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公司有一个听起来近乎疯狂的计划:未来,要实现一天造一枚 “星舰” 火箭的产能

faker @ 2025年08月22日 科技

@Steed 的围脖:SpaceX 公司有一个听起来近乎疯狂的计划:未来,要实现一天造一枚 "星舰" 火箭的产能。

这是什么概念?半个多世纪前,为了将人类送上月球,整个美国倾国之力推动的阿波罗计划,总共也只建造了 15 枚 "土星五号" 火箭。后来的航天飞机时代,从哥伦比亚号到奋进号,前后 30 年,一共也就 5 架。而 SpaceX 的目标是,一年造出 365 枚比它们都更庞大的星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海边平地起高楼,建起了一座名为 "星舰工厂"(Starfactory)的庞然大物。这座工厂面积近十万平方米,有两个 SpaceX 加州总部那么大,充满了未来感。走进工厂内部,仿佛置身于巨型星际战舰的船坞,到处都是火箭的零部件:巨大的鼻锥、栅格翼、箭体不锈钢环,一片繁忙景象。

5 年前,公司创始人马斯克曾说,造出 "制造机器的机器",可能比造出机器本身还要难。如今看来,这座 "制造火箭的火箭工厂" 已经基本建成。

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台 "机器" 本身,也就是星舰火箭,准备好了吗?

答案恐怕有些尴尬。对于星舰项目来说,2025 年堪称 "失落之年"。继 2024 年连续 3 次试飞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今年的星舰却仿佛撞上了一堵墙。1 月、3 月、5 月,连续 3 次发射,作为二级的星舰飞船都在爬升或入轨阶段出现严重问题,最终失控解体。这还不算 6 月在地面测试中爆炸的另一枚。

对于一个以 "快速迭代、不怕失败" 为信条的公司来说,几次爆炸或许不算什么。但眼下的连续失败,已经成了一个关键的 "堵点",让背后一连串雄心勃勃的计划全都动弹不得。

首先被堵住的,是 SpaceX 自家的 "印钞机"—— 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业务。新一代更大、更强的星链卫星,必须依靠星舰的巨大运力才能部署。工程师早就准备好了卫星的模拟器和部署装置,结果一次次跟着火箭上天,又一次次石沉大海,根本等不到验证机会。

更远处被堵住的,是关乎美国国家荣誉的重返月球计划。根据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合同,SpaceX 需要改造一艘星舰作为 "阿尔忒弥斯" 计划的载人月球登陆器。但如今,火箭连顺利进入太空轨道都做不到,后续更复杂的技术验证,比如在太空中给飞船加注燃料,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所谓 "在轨加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太空中的空中加油,但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要在零重力环境下,将数以百吨计的超低温液氧和甲烷,从一艘飞船精确输送到另一艘,这在人类航天史上从未有过先例。而这,仅仅是登陆月球前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后面还有更多挑战,比如开发出能经受住上千度高温、可快速重复使用的隔热瓦,以及让这个摩天大楼般的大家伙在陌生的月球表面平稳着陆。

所有这些任务,都需要以一次成功的、标准的轨道飞行作为起点。没有这个 "1",后面再多的 "0" 都没有意义。

当 SpaceX 在技术上挣扎时,外部的环境也变得复杂起来。马斯克本人卷入了一系列政治风波,让他和美国政府的关系变得紧张。尽管 SpaceX 在航天发射领域的地位暂时无人能及,但一些政府官员已经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与此同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也在稳步推进,这给 NASA 和 SpaceX 带来了额外的时间压力。

这一切,都让即将于 8 月 24 日(北京时间 25 日早晨)进行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显得尤为关键。

这次试飞,人们期待的不再仅仅是马斯克常说的 "保证刺激"。对于内外交困的 SpaceX 而言,比起又一场绚烂的烟花秀,一次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成功,才是眼下最需要的东西。

~~~~~~

图为将执行星舰第十飞任务的超重型推进器,也就是火箭一级,被夹起准备立在发射台上。图源:SpaceX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