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对决:苹果 vs 英伟达
上一篇关于英伟达的问答之后,一直没有继续写。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分析结果到今天仍然适用。 但是,"明天" 也许会有不同。 我们从苹果和英伟达的恩怨聊聊未来可能的变数。 一、市值 对比当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英伟达在过去两年股价的涨幅超过苹果涨幅的 10 倍。 原因很直接,投资者认为苹果错失 AI 浪潮,而苹果也不负众望地保持着弱智拉垮的 Siri,它甚至远远不及小米的小爱同学。 大量的分析文章长期看衰苹果,基本没人认为这两家公司会是对手。 可是事物是动态变化的,也许慢慢开始他们错了呢? 为什么看似山穷水尽的苹果也坚决不买英伟达的 GPU 呢? 这两家公司的矛盾究竟在哪呢? 二、NeXT 我们都知道,乔布斯被踢出苹果后,搞的最有价值的两个成果是 NeXT 操作系统和 Pixar 动画。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个公司都起源于特别前沿设计的硬件。 在 Nvidia 还没出生的 1988 年,乔布斯革命性地引入了摩托罗拉的 DSP 来处理音频甚至科学和工程计算。在 1991 年,NeXT 推出 NeXTdimension 图像处理卡,几乎和 PC 上的 S3 图形加速卡同期出现。而这个 S3 和随后的 3dfx 是启发黄老板创建英伟达的关键。 NeXTdimension 的能力大大超越了 S3,它采用了英特尔一款极具前瞻性的处理器 i860,这是一款 64 位的 RISC 处理器。要知道,又过了近 35 年,安卓才开始普及 64 位 RISC 处理器。 简单地说,乔布斯用了一片比 PC 处理器高级得多的超级芯片来做 NeXT 的图形加速器,这大概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 GPGPU。 三、眼界 顺带的另外一个结论是,当年英特尔先驱们的眼界也远不是今天的拉垮职业经理人可比的。虽然前瞻性的东西失败的概率也很大。 ARM 也是英特尔 RISC 处理器团队发扬光大的,其 XScale 微架构在性能上全面领先于 ARM 自己设计的标准核心 ARM9。 熟悉科技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日落西山的 DEC 旗下的半导体团队,大概对应金庸小说里王重阳 + 达摩祖师的地位。 XScale 脱胎于 DEC 的 StrongARM 团队。乔布斯是干脆打包了大半 Alpha 处理器团队 (PA Semi),成为今天 Apple Silicon 的重要奠基。NVidia 最重要的灵魂架构师 Brian Kelleher,则来自于 DEC 的 MIPS 团队。 我们回过来说 Pixar 公司,其早期的硬件是 Pixar Image Computer,在乔布斯收购后不久上市。这玩意儿的图形处理功能更是恐怖,但因在当时过于强大,所以实在卖不出去(考虑通胀折合今天上百万美元)。 四、矛盾 我们扯了这么远,只是为了表示:乔布斯对图形处理的企图,恐怕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的。 后来的一些八卦说,乔布斯曾和英伟达在专利问题上针锋相对,显然是合情合理的:NeXT 和 Pixar 对英伟达来说是落寞的少林武当。2007~2008 年的 Bump 门质量事件,导致两公司越走越远。其实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苹果一直对别人染指其生态系统非常介意,因为英伟达也是一直通过围栏其生态来获取独占地位的:此前英伟达试图通过芯片组 nForce 200 来裹挟苹果,而 CUDA 正好发布于 Bump 门事件之前。 苹果选择即使放弃桌面科研和游戏市场,也不想被英伟达裹挟。甚至后来苹果自研汽车的团队,据说也是因为不能用英伟达的芯片,导致没有优秀的方案来达到苹果的标准,最终全盘放弃。 五、胶水 在 Apple Silicon 桌面端 M1 发布的前夕,苹果宣布将不再支持 OpenGL,这是英伟达跨平台和各种专业图形软件的基础之一。苹果自己搞了 Metal 和用于科学计算的 MPS 框架,可以说苹果自己支持 AI/ML 软硬一体的东风已经逐渐完备,只差数据中心的芯片了。 