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AI 抢走工作的人,说出你们的故事?

heiniu @ 2025年10月21日 人工智能

@阑夕:Reddit 问答版:被 AI 抢走工作的人,说出你们的故事?

– 13 年经验的数据科学家,老板让我解决一个按地理位置聚类传感器数据的需求,在我提出使用 k 均值算法之后,老板捧着笔记本对我说,「Copilot 觉得 DBSCAN 算法更好诶」,我研究后发现 DBSCAN 速度很慢,而且容易出错,但老板不接受这个结论。几个星期后我和整个数据团队都被裁了,又过了两个月,老板自己也卷铺盖走人了,现在公司在印度挂出了「AI 科学家」的外包职位。

– 我是一名配音演员,虽然还能接到大型广告和重要工作,但很多小活儿都丢了,比如分镜脚本解说 —— 广告公司会制作数字分镜展示广告效果,以前会聘请配音员录制初步旁白(一小时能赚 150-200 美元),现在全交给 AI 了。我曾参与过一些项目,所有配音演员都拒绝签署合同,因为里面新增了一个条款 —— 只要签字,就等于将他们的声音版权永久授权给 AI 训练,客户从此可以无限使用他们的声音而无需再录制任何内容。所有人都拒绝了,结果客户直接换掉了全部的配音团队。

– 平面设计师报道,虽然还没有被取代,但这个行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客户现在期望我把 AI 当「许愿机」来用 —— 在几分钟而非几小时内就能生成初始概念、情绪板甚至初始文案。这份工作的要点越来越不像构思创意,而是在筛选、精修并添加关键的人性化润色(还要纠正 AI 那些奇怪的错误)。与其说失去了工作,不如说我的岗位描述在一夜之间被重写了,持续适应新要求的压力才是真正的挑战。

– 我曾是世界最大科幻出版社之一的编辑,在主编 —— 也是我的顶头上司 —— 退休后,公司重新评估了运营模式,然后我就被一个模型给替代了,告别了 15 年的职业生涯。说实话,考虑到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我早该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没想到它在阅读 / 分析方面超越人类的速度会如此之快。

– 我的情况倒不是被 AI 竞争岗位,而是 AI + 外包的成本大礼包,我的公司是微软的供应商,主要是为那些 Azure 云计算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但微软从去年开始强行让我们用 Copilot 来「协助」处理问题,如果不用就会被开除,但 Copilot 总会犯错,我们需要不停的纠正它,这很恼人。前段时间,公司拿到了和微软签订的新合同,然后裁掉了整个北美团队,把我们的工作外包到某个非洲国家,那里的员工月薪是 400 美元,公司认为他们能借助我们训练的 AI 系统来达到同样的工作水平,在裁员生效前公司还要求我们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上班,调教哪个 AI 直到离开的最后一天。

– 从事 3D 建模工作 20 年,但自从 AI 兴起后,很多客户选择跳过 3D 制作环节,转而直接生成最终图像或视频。AI 在 3D 建模方面依然很糟糕,但它在制作成品方面表现出色,使得模型本身变得多余。我现在转去了零售业当销售。

– 我在一个小众行业工作,主要负责处理政府文书,要求极其繁琐和细致,2023 年开始 AI 兜售者闯了进来,说着「你们不必养那么多人了,大模型可以承担一切」之类的措辞,然后那些原本就对成本节省来者不拒的小型企业立刻就接受了,开掉了包括我在内的一批劳动力。事情随后开始变得诡异起来。文书材料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做精校,而且质量对完成订单非常重要,那些采用 AI 干活的企业 —— 通常是 case by case 的商业模式 —— 逐渐失去了获得新订单的能力,然后开始批量倒闭,于是剩下的企业又开始重新招聘人类……

– 幸运的是这只是我的副业,虽然收入不错。我曾经兼职去做线下的会议记录,后来 AI 转录产品遍地开花,虽然错漏也多 —— 你们知道吗,在收音效果不佳的房间,「可以」和「不可以」的语音听起来非常相似,很容易搞混 —— 但是,既然有完全免费的东西能够达到 70% 的质量,我也就不指望人们还愿意支付我的收费标准,而我又不想去和 AI 竞争性价比(怎么可能竞争得过吗),于是这个副业就这么没了。

– 我也是被自动化取代的 —— 而且是我自己写的软件。有人曾对我说过:「如果你是程序员,而且你的工作重复性很高,那就说明你编程水平不行」,所以我把这些重复性的工作用 AI 做了一套自动化系统,起初它表现非常出色,办公室里人见人夸,直到我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 —— 我为自动化流程写了一份操作文档。一个月内,我就被优化了。操。

