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 “AI 革命”,从它涨价那天开始

jianlai @ 2025年11月06日 人工智能

@三姑娘的财智人生:真正的 "AI 革命",从它涨价那天开始

刚看到一条贴子,说 ChatGPT 根本没赚到啥钱,付费用户才 5%,而且其中 94.2% 还是 20 + 美元的个人订阅用户(我也是),企业用户占付费用户的 5.8%, 所以 OpenAI 正高度亏损,AI 泡沫会不可避免地爆掉等等。

以下纯属我的理解。

一、OpenAI 的商业逻辑不是 "亏损换命",而是 "扩张换未来"

微博作者说 "OpenAI 整体仍深陷亏损",我觉得大概率上真是,这并不代表其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事实上,OpenAI 的策略是主动牺牲短期利润,扩大用户规模与生态影响力。这和 Netflix、AWS、甚至 iPhone 初期的策略类似 —— 先建立垄断级用户基础与生态,再在后期通过高附加值服务变现。

我认为并不是他们没有定价权,反而是:定价权很强,只是选择暂时不行使。

ChatGPT 有很多核心优势:
技术壁垒极高(GPT-4、GPT-5 的训练和推理能力)
用户体验领先(模型能力 + 产品集成)
生态绑定强(API、插件、企业集成、教育场景)

换句话说,ChatGPT 不缺涨价空间,只是选择暂时通过低价扩大市场渗透率。如果未来 月费涨价到 50 美元、100 美元,用户流失也会相当有限,因为替代品稀缺、粘性极强。

以我自己的使用体验来说,这个差距是直观的。我们公司现在可以用两个人(加上两份月费 20 美元的 ChatGPT),完成过去要五个人、并且还要额外付 CRO 一百万美金才能做完的项目。并且如果没有 ChatGPT,我们两个原本毫无经验的人根本没法入门。那五个人还得是高薪资深人才。所以就算 ChatGPT 涨到 100 美元、200 美元,我也照用不误;涨到两千?那就让公司掏,公司也会毫不犹豫地掏。。

二、"薅羊毛" 阶段,其实是战略性福利期

正如第一点说的, 既然 OpenAI 目前策略的核心 —— 用极高性价比的模型体验换取最大用户基础,那么其实我们正是在 "薅羊毛",或者叫做 AI 历史上罕见的 "战略性福利期"。

在这个阶段,每个普通人都能以极低成本接入最前沿的生产力工具。20 美元的 ChatGPT Plus,换来的其实是价值更多的算力 —— 背后是几十张 A100 或 H100 的英伟达 GPU 在并行为你工作。你花的是 "订阅价",享受的却是 "超级计算价"。

三、涨价会带来 "认知阶层分化"

一旦 OpenAI 和同类企业全面商业化 —— 比如价格调整到 50 或 100 美元 / 月,或者转向企业主导、按席位授权的模式,按调用量收费、功能分层 —— 那时,门槛就会彻底拉开。很多人会因为价格、惰性或迟疑,被拒之门外。

等到涨价那一天,世界会悄然分成两类人:

*** 普通人会停留在免费或者低价模型(滞后几代);
*** 有准备的人会继续进化,用 AI 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创收、创业、写作、研发、投资分析等等,也会可能成为教育、API 与企业合作的 基础用户群,或者是推动新应用生态的开发者与传播者。

四、结语:趁 AI 还便宜,尽情训练自己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 "AI 慷慨的时代"。

它还没完全商业化,还愿意给普通人机会去摸索、去学习、去跨界。

趁 AI 还便宜,去提升业务能力、副业竞争力、知识体系、思维模型。
这一阶段,是普通人能以最低成本完成自我进化的窗口。

当 AI 的价格被重新定义,生态被重新划分,

有些人可能再也回不到今天的 "20 美元时代"。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