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卢浮宫盗窃案真是太精彩了

dalao @ 2025年10月26日 热点

@Joken 是个 runner:《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卢浮宫盗窃案真是太精彩了 The Louvre Heist Is Terrific

一个梦幻般的小罪案,没有人真的受伤。

对全世界来说,这条新闻简直令人震惊,甚至近乎不可理解:四个巴黎人居然在星期天早上起得很早(好吧,是早上九点半)。更令人惊讶的是 —— 他们还抢劫了卢浮宫。

法国人民在得知有两顶王冠、两枚胸针、两条项链,以及一对半耳环被盗后,反应是羞愧与暴怒交织。卢浮宫馆长称这次盗窃是一次 "可怕的失败"。法国总统称其为一次 "袭击"。司法部长更是说,这给法国带来了一个 "糟糕的形象(image terrible)"。这最后一句话不免让人想问:法国人究竟以为全世界是怎么想他们这个六边形国家的?一个未来主义的警察国家,法治严格执行?

实际上,在外人眼里,一对猫一样灵巧的小偷在白天堂而皇之地抢了博物馆,然后 "嘟嘟" 地骑着摩托车逃走 —— 这几乎是最法国式的事情了。

事实证明,卢浮宫(至少在某些古老的角落里)就像一个 **"无监控全景监狱"**(anopticon):没人看得到任何东西。世人如今知道了这四名盗贼(两名窃贼与两名同伙)最近发现的秘密:** 陈列被盗珠宝的阿波罗画廊,只有一台朝外的监控摄像头,而且它还背对着唯一的外部入口 —— 阳台。** 换句话说,一台随意乱逛的扫地机器人都能比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提供更多关于这间房间的信息。盗窃案没有任何监控录像。

巴黎检察官办公室推测,这次行动可能是有组织犯罪集团所为,不过目前证据薄弱。或许他们只是觉得,除了经验丰富的犯罪天才,没人能想出用梯子登上二楼阳台的办法吧。如果这些人真是职业罪犯,"有组织" 恐怕更多指的是他们的友情,而不是他们的计划方式。

据《巴黎人报》报道,这伙人逃离现场时,竟然把作案工具都留在了原地:用来割开展柜的角磨机、伪装成工人穿的荧光安全背心、手套、毯子、喷灯、汽油、对讲机(那令人尴尬的法语词 "talkie-walkie"),以及 —— 显然 —— 大量 DNA 证据。他们原本打算用喷灯和汽油点燃作案用的梯车,但在地面上被一名保安拦下后放弃了计划。逃跑中,他们还掉了一顶镶有 1,354 颗钻石的王冠 —— 这大概是那种掉了会让人肠子悔青的东西。

起初,法国内政部长称这八件被盗珠宝 "无价"。但令人失望的是,卢浮宫方面后来将它们的总估价更新为大约 1.02 亿美元。当然,1.02 亿美元不是小数目 —— 这差不多是卖掉 Oakley 太阳镜帝国庄园价格的一半(那可是一栋超级漂亮的马里布豪宅)—— 但仍然……"无价" 听起来更像是九百万亿那种数字。这显然达不到那个级别。

确实,有个法国小男孩的心,也许再也不会因为凝视一枚曾属于拿破仑三世妻子的第二帝国时期蝴蝶结胸针而自豪得怦怦直跳。但那孩子的损失,就是我们的收获。
这场盗窃,对全世界而言,简直是一份礼物。

听到这则新闻,我们立刻能想象自己变成那些盗贼,带着钻石全身而退,那种刺激多么动人!这让人重新感受到:只要放下手机、和朋友一起出门,总有无穷的乐趣与潜在的利益。
而如果这些珠宝被拆解(几乎肯定会),金子会像人造黄油一样被融化,宝石被重新切割,那么我们中任何人都有可能 —— 在某个不太诚实的珠宝商手里 —— 拥有一小片法国历史。
再者,读到这样一个 "盗窃案",总比再听到一场 "屠杀" 舒服多了。

当然,这种讽刺的反差也在意料之中:艺术品被偷后,反而会变得更有名。比如《蒙娜丽莎》,在 1911 年从卢浮宫被盗之前,几乎无人知晓(甚至花了一整天才发现它不见了)。

如今,各大新闻媒体都乐此不疲地发表长篇报道,只为能附上一张镶满奶白色大珍珠(像杏仁大小)的王冠,或是拿破仑二次婚礼时佩戴的翠绿色翡翠项链的高清照片。国际刑警组织在声明中宣布,已将这些物品列入失窃艺术品数据库。BBC 在其新闻直播中用标题问道:"欧仁妮皇后是谁 —— 拿破仑三世的妻子?"(他们还贴心地附上了提供线索的联系方式。)

这是一次梦幻般的小罪案:没人受伤,没有珍贵的画作被破坏。几位跳出框架思考的人,或许凭着聪明才智赚到了一笔。再说,珠宝本来就是用来佩戴的,不是用来封存在无菌玻璃盒里的。希望这些贼人在用钳子拆碎之前,至少能戴一戴那条著名的奥坦丝王后蓝宝石项链(是的,就是那位著名的奥坦丝王后)。

要是所有的盗窃都像这次一样轻松就好了。想想 2016 年巴黎发生的那场金・卡戴珊被抢案吧:几个装扮成警察的歹徒闯进她的酒店房间,用枪指着她,绑起她的手脚,用胶带缠住她的头。今年早些时候,卡戴珊在法国法庭上作证说,她 "完全确定自己要被杀了"。她为妹妹祈祷,因为她害怕妹妹将是发现她尸体的那个人。而她那次被抢的珠宝价值,还不到卢浮宫珠宝的十分之一。但没有人会认为,卢浮宫这起案件更糟。

严格来说,这次事件中最严重的 "罪行",可能是卢浮宫官员犯下的:他们在盗窃案后关闭了整个博物馆两天,硬生生在成千上万游客的行程表上挖了一个完美的空洞,冷酷地切掉了他们旅行计划的 "皇冠明珠"。更添混乱的是,馆长如今竟提议在博物馆内设立警察局 —— 但这完全说不通:警方在接警后三分钟就赶到,而那时贼早已逃之夭夭。

人们只能希望,在尴尬平息之后,卢浮宫能采纳其总建筑师弗朗索瓦・夏蒂永(François Chatillon)的心态:
"我们不会因为这次盗窃,就在每个地方都装上防弹门和防弹窗。"
谢天谢地。(不过…… 或许在画廊里装一台摄像头也不是坏主意?)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