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摊就是悲伤食品工业化的一个例证
@祝佳音:我第一次在北京见到鸡蛋灌饼大概是在 20 年前,那时候我刚买人生中第一辆车,每天兴致勃勃开车上下班。就在出了小区门口,汇入马路的第一个拐角处,有一天,出现了一个鸡蛋灌饼摊。 那个鸡蛋灌饼摊由一男一女经营,应该是一对夫妻。有一个大概 0.8X1 米的案板,铁皮的,男的在上面和面和擀饼,还有一个竖着放的汽油桶,上面做成了烤盘,用来煎饼,中间开了个活门,里面用来烤饼。所有的东西装在一辆三轮车上。案板上有一大坨面,用布盖着,有人要灌饼,男的就揪出一块面,又擀又拉,拉成长条,盘成饼的样子,再擀,然后给女的。女的倒一点点油,把饼放在烤盘上,先把两边煎黄,然后用筷子把饼从中间弄开一个孔,把鸡蛋倒进去,然后放进桶里面烤大概三五分钟,拿出来,放酱,咸菜,我还会多要一根火腿肠,也煎了放进去,然后递给我。当时路上人很少,车停旁边也不碍事,我一般都吃完了再走。 那个灌饼非常好吃,夫妻说他们是从河南来的。我就偶尔会在脑海中构想场景,河南的一个小县城,一对有梦想的夫妻,丈夫从爸爸那里传承了鸡蛋灌饼的手艺 —— 据说这灌饼和刘伯温有关系,有一年,狗县长在镇里大搞讲文明树新风,到处都在砸摊贩的车,灌饼干不下去啦,妻子就对丈夫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去北京做灌饼!丈夫忧心忡忡地说,妮儿,咱中吗?那北京是大城市,北京人啥没吃过?妻子说,咋不中?咋不中?你咋这怂?咱这饼黄黄脆脆的,俺就不信北京人不喜欢咱的灌饼!两人在一个满是星星的夜晚骑着三轮车出发了,他们顺着国道骑呀骑,渴了就收集路边庄稼田上叶子的露水,饿了就做灌饼给自己吃。有一天他们在路边遇到一个人,正在做烧饼,脚下有一柄很大的刀,旁边有一只小黑驴,小黑驴表情很悲伤。他们看到那个人也在做烧饼,就问他北京还有多远。那个人停下和面的手,问他们,你们去北京干甚么?妻子说,俺们是做鸡蛋灌饼的,俺们要去北京卖早点!那个人端详了他们一番,说,你们回去吧,我兄弟已经去过北京了,那儿不好干,人多嘞。一边说话一边把手上的面团做成长方形的烧饼,妻子说,谢谢大哥,我们还是要去北京。那个人叹了口气,给他们指了路,就拿起脚下的大刀,旁边的小黑驴看到,吓得大叫起来,两个人和他告别,走出很远,还能听到小黑驴的叫声。妻子说,那个人也是做早点的嘞,可吓死俺了。丈夫说,怕啥?咱没偷没抢,就是去北京做灌饼,怕他做甚。他们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一星期,路上的大车很多,油烟蒙蔽天空。在一个蒙蒙亮的早晨,看到一个人在用一种很稀的面在一个很大的圆形饼铛上浇,然后也放上鸡蛋,还在里面包上一种薄薄的油炸长方形片儿。两个人就去问路,妻子问,大哥,俺大厅一下,去北京还有多远?那个人停下正在操作的小铲子,抬起头问他们:"嘛?您们去北京干嘛(四声)?" 妻子说,俺们要去北京卖早点,那个人说:"去北京干嘛(四声)?那地方人不识货!他们都不吃带果子的!" 说完很悲伤地用小铲子戳那个油炸长方形片儿。妻子说,谢谢大哥,但我们是卖灌饼的,俺们给北京人尝尝好吃的灌饼!那个人说,好嘛,结界,您可真有志气!就用小铲子给他们指了方向,告诉他们还要走几天就到了。两个人很欢喜地告别了大哥,往前走。妻子对丈夫说,那个大哥是个好人,咱们卖灌饼赚了钱,回来谢谢他。丈夫说,中!两个人又走了三天三夜,远远地看到远处有如黛的山峦,还有好多高楼在太阳下反射着光芒。近处有一条如缎子般的河,河边有很多老妇人在整理纸壳。妻子高兴地说,咱们到北京了!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停了下来,支起摊子,开始做灌饼 —— 然后遇到了我。 我在那家灌饼摊吃了半年,我很喜欢灌饼,后来我有机会去郑州,还特意在早上跑到街上去找元祖灌饼,发现当地确实有灌饼,而且器皿和做法都差不多,心满意足。