头的财报上显现尤其凸显; Google、Meta 都在 AI 驱动自身主营业务 - 广告上增速非常明显,市场也非常买单这一点。 细想下其实也合理,在纯 AI 大模型的技术进展某种程度上已经收敛的大前提下, AI 这项技术对于自身业务的 "增效" 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成为影响市场对于公司信心的主要因素。 这个逻辑也同样适配快手,作为收入占比超过 56% 的线上营销业务, 因为有了 AI 的加持,营销业务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分析师会上,快手 CEO 的原话是: AI 对于快手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的赋能价值正在逐步释放,特别是带来了线上营销和电商业务增长的边际改善, 大模型提高营销素材点击率和转化率,推动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低单位数边际增长。 (美股除了 Palantir 之外涨势最妖的 Applovin 可能是最受益这个逻辑的股票) 5、数字上的结果 收入、利润两位数增长; DAU、MAU、用户总时长继续增长; 快手整体依然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 考虑到快手此前已经积累的体量,这种增长的态势尤其不易; 以及为了给市场更多的信心,在连续盈利 9 个季度之后, 快手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的派息操作,金额达到 20 亿港币…… 写在最后, 在 AI 可能已经是绝对意义共识的 2025 年, 快手这家内容平台公司, 通过可灵强点爆破 + AI 驱动主营业务的打法找到了非常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