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下班后送外卖,就别考虑面子的事了
看到一条新闻。孙先生曾当过消防员。去年底转业后,分配至某单位工作。 最近单位说,可以兼职了,然后他就开始送起了外卖。每天下班后送外卖三个小时,能赚 100 多块钱,新闻里面写,他感觉 "像打游戏做任务" 一样快乐! 没错,新闻里面 "快乐" 的后面,用的还是感叹号。 可以理解,公职人员的基层,也不富裕,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开放兼职的窗口,也是一条路子。他们增加收入,单位也能降低成本。 但这条新闻,还是没有看到现实的水温。 现实的水温是,外卖员太多了,滴滴司机饱和了,当保安的都变成年轻人了。 而且,他们是全职,这份工作,对于他们,属于谋生的工具,手停了,口就要停。 他们不像公职人员,可以用游戏的心态去赚钱,今天忙不过来,就不出工了,受了气,也可以撂挑子不干。 你家里有车,开车通勤,偶尔坐地铁,跟你只能坐地铁,虽然都是坐在地铁里,但心理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闻里,孙先生很乐观,说自己没有觉得 "掉面子"。 他不知道自己的面子,是好多人卷生卷死的里子。 一个单子,几块钱,靠这个养活自己,甚至一家老小。 我经常看到,家门口的小公园里,十点多,总有个外卖员在那里呆着,吃着一个塑料碗装的粉或者面,看着手机,刷着短视频。电瓶车停在旁边。 那就是他的生活。 而孙先生的生活,应该是在单位下了班,空虚无聊,想着,不如去做个任务吧。 其实如果不考虑生活的话,外卖其实是个很好的体验生活的职业,你可以去不同的小区,看各色人等,摸清楚每一个巷弄,也可以鉴别哪些热门美食,其实用的是冻了三年的猪肉,帮自己避雷。 但实际上是,多少人都靠着这个收入过活。 所以这个新闻,让人心情很复杂,都是打工人,谁也没有比谁更容易,但同样一件事,就是有人可以像做游戏副本,简单快乐,有人则像背着一座大山,赴汤蹈火。 就像同样是人生,有的人是体验,有的人是苦熬。有的人是不愿意在家无聊刷短视频去送外卖,有的人是想在家里刷短视频,但不得不去送外卖。 无他,起点不一样,过程就难讲。 公职人员,靠的是公帑支持,反过来,又要去跟灵活就业的那一批人抢单子。每天 100 块钱,倒是无所谓,反正外卖在补贴,单子也不缺。 但这个跟面子确实没有关系,只是在长衫外面罩了一层或蓝或黄的外卖服,而很多人,脱掉外卖服,就是光膀子了。 来源:开膛手贝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