苹果要做数据中心芯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胶水粘。 "胶水粘接" 听起来很 low,但这玩意儿绝对是大杀器。简单地说,AMD 靠 Chiplet 胶水战胜了英特尔,苹果靠统一内存胶水性能翻身,英伟达靠 HBM 堆叠胶水带宽一步登天。苹果的大胶水则是 M 系列芯片可以组合拼接成 Max,Ultra 甚至 Ultra Ultra Max,最后再粘上巨大的统一内存甚至 HBM。 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发烧友用几十台 M4 Mac Mini 连接成集群,推理速度比同价位的英伟达平台快得多。而苹果自己在芯片级胶粘,效果会更上层楼。同时,Apple Silicon 因产量大成本极低。 另外有确切消息说,苹果已租用谷歌的 TPU 集群做训练,而由博通代设计的 Baltra 数据中心芯片明年会量产。 这么多方法,还搞不定么。 六、张力 那么关键问题又来了,苹果不需要 CUDA 吗? 答案是,至少在苹果生态里,是不需要的。 我们看其实谷歌也不需要。 今年 GOOG 一直跑输七姐妹的核心原因,是投资者认为 AI 会抢走谷歌赖以生存的广告业务。但这种看法的风向也在变,因为生成式 AI 已经爆发两年多了,谷歌的广告收入却一点都没受影响甚至还节节攀升。同时,谷歌自有 AI 在惨淡的 Bard 开局后迅速翻盘,其综合实力毫无疑问已经是 T1,甚至可能已经是单独领先的 T1。OpenAI 如果不是榜着自身 AI 拉垮的微软和苹果,恐怕生存都是个挑战。 和变不出花来的微软相比,苹果能玩的花可太多了。 评论界嘲笑今年的 WWDC 的 iOS 26 只是发布了个皮肤,但实际上 AI 才是核心中的核心。开发者已经被允许调用 Apple Intelligence,只要这个端侧模型不拉垮,它会爆发恐怖的张力。这将和很多 AI 公司无法找到盈利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七、安卓 基座模型对于财大气粗的公司来说,已经没有什么门槛。 随着技术的进步,端侧模型至少在操作 App、处理多语言对话和基础情感话题上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因为不需要很大的世界知识)。到那时,使用机器人就像今天使用 Apple CarPlay 一样简单。 等等,听起来这些安卓也都可以做到呀,对吗? 是的。但是,最顶尖的安卓也许可以在 NPU 上跑分上一比,苹果因为软硬一体在运行能效、延时、系统集成等综合体验方面仍有明显优势,同时安卓因不同品牌各种分叉和模型定制会导致体验参差不齐。 八、对决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明天会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AI 的战场正在从云端算力的 "军备竞赛",下沉到亿万用户手中的 "体验革命"。 这场巨头的博弈,最终的裁判不是投资者,而是消费者用指尖投出的票。英伟达的 "开发生态" 和苹果的 "应用生态",谁能更好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智能体验?历史尚未给出答案,但我很期待看到这场激动人心的万亿对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捷幡,作者:金捷幡 |
- 随着 AI 的加入,能感觉到现在各个平台的内容质量..
- 居民存款暴跌老百姓的钱都去哪了
- “口碑 10 年最佳” 暑期档,票房只有 2023 年一..
- 国内高端水果价格普遍在跌,原因很简单,就是供应..
- 马云时代正式结束,蚂蚁集团完成权利重构告别 “..
- 东方甄选最新财报,营收从 65 亿跌到 44 亿,净利..
- 男明星居然沦落到去景区打工糊口
- 中国 AI 情趣机器人,“杀” 向全球..
- 上海房产重磅新政!
- 结婚率走低,经济压力不是全部
- 最新的彭博富豪榜名单的前 15 名,很有意思..
- 一位素人苦恼,自己在体制内工作,很喜欢乘公交车..
- “3 个月赔了 10 万”,爆火的生烫牛肉米线,开始..
- 减肥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新加坡小学生霸凌他人被鞭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