– 虽然不是被直接取代,但确实是因为 AI 而丢了工作。我负责一家网站的内容编辑,网站高度依赖 SEO 获取流量,然后凭借页面上的广告点击赚取收入。自从搜索引擎的 AI 摘要功能导致流量暴跌之后,公司就垮了。后来收购方想以外包形式重新雇佣我,但开出的工资水平连我之前的一半都不到,去他妈的。我也在学习 AI 相关的技能,但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 这类讨论无休无止,我真想看到有哪些具体的案例证明 AI 让企业变得多么成功,但似乎人人都讨厌真人客服变成 AI 机器人。根据我的观感,AI 尚未完全取代人类,不过它正在被强行塞到无数人的工作流程里,企业期待员工能够利用 AI 产出更多工作,然而 AI 持续不断的错误率却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往往还额外增加了人工复查的工作量。

– 虽然还没被裁…… 但保险行业岌岌可危。我感觉团队保留人手的唯一原因就是让来电客户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而不是和机器人对话。除此之外,理赔、邮件、申诉、病历审核这些活已经全都交给 AI 处理了,老板总说我们要专注于重要的事 —— 满足客户期待。团队规模还是在萎缩,甚至整个新人培训部门都被取代了。现在你们的声音会被分析,并用于绩效打分,这些数据还会储存作为商品再次出售。感觉这不是什么好事。

– 我是卫生部门的一名流行病学家,在团队中负责疾病监测能力的建设工作,同事都拥有流行病学或生物统计学的硕博学位。简单来说,我们团队实现了数据清洗与可视化的自动工程,这样就能将时间用于解读数据成果,从而更早发现病情爆发和传播规律。如今正值年底呼吸道疾病高发季,我们却被要求退出项目,好让 IT 团队接手制作那些毫无实用价值的简化图表,其余工作则交给 AI 处理。人们的健康以后就掌握在这些东西手上了,祝好。

– 创意文案。眼睁睁的目睹 AI 在极短时间内摧毁了自由撰稿市场,并消灭了文案岗位里的后 50% 人力。每个职位的应聘者人数在 40-60 人激增至 3500-5500 人,这种疯狂增长如此恐怖,以至于 LinkedIn 不得不调整 UI 来适应(掩盖)暴增的申请人数。以我的资历而言,我拥有非常过硬的从业经历和学历背景 —— 我曾为超级碗广告撰稿,也为乔・罗根、波兹・马龙等名人写过文案。但现在我找不到工作。

– 我是插画设计师,虽然还能接到一些活儿,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报价大多数都被拒了,之后再也没有收到项目邀请,有个客户在他们的老板盛赞 Midjourney 多么神奇之后几周内就和我中止了合同。大多数客户都只是把我当作实现他们想法的工具,所以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没想到在专注一个技能二十年后会以这种形式遭到淘汰。

– 曾是广告策划,公司让我多用 AI 组织头脑风暴,我用了,然后公司便理解为是 AI 在做这件事情,而我是一个吃空饷的,于是就把我炒了,从此之后公司的文案就变成了最套路化、最没灵魂的那种语言。是啊,成本很重要,但看到那些采用 AI 的广告商将之奉若恒明,同时又抱怨品牌调性断崖式下跌时,我总会忍不住发笑。他们似乎无法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或者拒绝直视,更可能的是,他们根本不在乎。如今,企业的目标不再是尊重产品、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服务,一切都只关乎于省钱。

– 我在一家私人飞机租赁公司兼职,负责更新博客,可能年轻人都不看博客这种古董了,但因为我面向的客户群体年龄偏大 —— 以老钱居多 —— 他们还是很爱读博客的。编辑工作里包含事实核查的环节,比如年度预订量统计、安全指南更新这些。在流量持续增长一年后,公司决定辞掉我,改用 AI 写稿,结果每篇文章都存在数据错误,承诺的服务内容也远超实际范围。我前几天又看了一下,公司已经把博客频道都下线了,因为根本没人再看。我想知道为什么。

– 我在欧洲遇到了一些平面设计师同行,他们说大客户依然存在,但像自出版图书的封面设计这种小项目已经完全消失了,而这类工作往往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入行的起点。很难想象新一代设计师在未来该如何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块跳板。

– 我是一个还没失业的剪辑师,客户越来越期望用他们根本不懂的 AI 来一键完成工作,脚本和创意都由 AI 生成,再由人工微调,这迫使我们的文案疯狂输出海量内容,过去需要精心斟酌以契合客户品牌标准的剪辑工作,现在被塞进自动化的 TikTok 式标题党制作工具里。虽然工作还在,但那些让我感到创作趣味和成就感的部分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要求产出越来越庞大的内容量。真没意思。

– 我也还没失业,虽然我负责技术文档的维护,但老板最近问我是否愿意转回软件开发岗位,我表示不太感兴趣。当时没多想,直到最近他又说正努力帮我争取高级职位,于是我开始怀疑 —— 他是不是知道我的岗位岌岌可危,所以在暗中帮我铺路…… 虽然感激,但此刻更多的是恐惧。

– 你们说的都好恐怖,幸好我是一名麻醉师,应该可以安全退休。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