后来,我吃了一年多,那个摊子神秘地消失了,我想可能是夫妻俩终于做好了准备,继续向真正的北京 —— 可能是二环里 —— 进发了吧! 后来我离开了通州,在很多区都呆过,也在三里屯、CBD 呆过很长一阵儿,也见到了灌饼缓慢传播的过程。对于我来说,灌饼的传播就是预制菜和工业化传播的隐喻。首先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什么统一管理,反正朝阳区所有的街边早点摊都卖一样的东西,煎饼,灌饼,一堆杯装的粥。然后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可以在晚上还能烤鱿鱼啥的,加热工具换成了一个铁板,但问题是铁板只能煎,不能烤,所以在北京的鸡蛋灌饼就放弃了烤这个步骤。这让整个食物的风味都发生了变化,饼也变成统一配送的了,肯定是不如现做的香酥。这些都是基于效率和成本的妥协,小夫妻的灌饼摊两个人做,每分钟能出 3 张。这种摊,一个大哥做,每分钟恨不得能出 30 张 —— 反正饼都是冷冻的,拿出来煎就行了。后面还有 20 个白领社畜在排队呢!另外做法也有了改变,没有烤了,只有煎,整张饼不再酥脆,变得很油。里面夹的东西也被改造了,其中土豆丝和生菜就是一种劣化的处理,它们对口感毫无帮助,只有意义上 "有营养" 的一点隐喻,土豆丝更是如此。饼的尺寸也变大了,原来的灌饼是很精巧的,现在的朝阳街头灌饼就像一个痴肥的银行家。火腿肠当然还有,但要卖到 2.5 元好像?然而你用更便宜的价格就能买到一些诸如里脊、烤肠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 —— 我认为任何见过那些东西的人都没有脸再批评预制菜了。那个里脊的颜色和质感就和《辐射》里的老鼠干没区别,我在 2010 年前后曾经专门用一天尝试过印度新德里的街头小吃,但我到现在也不敢吃那个烤里脊 —— 朝阳区早餐摊的大哥就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叫灌饼的东西。但实际上这和那对河南夫妻的灌饼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 所以后来我说北京是饮食荒漠,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早餐摊伤害了我。早餐摊就是悲伤食品工业化的一个例证。我当然也能理解。小夫妻之前跟我说,他们要早上 3 点起来和面发面,然后只做早上,上午卖完了就回家。现在通州早餐也有一些灌饼试图回归传统,比如我就看到了一些想要重拾先煎后烤的灌饼摊,我也试过,确实比朝阳路边早餐摊好了不少,但还是不如那对小夫妻的。不知道那对小夫妻现在怎么样了,他们是否骑着他们的三轮车,冲破王府井小吃街的封锁,来到了北京,在那儿向全国的游客卖过真正的灌饼。 |
- 早餐摊就是悲伤食品工业化的一个例证..
- 秘书是真牛,头势清爽身段柔软。妈咪是真爱,拙劣..
- 大学生就业里面有个很麻烦的点叫 “根据家庭条件..
- 香港发生黄金大劫案,10 名劫匪劫走 65 公斤黄金..
- 在中国哪个行业说招不到人,其实就是行业待遇差的..
- 如何做一个能赚到钱的账号
- 美国和中国在投资方面真的是两个极端..
- 女权三部曲
- 「Make Alibaba Great Again」阿里股价继续大涨..
- 月均到手七八千元:一个重庆赛力斯普工的工资..
- 全球沸腾!美联储降息 25 个点,会如何影响我们?..
- 又一家 AI 公司,惹怒好莱坞
- 罗永浩帮西贝找回了一点 “锅气”..
- 国产奶茶 8 秒出餐,横扫全球,取代星巴克指日可..
- 大妈破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